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匠人22年研究 復活中國失傳700年「曜變天目釉」

2020-11-22 中華網

原標題:日本匠人22年潛心研究復活中國失傳700年的「曜變天目釉

中國日報網6月21日電瓷器中的瑰寶、有「碗中宇宙」之稱的「曜變天目釉」已經失傳700餘年。據日本《朝日新聞》19日報導,日本匠人長江惣吉22年潛心研究,成功再現了「曜變天目」的絢麗斑斕。近日,長江惣吉在愛知縣瀨戶市舉辦「曜變」展覽,展現他22年來的燒造成果。

一個茶盞,換一座城

天目盞,是一種茶器,一隻頂級的天目盞,據說可以換一座城池。有人說「南宋時期的曜變天目,光環的顏色會變幻不定,妖異瑰奇得不像是人間之物」。凝視一隻精緻的曜變天目盞,恍如一片星空,繁星點點,神秘莫測……令人心潮起伏。

長江惣吉2006年複製的「曜變天目」

世界有明確記載僅存的三件曜變天目盞都產自南宋期間,現在全部收藏於日本,均被列為日本國寶。

失傳700多年

「曜變天目釉」燒制技藝是中華陶瓷文化中最為神秘的一部分,但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已經失傳700多年。

當代日本、中國的陶瓷科學家、技藝師都想仿製,但終因工藝難度太大,不可控因素太多,均未能取得滿意的結果。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人力、物力進行研究,雖然取得一些喜人的成績,但從產品的多樣性和穩定性上還不盡如人意。

子承父業,再現耀斑

長江惣吉出生於燒窯世家,從江戶時代到現在已經是第9代傳人。他的父親生前就一直致力於復活失傳的曜變天目。1995年父親去世後,惣吉繼承了父親的事業,他說曾經認為再現天下第一的茶器、是不可能的事,為此和父親反目過,知道父親去世後通過母親才理解了父親的苦心。

