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晚上,順豐向菜鳥發出數據接口暫停通知。
6月1日凌晨,淘寶平臺的買家賣家開始無法菜鳥平臺上,查詢,順豐物流所有的包裹信息。由於順豐數據關閉了菜鳥網絡接口,淘寶上的順豐包裹信息無法回傳,導致賣家無法確認收貨、賣價無法查詢運輸信息。
隨後,菜鳥即刻表示,這是順豐單方面的行動,並正在與對方溝通當中。
當天傍晚,順豐快遞拋出一條長微博,斥責阿里系出於自身商業利益,強行染指順豐客戶隱私信息,是菜鳥「一場由針對性的封殺行動」。
借著微博平臺,菜鳥當然也做出了駁斥回應。
作為一場對物流業牽扯甚光的巨頭的互撕大戰,國家郵政局快速地做出回應,向當時雙方溝通,並提出了「要講政治、顧大局,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的公示。
不過,國家郵政局的約談至少現在看來,還沒有獲得什麼效果,一場關於大數據信息系統之爭,也是物流業的利潤命脈的爭奪戰,正硝煙瀰漫。
封殺羅生門:菜鳥封殺豐巢,順豐封殺菜鳥
順豐和阿里的合作關係一直曖昧不清。阿里作為一個電商平臺,雖然沒有進行具體的物流配送,但是,它發展的菜鳥,幾乎就是一個並坐享數據帶來的高利潤的「壟斷」平臺。不同於幾乎是依賴於淘寶平臺的三通一達,順豐一直強調自己對電商的依賴程度並不高。雖然徹底離開電商必然會對順豐造成巨大的影響,但是相對獨立的順豐,幾乎是現在唯一一家能夠與菜鳥抗衡,爭奪數據利潤的快遞公司了。
針對雙發今天的互撕,順豐方面表示,菜鳥封殺豐巢,才是時間的導火索。2015年6月,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5家物流公司合作成立豐巢,以5億的投資成立了快遞「最後一公裡」的終端。
然而,從去年開始的豐巢和菜鳥的合作,卻從今年三月開始,不斷出現風波。去年12月,菜鳥以信息安全為由,要求所有豐巢進行安全信息升級,而其中,雙方一直無法妥協的焦點之一,就是菜鳥要求豐巢必須返回所有信息,包括非阿里平臺的包裹的信息。
菜鳥方面表示,他們要求對方公開數據,不是單方面的,順豐也從菜鳥方面獲得順豐之外的數據。於是,從今年3月開始,雙方一直沒有續約,僵持至今。
此外,順豐方面還爆料,菜鳥封殺順豐,背後的原因是阿里一直要求順豐從騰訊雲,切換到阿里雲。
撕逼背後的大數據爭奪戰
其實,不論是菜鳥提出的安全問題,還是順豐提出的顧客利益,在這場巨頭的羅生門雙方爭執的焦點,都是物流背後價值連城的數據。對於快遞公司來說,數據,一直是他們的命脈,是話語權。
作為流血流汗的快遞公司,他們手中的數據,可謂是一個無形的金庫,足夠大的數據能夠為他們換來足夠多的資本,當然,也能成為改變自身服務的工具。然而,菜鳥的出現和整合,顯然是明目張胆地撬動著快遞公司的這塊大蛋糕。
甚至釜底抽薪,掌握了整個快遞行業信息的源頭,不用付出快遞公司的勞動力,還能將所有的數據資源為己所用。
阿里的電商對都劉強東曾央視的節目中解釋過菜鳥的行為,大部分的快遞公司都明白,菜鳥雖然表面上是幫助物流提高效率,但本質上,必然會在未來收割掉快遞公司打不分的利潤。然而,除了順豐一起啊的快遞公司,在於阿里的合作中明顯處於依附地位,無法負擔與之鬥爭的後果,唯有合作。
這樣的事,當然是離了淘寶勉強還能活的順豐不能接受的。一場為了數據而產生的爭奪戰,遲早都是要發生的。
雙方的戰爭還引來了網際網路其他巨頭的列隊參與,站在阿里系對面的,就是一向的死對頭,比如牆裂支持大客戶的騰訊雲,再比如一心要超越淘寶的京東,突然聲明線下快遞將加入豐巢。
這當然不是菜鳥和順豐兩家的戰爭,它的背後,有著行業間對於數據的爭奪,有著同業間的競爭,有著站隊的大戲。
吃瓜群眾表示,壟斷從來不是好事,撕一撕,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