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振宇
如今,紛繁複雜的現實和不拘一格的社會反映,讓我們的生活變幻莫測又絢爛多彩。在新的時代裡,千篇一律、整齊劃一的表達方式漸行漸遠,富有個性特徵的精神享受成了人們的追求。閱讀肖凌之所作《人生如字——諧音字趣談》(以下簡稱《人生如字》)一書,正是這樣一種美好的享受。
《人生如字——諧音字趣談》,作者:肖凌之,出版單位: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肖凌之是一位多產的評論家,他的評論文章大多是其結合自己的工作、學習有感而發,在論證的方式和標題的製作上形成了鮮明的個性。比如,「事業發達,步步高升」是人們相互祝福的常用語,一般人都是希望「升」的:升職務、升地位、升薪水、升能力、升品質、升影響……針對這種情形,肖凌之寫下《「深」得下去才能「升」得上去》一文——「升」是朝上走、向上伸,「深」卻是向下沉、往下扎。「深」與「升」,朝向截然相反,但卻相得益彰、相「反」相成:只有「深」得越下,方可「升」得越上;只有「深」得厚實,才能「升」得茂盛。「升」是「深」的結果與景象,「深」是「升」的前提與基礎。根深才能葉茂,基實才能託起高樓。這是「升」與「深」的辯證法。
「有」,說的是擁有、具備、佔有,是一種天賜或後天努力而獲得的已有狀態;而「憂」則是憂慮、憂患,是一種不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清醒,一種對不測的防備與應對,一種如履薄冰的謹慎。作者從「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中看到規律,認為「憂」是「有」的保障,「有」是「憂」的保持與擴充。不管個人的發展、企業或組織的成長還是一個國家或政黨的建設,都不能忽視「憂」與「有」的問題。於是,一篇《「憂」與「有」》的文章產生了——沒有危機是最大的危機,沒有憂患是最大的憂患。有憂,方可常擁有;無憂,擁有也會變沒有。始終保持「今天是起點」和「從零開始」的奮發意識,是我們最終走向成功的關鍵……
歲末年初,無論個人還是單位,都要「總結」。有些人已然成績滿滿,有些人一事無成。世間百態,此時盡顯。由此,作者道出了「積」與「績」的辯證關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應是主動地「積」、不斷地「積」、點滴地「積」;「績」,不一定是驚世之「績」,但至少不要損害他人,起碼應是既利己又利人的良「績」。社會應鼓勵追求成績的人,在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進程中,我們要放眼傑出、追求卓越,去取得一個又一個優良的「績」。
工作之餘,作者孜孜不倦地埋首於新聞評論的創作生產,形成了個性化的意見表達,日積月累,成就了今天的這本著作。作者說,《人生如字》只是「諧音字趣談」系列的開始。希望他再續佳作。
《河南日報》2021年1月15日15版
編輯:河南日報文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