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媒體輿論戰互撕……基督徒如何清醒地討論問題?

2021-01-09 zy以便以謝

這兩天,隨著疫情在美國的蔓延,以及川普在推特上引起爭議的言論、驅趕留學生的小道消息等,中美之間的互撕互黑不斷。網友們也紛紛站隊,群情激憤,真相在各色媒體的渲染中變得越來越光暗難辨。理性的探討被情緒所綁架,甚至蔓延到基督徒群體中。面對這些現象,基督徒應該如何合乎中道地探討,在公共領域活出美好見證呢?

說起政治,很多基督徒都「談虎色變」,避之不及。很多牧師也擔心在教會中談政治話題,有可能造成衝突和分裂。然而,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避無可避。聖經中有「行公義、好憐憫」的教導,那麼,如何以真理為根基談論政治?

為此,我特別整理了「環球聖經公會」的國際總幹事陳肇兆牧師在TLM職場的演講——「如何在小組中談論政治話題?」,供大家參考,一起討論。

01

基督徒可以談政治嗎?

可能有人會問,基督徒行事為人要效法基督的樣式,那麼主耶穌談論政治嗎?答案是肯定的。他不僅談論政治,而且極其看重公義。在路加福音13:1-5中,第一節和第四節所講的其實都是政治事件。耶穌透過這兩起事件警告當時所有人:若不悔改,就會滅亡。這些事不是一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有責任,人人都要面對和悔改。主耶穌談論這些事後,更主持公義。很多人引用馬可福音11:15-18節來說明,耶穌看到不公義,要行公義。但更要留意18節,祭司長因為耶穌所做的要除掉耶穌。他們看到耶穌公開行公義,所以就害怕他。由此可見,行公義是要付代價的。

但是,很多牧者覺得在教會談論政治有很多困難,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第一,我們華人的傳統文化,在講臺上面我們不談政治;

第二,因為強調權柄,所以不宜從上而下地談;

這也導致了第三點:很怕得罪人,尤其是與自己立場不同的人;

第四,為了維持教會的合一。當牧者對一些政治議題表態的時候,擔心造成教會分裂;

第五,牧師很怕代表教會立場。因為很多時候,主任牧師說話,會被認為是教會的立場。

相對於由牧者在教會公開發起討論,我認為在小組內談論政治事件或許更為合適。這有以下幾方面的益處:

第一,屬於多向交流。小組裡的查經不是單向的,而是面對面的多向交流;

第二,小組成員彼此的背景比較接近,更加可以深入地談論;

第三,可以自由分享;

第四,人少較易控制;

第五,啟發集思廣益。真理是越辨越明的。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去看,比較容易達成合乎中道的觀點。

通常而言,小組查經有四個目的:尋神旨意(西1:9-10);改變生命(提後3:16);屬靈成長(弗4:11-16);主內團契(帖前5:11)。我們透過神的話語,了解祂的心意,使我們的生命改變,靈命成長,建造一起走天路的團契。如果在主內的團契都不談論政治的話,那麼我們就很難理解神真理的全備性,很難活出整全的生命。

02

在小組內如何談論政治?

小組查經是以神的話為中心,那麼在操作層面,我們怎樣引入政治話題才合適呢?

當下,很多團契都使用歸納式的查經框架。這種歸納式查經由三部分構成:觀察、解釋和應用。在觀察部分,我們要考察經文的各個要素:

何人、何時、何地、何事、何因、何果等。在這個環節,並不適合馬上引入政治事件。

解釋環節會涉及三部分的工作:探究上下文理,以經解經,查考釋經書。這裡也不太適合引入政治事件。

所以,這裡相對比較適合介入對政治事件的討論,思考經文的教導對於目前的政治事件有何啟示?基督徒可以做些什麼可以積極有建設性的改變等等。當然既然是應用,就應該儘量接地氣,要有可操作的實踐,而不是紙上談兵。

03

注意到人與人的差異和局限

在小組談論政治事件時,首先,要看到自己和別人的軟弱和局限。因為我們對很多事情的認知,每個人都會受到以下幾個要素的影響:

第一,有立場。特別是一個人的立場往往和民族情懷有直接關係,而不同的立場其實是由不同的生活環境造成的;

第二,有情緒。當一個人被情緒主導,理智的功用就喪失了。所以當我們有情緒,願景落空的時候,則更要謹慎地發表言論;

第三,有不足。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大多數人對政治的認識是不足的。我們也許會看到很多報導,但並不了解真實情況;

第四,有前設。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不盡相同,看問題更有不同的前設。但是當我們都回到聖經裡,就會有比較相似的前設,也就比較容易談論這個話題;

