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慢的年代,在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網絡的曾經,過春節是什麼樣子的呢?跟隨這些珍貴的老照片穿越時空,重溫當年春節的熱鬧景象吧!
    除夕之夜,家人團圓,守歲圍爐,溫情四溢。1953年的春節,一家人能吃上一頓豐盛的團圓飯,就以滿足。
    1954年,春節期間流行開展盛大的工農聯歡活動。能作為勞動模範,受到工人們的熱烈歡迎,幾乎是每個人的願望。
    1954年春節,物質條件還很匱乏的薊縣,能穿上一件媽媽剛做好的新衣,多好。
    1954年,踩高蹺,跑大戲。
    1956年春節,那個時候,沒有電腦和手機,但當時的孩子們依舊沒覺得無聊,老太太正在看小孫女們遊戲。
    1956年春節,能現場聽上侯寶林、郭啟儒表演的相聲,就相當於參加了周杰倫的演唱會了。
    1956年春節前夕,年前趕集,買年畫,濃濃的年味。
    1957年春節期間的街頭。扯鈴攤上發出一片嗡嗡聲,吸引了不少小顧客。不像現在,啥都沒有,只有小汽車。
    1957年,薊縣人去趟天津天后宮,趕一趟春節廟會,在當時也是件時髦的事兒。
    春節是結婚的好日子。這是1957年春節,那時薊縣的婚禮,可不興鬧洞房。
    1959年春節,老太太們跳起了秧歌舞,是不是可以等同於現在的廣場舞。
    1958年春節,副食品商店出動流動售貨車送貨上門 ,為居民服務。蘋果,點心,哎呀,看得我都餓了。
    1961年春節,花燈市場上選購花燈。
    一幅幅暖洋洋的春節老照片讓人真感覺,還是回家好,還是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才有年味!
    2016年的春節正不斷臨近,我們都期待煙花炮竹在大地上隆隆作響,家家燈火映照的也應該是全家人熱熱鬧鬧的身影。
    除夕團圓夜,守歲親情濃。從南到北,從過去到現在,一年又一年,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人的回歸,全家人的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