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早為茶道所生產的茶碗是長次郎與千利體合力開發的樂燒茶碗

2021-01-21 北方小畫室

日本最早為茶道所生產的茶碗是長次郎與千利體合力開發的樂燒茶碗

備前燒是古代備前國的國燒名產,是日本全國有數的須惠陶產地,桃山時代末期就開始進入了大規模共同窯的產業生產。一開始生產的是日用生活雜器的壺、甕、大缽等,受到千利體和古田織部的喜好影響,慢慢的才加入了花入、水質、建水、茶入、茶碗、蓋置等茶陶的生產。備前燒樸素的風格,一直是草庵茶人追求的茶陶品項之一。明治維新後,失去的藩主的保護,洋風潮流至上的風潮中,日本傳統風格濃厚的備前燒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共同大窯廢窯,茶陶工匠們紛紛的轉職,有些工匠轉而生產土管、煉瓦製造。

一直到昭和時期,日本的知識分子對這一面倒的洋風潮流有所反省,陸續發起了各式各樣的古文化復興運動,並重新喚起了對茶道、花道的熱情,備前燒茶陶也因此得以復興。1952年3月至1954年3月間選定的工藝技術和其他無形文化,備前燒金重陶陽被選定為無形文化財,之後還有藤原獸,岡山縣備前市穗浪出身。1954年獲岡山縣指定無形文化財「備前燒」保持者認定,1958年開始任日本工藝理事,1962年獲國際陶藝獎,1970年獲重要無形文化財「備前燒」保持者認定。重新恢復了備前燒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從金重陶陽的作品上可以感受到備前燒茶陶的地域性特徵。

備前燒茶陶使用高含鐵成分的田土與山土,用拉坯和其他的手作技巧成形,使用登窯、窖窯等傳統柴窯和松柴長時間燒結。這之中結合了備前燒茶陶師傅的自古承傳的技巧,包括了用什麼土材、用什麼柴火、用什麼窯爐、如何燒法等。住在備前市伊部地區的山本雄一先生在《陶工陶談》一書中,針對備前燒的技法有一些說明。山本雄一是岡山縣備前市伊部人。1959年跟隨父親山本陶秀開始作陶,1967年成為日本工藝會正會員,1981年獲岡山縣文化獎。歷任備前陶陶友會理事,平成八年被認定為岡山縣重要無形文化財產保持者

造型的妙味、土味、色澤、窯變的多彩有趣,這就是備前燒。備前燒使用的是傳統的柴窯,用十三天的時間以中性焰燒成。入窯封窯等作業完成之後,首先是用松柴以約四天左右時間在窯日的下方煙燻加熱,這期間保持在三百度之內。之後將強勁耐燒的松柴有節奏的投入主燃燒室內加熱,持續有節奏地慢慢加溫到1250℃左右。過程中包含很多的工作和窯燒動作。還原、入炭、揚灰等製造備前燒特色的技巧要在此時進行。平凡無奇的田土,通過備前燒的茶陶師傅的特殊窯燒技術變得層次豐富而有趣。備前燒的柴燒方式和其他地區不同,備前燒不講求又厚又多的落灰效果,而是豐富多彩的層次變化。

因此山本雄一先生用了四天的時候來煙炫慢火,並控制在三百度以內。備前燒還有一種處理方式經常可以看到,是在茶陶器物入窯燒成前先墊上稻草,或是坯身上綁上稻草,經過高溫窯燒後,坯體上會留下鮮明的橘紅色紋路,這是備前燒常用的火櫻。這是備前土含鐵量較多,在接近氧化燒成的情況下,與稻草內的蘇打成分發生像低溫燒排色的現象一樣。另外窯室的某一些位置會因為坯體彼此遮掩及還原效果,變得有些鼠灰色和青灰色變化豐富,這是所謂的棧切的樣子。還有排窯堆棧時為了不使作品燒成之後彼此粘貼,會在作品的下面及與其他作品接觸的地方放置墊土,墊土是由高溫土加上稻草之類含蘇打成分的物質製成。燒成後將墊土拿掉出現的殘留的白色加橘紅色邊紋樣叫做餅紋。這也是備前燒特殊的窯爐燒成技法。備前燒伊部地區小西陶藏工坊所制的陶器有著各式各樣的備前燒特殊技法。

京燒陶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須惠陶和綠釉陶時期。以茶道使用目的而生產的茶陶為切入點,京都地區燒造的茶陶可分兩大系統:樂家系統和仁清系統。日本最早為茶道所生產的茶碗是長次郎與千利體合力開發的樂燒茶碗,也是最早的京燒茶陶之一。樂燒茶碗是一種低火度的茶碗,與日本中世紀傳統的高火度作法的陶器不同。在成形部分樂茶陶是不使用一切機械輔助的,只用手作的方式來成形,並在外表保留下手作的質感。曾在交流中見識到樂家一支的大褪燒傳人大褪年雄先生製作幾款的手作樂燒碗。示範的內容有手捏成形樂茶碗、拍片成形樂茶碗、圈泥成形樂茶碗等,純手作成形的技巧。製作樂茶碗的技法和平常手作制碗的技法,並沒有太大差異。

