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的服飾都是黃色,黃色也成為皇族的專有顏色,除皇族的貴胄以外,其他人一律不準擇明黃色。即使後宮的妃嬪,除了皇后和皇貴妃以外,其他人也沒有資格穿明黃色。可是在秦漢時期留存下來的皇帝服飾中,為什麼都是暗黑色的呢?幾乎沒有人穿明黃色。這還要從秦始皇談起。這個人不僅追求長生不老,而且在其他方面也頗有建樹,統一的六國,統一了度量衡,還建立了郡縣制。
秦朝龍袍是黑色,有兩種觀點,而這兩種說法都離不開「水」。第一種認為,秦國最初生活在蠻荒之地,對於水的渴求非常強烈,好不容易秦穆公遷徙到了雍城,得到了水,結果又被晉國人給趕了回去。這樣的結果,任誰也不甘心。水在五行之中的代表色就是黑色,為了能夠重新獲得水源,秦國乾脆就崇尚黑色,提醒自己一定不能放棄對水的渴求。第二種說法依然和水有關,也和五行有關。古人的五行相生相剋,很多人在一些小說、遊戲中都有所體會。黃帝屬土德,因而崇尚黃色;夏朝取代黃帝,為木德;商朝取代夏朝,為金德;周朝取代夏朝,為火德;秦朝取代周朝,為水德,一圈下來,秦朝當然就是黑色。
到了西漢,劉邦建立政權,前期漢朝皇帝的衣服依舊是黑色的,這是沿襲了秦朝的制度,而到了漢武帝時期,龍袍開始有了赤紅之色,不再是單單的黑色。而關於龍袍顏色的選擇,古代皇帝也是依據五行之說來選擇顏色的,並不是胡亂而為之。到了魏晉南北朝,就開始有了黃色的龍袍,因為統治者認為,大地之土是黃色的,將大地的顏色穿在身體之上,有利於得到大地之神的保護,有利於與民同德,長治久安。隋唐時期,這種金黃色的龍袍更加成為了皇帝的專用,民間百姓不得穿著金黃色的衣服,否則犯殺頭之罪。
而到了唐朝,太陽被認為是皇帝的象徵,而黃色則認為是太陽的顏色,所以唐朝開始規定赭黃為龍袍的顏色。不過黃有很多種,平常百姓和官員都可以穿不同於赭黃的黃色服飾。唐高宗李治為了避免顏色的混淆,就規定民間不準穿黃,黃色開始代表著皇室的尊貴和威嚴。黃色的龍袍也成為皇帝的標配。如果後代都按五德終始學說來製作龍袍,五種顏色的龍袍應該更加多樣化,現在人拍歷史影視劇也會多謝素材。秦始皇穿的黑色龍袍,為何後世帝王都不敢再用,改成金黃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