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帝王:秦始皇焚書坑儒,為何沒燒《易經》?

2021-01-08 一堂國學

公元前213年,在秦始皇在鹹陽舉行了一場酒會。

齊國儒生淳于越建言,認為秦始皇不封子弟功臣,推行郡縣制,不利於封建王朝統治,並拿齊國田氏取代創始家族姜氏的案例類比,最後還撂下一句狠話,「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這就相當於說,你要是不學習古人,分封諸侯,分分鐘就可能完蛋。

酒會之後,始皇和丞相李斯討論,李斯說:「淳于越這個混蛋,以古非今,妖言惑眾,都是私藏史書、私學泛濫導致的,建議把秦國之外的史書都燒掉,而《詩》、《書》、諸子百家的著作也要集中燒掉,想學習的必須通過官辦機構學習,禁止民辦學校招人授課,有敢妄議《詩》、《書》的棄市,以古非今的滅族,知而不報的,同罪,秦始皇同意了。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對中央集權的一次文化鞏固,負面影響就是對諸子百家學說實施了一次幾近毀滅性的打擊,直到漢武帝設立五經博士後,才開始從官府和民間遺存中重整了諸子百家學說。

根據《史記》記載,這次焚書,《醫藥》、卜筮、植樹等書不在禁列,而《易經》為卜筮之書,得以倖免。

而筆者認為,秦始皇為何不燒《易經》,不單單是因為《易經》在當時被歸類為卜筮之書,還有著更為深刻的內在原因:

第一,從秦始皇的姓氏宗族來看

《說文解字》說:

「嬴,少昊氏之姓。」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

「秦之先伯翳,嘗有勳於唐虞之際,受土賜姓。」

秦始皇的祖先名叫伯翳,曾經在唐堯虞舜時期當官,傳說這個伯翳懂鳥語,而秦始皇嬴政的姓「贏」,甲骨文正是一隻鳥的形象,《易經》的「易」字最初也是鳥的形象,甚至可以說《易經》是秦始皇先祖所信奉的家族典籍。

為何這樣說?

因為,秦始皇的祖先伯益,是皋陶之子,東夷部落首領少昊之後 。少昊曾經在定都山東曲阜,以鳥紀官,號稱百鳥之國,也就是少昊的部落圖騰是鳥。

《繹史少皞紀》引《古史考》記載:

「少昊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或曰:宗師太皞之道故曰少昊。」

這樣思路越來越理清了,少昊師承太皞(太昊),而太昊伏羲氏正是《易經》八卦的創作者,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易經》之於秦始皇,不單是一本書這麼簡單,既然秦始皇的祖先少昊金天氏師承太昊伏羲氏,那《易經》八卦很可能是就是嬴姓宗族的思想指引甚至是思想圖騰。

近年來,中國先秦史學會、山東泰山學院的研究證明,秦人的祖先伯益(伯翳),最初的封地在萊蕪的瀛汶河 嬴城遺址,在周初三監之亂平定後,秦人西遷到了甘肅天水。

林劍鳴先生在《秦史稿》中說,嬴秦與東夷、殷商有共同的鳥圖騰崇拜。

2019年11月26日,山東濟南萊蕪區政府官網發布「秦始皇老家在濟南萊蕪,將建大型文旅項目」的報導,佐證了秦始皇嬴政的祖居地為山東。

第二,從秦始皇的施政規範來看

首先,秦始皇的稱號與《易經》有關。

很多歷史名人、社會精英喜歡參考《易經》起名字,比如詩魔白居易、茶聖陸羽、民國蔣 中正等,而秦始皇的稱號也與《易經》有關。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首位以「皇帝」為稱號的君主,因此也被稱為「千古一帝」,這是中國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準備起名號,大臣們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於是他們建議秦始皇號為「泰皇」。秦始皇決定「去『泰『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這裡的「泰皇」就是「東皇泰一」、「太一」,即《易傳》的「太極」。

《易經》說「帝出乎震」。

秦始皇的祖籍山東,正是東方,以「皇、帝」為稱號,足見秦始皇對《易經》思想的熟稔。

其次,秦始皇重視《易經》五德。

秦始皇統一六國初,諸子百家學說尚未禁止(焚書坑儒發生於秦始皇三十四年),其中的黃老道家、陰陽家綜合了儒、法、道諸家的學說,提出「五德終始說」,被秦始皇採用,因為秦人認為他們的祖先之一顓頊高陽氏,是北方之帝或黑帝,五行屬水,所以崇尚黑色,並認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並且採用法家思想治國。

