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故事|考棚路,這兒曾經是海州歷史上的科舉考場

2021-01-15 市橋人家

考棚路是條很不起眼的小路,東連幸福路,西接新海路,位於寶利商業街南側。考棚路因清代考棚而名,乃海屬之地學子科考之地。說到科舉世人都知道,那是古時為朝廷候選官吏而制定的一種選拔辦法,讀書人通過科舉而入仕途,報效朝廷,加官進爵,榮宗耀祖。科舉是那時讀書人上升的唯一通道,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科舉考試自隋朝大業元年,也即公元605年開始,至清朝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停廢,前後經歷了1300年。

考棚就是科舉考試的場所,科舉時代各州、縣都建有考棚。古時官辦的學宮課堂不過10餘位學生,至於民間私塾課堂,學生僅有三五人,多不過十來人,所以授課的房間一般不大。若考試同時要容納那麼多學童,不能滿足使用,便產生出了專供科舉考試的場所,即考棚。古代地方科考一年僅有幾次,一些州縣受條件所限,考前根據考生人數,臨時搭建簡易棚子作為考場,考後拆除,是為考棚的由來。考棚多為單人一舍,也有分前後兩捨得,前舍可伏案,後室供起居。考棚編號以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依次作序。考棚三面是牆,敞口無門,每排數十間,排距不過6尺,棚高6尺、深4尺、寬3尺。號舍內置兩塊木板,上下交錯插入牆溝,上板為案桌,下板即為座凳。

海州考棚範圍東至市第二人民醫院門診樓,西達新海路也即原海州高級中學西側,南到秦東門大街北臨考棚路。海州地處淮沭河流下遊,土地貧瘠旱澇頻發,田地荒蕪民不聊生,教育甚是落後。清嘉慶七年以前,海州風氣僻陋科舉不振。自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至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的141年間,海州只有揚純、凌廷堪二人鄉試中舉,且凌廷堪又屬安徽歙縣籍,後自海州赴江南貢院鄉試,故《嘉慶海州直隸州志》未有錄入,只能算是中舉一人。科舉不振,激發歷屆州官圖治,州署在赴考路上興建文峰塔,修葺文廟,改山名為孔望山,都是希冀藉助聖力改良文風,興文倡學祈盼福音,一改海屬之地文化落後之貌。海州作為直隸州,一直沒有自己的童試場所。生童科考都要遠赴淮安應試,長途要五百餘裡,短程也有三、四百裡,遇水渡河逢田跨溝,艱辛自不必言說,費時費力費財,影響了海州科舉之勢。

鄉賢士紳不斷呼請在海州開設試院,方便學童就近應試。公元1802年,時知州唐仲冕於州城西北,在原明守御千戶所地址上興建石室書院,也即原海州高級中學地段。據《嘉慶海州直隸州志》記載:建講堂五間,堂測齋房東西各三間,堂前東西考棚九間。這是海州首次出現考棚,這考棚僅是生員學習場所。到了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為將石室書院建成試院,知州唐仲冕又擴建海州考棚,後任知州師亮採接手續建,前後共建考棚850間。

作為石室書院的附屬建築,海州考棚四周挖有圍溝,東西各建有石橋方便出入,考棚有大門、儀門,建有大堂,海州歷史上第一次科舉考試,便是在這新建的考棚中舉行的。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江蘇學政浙江紹興人莫晉親臨海州,主持海州歷史上的第一次科舉考試。33年後到了道光十八年,也即公元1838年,知州王用賓又增建號房430間,至此海州考棚達到1280間,可容納海贛沭千餘名考童應試,海州考棚在淮沂一帶也算是頗具規模的了。

