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美展、百年楊浦、殺馬特、城中村……年終適合回望或是回顧,這些同期舉行的活動也無意間形成了一次對話。
///特別推薦/// SUSAS 2019 攝影展:對話展覽將以時間為脈絡,重現楊浦百年工業帶經歷的外資投建、萬人大廠、產業更新、工業遺址重生等四個階段。楊浦沿線各大工廠製造的生產生活用品,極大改變了時人的日常生活。比如煤氣、肥皂、船舶、毛紡。它們是現代生活的某種源頭。展覽的歷史影像部分,以楊浦的工廠來敘說中國工業史的細節,且包含楊浦濱江的豐富生動的生活回憶。
而對話的另一方,則是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攝影大賽徵集到的150餘幅作品。這些影像傳達著經歷城市更新後的楊樹浦煥發出的獨特活力。
展覽期間也將舉辦各種有關楊浦的對話活動。在每年辭舊迎新的節點上,正適合對這片地方整理記憶,以及構思未來。
主辦:上海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促進中心
承辦:澎湃新聞 Sixth Tone
時間:2019年12月13日-2020年1月12日
地點:上海市楊樹浦路1500號綠之丘205室
詳情請關注
市政廳微信公眾號
北京·展覽|飢餓地理「飢餓是帝國主義對人民和土地剝削的結果」。這些被擠壓的生命和被推向邊緣的個體,在某種程度上同地表的事物一起構成了土地的景觀。這是一種症候學意義上的景觀。本展試圖揭示的正是這樣一種當代社會的土地病理學。
展覽由藝術家的單個作品和集體創作,以小組為單位的調查項目,觀眾互動參與的工作坊乃至共同的社會勞動所組成。希望能以每一個參展單位所帶來的故事和現場基礎來建築一種有線索的敘事,並將它發展為一個以社會-空間過程為中心的視覺研究的案例。這個社會-空間過程最終著落為一塊地,以及它所帶出的各種具體的關係。
藝術家和其他參展方:城中村自建房調查小組、叢峰、郝敬班、勞麗麗、劉偉偉、論電影院、堅果兄弟、徐坦、餘果、曾宏、子傑
策展人:李佳
時間:2019年12月13日-2020年3月31日
地址:泰康空間(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草場地藝術區紅一號院B2)
詳情請關注
泰康空間微信公眾號
南京·展覽|未完成本次展覽源自一部未完成的城市規劃方案,即1929年編定的《首都計劃》。該《計劃》被譽為中國的第一份現代意義上的城市規劃方案,它不僅奠定了南京當代城市空間的基本格局和屬性,也涉及了這個新興的民族國家對於「現代性」的渴望與想像。展覽從這部方案出發,邀請十餘位藝術家就此展開創作和漫遊,並搜集了一批關於《計劃》的重要歷史文獻,讓藝術作品(包括繪畫、裝置、文本、影像與工作坊等)與這些老的書信、手稿、紀錄片、照片、地圖互為註解,讓藝術家對於歷史的體驗/想像/寫作與象徵著歷史本身的「物證」交錯排列在展廳的空間中。展覽期間還將發起一系列與城市空間有關的公共項目,號召大家一起參與,探索這部古老的方案與當代南京城市之時間和空間的關聯。
藝術家:成佳亮、崔潔、福泰基、郭錫麒、胡昀、李巨川、倪有魚、邱黯雄、石青、孫明經、徐悲鴻、張永和
策展人:劉林
時間:2019年12月21日-2020年5月17日
地點:四方當代美術館(南京市浦口區珍七路9號 )
詳情請關注
