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少年隨筆|生活中的玄學-口德

2021-01-08 桃桃喜

以後小桃會經常分享老師簡少年的隨筆

希望大家喜歡

最近社會上很多關於沒有口德而造成的糾紛,有些話不管是不是本意,一出口就是會傷人,而且一說出來也就收不回來,就算是道歉,對當事人造成的傷害也已經深深的烙印在心中。

很常有人問我,那個誰誰誰不是做了很多善事,捐了很多錢,為什麼還是家庭不和,子孫不孝?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樣的人往往刀子嘴豆腐心,嚴格說來,其實就是沒有口德。

在面相上口與子女息息相關,如果一個人的口相有問題,那基本上和子女的關係不會太好,或是可能聚少離多。古人說的可怕一點,生亦難養,養亦難成,成亦不孝,恩,好可怕。

現在醫學和社會都比較進步,其實也不會那麼慘,但是家庭的確比較不容易和睦,聚少離多也是存在的,原因也很簡單,一般口型不佳的人,口德也好不去哪,整天痛飆子女,溝通不良,子女自然不如不見,有事再見就好。

口型要看的部份太多,基本來說是要人中深廣,嘴如臥弓,唇珠有起,承槳有成,等等,但就算知道了也不太好改,還是來討論口德吧。

到底什麼是口德,紫微鬥數有顆星叫巨門,這顆星和說話尤其有關,如果這顆星好,張張嘴就有財,反之,一開口就被人嫌,完美符合"別人若開嘴是框金又包銀,我若是多說話,等等就出事情"的情境。

有個星受巨門星影響至深,就是天相星,因為天相星有兩個格局是財蔭夾印和刑忌夾印,一個代表有人庇蔭,一個代表吃上官司,這兩者的關鍵差異,就是在巨門星上,如果你的巨門星化祿了,天相旁邊的天梁星就會發揮照顧能力,天相星也會很開心,你就是財蔭夾印,如果是巨門化忌的,天梁星不只不照顧你,還會來教訓你,天相星就會很慘,那就是刑忌夾印。