海州考棚的建成使石室書院成為試院,方便了海州學子歲科考試,學政親臨執掌院試,激發了地方學風振奮,使海州科舉教育邁上臺階。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到科舉廢止的光緒三十一年,也即公元1905年,近百年間海州考棚共舉辦院試34場,江蘇學政親臨海州33次。海州學童在這百年間,通過海州考棚共走出34位舉人、4人進士、17人恩榜、9人拔貢、20人恩貢。這與嘉慶十年之前的百年相比,變化是相當之大。從海州考棚走出的,後來大都為朝廷重臣、海屬名人。如 「板浦二許」許喬林、許桂林,清乾嘉時期著名的學者,李汝珍著的《鏡花緣》曾請其斧正並作序。清郵傳部左侍郎沈雲沛,實業救國的薦行者,力主隴海鐵路東達海州,促進了海州的經濟發展。著名水利專家南城武同舉,曾任民國江蘇水利署主任,著有《江蘇水利全書》、《測繪海州港口導記》、《籲興蘇北水利》等書,對江蘇河港發展建樹頗多。

又如唐昆基官至內閣中書、程鈺三品銜戶部郎中、唐恩灝貴州司主事、許萃內閣中書、朱路內閣中書等。江蘇是個奇特的地方,從地勢上看,南下北上成階梯狀,從經濟文化上看,南方發達北方滯後,反過來也成階梯狀。相比南方常州,清代開科112次,出狀元12人、榜眼6人、探花14人。就連蘇中小縣興化,歷史上也出過狀元11人,其中文狀元9人、武狀元2人。海州自科舉以來的千餘年間竟沒有出過一個文狀元,那武狀元卞賡也僅是全州千百年來之唯一,不得不令鄉人唏噓。難怪知州唐仲冕在《送石室諸生省試》中提到,「江南解額百有十,上下兩江萬人集,州人至者十一二,眾寡相懸歲易捷。」面對眾多江南考生,海州的十一二位考生,能否考得好成績?州官唐仲冕心中也是無底。

海州考棚1280間房,排間距六尺,棚分東西兩場,中有甬道,建有大門、儀門、大堂,外挖壕溝,出入有石橋,這是多麼大的一片考場。昔日考棚五更進場,凌晨4時點茆,搜身、找號、看題,申時交卷,至下午4時整整12個小時,年齡小的僅7歲許,長的己是中年,可見仕途之艱辛。考棚內巡捕撿官一行公幹,考棚外參將兵士嚴防守衛,大堂正襟危坐考官,從凌晨至午後甚是威嚴。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4月18日那場海州院試,五更時分童生點名,千名考生進場。突然狂風大作暴雨如注,雨大似珠傾盆貫頂,風嘯雨號人聲鼎沸。但見羽帽漂流紅纓掛梢,生童四處逃散,撿官如落湯之雞,考場裡是一片混亂。考官祁寯藻舉傘著袍立於甬道,任雨拂面憑風卷袍,嚴令整肅。巡捕撿官四處維持,考場得以安靜有序,院試終能順利進行。海州最後一場科舉考試,是在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時江蘇提督學政唐景崇,主持完徐州院試來海州。(原創:馬鑑堯,轉載請署作者名。)

第二天五更考棚禮炮響起,眾考童提籃依次進場接受檢查,巡捕撿官兩人一組,從頭到腳,內外衣褲甚至髮辮細查個遍,接著20名童生一組進門領照,牌官導引入大堂點茆,軍士再搜二遍,加蓋學政大印,發號牌進考棚尋找號舍位置。巡捕官按令分東西兩場檢查各排號門,領取鑰匙鎖上大門,儀門官也將儀門上鎖,堂上擊板三聲,此時天將放亮,考棚內寂靜無聲。考童領卷,提調官高報童生數目,6名小吏肩扛試題牌,沿考棚簷前小道緩行,是為公布試題。有視力不佳者,須申請再看題牌,小吏折返待考童誦讀試題方離去。