四方當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招募//冬至將臨,年關已近,即使是在像上海這樣的大都市裡,這些天裡街上不時仍能遇見人們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帶開口的圈,在圈內尚有焚燒過箔紙之類的痕跡,這是人們對逝者的問候,思念伴隨青煙飄向冥空。
上海近郊乃至蘇浙兩省鄰近的各大公墓也陸續開始湧現冬至祭掃的人流。若是從上帝視角來回觀人的一生,生老病死的規律註定了今天的我們在未來某個時間也會成為公墓裡的長眠者,在未來的某個冬至時節,迎來思念我們的親友。一如人的生命有始有終,公墓,作為存在於屬於生者的城市中的一處留給逝者的特殊空間,在城市化的空間演進中也在重複發生著出現、消失、遷移與殘留的變遷。
在中國,墓地總是和死亡、神怪等令人恐懼的話題聯繫在一起,讓人們不敢輕易靠近。但同時,死亡又是任何社會都必須面對的現實,是所有人的最終歸宿,不同文化圈對待死亡的態度不同,其墓地也呈現出不一樣的狀態:它可以是城市衛生運動下的一種公共服務設施,也可以是一個緬懷親人或追思好友的地方,還可以是一個園林或供市民瞻仰名人和休閒的文化場所(如巴黎的拉雪茲公墓)。
城市公墓在形式上多呈封閉狀態,但實際上卻與整個城市在物質和精神上存在雙重聯繫,這種聯繫即使經過了長期的城市變遷依然可以感受到。上海自近代開埠以來,在租界和華界陸續修建有不少墓地:有英國船員墓地、有猶太人墓地、有日本僑民墓地,當然也有華人墓地(如廣東、寧波、山東人等)。經過了70年的社會變遷和城市改造(1949-2019),大部分的墓地或變為景觀綠地,或移為他用。
今天,我們選擇了位在上海市區東北角早已高度城市化的楊浦地區的兩處二十世紀早期公墓的殘遺,通過實地踏訪的形式略窺近代上海殯葬與公墓史的一頁往事。此次漫步或許可以帶我們感受到承載著昔日上海移民生活和家族記憶的重要場所——那些隱藏在今日大都市裡的「神秘世界」。
領路人:
徐明&阿松/城市考古創辦人,本次活動線路設計
楊辰/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本次活動議題設計
時間:2019年12月22日(周日)13:00-17:00
線路概覽:和平公園—工人新村裡的戰爭遺蹟—楊浦公園
報名方式:請發送題為「隱藏的世界漫步報名」的郵件至shenjw@thepaper.cn,並註明您的姓名、聯繫方式、職業/專業/愛好,以及一句話報名理由。如果報名成功,您將收到確認郵件。
城市考古系列行走主題:愚園路東線 — 西區歹土關鍵字:歹土:從「76」到「749」 / 蝶村、柳林別業 / 小港李家、東方經濟圖書館 / 湧泉坊、愚谷村 / 靜安寺救火會、新恩堂 / 愚園路從愚園開始 / Eddington House: 看得見風景的陽臺,聽得見歌聲的房間
時間:2019年12月21日 13:00-17:00
地點:萬航渡路鎮寧路口
主題:曹楊・麗娃 — 從蘇州河到環浜關鍵字:消失的滬杭鐵路橋 / 梵皇渡 / 強家角渡 / 中山西路三號橋 / 豐田紗廠鐵工部 / 尋找遺落的「大夏」校園 / Villa Rio Rita 麗娃麗妲村 / 曹楊新村:作為住宅、模範社區、紀念地
時間:2019年12月28日 13:00-16:00
地點:萬航渡路凱旋路口
詳情請關注
城市考古微信公眾號
PARK(ing) Day冬日限定停車位公園派對及共創PARKer招募付了停車費卻不停車,而是將其臨時改造成有趣的公共空間——上海PARK(ing) Day進入第四年,當天不僅將舉行知食市集、Free Hug泳抱、打群架遊戲、隨地舞、火鍋趴等活動,並且主辦方首次嘗試開源共創招募PARKer。車位已備,等你上位!
