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富不進三地,窮不近兩人」。小俗語,大道理

2021-01-09 壹點論史

壹點人文編輯

我國最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文化底蘊之深厚是很多國家所不能及也的。在數千年的生活生產和文化積累中,文明古國萬千的倫理道德逐步左右國人,成為烙印骨子裡揮之不去的印記。不說流傳下來的經典古籍,就連小小一句俗語蘊含的道理,國人一生也為其能夠參透,何況外國人!

民間俗語「富不進三地,窮不近兩人」。

「富不進」和「窮不近」這個我們很好理解。所謂富不進,就是有錢時不去,所謂窮不近,就是窮的時候不接近。

問題在於「三地」和「兩人」指哪三地,那種人。

富不進三地

1,風月之地

風月之地,這個比較好理解,古代泛指青樓等地。這似乎是從古至今似乎都是人避而不談的話題,特別夫妻之間。常去這些地方不僅把辛苦賺來的錢大把撒掉,最主要的會使人意志消沉,沉迷酒色,引起家庭不幸。

2,賭場

自古「十賭九輸」,這個更不用我過多的介紹,身邊因為賭博造成的家破人亡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所謂小賭怡情大賭傷身,逢年過節一家人坐在一起隨便娛樂一下這個沒啥,如果一天沉迷賭博,任你再有錢,最終賭博都是無底洞。我這邊有個真實例子,也是我身邊真實發生的:修水庫需要搬遷,政府補了一百多萬,這傢伙沒一個月輸個精光,還欠人家一屁股債,最後沒辦法跑了,已經很多年沒回來了!

3,家鄉

這個就有點匪夷所思,為何說等有錢後家鄉也成了不進三地之一了,其實說起來確實有道理。家鄉一般都是鄰裡鄰外,親戚朋友,回家以後大家看你有錢,難免開口借錢,這借錢問題現在是大家最頭疼的,借了將來要也是罪,不借也是罪。再者,當回到家鄉以後,只要你有錢,很多事情就成了理所應當,比如家族要搞個什麼事,村裡要募捐個什麼,在別人眼裡,你有錢,你必須出大頭,不出的話就在背後議論紛紛。這些例子也是見多了,說實話有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盲目的道德綁架確實會讓人喘不過氣。還有一點,就是會招惹很多人的眼紅,這俗話樹大招風,背後有多少眼盯著要對你說什麼做什麼沒人知道。

窮不近兩人

落井下石之人

這種人生活中是最為常見的,一句話:遊街串胡同,起鬨架秧子瞧熱鬧,唯恐天下不亂。當你窮時,這類人恨不得你比他更窮,當你工作上犯了點錯,把你的錯誤無限放大,背後給你穿小鞋子……對於這類人,很多人都是以忍,息事寧人了事,甚至於主動接近,希望緩和關係,希望他不和自己作對。但是這類人一般狗改不了吃屎,你越是這樣他越是覺得你軟弱,越是變本加厲。遠離這一類人,對於有些事不留情面,這才是對付這類人最好辦法。

主動疏遠你的親人

這其實是最讓人氣憤的一類人,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之所以有這種說法,很多的就是所謂的這些親人瞧不起窮時的自己,覺得自己有幾個錢多了不起。這個不說例子,我自身頗有感觸,基本我爸這邊的姐妹哥弟,我家相比是最不寬裕的。有事時,一個兩個哭窮,沒事時,總在你耳邊炫耀什麼多少錢買了件衣服,換了輛車,買了套房等等之類的,恨不得你窮得討飯最高興但這不都這樣,也有對我家很好的親戚。說實在,路上遇見抹不開情面叫下,這種親戚可有可無,有事不會想,無事更不會想。

