王德威:新寫中國現代文學史

2020-11-15 騰訊網

[摘要]「我邀請美國著名的華裔作家哈金寫魯迅。大江健三郎幫我寫了一篇他和莫言的對話。餘華談到1984年的『翻牆』。王安憶寫她的母親茹志鵑。」

騰訊文化 崔瑩 發自英國愛丁堡

王德威

在過去的15年裡,最令王德威興奮的,是中國的科幻小說——科幻小說的奇想性、激進性和預見性,令其在當代中國方興未艾。

王德威的書桌上堆著一堆材料,他正在忙碌地編寫《哈佛中國現代文學史》。這是一本有些另類的文學史著作,寫作者包括哈金、王安憶、汪暉……採訪中,王德威表示,「不必把文學史當作驚天動地的東西」。他想寫的,是一本有趣的書。

中國科幻小說讓人眼前一亮

騰訊文化:你用「烏託邦」「惡託邦」和「異託邦」來分析中國當代文學中的科幻小說,這個視角很獨特。

王德威:過去的15年,最讓我眼前一亮的中國當代文學就是科幻小說。20世紀初,科幻小說就在中國出現了,比如梁啓超的《新中國未來記》。在那部小說裡,梁啓超假想了美好的中國未來——他預言六十年後(1962年)的中國繁榮富強,萬國來朝。

梁啓超1902年出版的《新中國未來記》

但是在這部作品後,中國的科幻小說一度並不怎麼繁榮,沒有想到一百年後,這個門類捲土重來,而且更驚心動魄。「惡託邦」的作品,就像《1984》、《動物莊園》,虛擬的是不理想的社會。當大說家正迫不及待地勾畫美好的未來時,小說家卻說,不,我們有別的噩夢!這兩者存在辯證的關係,只有當兩者可以產生對話的時候,才是健康的現象。

「異託邦」的概念來自福柯,指的是在一個現存社會裡特意隔絕出來的一種實存或虛擬的空間。比如迪士尼樂園,人們看到它,忘其所以,都以為是人間仙境,但他們明知它是假的。迪士尼樂園不是烏託邦,是現實人生所特意投射出來的虛擬境界,但是這個虛擬的世界又是現存的。如此,異託邦產生了。

騰訊文化:哪些中國科幻小說令你印象深刻?

王德威:在過去15年裡,中國最精彩的科幻小說之一,是劉慈欣的《三體》。這部小說講述的是地球人和來自半人馬座的三體人爭戰的故事。故事以上世紀60年代為背景,講述一幫中國科學家聚在一起打造了新的中國「歷史」。這個歷史不僅是中國的歷史,也是世界的歷史,這個歷史要放在宇宙空間裡去理解。這部作品引領大家思考人類多麼渺小,文明多麼有限,當面臨未知的黑暗時,一場即使無望的戰役也要開始。

韓松是我喜歡的作家,他是新華社記者,白天的工作是報導好新聞,晚上的工作是用小說寫社會的黑暗面。他的小說《2006年之西行漫記》寫的是在未來某一天,美國正經歷第二次內戰,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當中國正在慶祝繁榮富強時,外星人來了。中國有了一個新的使命——拯救全世界。當你認為外星人很危險的時候,韓松要說的是,還有比外星人威力更大的人工智慧「阿曼多」。中國如何獲勝?這部小說給了我們認識中國未來的新角度。

韓松2010年的小說《地鐵》,講的是發生在地鐵裡的災難:地鐵一直不停地瘋狂行駛,非常恐怖。他2012年的小說《高鐵》,又在想像高鐵速度太快的話,會怎麼樣……他的作品是想像,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他的想像根植於現實生命,沒有想到現實會模仿虛構。這樣的作品都屬於異託邦。這些作家,遠比大說家更清楚地投射了這一代的中國人對國家未來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

韓松2012年的小說《高鐵》

騰訊文化:在西方,科幻小說早就盛行了。中國科幻小說作品的增多,是否表明中國小說創作的「國際化」?