第五,有差異。我們每個人的成熟度不一樣,所談論事件的觀點也不盡相同。我們需要承認尊重差異,看見自己和別人的軟弱,更要懷著謙卑和愛來談。

其次,要注意教會層面和個人層面的不同。教會不是政治團體,它的事工核心是傳福音的大使命。而每個信徒則有個人的呼召,神使用每個信徒去完成其計劃。我們也需要明白每個人有說話自由,也有沉默的自由。不應捆綁人的良心,強迫參與,或強迫沉默。

牧師可以有自己的立場,但是牧師的立場不代表教會的立場。每個人都會有立場,有差異,但這不應該成為在主裡合一的障礙。

耶穌的十二門徒,其實也有不同的工作,有政府的稅吏——馬太,也有奮銳黨西門。但他們都被耶穌所接納。很多弟兄姐妹在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會因為個性不同而爭吵,但是耶穌也是這樣帶領性格迥異的門徒來跟隨祂。

04

何為「和而不同」?

我們談論政治,要做到「和而不同」。我們觀點儘管有分歧,但這不影響我們彼此相愛的心。我們要彼此相顧,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2:3)因為我們不是神,所以並不擁有絕對真理。我們作為人,很有限,看不到事件全貌,常常被假信息誤導。片面的信息常常讓我以為就是全貌。正如我們查考聖經時,為了避免斷章取義、以偏概全,要注意上下文,以及經文裡的核心和非核心。我們要多問自己:是不是這段經文就是核心呢?它是不是就是普遍性的教導?還是說它是紮根於當時處境的教導?

為了達到和而不同的目標,我們需要在討論的態度上刻意努力,對此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尊重別人和自己,學習聆聽:很多時候我們喜歡講論,卻沒有聆聽別人。面對別人的問題或挑戰,我們是不是有聆聽的耳朵?我們是不是可以忍耐一會呢?

2、給對方表達的空間,留心學習:我們是否願意留出一些空間,讓對方可以講話,讓自己刻意留心去聽,去學習?

3、和平坦誠地談論事實,團契生活:是不是一遇到我們不同意的事,我們就終止對話,不再交流?

4、克制忍耐面對挑戰,靈命考驗:我們要多多操練面對挑戰時的坦然,操練和而不同。

05

碰到對立怎麼辦?

在小組討論時,難免會遇到爭論和對立,這時我們要怎麼處理呢?我想有以下四個方面需要思考。

第一,充分發揮帶領和引導的技巧。比如面對尖銳的問題,首先不要急於反駁,而應先表達鼓勵和肯定:「這是很好的提問!」「謝謝你問出這樣有啟發性的問題!」然後可以用問題來回答問題,問問大家有什麼意見。回答或者提問時,一定要考慮到情緒的影響。有時候陷入僵局,對立情緒很強,就要考慮冷處理:創造緩衝時間。比如可以說,時間關係,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留到下次好好討論。要記得,觀點永遠次於關係,不要讓不同的政見破壞了自己和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間的關係,要多點包容和尊重。

第二,區分人和觀點,號召大家回到神的愛裡來。神愛世人是聖經的核心真理,有爭議時要回到聖經,思考神對人的愛。帶領者要將人和觀點區分開來,鼓勵對事不對人的討論。我們可以反對一個人的政治理念,而不是反對這個人本身。對於困惑和軟弱的人,我們要俯就和照顧,多些引導和接納。

第三,利用詩歌崇拜,讓大家聚焦在耶穌身上。當我們轉眼仰望耶穌時,在救主榮耀的恩典大光中,我們必會看到世事虛空的本質,就會用更加超越的視角來看待事情。

最後,一起真誠地禱告。有衝突時,號召大家謙卑下來,一起在主面前禱告,求主的旨意成就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樣,迫切期盼主的國降臨,將一切不公義的變為公義。