己時10點左右,是考生飲茶入廁時間,但聽儀門擊鼓三聲,供給官高聲叫道:各考童飲茶入廁一次。須知那入廁是要獲準的,有公人隨行。未時約兩點大門外擊鼓三通,堂上巡捕官敲雲板三下,高呼膡清試卷,至申時4點大門外鼓聲陣陣,堂上雲板連敲,急催考生交卷,不論是否做完一律交卷。若申時前交卷是為頭卷,交頭卷者約20人左右,集於堂前,學官重視,遇有文句佳者,學官在卷側註上標誌。頭牌交卷者從儀門木柵口側身魚貫而出,謂之放頭牌,隨後二牌、三牌逐一而出。試卷批閱十日發榜,錄取者次日參拜學政,三日到學宮換穿藍布長衫參拜孔子,四日新生隨州官送別學政至渡口去淮安。

提督學政唐景崇的這一去,結束了海州歷史上的這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此次歲科,沈葭、沈芃等中生員,沈葵、張學瀚、黃金科、江恆源、劉振順等通過考試。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清廷降詔所有鄉會試、歲科試停止,仿西學建立學堂,普及教育。海州和全國一樣改書院為學堂,石室書院改為海州中學堂,聘沈雲沛為堂監(校長)、黃道傳為舍監(總務主任)、海屬知名學者江恆源、楊友熙、謝希遇、吳鐵秋相繼聘為各科教師。

海州考棚自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江蘇學政浙江莫晉,主持海州歷史上的第一次科舉考試開始,至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江蘇提督學政唐景崇,主持海州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止,海州考棚走完了近百年曆程,終於退出了歷史舞臺,淡出人們的視線,逐漸冷落荒蕪。1938年,侵華日軍轟炸海州,考棚至成廢墟。1966年以前海州中學修建東操場時,曾有舊時考棚碎磚殘瓦浮現,如今位於寶利商業街南側的考棚路,無聲的提醒著路人,這兒曾經是海州歷史上的科舉考場—海州考棚,這裡曾走出眾多海屬名人、國之棟梁。

(原創:馬鑑堯,轉載請署作者名。)

參閱資料:

《嘉慶海州直隸州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清末海州最後一次的考試》楊星池,海州文獻特刊。

