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協和醫院,有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當時的他已經感覺到自己快不行了
他在囑咐完遺囑後,他的學生在旁邊問道他:老師,還有沒有什麼想留下的?
馮友蘭想了一會,留下了一句遺言:
「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而這位老人,中國哲學史的開創性人物——馮友蘭先生
為什麼馮友蘭先生會如此重視這本書呢?易經中有這樣一句話恐怕是最好的解答了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經》
南懷瑾這樣解讀這句出自《易經》中的話:簡單地說,如果人家要問我們,你們中國的《易經》是怎麼樣的一門學問?宇宙間萬事萬物一切的法則,都在它的範圍之中了。
《易經》中的這三句話,道出了一個家庭為什麼「富」不起來的原因
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積德行善的人家,必定會有先輩遺留的福澤,能造福子孫;積累惡行的人家,必定會有先輩留下的禍患,會殃及子孫。
積善行惡雖是個人一時的行為,但會影響到子孫後代。從家風的角度來看,這句話強調的則是家風的好壞會影響到家族的盛衰和子孫的福禍。只有家風好,家道才能興盛。
二,順應天人
抱怨和爭吵,都是一劑毒藥,影響著各個方面,一旦誤食,便會傷筋動骨,誤人誤己。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一個家庭,爭吵多了,禍患也就不遠了。人都說,家和萬事興,因為家和了,才會人和,而人和了,則處處都有貴人相助,想不發家,都難!
三,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這句話出自周易,通俗來說,就是你努力,上天才幫你。
人的小宇宙與天這個大宇宙合二為一,即是天人合一。自佑者,天亦佑之。自是內因,小環境;天是外因,大環境。所以說,大環境、小環境都在保佑自己,當然心想事成、吉無不利了。
我們一生都在追求大吉大利,想要得到上天的幫助。但要記住,重點還是在自己,在修身、修心,不在別人,也不在別處。男主外女主內兩個人齊心合力,家庭富起來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的
各位知道伏羲畫的八卦只有三爻,後來為什麼變成六爻?孔子說:「因而重之」,因為三畫卦不夠用,所以把它重疊起來以便運用。從這個六便可以看出我們祖宗文化的偉大了。到現在為止,世界科學的發展,一切的應用,不管物理化學等等,還沒有超過六位的。老子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只講到先天的三畫為止,都是源於易經。
到了文王手裡,為了後天的用,重新進行了演變,變民了六爻。我們看宇宙的構成,也是三個數(原子作為一切物質的基本粒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宇宙形成以後才有了萬事萬物,而它的運用仍然不出六位。
《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四千九十六卦之,無一不為人事而設,但這多是告訴佔者佔得此卦此爻如何如何,不待佔而知的全部人生,每一個時期,每一個階段的天規。
現代人要讀的話,我推薦這本帶有白話文的版本,全注全解帶彩色插圖的《圖解易經》,這樣能方便大家的理解。
這本書極其平易地幫助我們解開了幽晦艱澀的苦結,使人人易知易曉,為青年學子、社會大眾,開啟了一條嶄新的學《易》門徑。
古人「不學《易》不可為將相」的話,雖然不錯,但將相畢竟是芸芸眾生中的極少數,還有一句「百姓日用而不知」。
可見《易經》是與社會大眾人人有關的了,也可以說上至將相,下至凡庶,凡天地之間的莫不與《易經》有關。《易經》這本書是我們人生中隨時隨地用得到,不可以遠離的書。
假如你也想多了解一下《易經》,那麼推薦你也選擇這本《圖解易經》來閱讀,只需要99元你就可以從中獲益,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