窮與富總是在不斷更迭交替,窮時不氣餒,富時不驕傲,不忘初心,記住對你好的,也記住對你不好的……

相關焦點

  • 老話說「富不踏三地,窮不近兩人」,真是一點沒錯
    我們中國人常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中國的文化上下五千年,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生存之道,一些經常會在耳邊聽到的老話警句,都是他們經過一代代琢磨出來寶貴經驗。雖然說,現在生活發展迅速,文化多元化,很多人都講究思想前衛,不應該把思想停留在以前,把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警言忘得一乾二淨,有的甚至還感覺思想落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現在是一個金錢時代,都想著發財,有的成功了發了財,但是有的一直沒有成功過,窮人一個,所以我們在面對這個金錢世界時,要記得一句老話「富不踏三地,窮不近兩人」。
  • 老人常告誡年輕人:「富不踏三地,窮不近兩人」,知道啥意思嗎?
    老人常告誡年輕人:「富不踏三地,窮不近兩人」,知道啥意思嗎?小時候,比較喜歡聽老一輩的講故事,當然每個故事後面都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農村環境從以前的破舊不堪,到現在已經是煥然一新,很多人家裡的毛坯房變成了小洋房,有的卻還是老樣子,所以也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家境條件不同的親戚朋友,因為種種的原因,相互之間變得越來越陌生,關係也越來越複雜,至此有一句俗語來形容是比較合適的,叫做「富不踏三地,窮不近兩人」,這「三」、「兩」都指什麼呢?
  • 老話說「富不入三地,窮不近二人」,讀懂了你就是高手!
    老話常說,窮不失志富不癲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是說當人貧困的時,不要失了志氣,當人富有時,不要傲慢猖狂。的確,當一個人慾望膨脹的時候,往往會衝動做一些事,而這些事往往又有災禍的隱患。那傳統文化中講的「富不入三地,窮不近二人」,你們知道其中的深意嗎?
  • 老祖宗的告誡:「富不入三地,窮不近二人!」受益無窮
    在一個人窮的時候想要變得有錢,在一個人有錢的時候想要變得更有錢,這就是人的本性。但是怎樣才能讓自己在富有的時候遠離災禍,在貧窮的時候能夠奮發向上呢?老祖宗的智慧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老祖宗的告誡:「富不入三地,窮不近二人!」受益無窮。老祖宗就說了「窮不失志,富不癲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 「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牢記古人的忠告,受用無窮
    俗語「有錢不進三地,沒錢莫近兩人」是何意?古人的告誡字字中肯。很顯然,老祖宗總結的這句俗語講了兩種生活狀態,一是有錢,二是沒錢。人這一生不論處於哪個階層,哪種社會地位,有些禁忌還是要遵從的,否則很容易步入歧途,真到那時就算是迷途知返恐怕也是為時已晚了!而所謂的「不進三地」和「莫近兩人」便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忠告所在。
  • 古人言「富不入三地,窮不近二人」,句句大智慧,讀懂的都是高手
    老祖宗就說了,「窮不失志,富不癲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意思就是說,當我們貧困的時候,不要失去了自己的志氣;當我們富有的時候,不要過於驕傲自負;金錢使得你的欲望膨脹的時候,你就會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那麼你就一定會出現一些災禍。老祖宗還就說過,「富不入三地,窮不近二人」,那麼究竟是哪三個地方不入,哪三種人可以變得有錢呢?
  • 俗語「富不入三地,貧不近兩人」,有何深意?老祖宗智慧之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除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外,散落民間的一些俗語,同樣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往往寥寥數語,就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發。比如,有句俗語叫「富不入三地,貧不近兩人」,就是告誡我們,無論貧富,人生都有一些禁忌之地,也有一些遠離之人。那麼到底是哪三地、哪兩人呢?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在農村裡有很多勸諫警誡性俗語,而這些俗語雖然從表面上來看,讓人覺得有些粗糙,頗有俗人的味道。但是來說「俗人不俗、雅人不雅」還是很正確的!而正是這些農村的俗語,給人指明了方向,讓人覺得有一些大道理在裡面,因此來說,一些勸諫警誡性的農村俗語給後人的幫助甚大。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關於「窮富」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早就教導我們,人在落魄的時候要注意什麼,人在富裕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只有按照老祖宗的引導,我們後人才不會吃虧的。所以這句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則是老祖宗給我們後人留下來的。
  • 俗語:「窮不信三世,富不交兩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經常能夠聽到一些耳熟能詳的俗語,這些俗語言簡意賅,通俗易懂,雖然沒有詩句那麼優美動聽,但是俗有俗的好處,很容易讓老百姓接受和理解,這些俗語是千百年來老祖宗智慧的結晶,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俗語:「窮不信三世,富不交兩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古人講:「富不入三地,窮不近二人」!這兩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可能是吃了大半輩子的虧,也想不起來去聽一聽老人言。更多的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最終鬱鬱寡歡一輩子。但是怎樣才能讓自己在富有的時候遠離災禍,在貧窮的時候能夠奮發向上呢?老祖宗的智慧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富不入三地,究竟是哪三個地方一:不入煙花之地那個地方有酒有肉,多少英雄好漢都過不了美人關。人一旦有錢了就會想要去這個地方享受。