時間:2019年12月22日 11:00-19:00
地點:名商路陸家嘴環路路口、商城路99弄(仁恆濱江園門口)停車位
詳情請關注
M101佰壹行動微信公眾號
思南露天博物館SINAN WALK素人導覽第59期:導覽嘉賓 周力周力,SMG五星體育首席編輯,周力工作室製作人。2015年起利用業餘時間開設個人微信公眾號「老周望野眼」,致力於對上海城市文化的閱讀和書寫。
時間:2019年12月21日14:45集合,15:00-16:00導覽
地點:上海思南小廣場(近思南路復興中路路口)
第60期 導覽嘉賓 樊建良樊建良,思南公館副總經理,思南歷史建築的守護人,已在思南公館工作12年,親歷思南公館歷史建築的更新改造,見證了思南公館更新改造後開放的10年。
時間:12月28日 14:45集合,15:00-16:00導覽
地點:上海思南小廣場(近思南路復興中路路口)
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2月28日,還將在思南公館時光弄堂舉行在思南遇見「自己」——60期SINAN WALK 素人導覽回顧展
在思南遇見「自己」——60期SINAN WALK 素人導覽回顧展60期思南公館露天博物館素人導覽的小小總結。
地點:思南公館 時光弄堂上海黃浦區復興中路509弄
時間:2019年12月28日-2020年2月28日
詳情請關注思南公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 筆耕一生——徐學成字體設計回顧展徐學成(1928-2019)是新中國第一代中文字體設計師,也是那一代人中最長壽的之一。他見證了中文字體設計職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史,也經歷了金屬鑄字、照相製版、數位化字體三個技術發展時期。本次回顧展將展出徐學成負責及參與設計的字稿實物、編著的書籍、「上海活字」項目對徐老的訪談視頻等,並輔以歷史背景的信息梳理。本次回顧展作為上海活字項目(Shanghai Type)的一部分,線上檔案將提供更豐富的數位化資料,並將隨時補充更新,訪問地址:https://shanghaitype.org
時間:2019年12月7日-2020年1月5日
地點: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陳列室(上海市靜安區新閘路1209弄60號2樓)
詳情請關注
TheType微信公眾號
崔柴柴 x 周仰:難以言說的疾病展覽規模雖小,但是一份反抗汙名的努力。我們希望這些點滴的力量能夠鼓勵更多人說出自己的故事,或者告別曾經有過的偏見。
時間:2019年12月10日-12月30日
地點:上海·浦東·LCM置匯旭輝廣場4樓,百麗宮影院大堂,6號線北洋涇地鐵站1號口
詳情請關注
庫布裡克kubrick上海微信公眾號
遙遠的餘韻——廣瀬明代攝影展廣瀬明代(Hilose Akiyo),1964年生於東京都品川區,1989年就職朝日新聞社,2004年辭職後以自由職業攝影師的身份從事活動。此次的展出是1989年在上海、北京、廣州旅行中拍攝的作品。
策展人:顧錚
時間:2019年12月22日-12月29日(下午1:30-4:30)
地點:海上空間(平型關路1222號)
詳情請關注
至品影像微信公眾號
儂好,請進:都築響一城市生活風格影像展日本攝影記者都築響一的作品多關注特定空間內部和人的關係,已出版《東京風格》、《東京右半邊》、《珍日本紀行》等。 現在則將目光轉向全球,每天背著相機奔走,四處尋找罕見的居住空間。在今年上海書展期間,他再次帶著相機來到上海,走入年輕人的家。
時間:2019年12月27日-2020年1月12日
地點:Open MUJI 上海(黃浦區淮海路755號3F)
詳情請關注
無印良品MUJI微信公眾號
///上海·講·談·映/// 聲動瑞金·南昌路丨講述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的瑞金故事本期「聲動瑞金」,將以舞臺式故事分享會形式,講述發生在南昌路的歷史與現實故事,講述發生在南昌路街區修繕更新與社區自治共治中的鮮活故事。
演講者與主題:
《街區的色彩》:郝孟琪,同濟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
《靈魂》:趙文來,南昌路100弄2號居民
《參與、協商和自治》:馮松,環復-南昌路跨界自治會副會長