《清季海州進士傳略》吳洽民,海州文獻特刊。

首張照片系自拍,餘為選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海州舊事|海州古城土改磚砌,經幾任州官曆時538個年頭
    《隆慶海州志》載「州城舊有土城,相傳梁天監十一年馬仙埤築。」梁天監十一年也即公元502年,州志載說為「相傳」,是為聽說梁天監十一年,到底是哪一年,史無確切說法,僅此海州有城歷史,已是距今1507年了。當初所建之城,算不上建制城市,只是馬仙埤為抵禦北魏進犯,用土堆築而成的軍事營寨。海州之名至27年後的東魏武定七年,也即公元549年,才以「海」命名為海州。
  • 海州舊事|海州首開航空港引起日本強烈反應,竟成擴充空軍口實
    滬平航線由上海出發,繞道南京,再經停海州、青島、天津,抵達北平,在北平停留後再順原航線經海州返回上海。首航為試航,僅運郵件,除飛機駕駛員外,還有公司機航組主任聶開一,以及所攜帶的783公斤郵件,飛機命名「蚌埠」號。這是一次不太順利的處女航,1月的天氣非陰即雪,原訂10日的航班,當日因天氣有霧延至中午,起飛途中又遇濃霧被迫返回上海,直延至12日上午9時方再次起航。
  • 【開庭公告】海州法院2020年11月30日—2020年12月4日
    【開庭公告】海州法院2020年11月30日—2020年12月4日 2020-11-28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年寒窗,古代科舉比想像中更嚴苛,作弊懲罰手段你想不到
    貢院是官設的科舉考場,按千字文排列號舍,又叫考棚,考生在這裡答題,吃喝拉撒睡,每科連考3場,一場3天,考生不得隨便走動、交談,「三場辛苦磨成鬼「,相比之下,現在的高考可幸福多了,但監考更嚴。在慢慢的歷史長河中,實行了1300年之久。從8世紀到19世紀,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都模仿中國建立了各自的科舉制度。圖為金代考場搜檢模擬再現。
  • 了解科舉,這兩個考試還沒考秀才難
    前幾天,考研又一次上熱搜了,隨著考研大軍的每年擴大,這幾年考研頻頻上熱搜,可見大家對考研的關注度。在清朝參加科舉首先要背誦各種書籍,其中包括《論語》《孟子》《書經》《詩經》《禮記》《左傳》,這些書籍到底多少字呢?是47萬字左右,而這些書籍需要背誦到倒背如流,如果說考場上,你想不起來了,或者寫錯字了,那抱歉,請您下次再來。
  • 古代科舉作弊:考生用老鼠須寫作弊奇書(圖)
    明代科舉檢查更為嚴苛,規定考生進入考場時必須解衣脫帽,接受監門軍吏的搜檢,「上窮髮際,下至膝踵,裸腹赤趾,防懷挾也」。  到了清代,對考生的隨身物品、搜檢程序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士子入場,衣服器具均經定有成式。」康熙年間規定:「凡考試舉子入闈,俱穿拆縫衣服,一單層鞋底。」並開始對衣著鞋物等進行限定。乾隆時期又增添了「皮衣去面,氈衣去裡」的規定。
  • 在唐朝考科舉,真的很難
    比如,杜甫就曾經被地方舉薦。(參考:《新唐書·選舉志》:「每歲仲冬,州、縣、館、監舉其成者,送之尚書省。而舉選不由館、學者,謂之鄉貢,皆懷牒自列於州縣。」)現在切入主題:之所以說唐朝科舉制難,難在哪裡呢?求學難唐朝科舉制度下,要通過科舉中金榜題名,獲得官職,讀書人需要一路升級打怪。即:縣試、州府試、省試、吏部複試。
  • 科舉考試的考生們住宿條件是五星級酒店嗎?真相悲劇了!
    那麼,對於古代要進入考場的考生來說,他們要預定房間嗎?他們的住宿怎麼解決的呢?一、科舉考生不預定房間對於古代的考生來說,考生們不需要提前預定房間。在古代,考生們一旦進入考場,就不能再出來了,除非所有的考試科目結束。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沒有必要預定房間了,考試的地方就是考生們吃喝拉撒睡的地方。
  • 古代科舉考試沒有照片,怎麼做到「人臉識別」,杜絕替考現象呢?
    那古代科舉考試連照片都沒有,又怎麼確定考試的就是考生本人呢?要說杜絕替考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數量並不會太多。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科舉考試防替考是有心理、律法、技術三方面保障的。首先我們聊聊心理問題。嚴格意義上講這不是古人刻意設計的防替考方法,而是一種正常的心態,那就是大多數鄉試以上的考試,根本找不到願意做「槍手」的替考人。
  • (上)
    《水滸傳》的版本分為簡本繁本兩大類,而市場上常見的三種都可以稱得上是繁本系統,分別是百回本(徵遼、徵方臘)、百二十回本(徵遼、徵田虎、徵王慶、徵方臘)和被從心底就蔑視梁山起義的金聖歎腰斬的水滸七十回本。而簡本水滸在市面上並不多見,有104回和115回本兩種。其中對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和對故事的敘述能力有所欠缺,經常將後世的事物穿越到北宋末年那個時代!
