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英國工人在倫敦塔的護城河裡發現了兩隻雄性巴巴裡獅的頭骨,通過碳年代測定法得知,這兩隻雄獅生活在1280年至1385年之間。
雖然只是兩隻死去雄獅的骨頭,但是它們的發現讓科學家們有機會窺探700年前生活在倫敦的巴巴裡獅的身體狀況。
事實證明,這些可憐的動物沒有得到足夠的食物,它們畸形身體,過早的死去。
圖為:倫敦塔的巴巴裡獅頭骨
就是這兩張(上圖),圖片中的這兩個骨頭都是畸形的,這種畸形是營養不良導致的,隨著骨頭的生長,它的畸形會對脊髓造成壓力,最終導致癱瘓和失明。
這不禁讓我們好奇,為什麼巴巴裡獅會出現在倫敦塔內,並且如此畸形呢?
關於巴巴裡獅
長期以來,獅子象徵著力量和統治,它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在國王、汽車、體育俱樂部的標籤上, 毫無疑問我們是熱愛獅子的。
而巴巴裡獅更是獅子中的佼佼者,它是大草原獅的一個亞種,生活在北非,由於雄性獅子體型龐大,長著又長又厚的黑色鬃毛,從古至今備受青睞。
它的頭髮從頭部一直延伸到腹部,形成了一種壯麗的輪廓,每一個想向世界展示他們能力的人都想要一隻巴巴裡獅子。
如此雄壯的巴巴裡獅成為最早被歐洲人認知的獅子,早在羅馬帝國時代,它們就已經是鬥獸場的常客。
羅馬皇帝把它們當作寵物,而勇敢的腳鬥士經常要在競技場上與它們面對面,同時獅子的兇殘使它們成為處決罪犯的完美工具。
而作為羅馬帝國的次要領土——英國,接觸巴巴裡獅可能要稍微晚一點,中世紀的時候,這種獅子可能才成為英國王室的寵物。
在英國,巴巴裡獅被關在倫敦塔裡,每個進入皇室的受訪者都必須先凝視獅子的眼睛,獅子放在這裡的意圖十分明顯,英國統治者想通過徵服獅子來展現自己的統治力。
但是獅子的飼養談何容易,這些挑食的食肉動物一不小心就會得佝僂病,不過對於當時的統治者而言,獅子是否畸形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否震懾受訪者。
很明顯,即便是畸形生病的獅子,它們依然有著莊嚴的縮影。
圖為:不純正的巴巴裡獅
為什麼巴巴裡獅滅絕?
正所謂需求決定了市場,歐洲人對巴巴裡獅的偏愛(特別是野生的獅子),幾個世紀以來,這種獅子一直被從北非運往歐洲,導致獅子的數量急劇下降。
19世紀,槍的發明和運動狩獵的流行進一步減少了巴巴裡獅的數量,最後一頭野生巴巴裡獅可能是在1922年被一個法國殖民獵人在摩洛哥殺死。
好吧,儘管人類對這種動物很著迷,但還是成功地消滅了這種獅子。
1925年這種獅子被認為已經滅絕,當然,之後陸續有人聲稱曾親眼看到過它們的蹤跡,不過沒有得到普遍證實。
據說巴巴裡獅最後的影像
現在的研究表明,已經沒有純種的巴巴裡獅被圈養了,所有馬戲團或者動物園裡出現的都是血統不純正的雜交品種。
在這裡要說明的是,這些大型貓科動物的雜交品種是沒有野外生存能力的,因為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來面對獨特的生存環境,而雜交讓它們丟失了一部分獨特基因。
現在世界各地的富豪們飼養的各種大貓也存在這樣的問題,被私人飼養的大貓已經完全失去野外生存能力。
但是有討論說要用它們印度近親品種的DNA將它們帶回來,或者選擇性地繁殖圈養的獅子,因為這些獅子含有巴巴裡獅的基因。
最後
帶回巴巴裡獅確實很刺激,很吸引人,但是這樣做又有什麼用呢?
即使技術上真的能實現再見到一頭純種的巴巴裡獅,它也只是滿足了我們這些沒見過的人的好奇心而已。
它們永遠都不可能再在北非遊蕩了,因為環境已經和100年前完全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