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近兩米的雄壯山西大漢秦始皇 郭沫若為何說他佝僂病氣管炎?其...

2021-01-20 半壺老酒半支煙

千古一帝秦始皇,沒有他一統六合的豐功偉績,就沒有大漢與盛唐的宏大版圖,也許中原大地還是匈奴鐵蹄肆虐。

但就這樣的千古一帝,身上也被人潑了很多髒水,隨著有色眼鏡的摘掉,「焚書坑儒」的黑鍋秦始皇不用再背了;所謂的殘暴寡恩,也因為沒有殺害六國貴族和功臣宿將並且賞賜豐厚,而不攻自破;但是還有人抓住《史記》中的一句話,說秦始皇長相不好——這就像某些網絡噴子,實在是噴無可噴的時候,就抓住一點靠不住的資料來大做文章。

郭沫若寫了一個《十批判書》,根據《史記》中尉繚子說的一段話:「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斷定秦始皇有生理缺陷:峰準就是馬鞍鼻,摯鳥膺就是現代醫學的「雞胸」,豺聲表明氣管炎;其胸形、鼻形變異與氣管炎常發顯示他是個軟骨病患者。

但是郭沫若先生沒有說《史記》的記載到底可不可靠,起碼筆者就認為,雖然《史記》是史書的典範,但也不是沒有局限性,作為秦朝的反對派,漢代的史學家會不會抹黑秦始皇,是很值得懷疑的——史官首先是臣子,很多時候是要服從當代帝王的意志的,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義性,抹黑前朝君主那是必然的。

我們來看一看《史記》記載的三個疑點:其一,尉繚跟誰評價秦始皇長相的?這一點,沒有記錄,是尉繚跟親密朋友說的還是自言自語? 如果是跟朋友說的,那麼這個朋友又怎麼把話傳得盡人皆知?以至於百年後的司馬遷還能一本正經地記入史書?其實《史記》中,有很多不是正常史書應有的人物私密談話甚至心理描寫,有點像「報告文學」。

疑點之二,尉繚罵完秦始皇怎麼就沒有受到任何處罰?要知道,同樣是《史記》的記載,方士侯生和盧生罵了秦始皇,秦始皇把他們那些坑蒙拐騙的方士術士都埋了,「坑術士」還被抹黑成了「焚書坑儒」。

疑點之三,如果尉繚真的那麼看不上秦始皇,又怎麼會在秦始皇的挽留下,一直在「國尉(相當於太尉)」的位置上,為秦始皇掃清六合出謀劃策?

所以筆者認為,尉繚說沒說過那番話,很值得懷疑。既然那番話都不靠譜,那麼以此推斷秦始皇的長相,就有點搞笑了。

郭沫若先生對秦始皇長相的論斷,看起來像是一個老中醫,對著一張訛傳的病例做出的醫學推斷,這似乎不是一個歷史學家該做的事情。

其實關於秦始皇的長相,我們也按照現代醫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無論是秦莊襄王子楚還是呂不韋,都是相貌堂堂的美男子,母親趙姬更是能歌善舞的美人,如此強大健康的基因,秦始皇怎麼會是一個畸形兒?

再按照歷史的角度來看,當時明智的諸侯王選擇接班人,首要條件就是身強體健、相貌堂堂,否則「不足以雄諸侯威遠國」,而且秦始皇是有親兄弟和數不清的堂兄弟的,正在發奮圖強的秦國,是不會讓一個殘疾人接班的——殘疾人也不可能那麼雄才大略,建立那樣的豐功偉業。

那麼秦始皇的長相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比起政治色彩較濃的《史記》和以醫學角度分析歷史的郭沫若,我們更願意相信當時的專業書籍《緯書》——那是根據人的相貌進行性格及命運推理的書,雖然相面算卦不一定靠得住,但是他們不會把人的相貌說錯的。

《緯書》的成書年代也是漢代,跟《史記》前後腳,而且宋代專門寫給皇帝看的《太平御覽》,也採用了同樣的說法:「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準,長八尺六寸,大七圍。」

大家還記得史書中關於李世民的描述嗎?「龍鳳之姿,天日之表。」

生長在西北地區的秦始皇,真正的相貌換算到現在,那就是一米九八,接近兩米的西北大漢,要穿四尺八褲腰的褲子,面相要使用評書的語言來翻譯古漢語,那就是:「濃眉毛大眼睛、高鼻子大嘴岔、膀大腰圓、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好一條西北大漢!」

