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舉行「帶我走進生命科學的第一本書」活動

2020-11-25 東北大學新聞網

1118,由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帶我走進生命科學的第一本書」決賽在渾南校區生命學館B101室舉行。學院副院長劉佩勇、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王超,2002班班導師黃永業,2003班班導師於陽及2020級全體同學參加本次活動。

本次讀書分享答辯會共有15個小組參加,各組依次從團隊介紹、讀書內容、讀書感受等方面通過視頻、動畫、小短劇等形式,向場下觀眾展示了各組取得的讀書成果,並在展示過後對評委們根據書籍內容提出的問題作出回答。

此項活動是創新創業學院支持的科普立項「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VMP科技培育計劃」的子活動之一,旨在激勵同學們去閱讀與生命科學相關的書籍,加強專業性學習,更好地促進同學們對生命科學的認識。活動的舉辦不僅豐富了學院的科技創新氛圍,更立足於學科專業的角度更好地引導大一新生了解生命科學的奧秘、感受生命科學的魅力。

相關焦點

  • 上海科技大學生命學院舉行基因編輯中心揭牌儀式!
    1月12日,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基因編輯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次學術研討會在學院報告廳隆重舉行。上科大生命學院創始院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林海帆與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共同為中心揭牌。
  •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的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同行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最終確定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為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 復旦大學張來武教授華園縱論數字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六產
    華園講壇現場【MBA中國網訊】為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等戰略,加強學校學科建設,11月14日下午,華南理工大學學校華園講壇第40講特邀復旦大學六次產業研究院院長、科學技術部原副部長張來武教授,圍繞數字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六產為師生進行了精彩的報告。
  • 生命科學學院組織2020年度黨支部書記述職考評會
    本站訊(通訊員 武璇)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夯實基層黨建工作,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於2021年1月6日,在15教學樓110會議室組織2020年度學院黨支部書記述職考評會。學院黨委委員,學生黨建指導教師,教工及學生黨支部書記、委員參加會議,會議由學院黨委副書記尚潔主持。
  • 蛋白質結構預測:生命科學的又一場競爭
    蛋白質結構預測:生命科學的又一場競爭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7日 23:55 來源:     科學時報2006年12月7日訊  中國學者張陽最近在第七屆蛋白質結構預測技術評估大賽中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 探尋新冠病毒的「生物密碼」——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陸劍課題組開展...
    3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英文綜合性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了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及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陸劍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崔傑課題組合作撰寫的論文《SARS-CoV-2的起源與持續進化》(On the origin and continuing evolution of SARS-CoV
  • 《生命的密碼》:探究生命密碼的一生
    文丨周國清 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是物競天擇的產物,這在如今已是孩童亦知的公理,然而,其背後隱匿的,卻是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來人類對生命科學的思考與探索,無數人為此傾盡一生,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只為破譯那最原始的生命密碼。
  •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十大進展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的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產生。
  • 華大基因尹燁:新冠疫情其實是生命科學的「文藝復興」
    從科學發現入手,是華大在國內的領先之處,也是生命科學認知正確的特有要求。回到科學發現才是生命科學產業應用的終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科學、技術、產業三發聯動,才能確保科學發現可以源源不斷地向產業進行輸出,產業也能大量轉化回到科學發現。認知正確仍是目前商業化布局的核心發力點。
  •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揭曉
    光明網訊(記者 戰釗)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經成員學會推薦、同行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最終確定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入選。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
    傅松濱 哈爾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學院傅肖依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 波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郜恆駿 生物晶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關 明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葛均邦 上海交通大學Bio-X 研究院龔繼明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龔尚瑾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顧朝輝
  • 2016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公布
    在新技術開發、醫學新突破和生物經濟發展等方面有貢獻  16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這十大進展經該學會聯合體的18個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領域同行專家審核與評選,並且各自在《科學》《自然》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是我國2016年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中既有「植物雌雄配子體識別的分子機制」「線粒體呼吸鏈超級複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等基礎研究的成果,也不乏「內源性幹細胞介導功能性晶狀體再生治療嬰幼兒白內障」等可治療疾病的臨床應用成果,這印證了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不僅揭示生命的新奧秘
  • 眼科醫生陶勇:我找到了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比生命更重要的就是在生命中踐行偉大。如果有一天必須在醫學信仰與延續生命之間二選一,我會堅定地選擇前者。我要拿起醫學的武器去改變這個世界,傳遞我的價值觀,讓世界變得溫暖。唯願天下無盲天下無盲,是一個宏大的願景,也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舉全社會之力來推進。我將天下無盲理解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公益慈善活動,用人文關懷去傳遞價值觀,最終讓患者或視力不好的人感受到希望。
  • 《美國科學·太空與技術·第五級》|美國科學教材裡的天文知識
    有一次和小孩子說到星星,提及我小時候天空中總是有很多星星,小孩問我為什麼現在看不到星星了,我啞口無言。我小時候在家門口、在窗戶邊、躺在床上向外看,只要望向天空,就能看到星星。如今在城市裡,即使沒有空氣汙染,抬頭看到的也是高樓大廈和各色燈光,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有抬頭看過夜空了。
  • 生命遊戲為何迷人?從複雜性科學看電子遊戲的未來
    Emergence 一詞的提出是在 19 世紀一群生物學家們為了描述古老的原生生命是如何誕生於大量的無生命物質相互作用的時候而使用的。然而,該詞的流行卻要等到20世紀後期,隨著複雜性科學的興起,Emergence 即湧現才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 河套學院動物科學
    河套學院動物科學專業找工作容易嗎?動物科學專業於2012年9月招收了第一屆學生。截止目前,共招收七屆14個班439名學生,現全日制在校生219人。 培養目標: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社會責任感和團隊精神,基礎理論紮實,掌握動物科學方面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接受與動物科學相關的調查、分析、試驗、設計和創新創業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動物科學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能在動物科學相關領域從事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及創新創業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 這些生命科學進展千萬別錯過!
    此時此刻,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了解生命科學。 近日,由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評選出的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發布,這些研究進展也許在不遠的將來都將真實的作用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快跟小編一起漲姿勢吧!
  • 走近大科學工程:解鎖農作物的生命密碼
    解鎖農作物的生命密碼  ——探訪中國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重大科學工程項目  走近大科學工程  本報記者 馬愛平  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中國農業科學院院內的作物科學研究所重大科學工程樓,即使是在建成16年後的今天,外表看起來也頗為壯觀。
  • 中科院超算環境廣州分中心助破解多項生命科學密碼
    中新社廣州10月20日電 題:中科院超算環境廣州分中心助破解多項生命科學密碼作者 王堅10月20日,記者在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下稱「廣州健康院」)的中國科學院超算環境廣州分中心(下稱「超算中心」)的機房看到,一臺超級計算機正在高速運轉。該研究院的科學家通過它,破解了生命科學、公共健康等領域的多個重要科學密碼。
  • 科學+|創業者施一公
    2008年,施一公婉拒千萬美元科研經費,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放棄了500平方米的獨棟花園別墅,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就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教授、博導。時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評價,「施一公回國一舉將清華大學建成國際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 施一公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院長的日子,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科從只有40多個獨立實驗室,增加到了120個。2018年,施一公離開親手締造的國際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開始了一場新的試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