  • 俗語「窮算命,富燒香」,後一句才是精華,古人的忠告!
    俗語便是其中之一,作為最具民間特色的傳統文化,俗語往往都深刻地反映了當時民間百姓的生活風貌,雖然沒有詩詞歌賦那般意境優美,但卻同樣將民間百姓的生活體現的有聲有色。雖然沒有文字記載,卻依舊依靠其獨特的普世價值而被人們爭相傳誦,雖然很多已經被歷史淘汰,但依然可以作為研究古人人情世故的重要依據。
  • 俗語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古人對動物上門的講究
    俗語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古人對動物上門的講究在古代,人們生產力低下,很多家庭最值錢的東西可能就是一頭豬一頭牛。所以人們就很看重這些家禽家畜,隨之也就有了很多關於家禽家畜的俗語,比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今天說的這個俗語也是和家禽家畜相關的,是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這句俗語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首先來看「豬來窮」,豬來窮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豬來自己家裡,那麼自己就會變得貧窮,很多小夥伴不禁會有疑惑,豬來到家裡那豈不是白賺一頭豬,那為什麼會變得貧窮呢?
  • 「富不入三地,窮不近二人!」老人言,句句都是智慧!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 在一個人窮的時候想要變得有錢,在一個人有錢的時候想要變得更有錢,這就是人的本性。 老祖宗就說了「窮不失志,富不癲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 農村俗語:窮不交二人,富不去三地,有道理嗎?三地指的是哪裡?
    人生最大的平等是:能赤裸裸的來,赤裸裸的走,帶不走半片雲彩。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敗光祖業,有的人奮鬥一生卻只到達別人起點。常懷平常心,日子才能過得順,不然會活在糾結和懊悔中。富貴時不要驕傲,貧窮時不要懊惱,努力奮鬥的人最可愛。
  • 鼠生肖「富不入三地,窮不近二人!」老人言,句句都是智慧!
    在一個人窮的時候想要變得有錢,在一個人有錢的時候想要變得更有錢,這就是人的本性。老祖宗就說了「窮不失志,富不癲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當一個人富有的時候千萬不要變得「癲狂」,這裡所謂的癲狂就是指炫富、過度消費、毫無節制,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去一些不該去的地方。
  • 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是何意?古人生活趣談
    在古代農村,沒有電視和移動上網,古人在空閒時候,會聚在村頭談天說地。很多古老相傳的神話和傳說,就是通過這種傳播方式,穿越千百年的時空,傳播至今。當然,和神話、傳說一起傳播到現代的,還有大量的俗語,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有這句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
  • 古人說:「窮時莫信三事,富時不交兩人」啥意思?道盡人生大智慧
    古人說:「窮時莫信三事,富時不交兩人」啥意思?道盡人生大智慧在我國有很多的民間俗語流傳下來的,雖然這些俗語有些十分的粗鄙,但是講述的道理卻是非常的簡單。這些話不一定是真理,但都是人們長年累月在眾多經歷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很有借鑑意義。
  • 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開當鋪」,究竟是什麼意思
    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而成。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有描寫四季變化的,有感慨世間萬物的,有感嘆人生苦短的,還有深刻人生哲理的。「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開當鋪」,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們都聽家裡的老人講過這句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 農村俗語:「窮走水,一家毀;富涉淫,三代貧」,啥意思?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窮富之分,尤其是在生產力比較落後的古代,窮人佔整個社會的90%以上。 很多窮人為了能夠發家致富,甚至不惜有放手一搏的想法。 面對屢見不鮮的社會現實,生活在古代社會的老祖宗,將自己看到和親身經歷的事情,通過俗語的方式進行記錄和表達。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
    導語:俗語是古人總結而來的為人處世道理,雖然說換在當下來看,這些俗語並不一定正確,但是也有著一定的道理。「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既有修身也有養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不錯的實用價值,在引導養生或生活方面都有著不錯經驗,不過還是需要取之精華,棄之糟粕,大家看看是不是有沒有道理可言。老不洩殘精就字面意思而言,就是指那方面的事兒不可以過度,對於老年人來說一滴可就抵得上十滴血的說法,當然這並不科學依據,不過老年人的身體確實需要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