試想如果不是有強健的體魄,又哪有雄心和精力,宵衣旰食櫛風沐雨氣吞萬裡如虎?又哪來的體力巡遊天下?又哪來的沖天豪氣一統江山,建立萬世不朽之功業……

相關焦點

  • 千古帝王:秦始皇的面相和身高之謎,顏值有爭論,身高198!
    自秦統一華夏以來,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過408個大大小小的皇帝,而被譽為「千古一帝」的屈指可數,秦王嬴政當算一位,這不是我說的,明代思想家李贄在其《藏書·世紀列傳總目》中明言「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出生於公元前259年的秦始皇,執政36載,是中國歷史上首位用「皇帝」稱號的君主,但秦朝集團統治短暫,僅僅經歷兩屆,便被小秦始皇三歲的劉邦給替代了,因此留下來的信史極少,有關這位千古一帝的相貌、身高等紀錄也僅能從《史記》上探究一二。
  • 醫學發達的秦國,秦始皇去世前為何無預警?
    沙丘位於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是一個長150米,寬70米的沙丘。秦始皇當年僅49歲,巡行途中,曾登高山、涉大河,並在海上親自操弩,準備射殺鮫魚(即鯊魚,一說是鯨魚),但鮫魚沒來,後在之罘(今山東省煙臺附近),終於幹掉一條。從平原津到沙丘,不過140多公裡,也就是說,尚屬壯年的秦始皇從發病到去世,才挺了兩三天,所以歷代史家對秦始皇之死充滿懷疑。
  • 秦始皇死因之謎?司馬遷:病死的,郭沫若:被胡亥釘死的
    然而秦始皇的一生從開始到死亡一直都是歷代專家、學者的重點研究領域。現代學者郭沫若則認為秦始皇的離世並不是病死或者其他正常死亡的原因,而是遇到謀殺,兇手就是秦二世胡亥。郭沫若還將自己這種猜想寫入了歷史小說《秦始皇將死》裡面,講述了關於秦始皇之死的另外一種解析和說法,而這一切要從統一六國開始說起。
  • 為何山東女生全國最高,山東大漢如此魁梧?原因有點五花八門
    根據各省份女生平均身高排行榜,前十名分別為:天津162.80釐米,吉林162.84釐米,上海163.79釐米,寧夏163.96釐米,河北164.50釐米,內蒙古164.58釐米,遼寧164.88釐米,黑龍江165.25釐米,北京167.33釐米,山東169.45釐米。山東女生不僅全國最高,還比第二名的北京市多出了整整2CM。著實嚇人。
  • 魯迅為何破口大罵郭沫若:遠看是條狗?原來是因為郭沫若的這些事
    遠看是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仔細一看,原來是郭沫若先生。沒有錯,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親口說出來的,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二人一直不和,魯迅非常的厭惡郭沫若。除了魯迅還有很多大文豪也是如此。反覆無常。郭沫若的才華橫溢,那是沒有人否認的,但是他做人行事,幾乎沒有道德準則,這點頗受人詬病。
  • 古人常說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為何男人都自稱「大丈夫」?
    古人常說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為何男人都自稱「大丈夫」?「身高」作為一項比較重要的體貌標準,從古至今都深受人們的重視。無論男性還是女性,一旦被人恥笑為「五短身材」,不僅會有一種特別傷自尊的感覺,而且在一些比較重要的場合還會無地自容。在古代男性作為國之棟梁和一家之主,更是特別在意外在與內心的完美。
  • 秦始皇陵為何無人敢挖?看完衛星雲圖,你就明白有多危險
    作為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功績前無古人,而他的陵墓更加舉世無雙,兵馬俑的發現更是震驚全世界,雖然如今我們已經知道秦始皇陵的位置,但是卻從來沒有考古挖掘,甚至千百年來從沒有沒有盜墓賊進入過秦始皇的陵墓,如今更是沒有人敢冒險挖掘,這到底是為何呢?
  • 1956年郭沫若挖明定陵,裸手上陣取文物,三千多瑰寶損毀大半
    2、 郭沫若為何參與挖掘明定陵 郭沫若,提到這個名字大家第一浮現的印象就是,郭老是我國近代有名的文人,而且與政治鬥爭相關。郭沫若在中國近代史的成就很高,他在位時,還是中國科學院的首任院長。
  • 因為一個人人皆知的成語,秦始皇被痛罵了兩千年
    康有為為變法而作的《新學偽經考》,將漢代儒生視為騙子,指出焚書坑儒是一樁兩千年的騙局。他認為,「秦焚書,六經未因此而亡」,先秦經典是秦漢以後逐漸散佚的,秦始皇只是在背黑鍋。他還說,「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絕」,秦始皇雖在鹹陽坑了460餘人,但天下儒生眾多,「尚不啻百億萬也」,比如西漢的伏生、叔孫通等就是秦朝的博士,也沒見他們被迫害致死,儒學也沒有斷絕。
  • 秦始皇陵是我國第一座帝陵,價值極高,專家為何至今不挖?
