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學曉玲是出了名的斜槓,每天工作之餘要讀書,演講,繪畫,彈鋼琴,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就在上周她失業了。
我們都很詫異,這麼優秀的女生怎麼會失業呢?
我給她打了一個電話,她哭著告訴我,她上班時把客戶的資料給弄錯了,在她練琴時客戶打了很多電話給她卻一直無人接聽,導致公司失去了這個客戶。老闆一氣之下就讓她離職了。
很多人在介紹自己的時候都會說自己興趣愛好廣泛,但興趣愛好廣泛其實是一個坑。它會讓人把注意力和焦點分散,導致無法在一個領域裡做成績。
只投資自己熟悉的領域,只做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股神巴菲特有一個投資原則:只投資自己熟悉的領域,只做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這個原則不僅適合於理財,對寫作同樣適用。
寫作大神葉聖陶曾說:我們平時開口說話,從極簡單的吃過飯了,這本書很不錯,到極其繁複的對於一件事情的評論,推測,無非根據我們自己的經驗。
因為跟隨自己的經驗所以能說得頭頭是道,沒有一句多餘的廢話,沒有一句無聊話。如果超出了經驗範圍就是空口說白話。
如果沒有一點天文學的知識,偏偏要講星辰怎麼運行,沒有國際政治經濟的學問,偏偏要推斷意阿戰爭,一定會說得牛頭不對馬嘴,徒然供人家作為嗤笑的資料。
一個人如果有這種自知之明,是不會幹這種蠢事的。超出了自己的經驗範圍去瞎說亂說。他一定是知道自己有哪些經驗,什麼方面可以說,什麼方面不配開口。
作文原是說話的延續,故而作文應該和說話一樣,單把經驗範圍內的事物作為寫作材料,不可把經驗範圍外的事物勉強拉到筆底下來。
在市場上,一個點打磨好的人都活得不錯,相反,打磨點多的人,基本都垮掉了。
標籤太多,會讓人搞不清楚你到底是幹什麼的,無法佔領認知也就沒有影響力。
貪婪是人性,東方叫做欲望,西方叫做貪婪,都是人的原罪。克服貪婪就要和人性死磕,就要反人性,才能做出成績。
貪婪就會貪多求全,這是順著人性發展,自然而然,但成效低下。相反聚焦一個領域,不斷打磨精進,就會成為專家,成為行業領軍者,聚焦就會產生生產力。
舒適區是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坑
做自己擅長的領域,那種發自內心對一件事的喜愛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在這個事情上。相對而言,比起為了完成任務咬牙堅持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就。
但很多喜歡畫畫的人,雖然很熱愛但卻畫不出能讓人欣賞的作品,連自己那關都不過了。很多喜歡寫作的人,寫出來的東西沒人看。很多喜歡唱歌的人,始終是卡拉ok水平。
是什麼原因導致熱愛一個領域卻無法做出成績呢?
因為在其中有一個坑,就是沉溺於舒適區,不求進步。喜歡和熱愛一個領域就會情不自禁地花時間投入,技能水平也會飛速進步。到了一個階段之後,就會停滯不前。這個階段就是當喜歡繪畫者能夠畫出內心想要表達的東西,喜歡寫作的人能夠寫完一篇邏輯清晰觀點明確的完整文章,當喜歡唱歌的人能夠在KTV獨領風騷的時候。
在這個時候他們的技能水平已經滿足了基本的需求。在這個技能水平上就可以享受到一些能力上帶來的優越感和紅利,受到稱讚而感到愉悅。但這是一個坑,是一個舒適區的坑。
想要獲得進一步進步成長就必須跨越這個大坑,往前一步,去更有挑戰的區域學習,實踐,糾正,然後繼續前行。
跨越舒適的方法:刻意練習
如何邁出舒適區讓技能持續提升,進而成為專家,形成影響力呢?
方法就是: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就是有針對性提升技能水平,給自己設定更高一階的要求,按照這個要求持續練習,尋找漏洞和不足,發現問題並及時改進,直至達到更高的水平層次。接著設定再高一階的要求和目標,持續練習改進,循環往復。
聚焦,只做自己擅長的領域。興趣愛好廣泛是一個坑,前提是你要有一個領域中出類拔萃的能力,在此能力的基礎上興趣廣泛才能形成競爭優勢。否則只會分散精力,形成門門懂樣樣瘟的尷尬局面。
讓能力得到持續增長,除了聚焦還需要跨出舒適區,進行刻意的練習,避免貪婪。把握住這幾個原則,就能獲得快速成長。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啟發,請點擊關注,每日都會為你分享知識和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