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子"上海人如何過端午:蘆葦蕩裡採粽葉 吃"白和蛋"

2021-01-08 東方網

張克衛繪圖

  東方網6月3日消息:柏拉圖把節日稱作為「喘息的時刻」,古希臘人認為過節的本質就是歡樂。尤其在食物匱乏的年代裡,平時可以吃得少,但在節日裡則萬萬不行。就像在實行計劃經濟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即便經濟條件再困難,每逢端午,家家戶戶還是會拿鈔票、糧票和購糧證到糧店買糯米,包粽子吃。

  青青箬葉是粽子的靈魂

  老底子的上海,遇到端午節吃粽子,基本都是自家包的。

  在實行計劃經濟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逢端午,糧店就專門有糯米供應。不敞開,按每家人口多少而分成的大戶小戶配給,拿鈔票、糧票和購糧證到上海人叫做「米店」的糧店購買。

  粽子就是角黍。著名民俗學家鍾敬文的學生張紫晨說:「以角黍投江,實也是一種巫術作法,為祭鬼之舉動。」吳均在《續齊諧記》中則掛鈎屈原,把「竹筒貯米」改成「作棕,並帶五色絲及楝葉」,因為「此二物蛟龍所憚也」。說來道去還是與驅邪禳災有關:楝葉,藥也,五色絲則驅鬼。

  粽子的花樣是比較多的,沒有餡的清一色的糯米是白米粽,吃起來時蘸綿白糖。糯米與其兄弟赤豆混作一團的叫赤豆粽,還有包精肉的肉粽和包蛋黃的蛋黃粽。粽子的內容再多,倘若缺了外面那張包裹著的粽葉,那就不成為粽子,而是一攤有餡的飯糰。

  粽子不能用紙包,也不能用菜皮替代;曾經有過用茭葉的記載,可我從未見過。自從漢代有了粽子以來,粽葉就是它的黃金搭檔。不知為什麼,在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於端午的商品配給中,配給了糯米卻不配給粽葉,好比發了槍卻不發子彈。

  無獨有偶。在前些年頒布的第一個關於粽子生產的行業標準裡,對於糯米、水、豬肉等17類粽子的原輔料都作出了明確規定,甚至還規定了肉餡類粽子的蛋白質質量必須≥2%、脂肪質量必須≤1%;但就是沒有對粽葉的質量提出一丁點的要求。不見得,生產和消費的都是些「赤膊粽」吧。

  對粽葉,先人卻是相當重視。以《玉簪記》出名的明代戲劇家高濂,在他的《尊生八箋》裡與我們分享粽葉心得:煮粽子要用稻柴灰淋汁,或放少許石灰同煮;這就使粽葉的顏色碧青而帶有清香。有文化,到底不一樣。

  把蘆葦蕩的清香包進去

  高濂這個杭州人對煮粽葉有要求,隔壁鄰居阿拉上海人則是在採摘粽葉上有標準。「二月春風送嫩寒,嘗新角黍早登盤。摘來半戶青蘆葉,香裡晶瑩玉一團。」秦錫田的《周浦塘棹歌》告訴我們,包粽子用二月裡摘下的蘆葉最佳。這就意味著,在三個月前就要準備端午包粽子的材料。

  過去上海人包粽子,多是用隔年包過粽子的陳年粽葉。那時,吃完的粽葉是不能丟掉的,要一一洗淨晾乾,細心紮好後,懸吊在廚房上空。到來年包粽子時,再取下用水浸泡。這時的粽葉,就是按照高濂的方法煮也無力回天,粽葉多是面黃肌瘦的土黃色。想買碧綠青的新鮮新粽葉,但在當時的自由市場很少見到有農民賣。

  我上山下鄉時到農場,連隊面對一大片蘆葦,一直蔓延到前頭的杭州灣。在1976年下鄉第一年的端午前,一天收工後,我們一幫人就進蘆葦叢採粽葉了。

  青青的蘆葦於風中搖曳。別看一根根個頭都躥得蠻高的,但葉兒長得並不寬,大多只有二三指寬。理想的粽葉,不但要寬,而且要長;尤其用來包三角粽,不用繩扎,就靠粽葉長長的尾巴穿過粽子中間就能固定。我奶奶有根細長的竹針,包粽子時,就把粽葉尖細的一頭穿在竹針裡。竹針帶它穿過粽子,一針搞定。

