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有云:一陰一陽之謂道。
真正的大道絕不複雜,也不神秘,就是陰陽轉化,相生相剋。人也一樣,境界越高,生活和生命就越簡單。
南懷瑾先生說: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林清玄曾說:成功是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愛與寬容。
在外費盡心機,爭名奪利,其實到最後卻發現最高的道就在平凡的生活裡。
善良,是一個人最高的修養。
《易經》裡講:厚德載物。一個人真正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真正擁有他的財富與地位。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一個人如果不修德,哪怕是一時得勢,將來也終將逝去。
敬畏天地,感悟自然。
《易經》有云:「天垂象,見吉兇。」大自然有自己的演化法則。自然之力,遠非人力所能抗拒,一個人更要心中對天地自然保有一份敬畏,沒有敬畏心,是很危險的。如果人沒了敬畏心,那就沒有底線,這種人很容易走向極端,什麼事都有可能幹得出來。
天地生養萬物,人是天地孕育而生。天道的規律,一定高過人的小聰明。保有敬畏心,我們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約束自己,善待別人。
虛懷若谷
《易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兇有吉,就像象徵天道的「乾卦」,最後一爻也會提醒大家「亢龍有悔」,剛者易折,唯獨有一卦謙卦,全卦6爻沒有兇,只有吉。
《易經·謙卦》言:「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意思是守住謙卑的秉性,以謙遜的姿態守住低處,才能沒有禍患。
驕傲的人,必然剛愎自用。殊不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所以真正見過世面的人,都懂得謙卑自處。
海納百川,成其浩大。山聚土石,成其雄偉。
自強不息
《周易》乾卦開篇就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從此奠定了5000年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體系。
和西方基督教思想、中東的伊斯蘭教思想以及世界上大部分宗教思想不同,中國人的觀念裡沒有「至高神」的存在,在西方人看來,「信上帝,得永生」,這句話要是中國人聽了肯定會嗤笑不已。
中國人信神嗎?當然信,但是不同於西方,西方的上帝一直是上帝,他全知全能,凡人只是凡人,不可能成為神;而中國的神一開始並不是神,神也是人,他做到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所以大家封他為神。大家可以想一下中國的大部分神明,鍾馗,關公,趙公明,楊戩,土地公,灶王爺,冼太夫人……
這些神的特點是各司其職,而不是全知全能,而且大家供奉他們,是有求於他們,而他們必須能「辦好事」,才能得到人們的繼續供奉,否則就會被人遺棄,所以在中國,神仙也不好當,如果你不「神」了,很快就會被取代的。
所以,中國人心目中,神只是請來幫忙辦事的,只能起一個輔助作用,而真正要發家致富,還是要靠自己的雙手。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是中國農耕文明獨有的信條。
命運從不偏袒任何人,卻一定垂憐懂得善良、懂得敬畏、懂得謙卑的人。
努力認真,知足常樂。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上天的肯定與幫助,所謂「天助自助者」,就是這個道理。
這就是《易經》傳遞給我們的智慧。
如果人類有智慧可言,那麼中國的《易經》,應該是唯一的智慧寶典。
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盛讚古代中國是「世界文明的搖籃」,並將《周易》稱為「萬有概念寶庫」。
對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暗藏著更高深的智慧。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易經》可以告訴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
《周易》是上古典籍,用詞古奧,句意艱深,給初學者造成極高的門檻。
很多人讀不懂,其實是沒選對方法。看圖讀《周易》就是最快了解這本「天書」的好方法。
小編讀過一些偏學術性的《周易》注釋版本,卻更喜歡這部圖解大全。把問題講深是本事,把問題說淺則是智慧。
每天睡前讀上一兩卦,堅持兩個月就能大致把《周易》看懂。
因此,小編在此向大家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周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如果有一樣苦惱的朋友,也可以選擇這個版本的《圖解易經》來讀讀看。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