相關焦點

  • 清醒!香港問題,還未在中美戰略博弈的棋眼上……
    這兩天,美國這兩個字,更加頻繁地出現在了中國老百姓的聊天內容裡。我們都知道,香港修例風波發展到當前狀態,與美國密不可分。有理哥認為,美國插手香港事務,既有所謂支持香港「民主化」,為分化演變中國打造其所謂的「民主樣板」、借勢引發內地「顏色革命」的現實考慮,也有在中美戰略博弈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把香港作為牽制中國崛起、要挾訛詐中國的長遠考量。
  • 刷量控評、互撕謾罵……迷途「飯圈」如何知返?
    本文轉自【工人日報】;應援打榜、刷量控評、互撕謾罵、惡意攻擊……迷途「飯圈」 如何知返人民視覺 供圖 閱讀提示 近年來,不理性的追星行為不時爆出,有的對演藝人士圍追堵截、販賣其個人信息,有的「一言不合就開撕」、惡意人身攻擊……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門下發通知,啟動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
  • 曾經互撕的金星與薩頂頂,到底是誰贏了?
    說起金星這個人,我想直到現在,網友們對她的爭議性還是非常大的,由於金星她本身就是一個自帶話題光環的人,所以只要一有她出現的場合,說不準就會有事情發生,近幾年,金星更是憑藉著自己的毒舌屬性,毫不誇張的說,真是懟天懟地,而她自己也是那種不怕得罪人的性子,就像她所主持的金星秀這一節目,完全就像是為她量身打造的
  • 「第三者」介入,互撕就是兩敗俱傷,傻女人才那樣做,聰明的女人應該...
    當第三者出現時,開口互撕,似乎丟了賢惠女人的德行。 可問題的根本在於,古代所云的所謂「女德」是否有理?如果有理的話,那些「裹腳」的小女人,也是該存在的! 可如今,大腳的女人滿街都是,所以,此「女德」是不對的,那就說明,互撕有理,不服來辯嗎?
  • 引得粉絲間互撕,《東宮》夫婦趕忙澄清道歉
    近日,《東宮》主演彭小苒和陳星旭接受了媒體的採訪,採訪中彭小苒和陳星旭的互動一直很是自然,看來雙方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好的朋友了。但沒想到的是,就因為這一段採訪,卻引得彭小苒和陳星旭粉絲之間的互撕,直指彭小苒在採訪中說話有些衝。記者提問陳星旭怎麼評價你的搭檔彭小苒之後,陳星旭表示自己和彭小苒在合作上毫無壓力,溝通上也沒有什麼問題。
  • 張銘恩現身胡冰卿小區,2女主經紀人曾互撕對方
    所以有很多年輕人想一門心思擠進娛樂圈當藝人,一旦走紅就如同「鯉魚躍龍門」,可娛樂圈一樣也是一個備受熱議的圈子,尤其是關於明星的感情生活一事,最近男星張銘恩因情感一事就頗受網友、媒體關注。因前不久傳出張銘恩與90後女演員胡冰卿有戀情,被指兩人是因戲生情,去年的年底彼此合作拍攝了電視劇《蟲圖騰》,後來在某天晚上被媒體發現兩人同行,彼此舉止親密,張銘恩還抱著對方畫面十分甜美。
  • 基督徒如何看待聖餐?
    (林前11:17-34)讓我們看到,早期基督徒常會定期聚集,吃一頓稱為「愛筵」的睌餐。但在哥林多,這些本來可以讓基督徒彼此鼓勵和團契的聚會,卻被兩件事破壞了。首先,會眾分派分黨。在這樣的氣氛下,基督徒怎能有機會合一?其次,當時的習慣是各人自備食物,然後與會眾一同分享。所以富有的應多帶點食物,使貧窮的也可以多吃一點。但事實與此相反,當時富有的保留自己的食物,不願與人分享他的精美食物,而且自己大吃大喝!與此同時,那貧窮的便只有尷尬地看著那些人縱酒狂吃,自己卻餓著肚子。由此可以想像,有任何事比這更能破壞基督徒之間的團契嗎?主的晚餐似乎是基督徒一起享用「愛筵」時的一個隆重的節目。
  • 硬糖少女mv剪輯混亂,趙粵粉絲、劉些寧粉絲,因為主舞互撕
    總體來說硬糖少女的首支mv,存在著剪輯碎片化,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但是客觀說這支mv的硬體設施還是非常優良的,整體的投入資金不會少。  也許是由於硬糖少女的首支mv沒有吸取粉絲的關注,現在趙粵的粉絲和劉些寧的粉絲因為主舞之爭,互撕了起來。趙粵的粉絲認為趙粵舞藝精湛,應該是硬糖少女的主舞;劉些寧的粉絲認為劉些寧舞蹈技術更勝一籌,應該是主舞。
  • 順豐菜鳥兒童節互撕 快遞與電商背後醞釀已久的數據爭奪戰
    作為一場對物流業牽扯甚光的巨頭的互撕大戰,國家郵政局快速地做出回應,向當時雙方溝通,並提出了「要講政治、顧大局,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的公示。不過,國家郵政局的約談至少現在看來,還沒有獲得什麼效果,一場關於大數據信息系統之爭,也是物流業的利潤命脈的爭奪戰,正硝煙瀰漫。封殺羅生門:菜鳥封殺豐巢,順豐封殺菜鳥順豐和阿里的合作關係一直曖昧不清。
  • 基督徒如何過七夕節?
