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喜曜變建盞丨日本三大曜變國寶之最多彩的曜變建盞

2021-01-13 陸金喜曜變建盞

日本現在有三件國寶級的曜變天目茶碗,除了靜嘉堂所藏最知名和大德寺龍光院所藏最神秘,藤田美術館的這隻被認為最多彩。藤田美術館位於日本大阪,是日本擁有最多文化遺產的私人博物館。該館創立於1954年,主要展藏日本企業家藤田傳三郎男爵及其兩個兒子,共三人的藏品。藤田傳三郎收集古董時不惜重金,被稱為關西第一。這隻曜變建盞最早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江戶時代日本的統治者德川家康,後來傳給水戶德川家的德川賴房。

藤田美術館

1918年,藤田家以5萬日元的價格收購了這隻曜變建盞。5萬日元在今天只有三千多塊人民幣,但是在一百年前,一日元相當於750毫克黃金,也就是說,這隻曜變建盞是用37.5公斤的黃金換來的。而現在這個曜變建盞是不能買賣的,所以無法估價。

藤田美術館藏這隻曜變建盞器型是標準12口徑束口盞。這隻曜變建盞,寬12.3釐米,高6.8釐米,口沿扣銀邊,有一小處脫釉。胎骨色呈深沉之黑色,從胎表看胎質較粗,但淘洗、陳腐時間較長。

藤田曜變建盞內盞壁顏色黝黑,曜變建盞在色彩上更偏向於藍綠、藍紫、藍等色調。全盞則遍布星點晶體,碗內有一個個油滴光圈,在油滴之間,有一片片藍色的光斑。如果轉著看的話,會看到碗內閃爍的光芒會變幻顏色,顯得越發神秘,光線所及,令人目眩。

曜變建盞碗內黑釉的底色,仿佛就是宇宙太空的顏色,而一片藍色的光斑,仿佛是天際的銀河,周圍一個個光圈,仿佛是小小的星系,它們在碗內閃耀著魅人的光輝。這隻曜變建盞斑核更為平整,分組不明顯,但是亦有分組趨勢。藤田曜變因其琉璃色的閃爍幻彩豐富多變,吸引了頗多擁躉。

陸金喜(左)和藤田美術館第四代館長藤田清(右)

關注曜變建盞的盞友或許知道,曜變早已不僅僅是屬於中國的藝術瑰寶。現當代國內外有許多建盞大師,在曜變領域也做出了許多探索性建設,燒制出了精美的彩光建盞。如陸金喜,在2013年首次在世界範圍內復原出宋代曜變絕技。

陸金喜也在國際上大力傳播弘揚中國建盞文化,日本之行,就有在大阪藤田美術館。該館第四代館長藤田清親自陪同陸金喜一行觀摩了館藏國寶級宋代曜變天目。隨後,藤田清與陸金喜、小林仁一同研究交流陸氏新燒曜變建盞,並一起做新老建盞比較研究。

陸金喜曜變建盞

陸金喜將自己的一隻曜變盞作品贈送給藤田清館長作為禮物,藤田清感激不盡,對該盞喜愛有加,連稱「太難得,太珍貴了」。他鄭重收下陸金喜燒制的仿宋曜變建盞與油滴作品,並回贈籤名圖錄。陸金喜也一直在曜變建盞的道路上探索,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融合時代,創作出和時代相適應的建盞新品。