  • 此人科舉考試每次都名落孫山,他在街頭看了一本書,從此不再考科舉...
    廣東有一個人叫做洪秀全,他不斷參加科舉考試,要做官改變命運。奈何他每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是名落孫山。此人讀書非常用功,他不喜歡務農,整天就是讀書,但是卻一直考不上。那麼,是洪秀全讀書不好,沒本事考不上嗎?小編覺得,可能不是。清朝末年,官場黑暗,科舉制也已經變味了。如果沒有「關係」,洪秀全就是考到死也只能考個秀才,無法再更進一步了。
  • 科舉制:寒門子弟的新的晉升機會與現實之下的衝突
    導語:在中國古代封建時代的發展中,科舉制的出現有著重要的作用,從政治上來說,為中下層階級的士人打開了新的晉升道路,使得統治階級的構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統治階層發生了下移;從文化上來說,科舉制的出現使得文化下移,對教育的重視由上而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 江蘇近三十四萬名考生昨起參加全國普通高考——考場內奮筆疾書 考...
    6月7日,2019年全國普通高考拉開帷幕,我省33.9萬名考生分赴全省10314個考場。考場內學子們奮筆書寫,考場外全社會全力保障,一群群忙碌而又溫暖的身影,形成一道道亮麗風景線。  暖心:「不能送考,就為女兒護考」  上午7時20分,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進入考區,禁止鳴號」的指示牌已早早被放在門口。
  • 東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白塔埠地區最早的女黨員!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王得勝:王得勝,字捷三,清代沂州府蘭山縣朱範村(今屬江蘇東海縣)人。鹹豐年間,起於行伍,先後參與平定太平天國與捻匪之亂,曾先後擒捻軍重要首領任鎖、賴文光等,以功授江西贛鎮總兵。其所部號稱「海勝軍」,甲午戰爭時期,統率海勝軍檄防海州本州及贛榆沿海。日人偵知其戒備森嚴而放棄從海州登陸。光緒末,奉旨補授陝西河州鎮總兵。
  • 害死文天祥的大漢奸,正史上無一處記載,其子孫永世不得參加科舉
    史官們都恥於為其立傳,以至於我們現在只能在其它人的傳記中去拼湊,去了解這個留夢炎,算來這也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中獨一份了。他是宋理宗朝的狀元,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兵馬,後又進左丞相。元軍逼近南宋首都臨安時,棄位遁去。不久降元。入元後,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後也竟官至丞相。年75歲時病死家中。一般如做官做到如此級別之人,死後朝廷都要給個諡號什麼的,而他卻什麼也木有,這說明即使是在當時的元朝,史官對他這種人也是很不恥的。元人崇尚武力,也崇拜英雄,對這留夢炎連在史書上留個傳記都不願為之,可見他混得也是很慘滴。
  • 男子天生「六指」不能考駕照?到了考場才得知真相
    11月22日,記者在揚州車管所楊廟訓考場見到邵師傅。  可朱教練收錢痛快,證明卻遲遲辦不下來。天生「六指」不能考駕照嗎?記者陪邵師傅到車管所楊廟訓考場詢問情況,工作人員表示:六指嚴格說屬於殘疾的範疇,但邵師傅的手功能正常,不影響開車,是可以考駕照的,之前被拒是因為體檢表數據顯示「正常」,與實情不符!邵師傅吃驚了——當初壓根就沒填過體檢表啊?打電話找朱教練詢問,果然是他「代勞」的。   朱教練表示,是邵師傅自己沒強調他有「六指」才導致表格填錯的。
  • 漫遊、從政、科舉:一條唐代寒士們獨特而完整的詩歌人生路
    現存《全唐詩》載錄了2200多位有姓名可考的詩人。他們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上自帝王后妃、達官顯宦,下至農夫工匠、漁樵胥吏、俾妾歌妓、和尚道士,可謂三教九流,兼容並包。但一般說來,「寒士」居多。「寒士」這一稱號,發源於六朝門閥制度。隨著門閥統治的解體,唐代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出現了變革的趨勢。
  • 8本科舉文推薦|熬夜也要看的,高質量古言科舉文……
    【目錄】:《宦海》作者:司徒隱《嬌術》作者:須爾瀰瀰《嫡長孫》作者:聞檀《旺夫命》作者:南島櫻桃《妻調令》 作者:霧矢翊《妻憑夫貴》作者:清越流歌《玉女韶華》作者:溪畔茶《科舉發家》作者:清涴《宦海(科舉)》作者:司徒隱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