王德威:在某種程度上,這些作家加入了「國際話語」。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他們脫離了傳統的「感時憂國」的敘事,不再簡單地寫中國高不高興,能不能站起來。

騰訊文化:有一種觀點認為,科幻小說是文學作品中的「激進派」。

王德威:是這樣,科幻小說也許文採不是最精彩的,但是有預言性,有張力。比如梁啓超《新中國未來記》暢想60年後中國已繁榮昌盛,上海舉辦博覽會,盛況空前,孔子後人孔覺民老先生為兩萬名聽眾演講,全世界人都來旁聽儒學……這是不是和現在的現象有些相似?

我們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講出來,講故事最精彩的是小說家,最狂野的故事是科幻小說。因此,我給予科幻小說很高的評價,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國作家寫的科幻小說。

畫中國文學的「星座圖」

騰訊文化:你主編的《哈佛中國現代文學史》計劃什麼時候出版?這是一本怎樣的著作?

王德威:計劃今年夏天編完,最快也要等到2016年底出版。

這是一本書,它很特別,由150篇小文章組成,每篇不超過2000字。每一位寫作者從某個時間點開始寫,每篇文章包含一個引題或是引語,然後才是題目。比如我現在寫1988年7月1日,那我的引題是,「兩位年輕的大學教授在《上海文論》開設了一個專欄」,文章正標題就是「重寫文學史」,指的就是陳思和、王曉明在1988年提出的「重寫文學史」事件。每篇文章只寫一個時間點,講一個故事,深入淺出,然後這150個不同的時間點匯集成一張「星座圖」。

這個星座圖的寫史方式是德國社會學家勒佩尼斯(Le-penies)教授發明的,他的《德國歷史中的文化誘惑》就是由一篇篇關於知識分子的散文組成,是德國近現代的「一個個歷史片段或星座」。歷史有時候像是長江大河,也像是天上閃爍的星星,只有特別銳利的摘星者才能把星座描繪出來,否則就是一天空的繁星。這個書的作用就是遙望蒼穹,畫出我們自己的星座圖。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提出了另外一種看待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方式。書中包括從19世紀初開始的各類文學現象和事件,比如晚清的東洋派、魏源的《海國圖志》、太平天國的各種詔書,一直到科幻小說。

魏源的《海國圖志》

騰訊文化:《哈佛中國現代文學史》的作者有哪些?文章有什麼風格?

王德威:作者有作家,有學者,有外國人,有中國人。這150篇風格非常不一樣。比如,我邀請美國著名的華裔作家哈金寫魯迅,哈金說魯迅是作家,不能用文學評論的方式寫,所以就揣測魯迅當時的心情,用創作的方式寫了一篇像是小說的文章——1918年的某一天,一個叫魯迅的人百無聊賴,突然想到寫《狂人日記》,這個寫《狂人日記》的過程就變成一個故事。哈金所用材料的每個細節都是真的,但是組織起來,就變成一部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幫我寫了一篇他和莫言的對話。餘華談到1984年的「翻牆」——他當時經常翻牆去看國外的文學作品,這個「牆」指的是華東師範大學的校門。王安憶寫的是她的母親茹志鵑。汪暉寫了一篇《石碑》,寫的是他和魯迅的「對話」。

大江健三郎與莫言

騰訊文化:聽起來非常博雜。這本文學史的主線是什麼?

王德威:我用英文「Encounter」來體現這本文學史的思路,翻譯成漢語,「相遇」「遭遇」或「邂逅」都不太恰當,也有人告訴我,可以用「撞見」。

我所謂的「相遇」有三種可能:中國遇見了世界,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的相遇,不同文學體裁的相遇。比如,在過去,中國現代文學史被劃分得太清晰了:新文化運動後,人們就拋棄了古典。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有一篇文章講到,1958年,毛澤東和郭沫若編著的《紅旗歌謠》就沿襲了《詩經》的傳統。再比如文學的不同體裁,有一篇文章寫的是崔健《一無所有》的歌詞,這些歌詞非常震撼。另一篇文章寫的是張樂平的漫畫《三毛流浪記》。這些歌詞和漫畫都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因此這本書表面上看很散漫,但是包括很多線索。

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

騰訊文化:「文學史」這個字眼,給人很正統的感覺。你編著的《哈佛中國現代文學史》不是這一類。

王德威:「文學史」這個詞是現代人的發明。你我熟悉的文學史是1904年京師大學堂(北大前身)林傳甲先生的《中國文學史》和東吳大學(蘇州大學前身)黃人先生的《中國文學史》。在這兩套書中,他們沿用西方的模式,講述了文學的來龍去脈。

實際上,古典的文學史沒有這樣的傳統和觀念。現在你覺得很正式,因為你已經習慣了把「文學史」當作是學科制的東西。可是我這次特別希望《哈佛中國現代文學史》不是史料的堆積、苦澀的敘事,而是每篇文章都有可讀性。

騰訊文化:你怎樣評價現存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包括德國漢學家顧彬教授主編的十卷本《中國文學史》和北美漢學界合編的《劍橋中國文學史》?

