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一名21歲的湖南女遊客,從峨眉山捨身崖一躍而下。
這起新聞過去了一周時間,應該沒多少人會再記起,但今天我想好好談談自殺的話題。
今天9月10日,恰好是世界預防自殺日。
在湖南女遊跳崖的前幾天,就已經有一個22歲小夥失蹤,他聲稱要在捨身崖跳崖,至今還未找到。
一系列的自殺事件讓捨身崖成為自殺率最高景點,其實多年前,捨身崖就被「約死群」給盯上了……
近期經過多家媒體的報導,這個隱蔽的群體逐漸浮出水面,引起大眾關注。
自殺的人要在群裡告知
群主就會把已經死去的人踢出群
我潛入了「約死群」
*在往下看之前,先提問你:「在情緒低潮時,你有過自殺的念想嗎?」然後你再帶著自己的回答看下去。
自殺群,指一些想要輕生的人通過群探討自殺或相約集體自殺的方法的一個組織。
群上的年輕人約定好消無聲息地消失在這個世上,聚集在一起討論如何自殺。
對於大眾「約死」是個陌生的詞彙,但在群上「約死」是個高頻詞彙,自殺是他們最終目的。
當那些帶著自殺傾向情緒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他們處在瀕臨崩潰的邊緣,在自殺環境的渲染下,「約死群」拉斷了他們原本繃緊的最後一條弦。
我準備了一些東西,但一個人沒勇氣
當情緒難以疏解,他們在消極的氛圍中,自殺的念頭會被不斷放大。
「約死群」上的對話觸目驚心,還有網友為輕生者出謀劃策。他們提前計劃好工具、時間、地點,人數,相約在一塊跳樓、吃安眠藥、燒炭、割腕,尋找最高效的自殺方式。
來自@成都商報
「約死群」引誘自殺的新聞事件,後續被媒體最多次報導的發生在今年五月,3個90後青年相約在武漢出租屋燒炭自殺中毒而死事件。
在現場,人們發現了三位年輕人籤署的遺書。
我是自願的,和任何人無關
任何人不用承擔責任
在事發時,有家人朋友在其中一人的手機上發現了他們約死的信息,這些信息內容讓人瘮得慌。
一起死嗎?兄弟
你來武漢吧
那個燒炭的告訴我人多死不了
目前三個人
到時候約你一起燒炭
於是他們去到一個出租屋,然後封死門窗點燃木炭。
21歲自殺的小胡(化名),他的父親哭著對記者說:「孩子是自殺的,我們認了,三個孩子相互不擔責,我們也認了,但是如果沒有這個QQ群,沒有約上一同赴死的人,我相信孩子不會選擇這條路。」
那些在自殺群中的年輕人
哪來的「勇氣」?
那他們小小年紀是因為什麼喪失了對生的渴望呢?換句話說,那些在自殺群中的年輕人哪來的勇氣?
小胡父親中年喪子,他潛入了自殺群試圖找到兒子想自殺的跡象……在群上他的身份是「勸生者」。
耐人尋味的是小胡計劃自殺兩年,直到離世時他的父親還一無所知。
直到現在,他背後自殺的動機也沒有一個說法。
這讓我聯想起上個月那個在西雅圖偷飛機的年輕人羅素。
他的自殺,同樣令人們很困惑。
一直安安分分老老實實在機場做地勤工作的羅素,突然偷走飛機並墜毀自殺,這種毫無徵兆的瘋狂行為,讓民眾把他當成一個瘋子。
倒是在他墜機前和塔臺工作人員的一段離奇的談話讓我很感傷:
我知道有很多人關心我,他們如果知道我做了這樣的事一定會失望的。
我想向他們每一個人道歉。
我只是一個已經壞掉的人,我猜是不知道哪裡有幾顆螺絲鬆了吧。
以前我沒意識到,剛剛才弄明白。
人們感慨:現在人的崩潰處於一種無聲之中,也許就是因為下了一場雨,錯過了一班公交車,沒有擠上地鐵,手機只剩百分之一的電……
我們難以判斷出這些舉動背後的動機,因為事先毫無端倪,例如網紅殺魚弟在和父親的口角後,喝下百草枯,打破了他長久的壓抑狀態。
容易崩潰的年輕人
疲憊、痛苦、糾結……這些七七八八的負能量情緒在「約死群」上傳遞,帶著自殺傾向的群友情緒相互感染。
他們藉助網絡徵集自殺同伴,互相壯膽。
來自@成都商報
生命可貴,卻又無常。生活在大都市裡,內心的孤獨感也更巨大。
美國的 「自殺聖地」金門大橋,首爾的麻浦大橋都是自殺的重點區域,NHK在2010年上映關於日本自殺人群的紀錄片《無緣社會》。
日本自殺率在發達國家高居第二,但這些年來,警察們連姓名也查不出的不明屍體,正在逐漸增多。默默死去不為人知,甚至連收屍者都沒有。「無緣死」 ,是對死亡原因的一種新稱呼。
網絡的發達,本以為可緩解人際交流聯繫,卻也失去了溫暖。社交媒體更能放大人與人之間的生活差距,越攀比越焦慮。
在龐大而複雜的網絡世界中,自殺群是處在黑暗角落中的隱秘之地。而那些主動約死的請求,讓他們一頭扎進網絡,離這個世界也越來越遠。
在電影《自殺房間》裡,有一個專門給有自殺傾向的少年準備的虛擬世界,那裡被稱做「自殺房間」。
在《自殺專賣店》中,那個死氣沉沉的小城,自殺成了當地居民稀鬆平常之事,還有以販賣自殺產品著稱的專賣店。
這些影視作品中的情節看著離奇,卻都慢慢走進現實。
當把視角對準自殺群體時,社會輿論往往是把他們視為懦弱、不敢面對困難的人事實上,事實上「約死群」中大多數人都忍受著精神疾病與抑鬱的折磨,沒有真正經歷過絕望的外人也很難理解尋死者的掙扎和苦痛。
蟬主寫到這裡,再去一些社交平臺上輸入「自殺群」,依舊發現不少人發帖在尋找「約死組織」。
誰又會是下一位赴死者?誰又是下一位勸生者?
一通電話可能拯救一個年輕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