  「四指、四指。」聽到興奮的聲音傳來,大家「呼啦譁啦」地撥開蘆葦尋聲過去,但沒有期待中的無數四指寬的蘆葉出現,倒有條小青蛇盤在蘆葦上頭。

  等到休假回上海,我迫不及待向家人展示採摘成果。外公說:大的粽葉是箬葉,通常都有四五指寬,是從箬竹上摘下來的,我們浙江嵊縣老家的農民,還用它編鬥笠。

  難怪我們誰也沒採到五指寬的蘆葉。不管怎樣,這些成果還是為家裡包粽子輸送了新鮮血液。看到鍋裡煮的粽子,有黃有青,黃的是用老粽葉,青的是新蘆葉。黃的像上世紀50年代的老軍裝,青的如70年代「三合一」新軍裝。交織一鍋,別有味道。

  若想皮膚白,來粒「白和蛋」

  端午裡的吃,不只是粽子一家獨霸天下。在「老底子」的上海,與粽子同鍋共煮的還有雞蛋。也就是說,端午除了吃粽子,還要吃雞蛋。雞蛋剝了殼吃,上海人把剝了殼的雞蛋叫做「白和蛋」。現在很少聽到這樣的叫法,在我當年下鄉的市郊奉賢,當地人還叫「白和蛋」;不過,它既指剝殼雞蛋,也指沒有剝殼的白煮蛋。

  為什麼在端午要吃「白和蛋」?多少年流傳下來的說法是:那天吃了白煮蛋,皮膚就會如同雞蛋白一樣光潔。那麼,為啥平時吃了沒作用,偏偏在端午吃就會產生這般效果?

  因為時逢初夏,古有五月「惡月」之稱;「此月蓄藥,以蠲除毒氣」(戰國·佚名《夏小正》)。一是那時季節變化,人易得病。二是氣候轉暖,蛇蟲百腳皆紛紛出籠,人易受害。吃白和蛋,實際上就是進補和增強抵抗力,如能有利於皮膚,那是割草打兔子——捎帶的。

  張紫晨在《中國民俗與民俗學》裡說:「五月端午,原為巫節,諸多記載,都說明這一節日重在去病除邪。」鍾先生的另一弟子烏丙安在《中國民俗學》中如是說:「大量的民俗文獻及地方志記敘中又看到這個節日是避兵鬼、止病瘟的驅邪穰災節日。因此,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內容幾乎都是圍繞穰毒祛瘟進行的。如採菖蒲、艾葉,塗雄黃,制雄黃酒、硃砂酒,系五色絲,採草藥,張掛符印及鍾馗畫像。」

  竹枝詞裡道疾控

  「又是端陽景物新,枇杷角黍餉親鄰。兒童爭買雄黃酒,婦髻玲瓏插健人。」(秦榮光:《上海縣竹枝詞》)欲穰毒祛瘟於家外,需門上掛菖蒲、艾蓬和蒜頭;還要室內以蒼朮、白芷和芸香等中草藥煙燻,讓漏網的也無處逃遁。而欲拒之於人體之外,需正午喝讓白娘娘等牛鬼蛇神膽戰心驚的雄黃酒,並塗抹在兒童額上,寫成「王」字。小朋友的胸前還要掛五色絲做成的小粽子,或是蒜頭、彩錢;也可掛茴香荷包。此外,還要靠前頭那篇竹枝詞裡提到的「健人」相助幫忙。「健人」就是黃色綢緞做成的騎虎小人,或虎或毒蟲形,插婦人頭或懸床頭。同樣,嬰兒也穿起黃色虎斑衣。

  應該說,端午的重要工作是預防疾病;它手段多樣,目標一個。早年的上海人繼古意承古風,把端午看作一個衛生節。你細細觀察端午活動,也可見一斑:「秤錘粽、雄黃酒、蒲劍蓬鞭、採百草、健人、雄黃荷包、嫋絨銅線、老虎頭、老虎肚兜、獨囊網蒜、長壽線、五毒符、避瘟丹、划龍舟。」在這十四樣內容裡,除粽子和龍舟之外,其他十二項均與防病避邪有關。

  我私下揣摩,端午吃「白和蛋」的歷史怕要比吃粽子來得悠久。畢竟吃蛋相對方便,貨源天南海北皆有。而吃粽多在蘇浙滬,畢竟是要糯米,想吃是要有條件的。因糯米產量低且成本高,在上世紀計劃經濟年代還要配給。其次,吃蛋也與端午有關;原本為祭祀,後來擴大是因為端午增加了紀念的成分。說到這裡,我們在紀念屈原的同時,也不要忘了這民俗節日的另一預防疾病的主題。

