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易經》,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古代人用它對國事、軍事還有祭祀進行預測;現代人用它來引導人生。之前了解到《易經》當中的三個字是時、位、命。「時」是要我們能夠把握時機;「位」是要我們擺正自己的位置,在不同平臺展現不一樣的自己;而命便是時與位的結合,是生命、天命和使命。
今天,跟大家分享《易經》當中另外三個重要的字:上、止、正。我們首先從字形上就能看出來,在上的左邊加上一豎是止,在止的上面加上一橫是正。
第一個字:上。
在東漢許慎先生的《說文解字》當中說「上,高也。」我們說上,就是要上進,要讓自己往更高的平臺上進步。《易·需》當中也說過,「雲上於天幹」,君子處世,要像天一樣發奮努力。一個人,不管做什麼事情,一生都不要忘記,要不停地求上進。這個上進,就是往上梁的方向去邁進。
第二個字:止。
「上」的左邊加一個豎,叫做「止」,適可而止。任何事情在求上進的過程中,都要適可而止。這個「止」非常重要,因為止不住衝過頭,那就完了。
《易經》艮卦彖辭中說,「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
意思就是說你該行動的時候就行動,該收手的時候就收手,有放有矢,最不容易出現問題。至於要在哪一步適可而止,這也要因人而異,只要能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把自己該做的事情都做好就行。人生要有往上走的勇氣,也要有隨時可止的智慧。正所謂止中有上,上中有止,能做到在高處的時候不過驕,在收手的時候不過躁,就可以。
第三個字是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大中至正」這個詞,意思是博大、核心達到正統的學問。尚中正,是中國傳統思想的一大特色,《易經》中也有涉及「中則正」的道理。而這個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道。
這個道,則是正統的、規規矩矩的標準或者是規範。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我們都講究慎獨這麼一說,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要像有人在的時候一樣,就是需要我們能磨練自己的內心,做到知行合一,不能做有愧於心的事情。而正上面的一橫,是約束,也是底線,是我們作為一名合格的人不能突破的良知。
上、止、正這三個字,總結來說就是上同勁,止同靜,正同淨。
人首先要有勁頭,能夠一拼到底、步步高升;其次還要有好的心態,要靜心養性,不能貪慾太重;最後要能夠保證自己走正道,不靠歪門邪道、耍小聰明獲得利益。就好像正這個字一樣,上面的一橫叫做頂天,下面一橫叫做立地,行得正,走得直,才能頂天立地。
《圖解易經》正是如此,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從簡至繁,也可重回樸素,治大國若烹小鮮,過一生只要讀懂《圖解易經》就夠了。
一本書56元,就能帶我們輕鬆了解《圖解易經》,掌握人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