    不過有些基督徒卻覺得,七夕節來自於異教風俗,基督徒最好不要參與。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言論呢?一般學者認為,七夕節最早起源於星象崇拜。比如《詩經·小雅·大東》上就記載:「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後來人們將牛郎、織女二星人格化,演繹出牛郎織女悽美的愛情故事。
  • 張超酷格分手互撕,不體面的分手兩敗俱傷,網友:張超是誰?
    突然陷入網絡熱議,張超顯然急了,迅速道歉:張超工作室並沒有回應,而是本人下場回應,表示非常抱歉,曾經和趙格格在一起,後來分開了,分手問題沒有處理好,給對方造成傷害感到非常抱歉,這段感情只有兩個人,沒有牽扯別人,因此無辜被牽連其中的人,也表示由衷的歉意。看來否認趙格格(酷格)的出軌爆料,認為只是兩個人的事,與他人無關。
  • 張銘恩:我只想置身事外,幕後看兩個女人互撕,為什麼要爆光我?
    張銘恩的大學戀情:張鑫這個人大家估計不認識,她也是一名演員,曾經出演《校花的貼身高手》以及《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中飾演小金牙,這個女演員的知名度不高,他們是大學同學,金童玉女,所以兩個人在一起是很順利的事情,但是張銘恩並沒有承認這段戀情,據知名人士爆料,張銘恩大學有一個女友就是張鑫,而且這位女友家境顯赫,所以張銘恩的成功和這位前任女友有很大的關係,但最終兩人如何分手的尚不知情
  • 男明星都直接教小三撕原配的?
    渣男為了出軌竟然教小三如何撕原配?!我吐了…沒想到除了心機表,現在還有心機屌!除此之外,羊的第二反應是:胡冰卿把自己摘得挺乾淨啊!這也太……為此,徐璐、胡冰卿兩家經紀人也開始了互掐!是張銘恩苦苦追求自己未果,甚至還教自己如何撕徐璐,讓她十分害怕,打算出來曝光渣男張。我人傻了,這個不是接吻是低頭詢問???
  • 比爾不滿媒體製造矛盾:別再討論我和沃爾誰是老大的問題
    自從比爾加盟奇才之後,就不斷有媒體在討論,他和沃爾誰是老大的問題。但對於媒體刻意製造矛盾的做法,比爾近日接受採訪的時候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 基督徒如何看待星座和算命?
    星座與性格是現代人很普遍接受的一種文化,很多人也相信星座與命運,甚至還有基督徒不清楚這方面的《聖經》立場,只把它當科學看待,也會參考這方面的信息。那麼,如何看待星座文化?聖經的觀點,對我們又有哪些提醒?
  • 中美貿易戰,怎麼計算輸贏?
    說起貿易戰的輸贏,問題就來了。我們時常說,貿易戰沒有贏家,那麼貿易戰到底該如何計算輸贏呢?這是一個很有必要深入探討並說清楚的問題。 任何一場戰爭,無論是軍事熱戰還是經濟戰、金融戰、貨幣戰或其它形式的戰爭,除非是一邊倒,否則只要形成消耗,戰爭過程都是痛苦的,若只單算當時的經濟帳,那的確沒有贏家。所以,我們說貿易戰沒有贏家就是從這個視角來說的。
  • 華人教會宣教領袖三點勸勉:基督徒要如何投入普世宣教?
    普世宣教是是耶穌基督給予門徒的大使命,也是每個基督徒最應關心的。到底如何參與和投入到普世宣教中?在華人教會差傳機構「神州華傳」最新一期也是2014年首期的刊物上,國際總任餘俊銓牧師關注此話題。他指出,基督徒在普世宣教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重要,他還從三點分享了基督徒要如何投入其中。
  • 一個以基督徒包裝的虛偽政客
    此時,蓬佩奧非但沒有反省自己抗疫不力,想方設法彌補,防控疫情蔓延,反而瘋狂構陷中國,成篇累牘、喋喋不休地製造、散布中國隱瞞疫情、欺騙世界等等謊言,企圖栽贓嫁禍,轉嫁責任。我們實在無法想像這些言行是出自一個秉持愛心的基督徒之口。蓬佩奧以前作過美國中情局局長,他曾坦陳中情局「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我們還有一門課來教這個」。
  • 寫給2020挺川普的基督徒朋友的一封信
    (圖片來自維基)2016年大選期間,古德恩曾在右派媒體Townhall上發文力挺川普。川普上任以後,他更是多次在同一媒體上發文為川普辯護。在他的心目中,支持川普總統並非出於 「兩害取其輕」的考量,而是一個理性的、符合基督教倫理的積極抉擇。
  • 1972年以來中美雙邊關係大事記
    訪問期間,毛澤東主席會見了尼克森總統 () ,周恩來總理與尼克森總統舉行了會談,兩國領導人就中美關係和國際事務認真、坦率地交換了意見。2月28日中美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中美第一個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1973年5月1日,中美兩國在對方首都設立的聯絡處開始工作。1975年12月1日至5日,美國總統福特訪華,毛澤東主席會見福特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