  柏拉圖把節日稱作為「喘息的時刻」,古希臘人認為過節的本質就是歡樂。喘息也好,歡樂也罷,吃不好是歇不好也樂不起來的。尤其在食物匱乏的年代裡,平時可以吃得少或是沒得吃,但在節日裡則萬萬不行。正如有個老外所說,「在節慶時,平常日子得不到的東西或無法做的事情,都可以達成心願。」端午佳節,左手青粽子,右手白和蛋;兩手一起抓,兩手同樣硬,生活豈不更美好。

  相關資料:上海的夏季節令舊俗

  進入立夏,有一個儀式是屬於孩子的,即懸大秤為孩子稱體重。農民則要向城隍進新麥。舊日風俗裡,立夏這天不準孩子坐門檻,因為民諺有雲「立夏坐門檻,疰夏睏床榻」。在鄉村,孩子帶鍋帶米到野外無人處,掘坑埋鍋,用米和偷採的蠶豆、竹筍「燒野米飯」吃,家長要佯作不知。

  立夏這天,家裡餐桌上要有白煮肉蘸大蒜頭、鹹蛋等,草頭攤餅也頗受歡迎。文人以吃櫻桃、蠶豆、竹筍為「嘗三新」。尋常人家這天有用白飯置門口,引狗嗅的習俗,然後再用這碗飯餵小孩,稱吃「狗舔飯」。考究一些的人家,則用麥飯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品,稱「麥蠶」,給孩子吃,取防疰夏之意。

  端午節這天,舊日的上海人家家戶戶會在門口、壁角、床架、帳鉤或掛或插菖蒲、艾蓬、蒜頭。也有貼門對,客廳懸鐘馗像的習俗。主婦要包粽子,用艾草燻屋。端午節前夕,新婚丈夫陪妻子回嶽家,送黃魚、火腿、枇杷等,稱「送夏禮」。做兄弟的,則要專程給新嫁的姐妹送夏衣、陽傘、草帽,稱「送夏衣」。道士送符至農家,農家以麥子相謝,稱「麥符」。

  農曆七月七日,被稱為「乞巧節」。這天,少婦、姑娘用鳳仙花汁染紅指甲。正午時分,盛一碗清水,置陽光下,在水面輕放繡花針一枚,以狀似寶塔形者為聰慧,如彈花杵者為愚笨,互相調笑取樂。入夜,少婦、姑娘設供桌於庭院,供紅菱、花紅、巧果、狀元糕等夏果,忌葷食,作「乞巧會」。在月下用新線穿針,相互比試,以能穿過7枚大小不同的針眼為巧。

  棉農之家的女孩,如果出嫁未滿一年,例自農曆七月初二至初七回娘家助農事。初七隨父母在棉田最後一次鋤秋草,稱「鬥量花」,諺「七月七,鵲橋來相會,十個媳婦九不歸,蹲啦娘家幫脫花(棉田鋤草)」。

  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鬼節,俗稱七月半。舊時這天要家家祭祖。時正農家青黃不接,用素菜祭祖,俗稱「苦惱七月半」。假祭祖邀親友吃飯,稱「吃七月半」。遇到有新喪人家,則重祭祀,請佛、道做道場,至親畢集,煮赤豆飯分送鄰裡,稱「新七月半」。20世紀50年代後,城市居民大多不重視七月半。是日為抗清英雄、松江府城隍李待問生日。農曆七月十四,松江有城隍廟會,松江、七寶、莘莊一帶夜飲豆漿、吃油條,謂能「明目」,也是紀念李待問抗擊敵軍時,因為全城被圍,彈盡糧絕,他磨豆為漿接濟百姓的善念。

  農曆七月三十,俗稱地藏王菩薩生日,又稱晦日節、地藏開眼。舊時,街巷地上及居家階沿、門口、潑汙水處遍插棒香,點紅燭,稱地燈。在地上或用矮凳設齋祭地藏王,供瓜果香茗,雞冠花、狀元鞭、千日紅、秋海棠等花,插一串稻穀及萬壽菊,諧音「一谷(國)萬壽」。大人點香燭,磕拜,心中默數己過,祈求原諒並賜福。孩子玩落蘇(茄子)燈,用月牙形茄子,下插4根香梗為腳,上插棒香,點燃後,拖地玩,或系竿行於街市、村落。這些風俗在20世紀60年代起逐漸消失。(摘編自《上海通志》)

