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是不是迷信?

2021-01-09 禾牧之

文|楚何知(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分享)

在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總有些老人特別古板,甚至給年輕人一種非常迷信的感覺;究竟什麼是迷信呢?其實所謂的迷信,就是自我迷執,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只用自己相信的一種思維系統對待,從而迷失自我。

由此可見,少數農村老人之所以迷信,乃是因為落後的封建社會造成的!在農村老人的聊天當中,經常能夠聽到這樣一句農村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這句俗語是不是迷信呢?答案其實也並不複雜!

首先,為什麼說「窮不搬家」呢?

說起搬家,很多人想到了「孟母三遷」,但是「孟母三遷」是為了給孩子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環境,不得已而為之。

對於封建社會的農村人而言,土地是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搬家也就意味著失去了自己原本擁有的土地,如果生活本身就非常窮困,搬家只會給這個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

關於搬家,農村老人有這樣一句俗語「近搬窮三天,遠搬窮三年」;由此可見,搬家就得窮一陣幾乎是農村人的共識。

其次,為什麼又說「富不遷墳」呢?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當中,一直崇尚「以孝道治家」;而祭祀祖先,逐漸形成了中國人的崇拜體系。眾所周知,在傳統農村,只要涉及到破土動工,無論是涉及到建造陽宅,還是建造陰宅;都會有風水先生的身影,因此祖先的墳墓不僅要保護好,而且不可輕易移動。

在許多富人的眼中,自己之所以會有如此的成就,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勤勉努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祖先的庇佑;所以在農村人的觀念中,才會有「富不遷墳」的說法!

第三,「生意不好改大門」又有什麼講究嗎?

其實後半句「生意不好改大門」,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不窮不富挪大門」。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涉及到了「改大門」。對於經商者而言「生意不好」,也就意味著投資要打水漂;眾所周知,虧本的生意沒人做。對於古人而言「窮思變,變則通」。

舉個例子:臨街商鋪的大門如果太小,又或者有臺階,那麼就會影響到顧客上門的欲望。因此,老道的商家選擇門面的時候,不僅會考慮店鋪的位置,還會考慮人流量,最後會對店面的大門以及門頭進行重新設計,換成自己獨具特色的門頭,這樣才能夠產生品牌吸引力。因此,這句俗語「生意不好改大門」也是老一輩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感悟!

綜上所述,這句俗語「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表面看似是有點封建迷信,但是仔細分析之後,我們會發現,許多看似平常的東西,其實都是老一輩人總結出來的寶貴生活經驗。

對於年輕人而言,無論是我們上班還是創業,一方面要尊重專業、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另一方面也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體系,以求達到「量變引起質變」的效果。唯有不斷精進,我們才能夠最終達到理想的彼岸!

今日話題:對於這句俗語,你有什麼別的感悟嗎?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精彩評論!