再次,秦始皇痴迷數字「六」。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秦始皇滅六國,確定「度以六為名」,反映出《易經》對其的深刻影響。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規定:「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

「六」這個數字在「河圖洛書」體系中五行水,與秦國的水德對應。

在《易經》中,六代表陰,比如代表陰柔之母的【坤卦】爻辭用「初六、六二、六三……上六」等表示,【乾卦】的《彖傳》講:「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六合」之意相合,《易經》每一個卦都是六個爻,象徵天地人系統,具有包容宇宙萬物的含義。

同時,乾坤兩卦「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也會觸動一統天下的秦始皇,發憤圖強,革故鼎新,他「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的壯舉,反映出的就是這種剛健雄毅、奮勵威猛的精神。

第三,從秦始皇陵的規劃設計來看

秦始皇晚年篤信「長生不老」之術,也多次封禪祈福,派出方式尋求海外靈丹妙藥,對於皇陵的建設《漢舊儀》說「使丞相斯將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以章程」,也就是說秦始皇陵的修建是按設計圖修的,而這個設計的依據是什麼?

答案:《易經》!

秦始皇在自己的墓室中營建出「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水銀為秦水德象徵,天圓地方的設計,秦始皇的棺槨居中,這正反映出秦始皇所理解的宇宙、陰陽、五行相互關係的真實寫照。

孫嘉春在《秦始皇陵附葬蘊含周易試解 》論文中曾描述,根據秦始皇陵近年來的考古發現,以秦始皇陵封土為中心,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北、西南八個方位的出土文物和陪葬內容非常符合《易經》先天八卦的格局。

再次佐證了《易經》天人合一宇宙觀對秦始皇個人思想、政治統治、未來願景的影響。

而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眾多學派都將《易經》作為護身符,將易學當作避風港,藉以表達自己思想主張,易學也幾乎成為顯學,其兼容性、創造性 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進而產生了以易學為中心而融會貫通、創新發展諸子百家學說的新時代。

從漢武帝開始,易學大師層出不窮,如承接孔子、商瞿一派的田河、周王孫、司馬談、京房、孟喜等。

《漢書·藝文志》的記載,當時易學成為士子進入宦途的通道,一批人因為熟讀《易經》聞名的人當上了大官,如齊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陽相,廣川人孟旦以《易》為太子門大夫,魯人周霸,莒人衡胡,臨淄人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

又如東漢的經學大師鄭玄有《易經注》,唐代的孔穎達有《周易正義》,宋代的蘇東坡著有《東坡易傳》,周敦頤著有《太極圖說》,朱熹寫了《周易本義》和《易學啟蒙》兩本易學書籍、程頤作《周易程氏傳》、王夫之《周易內、外傳》、顧炎武《音學五書·易音》、黃宗羲《易學象數論》等……《易經》還是科舉考試時代的《四書五經》之一,是文人士子的必修課。

不僅是秦始皇,歷代的許多帝王都將《易經》視為「聖帝明王致太平法」。像唐朝皇帝的年號:貞觀、開元,元、明、清代的國號,明清故宮的建築規劃,都來自《易經》的智慧。

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裡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

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讀一讀《易經》,或許會讓你對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目前我看的這本《圖解易經》,白話文翻譯,無障礙閱讀,對於喜歡《易經》的初學者是不錯的選擇。