相關焦點

  • 端午祝福語2020最新 鼠年端午節祝福簡短優美20字 端午節問候語
    採一片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文字裡,送給你:祝端午節安康!  19、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提前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萬事如意,端午快樂!艾葉香,麥浪黃,人間美景是端陽。  20、五月五,過端午,粽子香,龍舟舞。香飄萬裡,舞動祝福。祝你:生活美好,五彩繽紛;事業收穫,五穀豐登!端午節快樂!
  • 濃情過端午 | 黃驊市開展端午節系列活動
    交通社區黨委書記陳萌說:「在節日到來之際,為轄區居民送去社區的親情關愛和溫暖,既弘揚和傳承了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又增進了社區鄰裡感情,很有意義。」眾城社區、春蕾社區:我愛中國節 端午名粽香23日上午,驊西街道眾誠社區、春蕾社區共同舉辦了「我愛中國節,端午名粽香」主題活動,製作粽子送給社區老黨員、殘疾老人、貧困家庭。
  • 2020年端午節簡短祝福語 2020年精選QQ微信簡訊端午節祝福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端午節祝福語 2020年精選QQ微信簡訊端午節祝福語 送個香囊帶個荷包,自製幾斤粽子,託人到山裡採了艾葉,街頭買了瓶雄黃酒,加上內心深處的幾許關懷,作為禮物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 句容人過個端午節,這樣講究啊?!
    12支代表隊的120名選手開展包粽子比賽,只見她們雙手輕卷粽葉,舀上米,左纏右繞,再把繩子繫緊,糯米、粽葉在手中翻轉飛舞,轉眼間,一片片清香的粽葉、一粒粒晶瑩的糯米,在她們的巧手下瞬間變成了一個個誘人的粽子,不一會兒功夫桌上就堆滿了粽子。在市殘聯的食堂裡,25位殘疾人和志願者們將餐桌圍得滿滿當當,大家三五結對,忙著包粽子。
  • 本幫菜的濃油赤醬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白切雞、油爆河蝦、紅燒肉、響油鱔糊、扣三絲、草頭圈子……這些縈繞於舌尖的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
  • 2018端午節祝福語簡短 端午安康祝福詞給家人朋友同事
    2018端午節祝福語簡短 端午安康祝福詞送給家人朋友同事  6月18日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此,祝大家端午安康!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
  • 臨近端午話鹽蛋
    臨近端午話鹽蛋文/芒果君爺爺圖/芒果君爺爺製作/芒果君爺爺 芒果君奶奶(芒果君爺爺、芒果君奶奶製作的鹽蛋)餐廳裡掛著白石老人二幅水墨畫,遺憾的是贗品都算不上,海德堡高速印刷機輥輪飛旋而出的產品。當然,這並不妨我對其喜愛,不然怎能讓它經年持久常駐與此呢?
  • 端午節十二星座品粽子
    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在端午節那一天一定要吃粽子。然而粽子的餡料是各種各樣,五花八門。適合12星座的粽子餡料最好是什麼呢?下面讓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不同風味的粽子吧!,首先這個包粽子的粽葉就和北方的粽子不盡相同,一般選用芭蕉葉包成方錐形,一個粽子的重量約為半公斤左右。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為什麼還要採艾草
    吃粽子、賽龍舟是為紀念屈原屈原名平,字原,他實際姓羋,不姓屈。是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是楚懷王的大臣。相傳屈原力主聯齊抗秦,倡導舉賢授能,力薦富國強兵,卻遭到楚國貴族的強烈反對,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被陷害革職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楚國應驗了屈原的話,遭到秦國的侵略滅亡,屈原寫下絕筆《懷沙》,含恨抱石投江自盡,以身殉國。那一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
  • 端午節5大傳統美食,順應時令,寓意平安健康!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是我國非常熱鬧的傳統民俗節日,端午節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屈原,更多的是被當成傳統文化來弘揚,有著豐富多彩民間活動,如賽龍舟、掛艾草、佩香囊、驅五毒等,在吃、喝、穿、戴上也都十分有講究,甚至各地還有「專供」端午的一些傳統美食,明日就是端午,除了吃粽子,還有好幾種傳統美食,都是寄託了人們良好的祝願
  • 端午節吃粽子也有禁忌?如何吃粽子最健康?這幾類人要特別注意
