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禍福相依,福兮禍兮。
很多的時候福報並不是好事兒,反而是禍端,是詛咒。
作為國寶的大熊貓,有著雄壯的身軀和超強的咬合力,咬合力之強甚至超越其他熊類。本是北方熊的近親,卻硬生生將自己養成了珍稀物種,靠賣萌為生。
在古代大熊貓(又名食鐵獸)可是比黑熊更加可怕的生物,能夠出現在神話中,成為蚩尤大神的坐騎就可窺看一二。
要知道當年黃帝的坐騎可是應龍,萬龍之祖,作為黃帝死對頭的蚩尤,坐騎會比應龍差嗎?
為何食鐵獸會由兇猛的悍獸,變成現在的萌獸呢?
據說當年蚩尤戰敗後,作為其坐騎的食鐵獸逃遁出來,躲藏在一片竹林中 ,再也不敢露面。
沒有了食物來源的食鐵獸,只能以竹子為生,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現在的國寶熊貓。
正是因為食鐵獸機緣巧合下找到「福緣」——竹林,才造就了其兇性的退化,一生不愁吃喝。
不再為飲食擔憂真的就會有福報嗎?
並不一定。
竹子的主要成分是纖維,吸收率非常低,這也造成了熊貓每天需要不斷的進食。正常情況下,成年熊貓一天的進食時間大約在15個小時,進食量高達18公斤,長時間的進食也消耗了熊貓的大量體力。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熊貓的交配率和繁殖率非常低,硬生生將自己吃成了瀕危物種。
雖然熊貓有著吃不盡的竹林,但這種福音對它來說並不是好事兒。
另一方面,就是食物單一的弊端,要知道,一整片的竹林並不是很多株竹子,整片竹林會存在一株母竹,如果碰到母竹死亡,那麼可能就沒有食物吃了。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件事情:一切福音都是詛咒!
這裡我們要說到一個規律,即任何事情都是上下波動的。
比如,當一個人達到巔峰,之後很可能就走下坡路;
一個人獲得很多東西時,也會失去很多東西。
福禍相依的故事我們聽過太多,正是因為憂患意識聽的太多,我們反而不怎麼在乎,甚至很多時候都會將其忽略掉。
被譽為近代聖賢的曾國藩,在其軍功達到鼎盛的時候,毅然辭去官職,解散軍隊,功成身退後反而獲得了更大的榮耀。
這其實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你認為某件事情是福音的時候,很有可能是禍端,詛咒隨之而來,你將從人生的頂點跌入谷底。這個時候不如自己主動跌入谷底,這樣將會降低損失,為自己留有更多空間。
紅塵一生,總是充滿形形色色的福音與詛咒,我們該如何選擇呢?
調控時間周期!
人生的時間周期分為兩種,一種是上升時間周期,一種是跌落時間周期。
我們每做一件事情都會經歷上升與跌落的時間周期,上升到極致後,必然是跌落的過程。
當我們上升到一定高度,洋洋得意之際,一定要警惕,後面是否會是跌落時間周期。
曾經零售業是最火熱的創業項目,只要開店,必定掙錢。
後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電商的推廣,火爆一時的零售業被冠以傳統零售業的標籤,成為過時落伍的行業。
誰又能保證現在風光一時的電商以後不會被未來區塊鏈所取代呢?
當我們面前擺著一個寶藏的時候,往往背後擁有著極大的風險。
跑贏時間的本質,就是在即將達到頂峰的時候,居安思危,看到下一個時間增長周期,迅速跳躍。
無限風光背後,必定是黑暗的深淵;當你在凝望深淵的時候,深淵定會將你吞噬!
在福音下清醒,在詛咒前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