想要學習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秦始皇是否殘暴不仁 真相往往讓人大跌眼鏡 焚書坑儒背後有隱情
    問問百姓們,秦王為什麼把那麼多的書都燒了,而且還殺了那麼多儒生。你感覺秦王這樣做好嗎?百姓們肯定會回答你。這樣做當然不好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明白秦王為什麼要這樣做。然後你告訴百姓們,秦王之所以要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國家的統一穩定,那百姓還是會認為這樣的做法過於殘暴!
  • 秦始皇被追問千年:焚書坑儒緣由是什麼?徐福為啥要去日本尋藥?
    ,但在登基以後創立了中央集權制,奴役百姓修建長城、獨裁專制,甚至還焚書坑儒,慘無人道,完全就是暴君的代名詞。 關於"焚書坑儒"的故事,兩千多年確實存在一些誤會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的宰相叫李斯。據《史記》記載,李斯對秦始皇提出了一個建議:"臣請史官,非秦記(秦國的史書)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所掌握),天下敢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處以死刑),以古非今者,族(處以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 因為一個人人皆知的成語,秦始皇被痛罵了兩千年
    ▲秦始皇兵馬俑銅馬車。圖源/圖蟲創意1作為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堪稱一個大IP,火了兩千多年,也被罵了好多年。焚書坑儒,是他最知名的黑歷史之一。康有為為變法而作的《新學偽經考》,將漢代儒生視為騙子,指出焚書坑儒是一樁兩千年的騙局。他認為,「秦焚書,六經未因此而亡」,先秦經典是秦漢以後逐漸散佚的,秦始皇只是在背黑鍋。他還說,「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絕」,秦始皇雖在鹹陽坑了460餘人,但天下儒生眾多,「尚不啻百億萬也」,比如西漢的伏生、叔孫通等就是秦朝的博士,也沒見他們被迫害致死,儒學也沒有斷絕。
  • 身高近兩米的雄壯山西大漢秦始皇 郭沫若為何說他佝僂病氣管炎?其...
    但就這樣的千古一帝,身上也被人潑了很多髒水,隨著有色眼鏡的摘掉,「焚書坑儒」的黑鍋秦始皇不用再背了;所謂的殘暴寡恩,也因為沒有殺害六國貴族和功臣宿將並且賞賜豐厚,而不攻自破;但是還有人抓住《史記》中的一句話,說秦始皇長相不好——這就像某些網絡噴子,實在是噴無可噴的時候,就抓住一點靠不住的資料來大做文章。
  • 歷史上有帝王之才,卻無帝王之命的人有哪些?
    一般來說君王從自己的兒子中選擇繼承者,擇優選擇才是正理,然而歷史上有一些人有帝王之才,在同輩中可以說是最優秀的,然而卻因為各種原因只能與皇位擦肩而過。一起和小風了解一下這些有帝王之才,卻無帝王之命的歷史人物吧!扶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長子,為人仁義,有自己的政治遠見,敢於向秦始皇諫言,在當時賢明遠播。
  • 秦始皇之前竟然有七十二位封禪的帝王?
    封為「祭天」,禪shàn為「祭地」,封禪相和,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古代人尊泰山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到泰山下的梁父或云云等小山祭祀過地,才算受命於天。泰山封禪是歷代帝王夢寐以求的事情,似乎只有封禪過,才能彰顯他們自己的「豐功偉績」。
  • 《易經》與佔卜
    提到《易經》就不得不提到佔卜。傳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易經》是作為佔卜問卦的書籍才得以倖免。雖然,之前說過《易經》可以說是一部包羅萬象的書,但是提到它,普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佔卜,預知未來,預測吉兇。佔卜是不是迷信?
  • 千古帝王:秦始皇的面相和身高之謎,顏值有爭論,身高198!
    出生於公元前259年的秦始皇,執政36載,是中國歷史上首位用「皇帝」稱號的君主,但秦朝集團統治短暫,僅僅經歷兩屆,便被小秦始皇三歲的劉邦給替代了,因此留下來的信史極少,有關這位千古一帝的相貌、身高等紀錄也僅能從《史記》上探究一二。
  • 《大秦賦》千古一帝秦始皇,縱橫天下莫敢擋。順者昌,逆者亡!
    李贄對秦始皇的評價,評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然而能被稱之為千古一帝的,僅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毛主席評價:「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超過他的」01先看看秦始皇早期經歷嬴政小時候在趙國充當人質,回到國後,漸漸嶄露頭角,發揮出他過人的才能,被其父親秦莊襄王欣賞不已,立為太子。