陸金喜曜變建盞

相關焦點

  • 陸金喜首位復原曜變建盞!那麼「曜變」一詞出自何處?
    曜變建盞是福建建窯宋代所生產的一種黑釉茶盞,在我國只發現半個曜變建盞,曜變建盞完整品,全世界共三隻,均藏於日本各美術館與博物館中,每七年才開放展覽一次。以靜嘉堂所藏的曜變建盞最為出名,被稱為「碗中宇宙」。「日出有曜」,曜意為照耀、明亮。
  • 中國矽酸鹽學會古陶瓷專業委員會蒞臨暨宋朝曜變建盞學術研討會
    2020年11月21日,中國矽酸鹽學會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專家組一行蒞臨南平市曜變陶瓷研究院開展「宋朝曜變建盞學術研討會」。參加本次研討會的有中國古陶瓷藝術家聯盟主席、中國矽酸鹽學會古陶瓷專業委員會主任葉國珍,工信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專家庫成員裘國樑,首批建窯建盞技藝復原專家組的成員陳輝,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劉建國,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張自軍,開封市德莊陶瓷博物館館長陳連義,烏克蘭國家藝術科學院院士、中國古陶瓷藝術家聯盟副主席尹祥明,南平市曜變陶瓷研究院院長陸金喜和中國古陶瓷藝術家聯盟副秘書長吳允馨。
  • 日本又發現了國寶曜變天目?中國大媽:來中國,一個80塊賣你
    宋代第一神器——建盞,曾經是黑釉瓷藝術的巔峰,就連九五之尊宋徽宗都為之傾倒,是唐宋以來人盡皆知的名瓷,而作為建盞中至高無上之神品,流傳到至今,公認的宋代曜變全品僅有三隻,均藏於日本相關機構,為國寶級別。中國僅在行貨走出土殘件,日方稱其燒制原理為"陶瓷史上最大的不解之謎之一"。為此眾多陶藝家致力於破解該謎題,也有不少人好奇除了這三件半曜變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未發現的宋代曜變。
  • 曜變天目到底是何物,和建盞是什麼關係?全世界為何僅存三件半?
    這在當時是十分流行的一種活動,這曜變天目就屬於鬥茶用的茶碗。何為曜變天目曜變天目屬於宋代的孤品,燒制難度指數極高,對溫度的把控相當嚴格,稍有偏差就可能失敗。而且「曜目」屬於窯變現象,加上窯變本就是偶然性現象,做出這樣絢爛的窯變現象,偶然性更大。
  • 與天意對話:孫建興為仿燒宋代曜變盞做了什麼?
    >竟不見半隻曜變標本 曜變燒製成為陶瓷史上一樁懸案 孫建興為再現曜變之華彩 透過歷史碎片探尋奧秘 於閩北大地上下求索 終在無數次與上蒼的對話中得到饋贈 陶瓷史未解之謎曜變盞
  • 曜變天目是中國的,可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喜歡曜變天目?
    小約在學茶時,曾有一節課特意講了北宋的建盞文化。最一開始,是由全世界僅有三件半宋代曜變天目存世,那個時候好奇為何還有半件之說。後來知道僅有半隻出土於杭州,其他的三隻完整的宋代曜變天目傳世品,全被收藏於日本,更被列為日本國寶。說實話,心裡還有些委屈,為啥自己國家的好東西流落到了異國他鄉呢?
  • 三件完整中國宋代「曜變天目」首次同期在日展出
    「曜變天目」是其中最為珍貴的品種,自中國南宋之後傳入日本後得到完好保存。日本官方認定的14件國寶級陶瓷文物中,8件是中國古陶瓷,其中4件是宋代建盞,包括3件「曜變」和1件「油滴」。梁賽玉 攝  「據報導,這3件『曜變』或將是世界上僅存保存完好的『曜變天目』,它們都是日本的國寶;即便是對研究『曜變』的專家而言機會亦很難得,對理解和研究『曜變天目』而言十分重要」,專程前往3地觀展的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主任研究員小林仁表示。
  • 陶藝家張中欽的「曜變之路」
    福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建窯建盞也出現在展覽現場。其中作為現代建盞作品代表的曜變天目茶碗《大千世界》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流連。作者張中欽先生也早已被日本陶藝界所熟知,近年來已多次應邀攜帶建窯作品赴日參加展覽。
  • 曜變天目是怎麼來的?
    通過陸上與海上的貿易通道,中國的瓷器吸收了西域的特質,西方人也為中國陶瓷之美所折服,從此陶瓷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徵。而東鄰日本尤其深受中國陶瓷文化的影響,並發展出了極具自己民族特色的陶瓷文化和品類。本文摘自日本藝術史學者三杉隆敏的《陶瓷:粘連文明的泥土》一書,講述了天目瓷及日本國寶曜變天目茶碗的故事,由澎湃新聞經「未讀」授權發布。
  • 流失日本的宋代國寶:曜變天目茶碗,國內僅存半件!
    曜變天目茶碗是南宋時期一種特殊的黑釉茶碗,屬於宋代黑釉的建盞。宋人好風雅,愛鬥茶,三兩人各出好茶,輪流品嘗茶的好壞。這在當時是十分流行的一種活動,這隻茶碗就屬於鬥茶用的茶碗。曜變天目茶碗屬於南宋的孤品,燒制難度極其高,對窯內的溫度把控非常嚴格,稍有偏差就可能失敗。
  • 價值1500棟別墅的「曜變天目茶碗」,世上僅3隻半,中國半隻