相關焦點

  • 木達︱京都茶陶「樂燒」的故事
    這種防制也是為了補充日本市場的需求,因為當時的中國自明代以來改變了飲茶的方式習慣,即從抹茶法改為普及泡茶法,由此以建窯為代表的黑釉茶碗隨著需求的減少而逐步停止了生產,日本方面也無法再進口。直到十六世紀的安土桃山時代,日本本土生產的茶器都幾乎未被歷史敘事所記錄。儘管考古發掘出的日本茶器數量遠遠多於中國的進口茶器,但文獻中卻只記載和推崇中國器物,讓日本的茶器隱沒在以飲茶為代表的武家文化的舞臺幕後。
  • 流失日本的宋代國寶:曜變天目茶碗,國內僅存半件!
    他們覺得燒黑釉太單調,想要在黑色上加幾分色彩。就摸索研究出了「曜變」技術。這樣燒制出來的茶碗,碗內壁燒出一層鐵結晶薄膜,上面布滿了耀斑——一些大大小小的結晶斑點,斑點周圍圍繞著藍綠色的光澤。根據光線的反射來看,這些耀斑就能顯現出不同的顏色。那些耀斑星星點點,神妙莫測。在光照下,能煥發出藍色,紫色,黃色等等揉起來的彩光。
  • 失傳7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茶碗,竟被中國大媽做出來了?
    中國大媽是不是真的能做出國寶曜變天目茶碗?日本鑑定專家真會傻到看不出真假來嗎?等等謎團油畫醬為大家一一解開。這起事件發生於2016年12月20日,在東京電視臺一個號稱什麼都能鑑定的節目中展出了這件號稱世界上第四件完整的「曜變天目茶碗」,這件寶物是德島市的一個男性拿到節目中鑑定真偽的。
  • 2年前日本現國寶曜變天目茶碗,專家:2500萬,中國大媽:我做的
    陶瓷藝術是我國古代的瑰寶之一,陶瓷藝術已經有了數百年,特別是這種曜變天目茶碗,可以說是傳世孤品,出現主要是在南宋時期,是宋人鬥茶用的,這種茶碗的奇特之處在於,隨著光線角度的不同,光環的顏色會變換不定,看著就是一件人間絕品,所以這是一種特別高的技術。那麼為什麼兩年前在日本驚現「國寶曜變天目茶碗」,而且高價2500萬,但是嘲諷的是,這不僅是假的,這竟然是中國的一位大媽做的。
  • 價值1500棟別墅的「曜變天目茶碗」,世上僅3隻半,中國半隻
    1918年,「稻葉天目」建盞,被日本三菱社長以16.7萬拍下。16.7萬日元,當時能在東京買1500棟別墅。「曜變天目茶碗」,世上僅存3隻半,中國僅有半隻,3隻完整的全在日本。曜變天目茶碗是南宋時期一種特殊的黑釉茶碗,屬於宋代黑釉的建盞。
  • 日本又發現了國寶曜變天目?中國大媽:來中國,一個80塊賣你
    早些年的時候日本的鑑定專家對於存放在靜嘉堂美術館的曜變天目茶碗估價,給出的價格是12億日元,對於曜變天目茶碗的歷史意義和其工藝還遠遠不止這個價格,在中國古代,至少可以換一座城池,可見曜變的價值有多高。除此之外,細心的老盞友還可以從茶碗的斑紋與顏色上看出此茶碗非彼茶碗。
  • 寶雞發現盛唐地宮,出土世界最早茶具,證明日本茶道源自中國
    寶雞發現盛唐地宮,出土世界最早茶具,證明日本茶道源自中國我們都知道,日本人一直以自己的文化傳承千年為榮,但是卻對於自己的文化其實大多數來源於中國感到難以啟齒,並且認為大多數文化都是他們自己原創,但是中國考古發現卻屢次打臉,比如,日本人挖出繩文時代的建築物,認為是自己原創,但是中國南方的明堂卻證明很可能是日本傳統建築神社的源頭。
  • 茶道起源之地及茶道的演變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
  • SAILOR 寫樂&香蘭社有田燒 The ARITA 2015 21K金筆尖 萬年鋼筆 1...
    SAILOR 寫樂&香蘭社有田燒 The ARITA 2015 21K金筆尖 萬年鋼筆 12400元起包郵 SAILOR 寫樂&香蘭社有田燒 The ARITA 2015
  • 阿梨探店丨蔵富屋--看完這篇再吃懷石料理,連日本人都要敬你三分
    提起懷石料理,就不得不提日本茶道。日本「茶聖」千利休重視閒寂的精神追求,認為「一汁三菜」的簡單飲食最適合佐茶。食材風味為了凸顯茶道本身,大都以清鮮為主。這就是懷石料理的最初形態。裝盛著兩品珍味料理,一為山珍(山の幸),一為海味(海の幸)。料理形式不限,為防止髒汙了託盤,一般為不帶湯汁的料理。
  • 給什麼高價,日本都不歸還的三件國寶,一件是世間僅存的西魏墨跡
    現在國家強大了,我們逐漸的在追回當時被外國侵略者所掠走的文物。一些西方國家,為了與中國修好,自覺自愿的主動歸遠。但是日本沒有一星半點的歸還的意思。不管出多少錢,人家日本都不賣。但自己國家的文物被奪走,還要出錢買回來,這豈不是荒唐。
  • 陸金喜曜變建盞丨日本三大曜變國寶之最多彩的曜變建盞
    日本現在有三件國寶級的曜變天目茶碗,除了靜嘉堂所藏最知名和大德寺龍光院所藏最神秘,藤田美術館的這隻被認為最多彩。藤田美術館位於日本大阪,是日本擁有最多文化遺產的私人博物館。該館創立於1954年,主要展藏日本企業家藤田傳三郎男爵及其兩個兒子,共三人的藏品。
  • 「侘寂」(WabiSabi)日本茶道的精髓,你知道中文怎麼讀嗎?
    "侘寂」,是日本茶道的精髓。今天在日本,詢問各個領域的日本友人,可能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解釋什麼是「侘寂」,道理正如我們之於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文字,只能捕捉一部分它真實的意義。但它卻已經進入了日本社會,並化身為一種生活態度與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