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隨著英特爾正式發布全新的酷睿m系列超低功耗處理器晶片,無風扇電腦隨之走入用戶的視野。然而讓無風扇電腦廣為人知的則要追溯到2015年3月9號,蘋果在那一天正式發布了全新12英寸MacBook,超薄無風扇設計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我想我們中的很多人,也正是從MacBook才開始了解無風扇電腦的吧。
其實在MacBook上市之前,聯想、三星等一線廠商都推出過基於酷睿m平臺的無風扇電腦,如YOGA系列的YOGA 3 11以及三星的ATIV Book 9都是很有代表性的產品,也正是這些產品的出現,共同構築起了無風扇電腦這條全新的產品線。
此外,除了基於酷睿m平臺的筆記本產品之外,一些基於Atom平臺的迷你臺式機、計算棒也都採用了無風扇設計,從而豐富了無風扇電腦產品線。
然而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雖然英特爾已經更新了Skylake新架構的酷睿m平臺,但OEM們卻並沒有如預期那樣快速跟進無風扇電腦的更新換代,以致於從整個2015年下半年至今,我們幾乎已經聽不到或者看不到有關於無風扇電腦的信息。
那麼,看似要在2015年起勢的無風扇電腦為何逐漸沒有了聲音呢?
·酷睿m平臺與無風扇設計
說到無風扇電腦就不得不提酷睿m平臺。酷睿m平臺的前身其實是英特爾Y系列處理器,它是比低電壓U系列處理器功耗更低的平臺,大概在2013到2014年之間有一些基於Y系列處理器的產品推出,但是市場的表現只能用慘澹來形容。
在普通用戶眼裡,酷睿m雖然功耗低,但性能差勁,這對於電腦而言無疑是最為致命的不足。任你體積小巧、超低功耗,一旦被掛上「性能差」三個字,就是吹破天也沒人買帳。然而,酷睿m平臺的出現,其實是讓電腦行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因為在酷睿m平臺上,真正實現了電腦的無風扇設計。
搭載酷睿M平臺
看到這裡可能大家會有疑問,為什麼性能這麼差的無風扇電腦對於行業而言是很有意義的產品呢?
我們都知道,電腦從誕生到現在始終在追求高性能、小型化,這種發展軌跡可以說是整個電腦行業所探尋的目標。今天的酷睿m在性能上確實是短板,然而未來的電腦硬體平臺其實都是向著這個方向發展的,時下基於酷睿m平臺的電腦,其實可以被看做是未來主流電腦的雛形。
小型化是PC發展的主趨勢(圖片來自Digital Trends)
無風扇電腦的意義其實並不在於無風扇這種看似高逼格的設計,其最大優勢在於能夠讓電腦變得更加安靜、杜絕風扇的噪音汙染;同時讓產品能夠實現小型化、迷你化的設計,這對於很多人而言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蘋果推12吋MacBook真的瘋了嗎?
蘋果當初發布12英寸MacBook之後,很多人都覺得蘋果真的是瘋了,連Mac OS這種對硬體優化非常出色的系統運行在酷睿m平臺上都卡的要命,為什麼要推出這樣一款產品來「砸」自己的招牌呢?
其實就無風扇電腦本身而言,如果你完全不去考慮它的性能表現的話,還是有比傳統電腦更為明顯的優勢的。
MacBook外觀設計驚豔,但羸弱的性能就連MacOS這樣的系統也難以流暢駕馭
首先,無風扇設計採用被動式散熱,它所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靜音。
筆記本電腦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內部會積累很多灰塵,同時風扇軸承長時間運作會產生偏移、損傷、潤滑油耗盡等問題,因此一般用的時間較長又不注意經常保養的電腦,就會產生非常大的噪音。尤其是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中,就會明顯感受到來自電腦風扇的噪音。
此外即便你有動手能力去清灰、去維護,但時間久了實際效果會越來越打折扣。因此,無風扇所解決的最根本問題,就是電腦的噪音問題。
其次,無風扇給筆記本電腦帶來了超薄化設計。
以往的超極本、2合1電腦在超薄化設計上往往選擇去掉一些尺寸較大的接口,比如VGA、RJ-45乙太網口,這些接口的捨棄基本能將筆記本厚度縮減至少2mm,但是內部的風扇以及散熱銅管的存在,則依然會增大筆記本的厚度。
取消風扇、取消散熱銅管之後,這部分空間被節省下來,因此我們看到無風扇電腦大都具備更加纖薄化的機身,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蘋果的12英寸的MacBook。
無風扇設計讓電腦更安靜、設計更纖薄
第三點好處雖然並未表現在明處,但卻對筆記本電腦的健康度產生了基礎性的影響,那就是無風扇設計帶來的密封性。
傳統筆記本散熱系統由風扇、散熱銅管、風道、外殼材質、散熱窗等多方因素決定,而風扇與散熱窗的設計則非常容易使機身內部積聚灰塵,從而反過來影響機器的散熱效率,也會導致噪音汙染的出現。而無風扇設計則無需開設額外的散熱窗,只需要散熱片加金屬外殼就可以達成散熱效果,因此其密封性大大提升,機身內部的清潔度無疑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從這些特性可以發現,其實除了性能差之外,無風扇電腦哪裡都不差,一旦性能瓶頸被突破,無風扇電腦必將成為主流的電腦產品。當然有朋友會說,無風扇電腦不能玩遊戲怎麼辦?別忘了有一種東西叫外接顯卡塢站,而且此前有消息稱雷蛇正在嘗試將自家的顯卡擴展塢做為開放平臺來給更多的產品使用,如果這種開源性的福利能夠最終成為現實,那麼不久的將來,無風扇電腦+外接顯卡擴展塢其實是性能與便攜性之間最佳的解決方案。
我身邊所有使用過無風扇電腦的朋友幾乎都跟我表達過這樣的感受:「感覺這樣的電腦什麼事兒都幹不了呀!」,看似簡單的吐槽,背後反映出的其實是無風扇電腦在現階段所面臨的尷尬。那麼無風扇電腦現階段有哪些不足呢?
