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灶門,富水缸」的說法

2021-02-21 博白生活網

中國人對於風水的問題十分注重,特別是生意人,他們家中的風水講究如何聚財。有這麼一句俗語:「窮灶門,富水缸」,很多人都以為這句俗語講的是關於風水方面的問題,大多數人認為水缸可聚財,灶門會影響財運,實際上這些人理解錯了。

「窮灶門,富水缸」跟以前人們生活習慣有聯繫,真正的意思是說家裡的灶臺門前擺放的柴火要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危險。家裡水缸裡的水要儲存滿,以備日常使用和遇到火災時可用於救火。這裡更深層的意思是要告誡人們做什麼時候需要防範於未然,未雨綢繆。

以前人們家裡基本住的是茅草房,家裡的廚房不像我們現在有煤氣爐、電磁爐等,做飯時需要用到灶臺,燒火時需要用到麥稈等原材料進行火燒。每家每戶的家裡都會準備好這些材料,一般家裡會把這大部分材料堆在家裡的院子裡,等到廚房要用時就抱一部分進去燒即可。

但是有的婦女為了省事,在灶臺旁就堆了很多燒火的原材料。這種易燃物品放在灶臺旁邊,如果遇到火灶中掉了一些火花,那就很容易引起火災。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火災發生,人們總結了「窮灶門」,告誡人們在燒火做飯的灶門前要放少原材料,防範於未然。

古人在以前要使用水資源時需要去河邊或者村口的井打水,一來一回比較辛苦。所以每家每戶家裡會備上兩個大水缸,一個放在廚房可用於做飯煮水喝,一個放在院子裡可用於儲蓄作用,如果遇到火災等危險,院子裡的水缸就可以起到救火的作用。因此,家裡的水缸有這兩個用處,一是儲蓄日常使用,二是救火。於是,人們對此總結了「富水缸」,告誡人們家裡要把水缸的水備好,以備之需,未雨綢繆。

時至現在,人們家中有了煤氣爐電磁爐,不再用灶臺煮飯,所以「窮灶門」會讓人誤會成家裡有灶臺會影響財運。人們家中通了自來水,不用那麼辛苦跑去遠遠的河邊或者井邊打水,因此大多數人們對「富水缸」有誤解,以為水缸是可以聚財的。雖然現在人們家裡基本不用水缸蓄水,但這水缸卻被用於其他,比如養魚養荷,醃菜等。

由此可見,一句經典俗語是古人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它用於告誡後人,在某個時期有一定的啟示作用。「窮灶門,富水缸」這句如果要用於現在,那麼是想告訴我們做事需防範於未然,未雨綢繆。