相關焦點

  • 失傳700年的國寶曜變天目茶碗,竟被中國大媽做出來了?
    中國大媽是不是真的能做出國寶曜變天目茶碗?日本鑑定專家真會傻到看不出真假來嗎?等等謎團油畫醬為大家一一解開。這起事件發生於2016年12月20日,在東京電視臺一個號稱什麼都能鑑定的節目中展出了這件號稱世界上第四件完整的「曜變天目茶碗」,這件寶物是德島市的一個男性拿到節目中鑑定真偽的。
  • 曜變天目是怎麼來的?
    【編者按】在中國,陶瓷的產生已有三千年的歷史,誕生了青瓷、白瓷、秘色瓷、三彩瓷、五彩瓷、青花瓷等獨特的種類。而在西域的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等地,也發展出具有異域特色的陶瓷工藝,並風靡一時。通過陸上與海上的貿易通道,中國的瓷器吸收了西域的特質,西方人也為中國陶瓷之美所折服,從此陶瓷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徵。
  • 日本又發現了國寶曜變天目?中國大媽:來中國,一個80塊賣你
    2016年12月20日,在日本東京電視臺有一個號稱什麼都能夠鑑定出來的節目《開運鑑定團》,向世人展示出了世界上第四件完整的"曜變天目茶碗",這是德島市的一個男性拿到節目中去鑑定真偽,經過專家團的鑑定後給出了2500萬日元的鑑定價格,折合人民幣約140萬元,並宣稱:"這是節目開播以來最大的發現,這是12~13世紀中國福建省的匠人們燒制的曜變天目茶碗。"
  • 曜變天目到底是何物,和建盞是什麼關係?全世界為何僅存三件半?
    不過傳言這只能在黑暗裡發出光芒的曜變天目茶碗,已經流失日本了,我們也無從得知。就像一個碗,裡面藏著廣闊的宇宙天空,碗裡藏著所有的秘密。就像神秘的宇宙中,各種各樣的恆星在黑暗中,突然好像看到了一個宇宙,一個完整的世界。所以才會有人稱它為:「碗中宇宙」遺憾的是,這樣獨特工藝的建盞,只在宋代出現過,南宋之後,技藝就失傳了。
  • 三件完整中國宋代「曜變天目」首次同期在日展出
    新華網東京5月14日電(記者 梁賽玉)今年3月到6月間,3件自中國傳入日本的「曜變天目」分別先後在滋賀美秀美術館、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奈良國立博物館展出。3個展覽的展期有1個月重疊(4月13日到5月19日),這也是它們首次同期對外公開展出。  「天目」是日本人對中國古代黑釉茶盞的稱呼。
  • 陶藝家張中欽的「曜變之路」
    作為2021年福建文化年首秀亮相東京文化中心的中國福建古代文化藝術暨文化旅遊展拉開了展覽的序幕。福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建窯建盞也出現在展覽現場。其中作為現代建盞作品代表的曜變天目茶碗《大千世界》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流連。作者張中欽先生也早已被日本陶藝界所熟知,近年來已多次應邀攜帶建窯作品赴日參加展覽。
  • 與天意對話:孫建興為仿燒宋代曜變盞做了什麼?
    曜變的藝術成就,是不少匠人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絕頂高峰。其不似人間的神秘華彩,引得無數陶藝師傾盡畢生心血探索謎底。中國、日本、歐美有志於復原曜變之人,不斷湧現。 孫建興的曜變之路,需要攻克哪些難題?
  • 陸金喜首位復原曜變建盞!那麼「曜變」一詞出自何處?
    曜變建盞是福建建窯宋代所生產的一種黑釉茶盞,在我國只發現半個曜變建盞,曜變建盞完整品,全世界共三隻,均藏於日本各美術館與博物館中,每七年才開放展覽一次。以靜嘉堂所藏的曜變建盞最為出名,被稱為「碗中宇宙」。「日出有曜」,曜意為照耀、明亮。
  • 2年前日本現國寶曜變天目茶碗,專家:2500萬,中國大媽:我做的
    陶瓷藝術是我國古代的瑰寶之一,陶瓷藝術已經有了數百年,特別是這種曜變天目茶碗,可以說是傳世孤品,出現主要是在南宋時期,是宋人鬥茶用的,這種茶碗的奇特之處在於,隨著光線角度的不同,光環的顏色會變換不定,看著就是一件人間絕品,所以這是一種特別高的技術。那麼為什麼兩年前在日本驚現「國寶曜變天目茶碗」,而且高價2500萬,但是嘲諷的是,這不僅是假的,這竟然是中國的一位大媽做的。
  • 曜變天目是中國的,可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喜歡曜變天目?
    最一開始,是由全世界僅有三件半宋代曜變天目存世,那個時候好奇為何還有半件之說。後來知道僅有半隻出土於杭州,其他的三隻完整的宋代曜變天目傳世品,全被收藏於日本,更被列為日本國寶。說實話,心裡還有些委屈,為啥自己國家的好東西流落到了異國他鄉呢?
  • 價值1500棟別墅的「曜變天目茶碗」,世上僅3隻半,中國半隻
    1918年,「稻葉天目」建盞,被日本三菱社長以16.7萬拍下。16.7萬日元,當時能在東京買1500棟別墅。「曜變天目茶碗」,世上僅存3隻半,中國僅有半隻,3隻完整的全在日本。曜變天目茶碗是南宋時期一種特殊的黑釉茶碗,屬於宋代黑釉的建盞。
  • 陸金喜曜變建盞丨日本三大曜變國寶之最多彩的曜變建盞
    日本現在有三件國寶級的曜變天目茶碗,除了靜嘉堂所藏最知名和大德寺龍光院所藏最神秘,藤田美術館的這隻被認為最多彩。藤田美術館位於日本大阪,是日本擁有最多文化遺產的私人博物館。該館創立於1954年,主要展藏日本企業家藤田傳三郎男爵及其兩個兒子,共三人的藏品。
  • 中國矽酸鹽學會古陶瓷專業委員會蒞臨暨宋朝曜變建盞學術研討會
    2020年11月21日,中國矽酸鹽學會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專家組一行蒞臨南平市曜變陶瓷研究院開展「宋朝曜變建盞學術研討會」。參加本次研討會的有中國古陶瓷藝術家聯盟主席、中國矽酸鹽學會古陶瓷專業委員會主任葉國珍,工信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專家庫成員裘國樑,首批建窯建盞技藝復原專家組的成員陳輝,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劉建國,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張自軍,開封市德莊陶瓷博物館館長陳連義,烏克蘭國家藝術科學院院士、中國古陶瓷藝術家聯盟副主席尹祥明,南平市曜變陶瓷研究院院長陸金喜和中國古陶瓷藝術家聯盟副秘書長吳允馨。
  • 中國匠人。
    「荒年餓不死手藝人」,這是千年農耕社會留下來的古訓。 這雙手,或許長滿幹繭,也許彎曲不直,卻締造出屬於中國匠人的榮耀!
  • 日本專家鑑定曜變天目碗,值2500萬,中國大媽:我做的,賣80塊
    1994年,日本一檔名為《開運鑑寶團》的節目播出了,剛開始這個節目不溫不火,但一直到2016年,這個節目因為鑑別錯了一隻碗而突然走紅,自此名聲大噪。這是由日本男子橋本浩司帶來的珍貴之物,男子小心地將其取出,並表示這物件是自己的曾祖父在明治時代買到的稀有珍寶。
  • 三本易經,只剩周易,失傳的2本「天書」重現天日,卻被終止研究
    但是,《連山易》在漢初時期遺失,而《歸藏易》也在魏晉以後失傳。今天我們所說的《易經》其實就是當時的《周易》。而實際上,《易經》是包含三本的。"三易"丟失了"二易"成為了歷史遺憾。但是近些年,這兩本丟失的書籍重現天日,讓學者們實為驚訝。1993年3月,《歸藏易》於湖北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重見天日。古墓中出土了近千枚竹簡,竹簡的內容是失傳的古籍。
  • 三本易經,只剩《周易》,失傳天書在古墓重現,專家研究卻被中止
    《易經》不是迷信,是崇尚自然的,「易」由「日」「月」組成為陽,月為陰,象徵宇宙的陰陽二元論。是聖人仰觀於天文,俯察於大地,感悟人生、明斷吉兇的結果,是對天、地、人觀察後的感悟。《易經》繫辭說,伏羲是在觀天、察地、觀鳥獸之文而作的八卦。有人會說,《易經》不是周文王寫的麼,這就是把《易經》和《周易》弄混了。
  • 2020年7月22日紅網手機報
    作出最強動員 習近平強調這些防汛救災「關鍵詞」2020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救災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詳情點擊:http://hw.hisjb.cn/teE87月22日紅網手機報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農曆六月初二導讀★預計嶽陽城陵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