《滿意》:陸忠明,盧灣公房公司副總經理
《名正言順》:華芝萃,瑞金街道公房小區自治家園執委會主任
《一見如故》:王睿裕,一見圖書館館長
《燕歸來》:陳燕玲,瑞金街道雁蕩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時間:2019年12月20日 14:00-16:00
地點:五樓多功能廳(陝西南路245號)
詳情請關注
瑞金二路文化中心微信公眾號
外灘美術館公眾活動HBAA 講座 | 許哲瑜:冰庫裡的數字替身藝術家許哲瑜將和策展人鄭慧華一起,梳理藝術家的創作脈絡,和觀眾分享許哲瑜之前的作品和作品背後的故事,討論媒介與記憶建構的關係、反思真實與虛擬間的交錯辯證性。
時間:2019年12月20日 19:00-20:30
地點:上海外灘美術館一樓 (虎丘路20號)
RAM 影評會 | 作為現在進行式的預/寓言十年後的臺灣社會,會有哪些可能的變貌、呈現怎樣的風景或現象?《十年臺灣》中的五部短片,以不同的主題對於可見的未來做了一些描述或預言。然而,臺灣的創作者已擁有「可說」的表述空間,而他們使用的一些隱喻仍然隱晦,何故?我們或可從這個問題出發,反思《十年臺灣》。
講者:郭力昕,臺灣影像媒介評論家、學者,現任臺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兼院長
時間:2019年12月21日 19:00-21:30
地點:香港大學上海學習中心(北蘇州路298號)
詳情請關注
上海外灘美術館官網
紀錄片《變成相機的男人——攝影師中平卓馬》放映及對談這部作品用 3 年時間貼身記錄了中平的生活。記錄了他在橫濱的自宅拍照的身影,以及關於衝繩的一次拜訪。他在煙盒上寫日記,轉眼就忘記自己說的話,在公開活動中讓所有人尷尬, 但為了活著拼盡全力。
對談嘉賓:海帶島(本片譯者)、林葉(藝評人、譯者 )
時間:2019年12月21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IG映界影像藝術館 (安福路300號)
詳情請關注
IG映界影像藝術館微信公眾號
第五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系列活動「說說武康路」 專題講座嘉賓:喬爭月(《上海日報》城市和建築歷史專欄作家、上海市建築學會歷史建築保護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外灘建築地圖》作者)
時間:2019年12月22日14:00
「鄔達克舊居的舊貌與新顏」專題講座嘉賓:王瑜(鄔達克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鄔達克舊居修繕項目負責人)
時間:12月28日14:00
以上兩場講座地點均為:鄔達克舊居三樓多功能廳(番禺路129號)
「讓歷史和未來相遇—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升華」 主題論壇嘉賓:章明(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建築系副主任)、陳聖來(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國際文化學會會長)
時間:2019年12月28日下午14:00
地點:上海圖書館(淮海中路1555號)
鄔達克建築3D影像展時間:2019年12月14日-12月29日
地點:番禺路129號鄔達克舊居一、二層(番禺路129號)
更多活動內容請關注
鄔達克紀念館微信公眾號
館長講壇:新時代博物館社會角色的新變化浙江自然博物院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省級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始建於1929年。今年,90歲「高齡」的浙江自然博物院在杭州館的基礎之上,又新開了安吉館,成為了新晉「網紅」博物館。
主講人:嚴洪明,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長
時間:2019年12月21日 13:30-15:30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西樓三樓報告廳(南京西路325號)