相關焦點

  • 俗話說「窮灶門,富水缸」 講的是風水嗎?
    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火災發生,人們總結了「窮灶門」,告誡人們在燒火做飯的灶門前要放少原材料,防範於未然。古人在院子和房屋中間擺放水缸,並不全是為了今人那些聚氣納財之類的虛幻目標,更多的是為了防患於未然,在火災來臨之際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家人和財產。水缸不但在民間被人用來儲水救火,在皇宮亦是如此。
  • 「貓來窮,狗來富」,你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貓來窮,狗來富」的說法有道理嗎?你怎麼看?農村的說法有很多,其中貓來窮狗來富的說法已經伴隨了農村幾千年,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農村的說法很多,其中貓來窮狗來富比較普遍。自古以來,農村就一直有著很多神秘的色彩。
  • 貓來窮,狗來富?這些說法你相信麼?
    有沒有哪個鏟屎官,被家人勸說,養貓不好的,「貓來窮、狗來富」,你快把這貓送走、扔掉,會破財的!別讓我在家看到它!好想把九年義務教育課本甩在他的臉上,這種說法,現在連小學生都不信了吧?「貓來窮,狗來富」,在古代,這個說法也有一定道理的,並非迷信。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動物上門有啥說法
    在以前的農村,家裡都是有個大院子,而且好多人家都是沒有門的,所以好多的動物都會跑到自己家裡來,但並是不是什麼動物都是可以來的。在農村人眼裡,有些動物可以來,但有些動物來是很忌諱的,以前講經常聽到老人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動物上門還有啥說法嗎?所謂「豬來窮」,字面的意思就是豬進到自己家裡,就會變得貧窮。
  • 為什麼老人常說「自來狗富,自來貓窮」貓窮狗富?
    民間有「貓衰犬旺」的說法,人們對於不請自來的狗特別喜歡,會好吃好喝地供著,而貓來了則會立即攆走。因此,還有「狗來富,貓來窮」「狗來進財,貓來帶孝」「豬來窮來,狗來富來,貓來孝來」等說法。 豬來窮
  • 「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的說法,真的是這樣的嗎?
    為什麼這此說法呢?這得從易說起:在12生肖中有狗無貓,狗為季秋為土,在後天八卦方位上為艮為東北,大家都知道東北為生門為吉慶之方位,故艮卦為吉,象艮卦之狗來當然吉。而飛星排盤中艮為破軍星與武曲星乾卦同為西方金,金在國人的觀念裡就是財,所以民間有狗來進財一說。
  • 為何說「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呢?有什麼講究呢
    為何說「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呢?有什麼講究呢村裡有句俗語叫「窮不搬家,富不移墳墓,生意不好改大門」,但這個俗語沒有科學依據,屬於封建迷信的說法。但是,根據過去的理論,最初的兩個句子似乎是合理的,但是有必要討論下一個句子。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古代為何有這種說法?
    可是,俗語當中為何會有「富不住大屋」這種說法呢?說實話這句話是適用於古代的時候的,我們都知道古代都是封建社會,那時候人民對土地的依賴性是比較高的。所以,有錢的人只要賺了錢,他們就開始買地。買地當地主,然後聘用更多的佃戶,讓他們給自己打工。古代買地就如同我們現在買房建廠一樣。可以說古人眼裡,只有買地的投入產出比,才是最高的。
  • 八月初三灶王爺誕,「九天司命東廚灶王府君」神職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曆八月初三為「灶王爺誕」,相比臘月祭灶時的供奉,略顯得不是那麼為人們所重視。不過值這天,在一些農村地區還是有祭祀灶王爺的傳統的,只是在城市裡都很少看到了。關於灶王爺的傳說故事很多,對於灶王爺到底是誰,因為我國傳統文化太久遠,也並未形成統一;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民間信奉中,灶神的神位還是佔有很重的地位的;而他的神職全稱為「九天司命東廚灶王府君」,這個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 諺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窮富和豬狗有何關係?
    民間有「貓衰犬旺」的說法,大家對不請自來的狗非常喜愛,會給吃給喝地供著,而貓來了則會馬上轟走。 例如俗話「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頂頂白布」、「狗來旺運,貓來帶孝」、「豬來窮來,狗來富來,貓來孝來」等說法。究竟是什麼含義呢?