而又有一句話是逢府看相,代表天府星的好壞跟天相星有關,天相開心,天府就會變好些,天相爛,天府也會受影響。

一來一回,一個巨門說話就影響了四顆星,紫微鬥數也才十四顆主星,這將近三分之一都被影響了,你看看口德是不是很重要。

多說好話,就是改運的第一步,小孩不聽話,更要說好話。

相關焦點

  • 一個人,命好不好,看嘴巴就知道,口德便是福
    有一些原本的好話從他們的嘴巴裡面說出來也就變了一個味道,更何況平日裡這些人基本上都有些口無遮攔,說話容易得罪人。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個容易出口傷人的人自然是人緣不會很好的人了。這樣的人自然也是不會命好的人,他們太容易得罪人,經常傷害了別人而不自知,因此在他們落魄的時候也不會有人願意去幫助他們的。一個人,命好不好,看嘴巴就知道,口德便是福。
  • 人有德,必有福;人無德,必有災
    古人說: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一噸的小聰明也比不上一兩的德行與厚道。一個人名位再高,財富再多,但是如果人品不行,德行敗壞,遲早會遭殃。1德薄而財厚,財必移其位林語堂先生在《有不為齋隨筆》中曾經寫道:「金錢能使卑下的人身敗名裂,而使高尚的人膽壯心雄。」
  • 豐子愷先生的《緣緣堂隨筆》,終於有了全本
    豐子愷在此生活了六年,度過了一生中最悠閒舒適的時光。遺憾的是,「緣緣堂」在1938年1月毀於日軍炮火中。1937年,豐子愷與幼女豐一吟在「緣緣堂」前院花壇上留影「緣緣堂」不僅是豐先生的故居,更是他的精神家園。他的一生始終未離開「緣緣堂」三個字,為此他創作了大量以「緣緣堂」命名的散文集。
  • 口德決定一個人的運勢,聰明人絕不說這10種話
    CFIC導讀 ◆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修煉口德,就是修煉自己的氣場,一身正氣才能好運多多。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 李雨琪攝 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 口德決定財運,經常說這些話的人,財神也會繞道走
    有藝術的人,能讓尖酸的話語披上和諧的外衣;而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則在匆忙中表露了內心中陰暗的一面。」說話就是一種「品德」。倘若滿口荒唐話,滿嘴晦氣言,那麼你自己說了之後,你的好運氣也會被你說的化為烏有,財運來了也會繞道走。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二月寒。」所以說,「口德」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
  • 老一輩的迷信與當代年輕人的玄學
    年輕人的玄學在我們的生活中,大部分人提到迷信,不僅僅是對迷信中的糟粕文化、腐蝕人們的精神信仰的文化感到嗤之以鼻,而是以偏概全的覺得迷信是一種落後的這些數據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在中國迷信的群體還是很大的,而且迷信這口鍋也不能只讓老一輩的人來背。
  • 陳舜臣最新歷史隨筆出版
    近日,陳舜臣最新歷史隨筆集《通往天竺之路》與《七福神與曼陀羅山》出版。圖:新書實拍現代真實版西遊記在《通往天竺之路》中,陳舜臣先生追隨玄奘當年行走的足跡,將沿途各國各地的古今概貌、風土人情以文字的方式進行了生動展示,算是一部「現代真實版西遊記」。
  • 老一輩的迷信和當代年輕人的玄學
    這些總是在吐槽迷信、信仰科學的年青一代,也開始玩起了玄學。老一輩的迷信爺爺奶奶這一代中大部分的人,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由於文化程度不高,對科學認知有限,所以可能會比較迷信。年輕人的玄學在我們的生活中,大部分人提到迷信,不僅僅是對迷信中的糟粕文化、腐蝕人們的精神信仰的文化感到嗤之以鼻,而是以偏概全的覺得迷信是一種落後的、消極的思想。提到迷信,也總會不由自主將矛頭指向老年群體。然而奇怪的是,據中國科協發布的《第三次「中國公眾對未知現象的抽樣調查」報告》數據表明:在中國,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人「非常相信」或者「有點相信」算命。
  • 玄學中的「三玄」指什麼 為何獲萬經之王括囊百氏大道之源等讚譽
    玄學,此處的「玄」字,起源於《老子》中的一句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學本來是道家(道教)哲學上的一個用語,指的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以《老子》為研究核心的哲學思潮。玄學又稱新道家,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
  • 口德守不住,財神碰到都繞路:「命苦」的人,開口閉口都說這些話
    有藝術的人,能讓尖酸的話語披上和諧的外衣;而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則在匆忙中表露了內心中陰暗的一面。」在中國社會,無論是在逢年過節也好,還是在日常生活也罷,為何祖輩們都提倡說好話,說吉利的話呢?原因就在於此。
  • 中西方玄學的根本是天文
    說到中西命理,其是這兩種命理技術都源於天文,只不過中式命理中紫薇鬥數、七政四餘(也叫果老星宗)在民間流傳不廣,八字以天幹地支的生、克、制、化來表達,讓大家以為八字跟天文沒有關係。還有一些看營銷號學風水的人更是覺得玄學的盡頭是易經,而不知伏羲畫卦是依據什麼。為什麼說八字與佔星都是以天文為根本呢?
  • 女主是玄學(神棍)大師的爽文
    從此,玄學一脈多了一位祖師。 … 這人生雖然和想像中的相差有點遠,但是,貌似混得還不錯?2.《玄學天師的開掛日常》作者:魚妙清顧卿死了,死於入室搶劫!顧卿又活了,回到了她的大學時代。連為什麼會死都不知道,難道就這麼渾渾噩噩的,到時候要再死一回?不!這一回,她開掛了。
  • 由《求幸福齋隨筆》中對《推背圖》中數象的解讀而言說
    1916年發行的《求幸福齋隨筆》民國有一叫何海鳴的先生,姑且稱之為怪才吧。《求幸福齋隨筆》是何海鳴先生1916年出版的筆記,內容包羅萬象,思想新奇,書中洋溢著作者探求救國真理的努力。然既證已往,似不得不推及將來,吾但願自此以後,吾所謂平治者幸而中,吾所謂不平治者幸而不中,而吾或可告無罪矣」云云。予閱是書,首注意金批,故於三十三象以前有金批證實已無舛誤者毫不注意,而於三十四象以後加以思索,求其與金批是否符合,覺金亦有談言微中之處,代為補證數則列後。」下面是何海鳴先生對《推背圖》三十四象的精妙解讀,可以做為金批本的增補或稱發展,至妙:「三十四象讖曰:「頭有發,衣怕白。
  • 易經玄學中的數字「7」暗藏著怎樣的玄機?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講到一些和數字七有關的話題,例如佛教裡面說釋加牟尼出生的時候一共走了七步,每走一步會開出一朵蓮花,人們稱之為「七步生蓮」。四大名著《西遊記》當中,太上老君煉仙丹,要七七四十九天才能完成。 古人最早觀測的天象為「北鬥七星」。
  • 當代人信玄學,從青年危機開始
    對玄學的興趣還會蔓延到真實的生活當中。年初考研結束後,若舒開始學習塔羅佔卜,她之前主要研究的是八字算命。若舒是一個「玄學雜家」,她形容自己是「八宮和十二宮比較活躍的人」,宮位又是佔星學裡的說法,八與十二宮都與玄奧的事物相關,這使她天生喜歡接觸靈性的東西。
  • 從不會在背後議論別人的3星座,很有口德,害怕名聲掃地
    水瓶座的人很有口德,他覺得沒有必要去說別人壞話,心裡又能得到什麼,只會遭受到別人的放啊和厭惡,更會讓自己的人緣逐漸減少。
  • 隨筆:那個大寫的「中」字
    中國、中華、中州、中原、中嶽、中土、中央、中天等詞語中的「中」字都由此而來。連河南方言也不說「好不好」、「行不行」,而說「中不中」。而登封也因此產生了家喻戶曉的民謠:「天有心,得有膽,天心地膽在告縣。」被後世稱為元聖的周公極富遠見地把中表立於陽城,通過測定陽城為天地之中,使嵩山在夏商時代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得以回歸,周公睿智的眼光從此掃視了嵩山幾千年歷史。周公測景三百年後,西周滅亡。
  • 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計劃總結>正文幼兒園小班教育隨筆 2014-01-14 22:39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八字算命先生說和一個搞玄學的朋友談玄學
    和一個搞玄學的朋友談玄學反而被說我不懂別亂問?引文:現實中和一位從業玄學的朋友想從他這裡談談玄學,反而被他說我的出發點錯誤?玄學不就是術數,佔卜,驅邪抓鬼之類的嗎?《道德經》說:炊者不立,自視者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 王曉毅:《周易》與竹林玄學
    關於《易經》的起源,阮籍繼承了《繫辭》的說法,認為原始時代人類生活在困苦中,聖人庖犧氏為了民生幸福,通過觀察自然與社會,發現可以通過「卦象」模擬表達各類現象背後的本質與規律,於是發明了八卦及其組合而成的六十四卦,將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分門別類,並依據象卦原理,率領人民從蒙昧走向了文明:改良了生產工具,建立了國家政治經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