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起源之地及茶道的演變

2021-01-09 騰訊網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

茶道

茶道文化起源於中國,南宋時期傳入日本,衍生出日本茶道。現如今,茶道文化已在日本流行。茶道的代表人物有唐朝《茶經》的作者茶聖陸羽和在少室山茶仙谷茶仙泉隱居時寫下《茶譜》《七碗茶詩》的唐朝詩人盧仝。

茶道

茶道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意思就是:喝茶,飲茶等茶道被廣泛的推行,風靡一時,王公貴族朝臣沒有不喝茶的人。)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品茗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

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衝淡簡潔,韻高致靜……」

茶藝表演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徑山寺取經,交流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

茶藝表演

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於我國明朝中後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後,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並根據《詩經》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範仍源於中國。

茶藝表演

但我們今天的茶道很大一部分受到了日本的影響,也可以稱之為回流影響。以至於今天我們的茶道添加了很多的表演在裡面,當然我們叫也是叫的茶藝表演,但這個其中添加的一些表演手法確實有違傳統茶道。

茶藝表演

而傳統茶道的茶藝在我們今天是很難看到底的,而傳統茶道作為引人入勝的無非就是宋代的點茶既抹茶也叫鬥茶

抹茶

抹茶這一詞兒出自日本,宋代古人及我們今天叫的是鬥茶或者點茶。但我們今天的鬥茶點茶和日本的抹茶又有一點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的抹茶確實是出自於宋代的點茶鬥茶,這是毋庸置疑。

現代人的飲茶習慣

我們今天的飲茶習慣形成予明代,相傳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個兒子無心政事更無心皇家的勾心鬥角而跑到深山老林裡面去潛心研究高雅的事情就是所謂的茶道

現代人的即泡即飲

因為明代以前我們古人管飲茶叫吃茶,現在很多地方的方言還叫吃茶。而明代以前我們的飲茶習慣是吃茶,就是連湯帶葉吃了所以以前我們管飲茶叫吃茶。而我們今天的飲茶習慣是去渣留湯,用器皿泡一下就飲這是明代傳下來的。

禪茶一味

茶道茶文化是一件雅事,不管是古代還是今天我們都認為茶是雅是,包括東南亞一些受到儒家文化薰陶的民族或個人都以茶為榮。加上茶有禪意及道義,所以我們衍生出了很多跟茶有關的詞彙及美好的願望

以茶會友

相關焦點

  • 茶道養生師在哪報名考試證書用途及查詢網址
    茶道養生師在哪報名考試證書用途及查詢網址?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中國茶樹、利用中國茶葉和栽培中國茶樹的國家,中國也是世界茶道的起源。
  • 聯合申遺續茶緣 萬裡齊心共行卷——萬裡茶道大事記
    其參與人口之多、行經區域之廣、商品流通量價之大,都於歷史長河中烙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記。2012年伊始,自赤壁發宣言,於賒店達共識,重塑萬裡茶路之骨湖北省文物局歷時三年的專項調查終於為「萬裡茶路」湖北段沿途的精美文物遺產揭開了神秘面紗,也讓那遙遠路途中深藏著的瑰麗奇蹟和世間悲喜再次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 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萬裡茶道(太原古縣城站)開賽
    萬裡茶道穿越中、蒙、俄三國內陸腹地,是17世紀末至20世紀初亞歐大陸的經濟大動脈和文化交流大動脈,全長1.4萬公裡。2013年9月,萬裡茶道中蒙俄三國31座城市共同籤署倡議書,正式啟動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工作。
  • 修習茶道,從訓練認知思維邏輯入手
    讓茶湯淌過之後,那顆物慾之心獲得升華,從什麼都要的動物性,變成什麼都可以不要,什麼都可以不起心動念的德性、空性。此便是茶道,也是世間之道。01茶的體驗體悟:每增加一個指標要求,提高茶品質的一個維度,都要有相應的高維技藝相匹配。以技悟道,便是人生之理。
  • 寶雞發現盛唐地宮,出土世界最早茶具,證明日本茶道源自中國
    寶雞發現盛唐地宮,出土世界最早茶具,證明日本茶道源自中國我們都知道,日本人一直以自己的文化傳承千年為榮,但是卻對於自己的文化其實大多數來源於中國感到難以啟齒,並且認為大多數文化都是他們自己原創,但是中國考古發現卻屢次打臉,比如,日本人挖出繩文時代的建築物,認為是自己原創,但是中國南方的明堂卻證明很可能是日本傳統建築神社的源頭。
  • 日本最早為茶道所生產的茶碗是長次郎與千利體合力開發的樂燒茶碗
    日本最早為茶道所生產的茶碗是長次郎與千利體合力開發的樂燒茶碗備前燒是古代備前國的國燒名產,是日本全國有數的須惠陶產地,桃山時代末期就開始進入了大規模共同窯的產業生產。一直到昭和時期,日本的知識分子對這一面倒的洋風潮流有所反省,陸續發起了各式各樣的古文化復興運動,並重新喚起了對茶道、花道的熱情,備前燒茶陶也因此得以復興。1952年3月至1954年3月間選定的工藝技術和其他無形文化,備前燒金重陶陽被選定為無形文化財,之後還有藤原獸,岡山縣備前市穗浪出身。
  • 茶道養生課:《黃帝內經 靈樞 五邪第二十》
    話說十三朝古都長安,城南有一處最是風流雅致之地紫薇花園,原系唐大通坊--郭子儀園林舊址,如今園林猶在,草木蔥蘢,那時人物卻「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無處可尋。可喜者此處現又有一處最是詩書蘊藉之處—秀秀書院,足供諸位雅士悠遊於紅塵之外,尋幽探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抖音號:秀秀書院)雅士生活之:遊山:南山如濟品簫、sirn抹茶、長安雅士薛佩生備琴辰時。
  • 「侘寂」(WabiSabi)日本茶道的精髓,你知道中文怎麼讀嗎?
    "侘寂」,是日本茶道的精髓。今天在日本,詢問各個領域的日本友人,可能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解釋什麼是「侘寂」,道理正如我們之於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文字,只能捕捉一部分它真實的意義。但它卻已經進入了日本社會,並化身為一種生活態度與美學。
  •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2012-11-26 16: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漢字的起源與早期演變三部曲
    中國漢字、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 古印度文字、瑪雅文字皆為世界最古老文字,唯有漢字延續至今,其它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淹沒殆盡,關於漢字的起源與早期演變可分為以下三部曲:一.結繩刻契——萌發階段要把一件事保留在人的腦海裡,只能在記憶所達到的時間與準度之內,才是可能的。
  • 劍的起源及演變
    青銅劍的起源與發展,在歷史上應有著長期的孕育過程。從筆者所見最新考古資料看,最早的青銅劍是商代後期的鈴首劍,是1971年在山西省保德縣一座古墓內出土的,通體長32釐米,由身、莖、首3部分組成。體中部的脊,一直通到首。寬扁莖,扁圓形首,正面有連續的鏤孔,首內有丸。
  • 茶室禪語之妙:寥寥幾字,大有乾坤
    出自《論語為政》第二章,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孔子所說的「邪」,應是「不正」之意,或者說「不真誠」、「不純正」,即虛偽、巧言令色。因此,「思無邪」想要肯定的,是人世間的真情,「真善美」。不欺瞞,誠信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