    端午節馬上就到了,粽子已然香飄幾條街。什麼鮮肉系、海鮮系、豆沙水晶系、雜糧系、酸菜系、甚至還有融合各種口味自成一體的雜味系...各大派系滿足了眾人舌尖的挑剔。在大家眼中,也許即將到來的小假期,都不及粽子一口軟糯鮮香的美味更讓人興奮~打住!打住!再美味也不能」粽」情享受,別忘了它也是高糖高熱量的代表,而且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粽子。粽子如何吃才健康?
  • 這麼多年白過了?端午節習俗大盤點
    轉眼間又到一年端午時節,你的家中是否也早早備好了各式粽子準備大吃一頓?但除了吃粽子、划龍舟、插艾草這些常見的習俗之外還有哪些重要的端午習俗呢?五色繩五色繩也叫"長命縷",在端午節當天大人總會在孩子們的手腕、腳腕上繫上由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搓成的彩色線繩,待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拋擲河中衝走,寓意讓河水帶走瘟疫、疾病,以求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 2020年端午節精選祝福圖片大全 端午節萌萌噠小粽微信表情包合集|...
    2020年端午節精選祝福圖片大全 端午節萌萌噠小粽微信表情包合集|重子節快樂時間:2020-06-25 08: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端午節精選祝福圖片大全 端午節萌萌噠小粽微信表情包合集|重子節快樂 端午節將至,我要用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
  • 2020端午節祝福語大全 6月25日端午節微信簡短祝福語文案
    一句平淡如水的問候:很輕;一聲平常如紙的祝福,很真;採一片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信息裡,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5. 工作再多,也要注意休息;美食再多,也要注意節制;朋友再多,也要保持聯絡;日子再美,記得給予祝福;端午節快來了,先預祝你端午快樂!6.
  • 2019最新端午節祝福語大全 6月7日端午節微信簡短祝福語
    每一片花瓣,都帶有我真摯的祝福,款款關懷,綿綿祝福,聲聲問候,拜託清風傳送,願鮮花與綠葉結伴,點綴你絢麗的人生,願你端午節快樂!4. 一句平淡如水的問候:很輕;一聲平常如紙的祝福,很真;採一片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信息裡,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5.
  • 端午安康 | 肥西縣各鄉鎮開展端午節系列主題活動
    吃粽子、划龍舟、插艾草...端午節隨著盛夏和連綿不斷的梅雨悄然來了,肥西縣各鄉鎮婦聯紛紛開展各項活動,組織居民制香囊、包粽子,傳遞敬老情、關愛留守兒童。官亭鎮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端午品香粽——十二星座篇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了,隨著中國古代的文化遺產越來越被重視,12星座們自然也要過一個別出心裁的端午節,年年都會品嘗的端午粽子,是否因為餡料毫無新意而讓你膩味了呢,其實祖國各地有各種特色粽子,下面我們來看一下12星座都適合什麼樣特殊口味的粽子呢。
  • 端午節朋友圈文案說說 2020簡短8字端午祝福語 描寫端午節句子
    一年一端午一歲一安康  慢慢的閉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你會發現我和粽子一樣可愛。  粽葉再厚,裹不住思念五彩繩再長,纏不住童年慶幸的是這裡還有小時候的味道。  端午臨中夏 時清日復長  端午節簡短8字祝福語   1、線線纏繞,年輕不老。
  • 端午安康祝福語簡短 端午祝福語大全簡短
    端午節01、端午節送你香甜的粽子,願你永遠享受人生的美好!02、端午節到了,我祝願你節日快樂,多吃粽子!03、端午節裡寄心願,合家歡樂福滿堂,手機微信傳祝福,單單祝你端午節快樂!04、祝安康如意,幸福無敵,端午快樂!05、讓我送一份祝福,滋潤你善良的心田。願你端午時節,幸福快樂樂無邊。06、願友人沐浴五月的別樣氣息,過個美麗的端陽節。07、端午節祝福圍繞,祝你端午快樂,幸福依然,精彩生活樂淘淘。08、過端午,吃粽子,中華傳統永長久。端午安康。
  • 北京:端午文化節 重現傳統老習俗
    本展覽通過分析端午節的各種習俗:喝菖蒲酒,吃粽子,懸掛艾蒿,纏五色線,佩帶香囊,採集百藥,龍舟競渡等等產生的原因和發展的歷史軌跡來挖掘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本源。5月27日-6月10日4 首圖端午節系列活動 首圖講座「巧手過端午」將現場對讀者進行簡單的手工製作教授,內容為扎艾人或者艾虎,編五色線,或是纏五彩粽,可令參加者親身體驗古人過端午節的各種風俗習慣,鍛鍊動手能力,並鼓勵參加者將親手製作的端午節小禮物贈送給親人朋友,體現其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