王德威:顧彬主編的文學史有他的風格,但是我的底線是不必把文學史當作驚天動地的東西。文學史應該很有趣才是,因為文學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東西啊。中國是文學史的寫作大國,據非正式統計,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現在,關於文學史的著作有2300多本,任何學者都可以寫,但是很多不過就是教材而已。

更多內容請見:《王德威評莫言閻連科王安憶》

本文系騰訊文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現代中國新文學史》:150個時間點匯集成的一張星座圖
    澎湃新聞 由著名學者、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主編的《現代中國新文學史》將於今年3月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
  •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大家:朱自清
    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大家,他的《春》、《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膾炙人口。朱自清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1920年,是朱自清在北京大學讀書的最後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廠去逛書店,在華洋書莊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要14元。這錢對這部大書說來雖不算太貴,可對一個念書的學生卻實在不是個小數目。
  • 劉躍進:為什麼要不斷地書寫文學史?
    比較有特點的著作是梅維恆主編《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和宇文所安、孫康宜主編《劍橋中國文學史》。《哥倫比亞中國文學史》分為上下卷,凡七編,總計五十五章。上卷四編四十章:一基礎,二詩歌,三散文,四小說。下卷三編十五章:五戲劇,六註疏、批評和解釋,七民間及周邊文學。第一編為「基礎」,按照問題來寫。介紹語言文字時,實際上是一部文字學及其研究的簡史。
  • 那些冠絕近現代的才子佳人,你最喜歡誰?
    中國近現代是動蕩的時代,是混亂的時代;也是英雄的時代,才子的時代,佳人的時代。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並且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使用"幽默"一詞的人。林徽因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近代第一才女;陸小曼是一雙眼睛也在說話,眼光裡漾起心泉秘密的美麗可人。下面來看看中國近代十大才子佳人吧。
  • 驚世駭俗的羅曼史,曾是女人的文學史丨對話張翎、陸建德
    「把女人的文學史說成是女人與男人的關係史,儘管粗魯殘酷,令人難堪不安,但離真相本身並不算遙遠。」在當時,女作家們不過是「有思想的胸脯」。不過,如果能通過對她們情感經歷的追索,一步一步使讀者們走進她們的頭腦和心智,從而關注她們的作品,也總比讓她們的文學史被遺忘要好。
  • 易中天說:「《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後一首詩」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極其豐富的內涵代表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高成就。文史大家、新中國紅學研究的第一人周汝昌先生在他的《紅樓夢新證》引論中開篇即寫道:曹雪芹是中國第一流現實主義的小說家之一,《紅樓夢》是世界偉大文學作品行列中的一部非凡作品。
  • 現代文學社團總結
    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以散文創作為主的刊物,主要發表雜感、短評、小品等。儘管語絲同仁的思想和藝術主張不盡相同,但仍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語絲文體」,這種文體的風格是:排舊促新,放縱而談,古今並論,莊諧雜出,簡潔明快,不拘一格。其中以魯迅為代表的尖銳潑辣的雜文和以周作人、林語堂為代表的優雅的小品文形成了該社散文創作兩大類,對散文發展有重要影響。
  • 從現代文學研究到新譯莎翁全集——對話作家、翻譯家,首都師範大學...
    原創 高露洋 中國社會科學網傅光明,作家、翻譯家,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河南大學文學博士,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後。他曾師從蕭乾先生,並在中國現代文學館供職34年。
  • 中國大學的現代性格是如何誕生的?
