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又有4人晉升上將。
上將是我國現行軍銜警銜制度中的最高等級。這次在八一大樓舉行的晉升上將軍銜儀式,獲頒上將軍銜警銜的軍官警官有4人:軍委後勤保障部政治委員郭普校、西部戰區司令員張旭東、戰略支援部隊政治委員李偉、武警部隊司令員王春寧。
這也是中央軍委今年第二次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今年建軍節前夕,火箭軍政治委員徐忠波晉升上將軍銜。
一年2批上將晉銜,既有先例,也有不尋常之處。上觀新聞注意到,自1988年解放軍恢復軍銜制以來,僅有6次是一年2批舉行上將晉銜儀式,而前4次均是為晉升為中央軍委委員的中將軍官單獨舉行晉升上將儀式。還有兩次就是2019年和2020年:去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央軍委晉升了兩批共17名上將;今年又晉升兩批共5名上將。
變化之處,折射出新一輪軍改的推進方向——基於軍銜構建新的軍官管理制度體系。
不妨重溫一下去年底中央軍委發布的《關於先行調整軍級以上軍官軍銜晉升有關政策的通知》。這個《通知》明確,以構建軍銜主導軍官等級制度為指向,通盤考慮不同職級、不同類型軍官軍銜晉升政策調整,從指揮管理類軍級以上軍官這個重點切入,分步組織、壓茬推進,逐層逐級理順軍銜級別與職務等級對應關係,為軍官法修訂實施提供示範引領和實踐支撐。
4名新晉上將,新職務首次公開
此次授銜儀式中,4位上將均以新職務首次公開亮相。
新晉上將郭普校,首次以軍委後勤保障部政委的身份在媒體報導中亮相。據公開資料顯示,郭普校出生於1964年1月,現年56歲,是目前最年輕的現役上將。
郭普校曾長期在空軍服役,擔任過空軍烏魯木齊指揮所政委,空37師政委,空降兵15軍政治部主任、政委,中部戰區副政委兼空軍政委等職。郭普校2012年7月晉升空軍少將軍銜,2018年7月晉升空軍中將軍銜。
新晉上將張旭東現任西部戰區司令員。公開信息顯示,張旭東曾長期在原瀋陽軍區服役,擔任過陸軍原第39集團軍參謀長、軍長等職務。2017年報導顯示,張旭東任中部戰區陸軍司令員。2018年2月公開報導顯示,張旭東已任中部戰區副司令員。2018年7月晉升中將軍銜。此外,在2019年的國慶70周年閱兵中,張旭東擔任聯合指揮部副總指揮。
新晉上將李偉現任戰略支援部隊政委。李偉出生於1960年9月,河南濟源人,曾任南疆軍區政委,原第21集團軍政委,後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新疆軍區政委。2016年7月李偉晉升中將軍銜。
新晉上將王春寧現任武警部隊司令員。王春寧出生於1963年3月,江蘇南京人,曾任第1集團軍第1師師長、軍參謀長、副軍長,第12集團軍軍長,北京衛戍區司令員等職,2017年7月晉升中將軍銜。
軍銜主導的軍官管理制度
新職務與新軍銜同步,正是此次軍官制度改革的亮點。
軍官等級由「職務主導」改為「軍銜主導」。此前「人民日報政文」曾就《關於軍官制度改革期間暫時調整適用相關法律規定的決定》採訪相關專家,專家指出,軍銜主導的軍官等級制度將逐步淡化甚至取消職務等級,把軍官的層級管理簡化、統一、明確到軍銜等級上來。實行職務或崗位編制軍銜,一崗一銜。
專家舉例,以職務主導的軍官管理制度,存在普遍的「一個銜級對應多個職級」現象。比如,大校軍銜橫跨副師、正師、副軍,少將軍銜橫跨副軍、正軍、副大區三個職務等級。常常出現「平銜指揮」、甚至出現「低銜指揮高銜」的現象。同時,職務主導的軍官管理制度,職務等級的晉升不受軍銜等級的影響,但軍銜等級的晉升受到職務等級的制約。
也就是說,以前軍銜和職務晉升可能是不同步的。達到某個職位後,可能還需要再過一兩年才會晉升軍銜。改為軍銜主導後,一崗一銜,軍官取得軍銜晉升資格後,待有空缺職位,就職與晉銜同時進行。如,由副戰區級的聯勤保障部隊政委升為正戰區級的火箭軍政委的徐忠波,今年7月即晉升上將軍銜。
按照軍改要求,軍銜授予對象聚焦到指揮管理崗位,聚焦到直接從事作戰的崗位,聚焦到直接為作戰提供支援和保障的具有鮮明軍事特色的崗位。上觀新聞梳理發現,自2015年底啟動新一輪軍改以來,中央軍委已陸續晉升上將30人。
其中,2016年晉升2名上將,2017年晉升6名上將,2018年沒舉行晉升上將軍銜儀式,2019年晉升規模為近幾年最大,達17人,2020年晉升5名上將。
從來源看,近5年來晉升上將的軍官既涵蓋了陸、海、空、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武警部隊,也有來自軍委機關、五大戰區和軍隊院校。如去年晉升上將、出生於1963年的軍事科學院院長楊學軍,他曾是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一號」的總設計師。
共248名高級軍官警官獲上將軍銜警銜
眾所周知,我國的軍銜制度首次實行於1955年。
1955年9月2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2次會議通過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決議。9月27日,毛澤東向朱德等10人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同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發布命令,授予粟裕等10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授予55人上將軍銜。之後在1956年和1958年,又分別授予王建安、李聚奎上將軍銜。
這57人被稱為「開國上將」。其中,授銜時年齡最小的是39歲的「紅小鬼」肖華。
軍銜制度曾於1965年被取消。1988年,解放軍恢復軍銜制。同年,授予洪學智等17位高級軍官上將軍銜。洪學智也是唯一被兩次授予上將軍銜的高級軍官。
上觀新聞梳理發現,自1988年恢復軍銜制以來,截至目前,中央軍委共授予了192名軍官警官上將軍銜。最多的一年是1994年,共晉升了19名上將。其次是1988年、2004年和2019年,均是晉升了17名上將。加上「開國上將」,我國共248名高級軍官警官獲上將軍銜警銜。
自恢復軍銜制以來,軍銜的設置、授予和晉升經過了多輪改革和完善。如,恢復軍銜制時設有一級上將軍銜,為四顆金星,但一直設而未授,於1994年取消,從此上將為最高軍銜。又如,授銜頻次。恢復軍銜後第二次上將晉銜是間隔5年後的1993年。自1994年開始至2006年,除了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這個特別年份,基本上是兩年一次授銜。2006年後,除2018年空缺,基本上是一年一次或一年兩次,其中一次授銜時間基本固定在八一建軍節之前。
從上將授銜的變化,可以窺見軍官制度改革的「一斑」。
按照改革思路,這也是「以上率下」的一部分。去年底發布的《通知》明確,要「在先行調整指揮管理類軍級以上軍官軍銜晉升政策基礎上,加快推進師級以下軍官、專業技術類軍官軍銜晉升政策調整」,確保軍銜晉升政策調整與軍銜主導制度設計理念一致、無縫對接。
相信各級別軍官的軍銜晉升,很快也會出現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