    但很多人感到奇怪的是,秦始皇陵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寢陵,價值極大,位置也已找到,為何遲遲不見專家們開挖呢?爆史君今天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首先,技術不太成熟,不能挖。秦始皇陵對於我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是我國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寢陵,而且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 《大秦賦》之秦始皇,生肖屬虎,虎年虎日出生,又在虎年去世
    現在看來,生日佔卜是一種封建迷信,但丙寅日出生的秦始皇,虎視天下,橫掃六合,文治武功,成就千古一帝,或許是一種巧合吧!更神奇的是秦始皇去世是在公元前210年,那一年是庚寅虎年,五行為金虎。所以說,秦始皇虎年、虎日出生,又在本命年去世,真是無巧不成書。
  • 「女版姚明」走紅,13歲身高超兩米,父母背景更是不簡單
    女孩的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母親是山東女籃的一名成員,身高一米九五,女孩的父親身高超兩米。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難怪這個女孩身高會超兩米,很多網友都希望女孩能夠繼承父業,走上職業籃球運動員這條道路。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女孩也表明自己確實對籃球有興趣,和同齡人在一起的時候,這個女孩真的就猶如鶴立雞群一樣。
  • 秦始皇死亡之謎:到底是死於疾病,還是死於非命
    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從小就患有疾病,可是他為人剛愎自用,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所以工作極其勞累,加上巡遊期間正是七月高溫,諸多因素並發,促使他在途中病發身亡。那麼他是死於何種疾病呢?郭沫若先生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推測,秦始皇幼時患有軟骨症,還有支氣管炎,所以長大後胸部和稚鳥一樣,聲音如同豺狼,後來因為政務繁重,又引發腦膜炎和癲癇等病,秦始皇在渡黃河時,癲癇發作,後因撞擊頭部,加重病情,人處於昏迷狀態,當趙高等人發現時,秦始皇已經死去多時。
  • 「遠看是條狗,近看郭沫若」真的是魯迅所言?學者:魯迅罵了他50年
    ——魯迅一說起「魯迅先生」這個人,想必十有八九的朋友腦海裡立馬會蹦出「敢怒敢言、不畏強權、愛憎分明、以筆代戈」等等詞語,可以說魯迅先生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從他的文章裡,我們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他的精神。
  • 「女版姚明」火了,13歲身高超兩米,網友:都不如她一年級高
    其實,張天宇之所以長這麼高,是因為受到父母基因的影響,父母的背景真不簡單,都是籃球運動員,母親身高一米九五,父親身高兩米,難怪張天宇身高這麼高呢!孩子們的身高受到遺傳基因影響,還有營養因素,運動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身高,而女孩身高超兩米,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呢?身高超兩米的女孩,有哪些煩惱呢?
  • 兩顆牙齒確定隋煬帝墓 蕭皇后身高僅1.5米(圖)
    揚子晚報記者 陳詠  墓主身份塵埃落定  隋煬帝僅餘兩顆牙齒,蕭皇后身高僅1.5米  牙齒年齡與隋煬帝年齡相符  今年3月,考古部門在揚州市西湖鎮司徒村曹莊「中星海上紫郡」房地產建設項目中發現兩座磚室墓。
  • 秦始皇陵為何遲遲不被發掘?
    你知道秦始皇陵有多大嗎?經過文物工作者幾十年的勘探,測繪出秦始皇陵大約有60平方公裡,相當於78個故宮那麼大,陝西鳳翔的秦景公一號大墓,是我國目前開採的最大的先秦墓葬,面積大約5300平方米,開採了將近十年,而秦始皇陵的面積是它的500倍,可以想像,如果開採的話,得用多少年?
  • 1975年,秦始皇陵墓被發現,為何過了40多年還沒開挖?原因不簡單
    秦始皇一方面為了長生不老,令徐福等方士為他尋找靈丹妙藥。另一方面,秦始皇還在驪山花大本錢修建自己的陵墓。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陵的修建動用了當時70萬的民夫,耗費了40年的時間才把始皇陵修建完成。
  • 身高2.26米的壽縣小巨人張夢永意外去世
    今年37歲、身高2.26米的壽縣小巨人張夢永因多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以及接受姚明捐贈新衣服而被新安晚報、安徽網報導過。11月20日上午,記者卻突然收到其去世並被親友送葬的消息。據初步了解,正值壯年的他系在上海和朋友們在一起時突然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