    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金耀基先生的文章《蔡元培與中國現代大學範典之建立》,他在文中盤點了蔡元培先生對現代中國的學術發展所做的貢獻,並特意指出蔡先生所建立的中國現代大學的範典,其意義不只是知識性的,也是文化性的。在第三小節中,金耀基寫到蔡先生在就任的第三年,1920年秋季,北大就正式招收女生,錄取了九名本科女生,開啟了北大招收女生之先河。
  • 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十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詩
    詩從葛藤寫起,或者正是墳墓之地,觸動情思,兩相分離各自獨處,倍感傷心。詩寫亡人的獨處無人陪伴,正是為了寫活著的人的孤獨無親,從而見出生前的相親相愛,同心同德,以致於發出死後同穴的悲號。詩反覆抒寫無法忍受的獨處的時日,都是為了表達當初同處和和諧美好。《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國悼亡詩的濫觴,那生死不渝的愛情絕唱,可以穿越時空,成為每個時代人們心中的夢想與期許。
  • 朱自清與現代散文的解放
    朱自清1919年就開始寫現代白話詩,是新詩的開創者之一,和朋友一起出版了《雪朝》,那時中國寫新詩的沒有幾個人。《毀滅》特別是散文的最早創作者。1921年朱自清寫下了第一篇散文《歌聲》,此後雖然創作的量並不大,但是他一直嘗試不同的散文寫法,沒有間斷。有若干篇作品成為散文界公認的範文。  「五四」文學革命為一些青年人找到了文學道路,朱自清正是其中的一位。
  • 千古第一才女丨中國文學史上一朵閨怨詩的奇葩
    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她的詞作為我們了解中國古代女性世界打開了文學另一扇窗口。在中國文學歷史長河的百花園中,李清照是中國詩史上的一顆耀眼的明珠,她的作品是詞壇百花園中的奇葩。李清照詞作的內容,雖說是她個人的生活情趣和身世感傷的表現,但正是時代的變革,生活的動蕩,使李清照飽嘗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痛苦和人間的冷暖。她的作品終於成為社會與時代的一面鏡子。
  • 12 月是屬於文學史的 | 地球月曆
    題記:地球月曆已經走到了第三期,其實每次寫它的時候,會有很不真切的感覺,往事都變浮光掠影,留下姓名是多麼了不起的事。12 月 1 日1948 年 12 月 1 日第一套人民幣發行。除了詞作上的成績,田漢還是中國現代戲劇運動的開創人和戲劇改革的先驅者。年輕時自詡易卜生。話劇代表作有《咖啡店的一夜》《名優之死》《月光曲》《亂鍾》等。他在中國海軍史研究上也頗有建樹。
  • 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追溯了詞的發展、興起
    鄭東鐸先生說:「李清照是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偉大女詞人的一生。參考文獻徐培均著,大家說古典李清照[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
  • 錢鍾書和楊憲益:現代中國譯壇的雙子星座
    原標題:現代中國譯壇的雙子星座 錢鍾書和楊憲益在中國現代譯壇上的耀眼光輝,光源來自他們的翻譯成就和各自擁有的中西比較文化交通史的學識,來自他們學貫中西的大學問根底。 十年前,我接到臺灣民俗學界的邀請,要我出席在臺北召開的「慶祝婁子匡先生百歲誕辰之民俗學學術研討會」。
  • 那個中國文學史上可愛的女人,死於公元1804年
    林語堂在讀罷這本小記後,感嘆道:「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她這一生短暫而燦爛,像是沈復心裡一場煙花,盛放過後,用再多筆墨記敘也只剩寂寥的後話。「事如春夢了無痕」,大抵就是陳芸最真實的寫照。自學而成《琵琶行》陳芸,字淑珍,在血緣上算是沈復的表姐。她家境貧寒,卻自小聰慧,學說話時聽了一遍《琵琶行》,就能將全文一字不落地背誦下來。
  • 中國現代10大詩人評選,你最喜歡誰的詩
    1919年,他寫下了《鳳凰涅槃》《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著名的詩篇,其中《鳳凰涅槃》中是中國新詩界的一個標杆,至今無人超越。1921年出版第一本新詩集《女神》,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之作。郭沫若2,聞一多中國新詩誕生之後,許多人不知道如何寫新詩,擺脫不了傳統詩詞的束縛。直到聞一多出現後,中國新詩終於有了方向。
  • 2019年4月成人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二真題及答案解析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中國古代文學史(二)(課程代碼00539)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2.應考者必須按試題順序在答題卡(紙)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試卷上無效3.塗寫部分、畫圖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書寫部分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籤字筆第一部分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