  • 賈誼寫《過秦論》:本想批判「秦始皇」,卻不得不先稱頌他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更將秦始皇譽為「千古一帝」,其視野闊大,能力超群,千古罕見! 從影視作品的角度來看,《大秦賦》中的演員張魯一,完全未能將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的霸氣體現出來。 相比之下, 于和偉在《楚漢傳奇》裡面扮演的秦始皇,顯得更加穩重、滄桑。
  • 與秦始皇的信仰有關?
    左龍右虎闢不祥,朱雀玄武順陰陽【引子】秦始皇崇尚「五行始終」學說,不僅表現在衣著裝扮和孩子起名上,還貫徹在其政治、經濟、文化措施上,比如興修水利,統一文字,焚書坑儒,推行法家等,都與其對金德、水德的五行信仰有關。看過《大秦賦》的朋友能發現,從皇帝到大臣,從士卒到百姓,秦國人都喜歡穿黑色。
  • 秦始皇穿的黑色龍袍,為何後世帝王都不敢再用,改成金黃色的?
    這還要從秦始皇談起。這個人不僅追求長生不老,而且在其他方面也頗有建樹,統一的六國,統一了度量衡,還建立了郡縣制。秦朝龍袍是黑色,有兩種觀點,而這兩種說法都離不開「水」。第一種認為,秦國最初生活在蠻荒之地,對於水的渴求非常強烈,好不容易秦穆公遷徙到了雍城,得到了水,結果又被晉國人給趕了回去。這樣的結果,任誰也不甘心。
  • 秦始皇臨死前發生3件靈異事件,並非正常天象科學無法解釋
    因心宿二象徵帝王,若火星在心宿二附近停留或逆行,則被認為是侵犯帝王,這時候必定會天下大亂。而秦始皇死前一年,出現了熒惑守心的天象。秦始皇面對這樣的情況也無可奈何,不願意承認。這種星象近期也發生過,2016年8月24日的時候,美麗的土星、距離地球最近的外行星火星和天蠍座最亮恆星「心宿二」,三者依次連成一條直線。這也就是最近的一次熒惑守心。
  • 秦始皇為什麼要消滅墨家學派的思想?
    說到墨家可能大多數人都不太了解,因為墨家思想似乎沒有被延續下來,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想盡辦法消滅了墨家學派思想。墨家的思想提倡「兼愛非攻」,就是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平等互助、相互友愛,並且不通過武力來解決問題的,據說墨家學派的思想,深受道家影響,有人認為墨家是道家的分支。
  • 秦始皇陵是我國第一座帝陵,價值極高,專家為何至今不挖?
    但很多人感到奇怪的是,秦始皇陵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寢陵,價值極大,位置也已找到,為何遲遲不見專家們開挖呢?爆史君今天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首先,技術不太成熟,不能挖。秦始皇陵對於我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是我國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寢陵,而且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 秦始皇去世的那一年,老天給了三次警告簡直不可思議
    秦始皇去世的當年,上天給了三次警告簡直不可思議。文/有學問的莉莉 圖/網絡秦始皇一統六國,也建立了一個高度集權的王朝,對那些反對者採取了非常高壓的政策,其中著名之一的就是焚書坑儒。秦始皇統領了六國之後呢,年近半百的秦始皇開始迷信了。
  • 為何秦始皇穿黑龍袍,而後世皇帝龍袍大多是黃色?
    我們經常看宮廷古裝劇的時候會發現,古代皇帝都是身著黃龍袍,可是唯獨秦始皇穿的是黑龍袍,有專家表明:不是他們不想,是不敢。這是為何?這其中有什麼道理嗎? 大家都知道,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便於他的統治,在方方面面做了許多的改革創新,比如統一了錢幣、度量、文字等,但是有一個改革卻沒有世世代代流傳下去,那就是他的龍袍。 但是他覺得以前使用的六冕之制太過麻煩,所以他就下令將其給廢除了。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墨家為何神秘消失?連《史記》都沒有記載?
    小編對戰國時期,各家學派都非常感興趣,那時在東周各國裡,最大的顯學是儒學、墨學、及道學,前幾年看了《墨攻》後,小編便對墨學越來越好奇,但讓人奇怪的是墨家學派居然沒有傳人,而且在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沒學就像是徹底消失了一樣,在將近兩百年的時間裡,曾經轟轟烈烈的學派,為何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 五行漫談:大秦帝國的企業色,與秦始皇的「五德始終」信仰
    秦始皇,名嬴政(公元前259~前210),因在趙國出生,又稱趙正,這個名字源自秦始皇的生日,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於公元前259年2月18日,農曆正月朔旦生,出生地點為趙國,生日為正月,所以稱「趙正」,這體現了古人天時、地利、人和的起名觀念。而按這個說法,秦始皇生肖屬虎,正月也是寅虎月。
  • 歷史的帝王都是什麼星座,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是水瓶還是雙魚?
    18:41 來源: 坎坷中日情 舉報   一些段子和相聲裡的說法是,根據星座個性來判斷,秦始皇應該是白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