    1918年,「稻葉天目」建盞,被日本三菱社長以16.7萬拍下。16.7萬日元,當時能在東京買1500棟別墅。「曜變天目茶碗」,世上僅存3隻半,中國僅有半隻,3隻完整的全在日本。曜變天目茶碗是南宋時期一種特殊的黑釉茶碗,屬於宋代黑釉的建盞。
  • 失傳7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茶碗,竟被中國大媽做出來了?
    近日一則日本鑑定世界上第四件曜變天目茶碗的消息,經過專家鑑定後給出了2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40萬元),結果出自中國大媽之手,不到200塊錢就能買到引起熱議。鑑定2500萬日元曜變天目茶碗為什麼一個仿製品會鑑定出2500萬日元?
  • 建盞「文藝復興」之路
    建盞在宋代為皇家點茶鬥茶的御用器具,尤其兔毫盞,釉色黑,毫毛長,為上佳茶具,宋徽宗對它不吝讚譽:「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意為用兔毫建盞烹茶,香雲繚繞,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進入夢鄉。到了元代,高層似乎對鬥茶失去了興趣,建盞開始走下坡路。明代時,建盞幾乎走向消逝。燒制工藝慢慢失傳,造成建盞文化近800年的歷史斷層。
  • 日匠人22年研究 復活中國失傳700年「曜變天目釉」
    原標題:日本匠人22年潛心研究復活中國失傳700年的「曜變天目釉」中國日報網6月21日電瓷器中的瑰寶、有「碗中宇宙」之稱的「曜變天目釉」已經失傳700餘年。據日本《朝日新聞》19日報導,日本匠人長江惣吉22年潛心研究,成功再現了「曜變天目」的絢麗斑斕。
  • 日本專家鑑定曜變天目碗,值2500萬,中國大媽:我做的,賣80塊
    1994年,日本一檔名為《開運鑑寶團》的節目播出了,剛開始這個節目不溫不火,但一直到2016年,這個節目因為鑑別錯了一隻碗而突然走紅,自此名聲大噪。這是由日本男子橋本浩司帶來的珍貴之物,男子小心地將其取出,並表示這物件是自己的曾祖父在明治時代買到的稀有珍寶。
  • 2年前日本現國寶曜變天目茶碗,專家:2500萬,中國大媽:我做的
    陶瓷藝術是我國古代的瑰寶之一,陶瓷藝術已經有了數百年,特別是這種曜變天目茶碗,可以說是傳世孤品,出現主要是在南宋時期,是宋人鬥茶用的,這種茶碗的奇特之處在於,隨著光線角度的不同,光環的顏色會變換不定,看著就是一件人間絕品,所以這是一種特別高的技術。那麼為什麼兩年前在日本驚現「國寶曜變天目茶碗」,而且高價2500萬,但是嘲諷的是,這不僅是假的,這竟然是中國的一位大媽做的。
  • 建盞真的越貴越好嗎?新手購盞看準這3點再下手,不要被忽悠了
    也正是基於此,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對建盞的研製與開發,建盞終於得以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走上了嶄新的復興之路。2011年,"建窯建盞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在廈門五國金磚會議上,建盞又被作為國禮贈送給了與會各國領導人。自這之後,建盞不僅聲名鵲起、身價倍增,還"飛入尋常百姓家",成了古玩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寵兒。
  • 範大富:極致建盞 獨一無二
    範大富介紹建盞製作工藝建盞是漢族傳統名瓷,為宋代皇室御用茶具,黑瓷代表,中國八大名瓷之一。當時就有一盞值千金的說法。建盞產自我國著名的古窯之一「建窯」,因時為宋建寧府甌寧縣,又因甌寧縣為建安附屬縣,故此稱為建盞。「建窯」的遺址位於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各地(古時隸建寧府甌寧縣)。建盞興起於在宋代,兩宋時期崇尚鬥茶之風,看沸水澆注,茶葉泛起的白沫,以及掛杯。因此,對茶盞的顏色要求就是要深,建盞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鬥茶是一種博弈,當時上層社會流行的一種雅玩,對盞就有很高的要求。
  • 給什麼高價,日本都不歸還的三件國寶,一件是世間僅存的西魏墨跡
    文/王不留行給什麼高價,日本都不歸還的三件國寶,一件是世間僅存的西魏墨跡日本對中國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對中國人民施以了暴行,搶劫了中國的不少文物。更可怕的是他們沒有悔改的意思,還否認歷史,美化自己的罪行,極端的甚至參拜靖國神社。
  • 紫砂天目浴火曜變之謎
    在他的身後,球磨機、過篩機、壓濾機、真空處理設備一應俱全,晾曬架上,整齊擺放著紫砂碗、功道杯、託盤、水盂等茶器生胚,隨時等待主人給它們上釉,送進窯爐,再經過1370℃高溫的涅槃後,曜變成光彩奪目的紫砂天目。創業選中特色紫砂天目「天目釉源於天目山,日本、臺灣把天目做得很精緻,宜興紫砂礦脈是天目山的餘脈,宜興應該有屬於自己特色的紫砂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