  • 農村俗語:「窮看廳堂,富看廚房」,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
    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窮看廳堂,富看廚房「,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窮人和富人是人類的兩大類別,而窮人與富人的最大區別就是手裡無錢與有錢。富人住著好房子,吃著好飯菜,啥能享受就享受啥;窮人或居無定所,或身處陋室,或衣不蔽衣,或吃了上頓沒下頓。這些只是過去富人與窮人的不同,其實農村俗語還說了「窮看廳堂,富看廚房」。窮人和富人從這裡也能看出來?
  • 陽宅三要「門、主、灶」的布局要素
    所謂的陽宅三要,則是看陽宅的三要素:第一則是門,這位陽宅風水的關鍵、核心所在,是一家人朝夕出入的必經之口,如同人的口喉,不允許有絲毫之錯。如若低矮、昏暗,則易遭受勞役之災。門外環境則也有講究,忌諱屋脊、房角、道路等直衝。如直衝到大門的中線,輕則損妻克子,重則性命受損。門前明堂宜寬敞明亮,若有大路、溪水相環抱,則丁財兩旺、男義女賢。
  • 農村老話說「貓來窮,狗來富」,這句話的來歷是什麼?
    在農村,經常有人說「貓來窮,狗來富」,那這句老話的來歷是什麼呢?這句話有道理沒有?有下面幾種說法:一、貓和狗的脾性 貓和狗作為家裡經常養的動物,兩者的脾性有很大的不同。在農村認為貓是嫌貧愛富,狗則不嫌家貧。
  • 歷史上著名的五大灶王爺分別是誰?
    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過小年的習俗,而過小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拜「灶王爺」,在臘月23這天,每家每戶都會早早地準備一大盤糖瓜,糖瓜是一種吃起來很黏的糖,百姓們相信,灶王爺住在每家每戶的灶頭,每到這辭舊迎新之時,灶王爺就要返回天庭,向玉帝報告這家人在這一年中的善惡,玉帝會根據灶王爺說的話來決定這家人新的一年的運勢。
  • 廚房灶位灶門朝向好,戶主越住越有錢,子女步步高升
    傳統宅學認為「門、房、灶」是住宅三要素,其中「廚房灶位,乃養命之源,萬物皆由飲食而得」,可見爐灶的風水在整個家居中所佔地位的重要性。一、入廚不宜見灶爐灶是居家生活的重心之一。傳統住宅學強調「食者,祿也」,也就是說爐灶是一家財富所在,是貧富的象徵,無須在客人面前全部坦然暴露,所以忌諱由廚房門直接看到爐灶。
  • 鬼滅之刃:緣一被鬼殺隊追殺,灶門家是緣一舊宅
    灶門家的房子 灶門家與緣一的緣分,從他們還不認識的時候就開始了。據22卷單行本附錄透露,從炭吉到炭治郎幾代間灶門家所居住的地方,就是當初緣一與妻子歌所生活的家。妻子歌死後,緣一便加入了鬼殺隊,他的房子也就成了沒人居住的荒屋,後來這個荒屋被炭吉的妻子朱彌子發現,於是二人便決定在此定居生活。
  • 狗來窮,貓來富,真的是這回事嗎?
    無事閒聊,老人們常常會說「貓來窮,狗來富」。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以前農村生活十分艱苦,人們常常連肚子都吃不飽,更不要說什麼吃魚吃肉了。而貓咪是嫌貧愛富的,如果主人家沒吃的了,它就會選擇離開家。這時主人就會感到傷心生氣,甚至是悲哀,如果再聽到貓咪尖細的叫聲「喵喵喵」,再看看貓咪萎糜不振的樣子,就覺得有倒黴的含義,於是便有了「貓來窮」的說法。
  • 廚房「灶位」灶門朝向好,女主家人越住越有錢,子女「步步高升」
    傳統宅學認為「門、房、灶」是住宅三要素,其中「廚房灶位,乃養命之源,萬物皆由飲食而得」,可見爐灶的風水在整個家居中所佔地位的重要性。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現在還有用嗎?聽了反正不吃虧
    不過,這位著名軍事家、西楚霸王項羽卻因為不明白「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的道理,最後落得個楚歌絕唱、烏江自刎的結局。中國人善於總結社會規律和相關經驗,並編製成朗朗上口的諺語用於警示自己和告誡後人。我們常說的「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便是較為經典的俗語。這個俗語在項羽的故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不過現在你知道這個俗語的後面兩句是什麼呢。
  • 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是不是迷信?
    在農村老人的聊天當中,經常能夠聽到這樣一句農村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這句俗語是不是迷信呢?答案其實也並不複雜!首先,為什麼說「窮不搬家」呢?說起搬家,很多人想到了「孟母三遷」,但是「孟母三遷」是為了給孩子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環境,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