(註:圖片源自網絡,與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為何說「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呢?有什麼講究呢
    為何說「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呢?有什麼講究呢村裡有句俗語叫「窮不搬家,富不移墳墓,生意不好改大門」,但這個俗語沒有科學依據,屬於封建迷信的說法。但是,根據過去的理論,最初的兩個句子似乎是合理的,但是有必要討論下一個句子。
  • 農村俗語「男怕孤辰帶三,女怕寡宿有午」,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想必大家也喜聞樂見,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幾句很少聽到的俗語,比如說以下的三則俗語,你們知道它的含義嗎?二,窮搬家,富遷墳,不窮不富挪大門在農村,會見到一些人會改大門,挪大門,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由於之前的大門都比較狹窄,導致現今的各種大型農機和牲口馬車通不過,限制了人們的出行,重新修建大門本無可厚非,可現今一些人卻無緣無故的改門,挪門,因為在民間也迷信的認為,改大門能改變貧窮的現狀,同樣,但凡在農村,誰家發跡富裕起來了,就會大修祖墳,因為之前下葬的過程中非常簡陋,現在想把虧欠的彌補回來
  •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難道臘月沒有好日子嗎?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難道臘月沒有好日子嗎?在我國歷史上流傳下來很多的俗語,這些都是我們的祖輩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在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俗語流傳,雖然這些俗語看上去通俗易懂,但是其中的含義也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其實像這些俗語都是我們祖輩根據他們自身的生活經驗總結而來,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有著很好的借鑑意義,今天給大家講的俗語是「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這句俗語到底有著怎樣的含義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分析一下。
  •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窮不走親,富不回鄉,說盡人情事理
    俗語: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窮不走親,富不回鄉,說盡人情事理老祖宗們都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們說的話簡單粗暴又不無道理。這不,小編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世,告訴我們人情事理。這句俗語就是「鬥米養恩,但米養仇;窮不走親,富不回鄉。」
  • 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是何意?搬家為何會窮三年?
    無論是對於城市人還是農村人來說,搬家都是大事,特別是對農村人,輕易不搬家,搬家那叫動土,是最不吉利的事情。迫不得已要搬家,也是要再三思量的。農村俗語,「遠搬家窮三年,近搬家窮三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古人說「富不進三地,窮不近兩人」。小俗語,大道理
    不說流傳下來的經典古籍,就連小小一句俗語蘊含的道理,國人一生也為其能夠參透,何況外國人!民間俗語「富不進三地,窮不近兩人」。「富不進」和「窮不近」這個我們很好理解。所謂富不進,就是有錢時不去,所謂窮不近,就是窮的時候不接近。問題在於「三地」和「兩人」指哪三地,那種人。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既有修身也有養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不錯的實用價值,在引導養生或生活方面都有著不錯經驗,不過還是需要取之精華,棄之糟粕,大家看看是不是有沒有道理可言。老不洩殘精就字面意思而言,就是指那方面的事兒不可以過度,對於老年人來說一滴可就抵得上十滴血的說法,當然這並不科學依據,不過老年人的身體確實需要保養。
  • 俗語:「男招窮,女招富」,一個招風耳影響這麼大?
    文/濤聲依舊俗語:「男招窮,女招富」,一個招風耳影響這麼大?農村屬於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民間風俗,通過一些簡短的語言來總結一些道理,或者是一種現象,當然,這其中也有不少封建迷信的俗語,我們要仔細的分辨一下,畢竟俗語的起源是源於封建社會的古代,所以難免有一些糟粕。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是什麼意思?一起看看吧!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吧!哈嘍啊,大家好啊!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介紹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了,這句俗語究竟說的什麼意思呢?這裡面又包含的有什麼樣的道理呢?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住大屋有何不好?
    俗語「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住大屋有何不好?本篇為民間俗語之第043期人活一世,不可能一輩子都一帆風順。坎坷會有,困難也會不斷出現,我們翻過一山又一水,度過重重難關,只為實現心中的那份夢想。最後的目的也不過是餘生能夠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 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只是迷信嗎?值得一看
    我相信生活在農村的人們知道俗語,許多人會隨隨便便說上幾句。過去,農村人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俗語,它們簡明扼要並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許多俗語都被流傳下來。其中大多數直到現在也很有道理,今天,我要告訴您一句「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戴白布」。為什麼這麼說呢,其中有什麼意義?  豬這種動物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是家裡的主要財產,別人家來到自己家,會引起產生誤會,鄰裡糾紛,帶來的不會是高興的事。二來就是豬每日吃了睡,睡了吃,基本上從生到死,就在圈裡邊度過。大家常說豬代表了好吃懶做。對於做人來說,絕對不能有豬的好吃懶做,不能像豬一樣生活。
  • 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有何含義?漲知識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了五千多年一直傳承到了現在,要說到這文化瑰寶,我們就必須提一下俗語了,俗語在我們生活當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小編小的時候,經常能聽到爺爺奶奶嘮叨俗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俗語我想很多人都聽過,這些俗語呢,都是老祖宗用自己的實踐經驗經過時間的積累慢慢的總結出來給後人借鑑的,那麼作為後人的我們也要懂得明辨是非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啥意思?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窮富之分,尤其是在生產力比較落後的古代,窮人佔整個社會的90%以上。 很多窮人為了能夠發家致富,甚至不惜有放手一搏的想法。 面對屢見不鮮的社會現實,生活在古代社會的老祖宗,將自己看到和親身經歷的事情,通過俗語的方式進行記錄和表達。
  • 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有何含義?老農道出原委
    比如有這樣一句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它到底有何含義呢?想要弄清楚這句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的涵義,那麼就要弄清楚民間對於「豬、狗、貓」這三種動物的「態度」;而民間一直都有「貓衰犬旺」與「豬狗不如」的說法!首先,為什麼民間會有「貓衰犬旺」的說法呢?
  • 俗語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古人對動物上門的講究
    俗語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古人對動物上門的講究在古代,人們生產力低下,很多家庭最值錢的東西可能就是一頭豬一頭牛。所以人們就很看重這些家禽家畜,隨之也就有了很多關於家禽家畜的俗語,比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今天說的這個俗語也是和家禽家畜相關的,是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這句俗語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首先來看「豬來窮」,豬來窮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豬來自己家裡,那麼自己就會變得貧窮,很多小夥伴不禁會有疑惑,豬來到家裡那豈不是白賺一頭豬,那為什麼會變得貧窮呢?
  • 俗語說:「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什麼意思?中年人值得看看!
    俗語說:「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什麼意思?中年人值得看看!社會瞬息萬變,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要經歷起起伏伏。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或許你在富有的時間,走錯了道路或因思想的偏差,使生活變得拮据。那麼在人生落魄或輝煌的時候,人們又該怎樣自處呢?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說的有道理嗎?看後真長見識!
    畢竟為了過上一個平安年,老祖宗總結出了很多過年前後的俗語,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遵守。其中就有這樣一則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裡面究竟有沒有道理呢?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首先是「正月不理髮」想必大家都有聽說過,甚至還有「正月理髮死舅舅」的說法,其實這是一種誤讀。
  • 農村俗語:「十次遷墳九次敗」,是什麼意思?看完漲知識了
    俗語是我國的一種隱形文化,它是有老一輩的人根據長久的生活經驗和對事物發生的規律進行總結得出了,雖然聽著很粗糙,但是還是很有道理的,只不過現在農村文化正逐漸地流失,而我們聽到的機會也少了,只有回村的時候能從上了年紀的老人口中聽到那麼幾句。
  • 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你知道這句話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你知道這句話嗎?大家如果生活在農村的話,往往會有這樣的感覺,很多的農村老人們往往會從此你的口中說出一系列讓人費解的俗語,人們往往也會對這樣的。
  • 農村流傳近百年的「臘月不搬家,正月不剃頭」,究竟有什麼講究?
    我們現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俗語,都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可能有的俗語已經在當地流傳了近百年,甚至是更久。我們遵循數十年的俗語,可能知道其含義的人並不多,但是這是老一輩一直在遵守的,所以才一代一代傳下來,並且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