詳情請關注
上歷博上革博微信公眾號
一個時代、一座城市和一個公眾號:城讀五年對談微信公眾號「城讀(CityReads)" 由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師李麗梅創建和運營,每周推送中英文城市閱讀筆記,延續至今五年有餘,漸漸吸引部分城市學習者、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關注。
本期一見圖書館活動,李麗梅將與同濟大學社會學系朱偉珏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系劉擁華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王婷博士對談城市微信公眾號創建的城市時代背景、過程和心得體會。
時間:2019年12月22日下午14:00-15:30
地點:一見圖書館一樓(南昌路205弄3號)
詳情請關注
城讀微信公眾號
PSA建築雙展系列講座「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展覽系列:內的宣言演講人:莊慎(阿科米星建築設計事務所 合夥創始人、主持建築師)
時間:2019年12月22日 14:00-16:00
"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展覽系列:建築師的「偏離」對談人:張斌(致正建築工作室主持建築師)、黃華青(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研究員)
主持:姜冰(《El Croquis建築素描》中文版主編)
時間:2019年12月28日 14:00-16:00
以上講座地點均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3F 劇場 (花園港路200號)
講座均無需預約,請提前15分鐘至劇場門口排隊入場。
詳情請關注煙囪PSA微信公眾號
///全國各地/// 北京·實踐|UCAA公共實踐新亞洲影志影人會:南特三大洲回顧展本次將放映《鐵西區》、《找樂》、《馴馬》、《樹房子》等片。影展期間,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藝術總監傑羅姆·巴隆也將來京,回顧自1993年以來入選該電影節的優秀影片。
時間:2019年12月20日-12月22日
地點:UCCA報告廳
「新現場」表演講座系列:黑客松劇場:煩悶記藝術家和參與者將以《煩悶記》為藍本,創造一個虛構的黑客松環境。他們將進行一系列系統操作,如聲音、視頻、微信對話等等。觀眾可以窺視參與者的屏幕、行為以及對話,甚至本身參與其中。他們將共同探討如何解決當下的煩悶,他們與觀眾的角色也成了屏幕後的黑客與在網絡浪潮中環遊頓悟的海賊。
時間:2019年12月21日 19:30-20:30
地點:UCCA下沉空間
珊蔻·娜赤婭克——薩滿唱誦與呼麥工作坊:聲音感知與情緒釋放工作坊分三個部分,分別為呼麥知識體系系統、薩滿唱誦、聲音冥想和圖瓦民歌的學習和實踐環節。
時間:2019年12月28日-12月29日
地點:UCCA大客廳
詳情請關注
UCCA官網公共實踐
北京·展覽|星星19791979年,首屆「星星美展」在中國美術館東側的小公園舉行。值此40周年之際,即將在OCAT研究中心舉辦的 「星星1979」 展將首次對其進行系統梳理,再現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這一開創性事件。展覽將聚焦首屆星星美展,呈現大量有關的珍貴的文獻資料,還原其起源和經過。
策展人:巫鴻、容思玉
時間:2019年12月20日-2020年4月12日
地點:OCAT研究中心(朝陽區金蟬西路,地鐵7號線歡樂谷景區站B出口向北100米)
詳情請關注
OCAT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
寧波·展覽|中國攝影展覽:1976~1989展覽由策展人葛磊多年來收集的350張1976至1989年間中國各地攝影展覽的請柬和門票構成。這一時間階段雖然歷時不長,卻經歷了從文革末期為政治服務、意識形態化的攝影展覽,到改革開放以後,跟隨新的社會思潮而來的對西方攝影家的引介,再到具有現代主義色彩的本土攝影群體的湧現——這每一時期背景鮮明卻又十分完整連貫的過程。策展人葛磊是二樓出版機構的創建人之一,發起和組織過「夏健強的畫」、「六環比五環多一環」等藝術項目。收藏和研究中國早期攝影,曾策劃「在中國:早期照相與工藝」(泰康空間)展覽。