·性能不足最致命
其實從聯想YOGA 3 Pro,到蘋果MacBook,再到一些迷你PC或計算棒產品,這些基於無風扇電腦無論來頭多大,設計如何推陳出新,都不可避免的在性能這道門檻上栽了跟頭。尤其是對於更注重性能的中國用戶而言,大多數人其實並不會關心你的產品定位與適用人群,他們只要看到測試數據就會將其排除在選擇之外。因此無論無風扇電腦本身素質如何,一旦掛上了性能差的標籤,就已經輸了一大半了。
無風扇電腦什麼都好,就是性能門檻過不去
·超薄設計帶來的困擾
無風扇電腦機身纖薄一般只有1cm左右的厚度,這種設計雖然看起來酷炫帶感,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那就是在堅固性方面總是讓人擔憂。
傳統筆記本電腦雖然機身厚重,但因此也有了更多關於安全性方面的設計,比如內置的金屬防滾架、特殊設計的緩衝稜角,硬體與機身外殼之間合理的留白使其在遭受衝擊時有所緩衝等等。而在這些方面,無風扇電腦由於受到機身空間的限制,很難做出相應的對策。雖然大都採用了金屬外殼,但金屬其實並不堅固。如果遇到大力擠壓的話,變形或彎折就在所難免了。
網友的MacBook Air放在包裡被擠變形(圖片來源於電玩巴士)
輕薄本其實都存在這樣的隱患
·性能差價格高是鬧哪樣
此外製約無風扇電腦發展的就是價格問題。
MacBook就不多說了,基本被認為是人傻錢多的才會買。其它4000以上價位段分布的產品,其實就時下的狀況而言並無任何優勢。此外,一些1000到3000元價位段的計算棒、迷你PC產品又屬於整個電腦行業的邊緣化產品,想要憑藉這樣的產品構成而獲得用戶認可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正是有著這樣的劣勢,無風扇電腦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就逐漸失去了聲音,即便Skylake架構新平臺的酷睿m平臺已經推出,我們也依然沒有看到任何能夠拿得出手的無風扇電腦新品。那麼無風扇電腦就真的沒有未來了嗎?
·潛力極大的藍海市場
電腦行業有一種不易被人察覺的現象,那就是現在看來高大上的產品一般都能夠在幾年、甚至十幾年前找到相同理念的產品。
比如很多人雖然都是通過ipad才認識到平板電腦的,但其實早在ipad出現之前,平板電腦就已經被設計並推廣出來,只不過當時由於價格昂貴、性能差等問題而無法完成立足。再比如時下有些廠商推出的水冷散熱筆記本,其實也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被日立所嘗試過。
無風扇電腦或許不符合當下的需求,但未來卻有極大潛力
因此無風扇電腦作為硬體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新興產品,雖然它在目前的電腦市場裡無法找到棲身之所,但或許它是未來十年、二十年主流電腦發展的雛形。如果未來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身邊的電腦都開始採用無風扇設計了,那麼一定不要相信它們的宣傳語——「世界首款無風扇電腦!」
其實就無風扇電腦的特性來看,它需要突破的障礙並不多。只需要解決好性能以及可靠性兩個方面的問題即可。而對於硬體性能來說,未來更低工藝製程下的硬體平臺必定會在更低功耗下達到更高的性能表現;而在可靠性方面,則或許可以考慮輕便、堅韌的碳纖維材料。
至於圖形性能,外接顯卡擴展塢無疑是與無風扇電腦最好的搭檔,通過TYPE-C接口以及開放性的塢站,完全可以讓無風扇電腦的圖形性能獲得爆炸性提升。因此可以看到,無風扇電腦其實是未來電腦行業發展的最大一片藍海,當無風扇電腦衝破性能瓶頸走向主流市場的那一天到來時,電腦行業無疑將迎來再一次的新生。
6蘋果MacBook詳細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