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月二十一日,是普賢菩薩聖誕日。普賢菩薩,曾經譯為遍吉菩薩,世稱十大願王,是中國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大行大願而聞名。
「普」,就是已經圓滿的回歸自性,遍虛空法界無處不在。「賢」,就是菩薩不舍因地,只要遇到有緣人,決定不會捨棄,一定會現身說法,去幫助他。
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毗盧遮那如來合稱為華嚴三聖。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分別為毗盧遮那如來的左右脅士,文殊菩薩在左面,普賢菩薩在右邊,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行願。
普賢菩薩是淨宗娑婆世界的初祖。在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為大家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他第一個響應,在華嚴會上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娑婆世界的淨宗初祖就是普賢菩薩,中國的淨宗初祖則是慧遠大師。同時,普賢菩薩還是密宗的初祖,密宗的金剛薩埵,就是金剛手菩薩,就是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一起,協助佛講經說法,度化眾生,相當於佛的兩個助教,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行願。文殊講智慧,幫助大家了解佛法;普賢菩薩就帶領大家真幹,把佛法落實在生活、工作之中,有解有行,這樣佛的教化工作才會圓滿。
《華嚴經》上說: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如果你只了解了佛法,但是沒有真實的行願,說明還是沒有真實的智慧,你得到的只是佛學知識。所以佛在《無量壽經》上講:「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怎麼修呢?就是《普賢行願品》上講的普賢十願:
一、禮敬諸佛。對待一切有情無情眾生,都要禮敬,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
二、稱讚如來。在具體事項上,我們對眾生保持誠敬,但是只稱讚善行,不稱讚惡的。
三、廣修供養。要多做利益眾生的事,廣修供養,多積資糧。
四、懺悔業障。要發露懺悔以前的過失,後不再造。
五、隨喜功德。要隨喜別人的善行,不要有嫉妒心。
六、請轉法輪。要積極弘揚佛法,護持正法。
七、請佛住世。佛已經不在世了,但佛經還在,如同佛還在世。
八、常隨佛學。依照佛遺留下來的經典來學,依教奉行,就是常隨佛學。
九、恆順眾生。要隨順眾生的根機,隨緣度化,
十、普皆回向。將我們所修學的功德,絲毫不要執著,統統回向給盡虛空遍法界,才能拓開我們的心量。
值此普賢菩薩聖誕殊勝吉日,願大家一起發起菩提心,行普賢大願,並回向盡虛空一切有眾生,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願一切眾生道業精進,法喜充滿,幸福美滿,平安吉祥!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