時間:2019年12月14日-2020年3月14日
地址:假雜誌圖書館二樓展廳(寧波市江北區八號公園三號樓)
詳情請關注
假雜誌微信公眾號
廣州·展覽|廣東時代美術館當前展覽及徵集李一凡:意外的光芒藝術家、紀錄片導演李一凡花費數年時間實地接觸和研究「殺馬特」群體,最終用訪談和工廠場景創作出一部長片,並在展覽現場用數百部二手手機播放購買自工人自拍的生產場景。
李一凡將展覽視為一次讓美術館觀眾看到另外一個社群的機會,在長片中他借用年輕工人的陳述,描繪出殺馬特形成的條件、變化,及如何在輿論暴力下走向式微。
策展人:梁健華
時間:2019年12月13日-2020年2月16日
地點 :廣東時代美術館19樓東展廳、西展廳(廣州市白雲大道黃邊北路時代玫瑰園三期(廣州地鐵2號線黃邊站D出口))
慢進?我們如何共處展覽嘗試以當下的相遇為稜鏡,在曲折往返的光影中映照我們不遠的未來。幾位藝術家受邀在過去的兩年裡,進行研究和創作新委任作品,並不給定主題,而是被鼓勵以各自不同的思考方式與中國產生關聯。
馬裡奧·加西亞·託雷斯與搜狗公司合作創作了首件人工智慧表演作品,探索人類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延展思考的概念。瑪麗·瓦涅呈現了關於在穗非洲女性商人的影片,反思西方影響力的衰落同時勾勒出新地緣政治的形態。卡特麗娜·賽達的作品質疑由未來指向的社會所塑造的孤立與孤獨。李爽的影像裝置則探討了當下數字和物理的媒介景觀,以及我們因此培養和失去的關係。藝術家施昀佑受邀進行研究,他與另外兩位藝術實踐者朱建林和張涵露發起了「閃電傳真機」行動。尼古拉斯·帕裡斯創造了一個探索和重新定義美術館中學習策略的情境,激發新語境和新環境的建立。
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Biljana Ciric)
時間:2019年12月13日-2020年2月16日
地點:廣東時代美術館19樓主展廳(廣州市白雲大道黃邊北路時代玫瑰園三期)
閃電傳真:私密空間中的公共性在「慢進?我們如何共處」展覽期間,施昀佑、朱建林和張涵露將舉辦一系列工作坊,邀請參與者與藝術家進行四次討論,共同使用客房空間,透過練習「如何待客」,來發展每一個人獨特與人建立連結的方式與話語系統,以及如何以各種私人和公共空間作為創造對話的場域。我們希望徵集6位對公共空間或與人連結有興趣的參與者,共同參與全程工作坊。
以上詳情請關注
廣東時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深圳·展覽|歡樂宮殿——2019 OCT-LOFT創意節強調人們作為「提問者」的角色,聚焦技術未來的問與思。「歡樂宮殿——2019 OCT-LOFT創意節」共分為主展覽、無定遊樂場以及提問集三個板塊。
執行總監:羅興庭
策展人:丁博
參展藝術家:塔噶·布雷恩 馬可·布埃蒂克福 愛瑪·查爾斯 張欣 崔英婷 戴建勇 鬍子哥 洛特·梅裡特·埃芬格爾 怪悟 山姆·拉維尼 李爽 媚瀟 裡亞爾·裡扎爾迪 石青 史鎮豪 王凝慧 吳國勇 章清
展期:2019年12月7日—2020年2月29日 10:00-18:00(周一閉館)
地點: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北區C2展廳
詳情請關注
深圳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微信公眾號
太原·展覽|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婁睿墓壁畫、九原崗墓壁畫、水泉梁墓壁畫等北朝墓葬壁畫的巔峰之作將首次大規模集中亮相。
時間:2019年12月12日-2020年3月12日
地點:山西博物院主館一層臨展廳(太原市萬柏林區濱河西路北段13號)
詳情請關注
山西博物院微信公眾號
(如果你也想推薦自己所在城市的漫步、講座、展覽或活動主辦方,歡迎致郵shenjw@thepaper.cn)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