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訪談節目中,鄭州安信中醫門診部的朱秀羅教授談到了運用中醫藥治療嬰兒痙攣症。之後,有很多患者家屬來電詢問這方面的問題,建議她再講的詳細點,舉點案例,讓有這方面疾病的患者家長多了解一些。因此,本期醫案說法,健康大河南的小編就邀請到朱秀羅教授為大家詳細聊聊嬰兒痙攣症的病例。
說起嬰兒痙攣症,又稱為West症候群,是由英國醫生West於1841年首先報導,故稱West症候群,這是一種嚴重的,與年齡有關的隱源性或症狀性、全身性癲癇症候群,具有發病年齡早、表現為特殊驚厥形式、發病後智力發育減退、腦電圖表現為高峰節律紊亂等特點。其臨床表現為典型的三聯徵,包括屈直性嬰兒癲癇發作,精神運動發育遲滯,腦電圖節律失調。
長期以來,人們錯誤地認為癲癇,特別是嬰兒痙攣症是不治之症,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其原因是不少患者對癲癇缺乏系統性認識、沒有經過正規的治療,使得原本可以治癒的病人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反覆的發作,讓病人失去了信心,再加上藥物吃吃停停,治療方法雜亂,這些都為病人早日康復增加了困難。雖然癲癇病治療困難,但不是不能夠治癒,大量資料表明,只要治療及時,方法得當,80%左右的病人都能夠完全控制和治癒。
朱教授告訴小編,40多年來她治癒這樣的患者無數,說實話,中醫人是有情懷的,內斂不喜張揚,不願宣傳。可上個月診治的一個嬰兒痙攣症患者家屬的話,實在讓她為之震驚。為了給孩子在北京看病,孩子的父母花了八萬元從號販子手中買了個號。然而花這麼多錢換來的結果仍然是不理想,反觀之後在安信中醫門診的治療,花費又少,效果又好。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把成果分享給那些可憐的患者家屬,讓他們少花錢,少走彎路。能給患者帶來好的療效,這也是功德無量的事。
說起這個孩子,朱秀羅教授告訴我們,2020年7月16號,患兒的母親帶著孩子來到鄭州安信中醫門診部找到她看診。孩子當時是2歲9個月,出生3天就發現患有甲基丙二酸血症,4個月時又抽搐,被西醫診為嬰兒痙攣症。說起這兩個病都是難治性的病,家長就想著給孩子掛某專家的號,卻一直掛不上,就從號販子(黃牛)手中花了八萬塊買了一個號。聽到這裡朱教授已經非常驚訝了,然而孩子家長卻說這還不是最貴的,有的花十幾萬就為了掛一個號,這讓從醫已經40年的朱秀羅感到非常的無語。八萬元的掛號費,看後還是那幾樣西藥,只是換成了進口藥,服藥後發作照舊,智力沒提高,飲食無改善,大便仍乾燥,折騰這麼多,錢也花了,身體更不好了,又是何苦呢?
朱秀羅看著這個可憐的孩子,就想著首先要控制住發作,採用湯藥+散劑進行協同治療。但孩子媽媽說小寶寶飯都吃的很少,湯藥更可能餵不下去時,朱教授就只給孩子開了中藥散劑,並囑咐小量餵服。
8月14號複診時,孩子的精神狀態好轉了很多,發作次數也減少了,大便也不乾燥了。這次,為了完全控制發作,朱教授又加上了湯劑。按理說效果應該不錯的,然而孩子媽媽卻說第一天喝完湯藥,發作次數反而增加了。這著實讓朱教授感到疑惑不解,仔細詢問之後,發現原來是因為湯藥熬出的藥液太多,孩子喝的困難,哭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秀羅大夫建議湯藥煎濃些,量少些,少量多次餵服。聽從醫囑之後,孩子的發作果然控制住了,並且食慾也增加了。
所以說患兒如果用西藥過敏或副作用大,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情況下,建議採用中醫藥治療。畢竟中藥從組方來說,考慮比較全面,能夠達到祛邪與扶正的有機結合。而且中醫在治療上追求標本兼治,陰陽平衡,在減少發作症狀、控制發作的同時,兼固本培元,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這樣就比西藥單方控制發作的做法要好。中藥不僅作用於腦神經,而且兼顧臟腑,更有利於協同消除病因,阻止臟腑病變傳導進入大腦,加重病情。
本期受訪嘉賓:
朱秀羅,鄭州安信中醫院門診部教授,主任醫師。
【來源:中原健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