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穿的黑色龍袍,為何後世帝王都不敢再用,改成金黃色的?

2020-11-24 有脾氣的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的服飾都是黃色,黃色也成為皇族的專有顏色,除皇族的貴胄以外,其他人一律不準擇明黃色。即使後宮的妃嬪,除了皇后和皇貴妃以外,其他人也沒有資格穿明黃色。可是在秦漢時期留存下來的皇帝服飾中,為什麼都是暗黑色的呢?幾乎沒有人穿明黃色。這還要從秦始皇談起。這個人不僅追求長生不老,而且在其他方面也頗有建樹,統一的六國,統一了度量衡,還建立了郡縣制。

秦朝龍袍是黑色,有兩種觀點,而這兩種說法都離不開「水」。第一種認為,秦國最初生活在蠻荒之地,對於水的渴求非常強烈,好不容易秦穆公遷徙到了雍城,得到了水,結果又被晉國人給趕了回去。這樣的結果,任誰也不甘心。水在五行之中的代表色就是黑色,為了能夠重新獲得水源,秦國乾脆就崇尚黑色,提醒自己一定不能放棄對水的渴求。第二種說法依然和水有關,也和五行有關。古人的五行相生相剋,很多人在一些小說、遊戲中都有所體會。黃帝屬土德,因而崇尚黃色;夏朝取代黃帝,為木德;商朝取代夏朝,為金德;周朝取代夏朝,為火德;秦朝取代周朝,為水德,一圈下來,秦朝當然就是黑色。

到了西漢,劉邦建立政權,前期漢朝皇帝的衣服依舊是黑色的,這是沿襲了秦朝的制度,而到了漢武帝時期,龍袍開始有了赤紅之色,不再是單單的黑色。而關於龍袍顏色的選擇,古代皇帝也是依據五行之說來選擇顏色的,並不是胡亂而為之。到了魏晉南北朝,就開始有了黃色的龍袍,因為統治者認為,大地之土是黃色的,將大地的顏色穿在身體之上,有利於得到大地之神的保護,有利於與民同德,長治久安。隋唐時期,這種金黃色的龍袍更加成為了皇帝的專用,民間百姓不得穿著金黃色的衣服,否則犯殺頭之罪。

而到了唐朝,太陽被認為是皇帝的象徵,而黃色則認為是太陽的顏色,所以唐朝開始規定赭黃為龍袍的顏色。不過黃有很多種,平常百姓和官員都可以穿不同於赭黃的黃色服飾。唐高宗李治為了避免顏色的混淆,就規定民間不準穿黃,黃色開始代表著皇室的尊貴和威嚴。黃色的龍袍也成為皇帝的標配。如果後代都按五德終始學說來製作龍袍,五種顏色的龍袍應該更加多樣化,現在人拍歷史影視劇也會多謝素材。秦始皇穿的黑色龍袍,為何後世帝王都不敢再用,改成金黃色的?

相關焦點

  • 為何秦始皇穿黑龍袍,而後世皇帝龍袍大多是黃色?
    我們經常看宮廷古裝劇的時候會發現,古代皇帝都是身著黃龍袍,可是唯獨秦始皇穿的是黑龍袍,有專家表明:不是他們不想,是不敢。這是為何?這其中有什麼道理嗎?取而代之的是頭頂通天冠,這通天冠樣子就像一座矗立的山,衣服呢就穿「玄衣纁裳」,並且規定上下都必須是黑色。 而秦始皇之所以使用黑色,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這個人十分的迷信,他認為火是周朝的圖騰,而秦朝則是五行當中的水,所以澆滅了周朝的火,而黑色就代表水。
  • 自秦始皇之後為什麼皇帝不敢穿黑色的龍袍?
    在我們的印象中龍袍是黃色的,黃色才是最尊貴的顏色,看到《大秦賦》時,大家會發現秦始皇身上的龍袍是黑色的。有人就開始議論說秦朝之後的皇帝不敢穿黑色的龍袍,事實真是這樣嗎? 每一朝推崇什麼顏色是很有講究的,不是由某個皇帝喜歡什麼顏色決定的,這背後是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在這裡的。
  • 皇帝穿的龍袍為何大多是黃色?黃色代表什麼?
    皇帝穿的龍袍在我們印象中很多都是黃色,特別是在唐朝、清朝,但是在其它朝代,又看到過很多別的顏色,比如:紅色、黑色、青色等。那麼,不同的朝代,龍袍的顏色有什麼區別呢?每朝每代,顏色到底有哪些講究呢?秦始皇很信奉五行說,因為秦國是以水克火取代周朝的,所以秦國人很崇尚黑色。你看大秦帝國的王室和秦軍銳士們,幾乎都是清一色的黑色。秦軍方陣黑壓壓的一片,確實給人一種窒息的感覺。秦始皇登基的時候也是穿的黑色龍袍。
  • 秦始皇為什麼穿黑色龍袍?漢朝為什麼是紅色?最專業的解讀來了
    一提到龍袍,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明清時代明黃色的龍袍,但實際上古代王朝的龍袍並不全然是相同的。如秦朝的黑色、漢朝的赤紅色,黃色成為龍袍的專用顏色開始於隋唐時期,此後逐漸演變為皇家御用顏色,少有發生變動,民間老百姓則禁止身著和皇帝一樣的顏色。
  • 龍袍作為古代帝王象徵,為何宋朝龍袍上卻沒有龍紋?身著曲領龍袍
    在封建社會中,龍作為帝王的專屬圖騰,用來彰顯帝王的權威,象徵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利,龍成為了皇上的專屬象徵。而古代的皇帝所穿的衣服之中,皆為龍袍,形狀各異的龍彰顯出帝王的霸氣,可為什麼龍袍作為古代帝王的象徵,宋朝的龍袍上面卻沒有龍紋?
  • 大話龍袍:「九五至尊」穿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到了乾隆時期,把顏色比較重的石青色改成了藍色,所以藍色的龍袍越往後顏色就變得越淡。皇帝一年四季的衣服是在變化當中的。皇帝因為有禮制管束著,所以龍袍的形制都是一樣的,但使用的材料不同。這是一件夏服,是透光的,把手擱進去,隔著衣服能隱隱約約看見。這是一種很薄的紗,上面繡著龍。皇帝的龍袍有很多種。
  • 大一統王朝的秦始皇都沒用「大帝」諡號,為何東吳孫權卻敢用?
    古往今來,諡號中最好的評價就是「大帝」了,這個大帝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遼闊國家帝王的意思,而是蘇洵在《諡法》中所說的「則天法堯曰大」。意思就是能夠遵循上天的準則辦事,像帝堯那樣英明。
  • 河北一塊「困龍」之地,3位雄主在此隕落,後世帝王不敢踏足此地
    雖然如今很少有人知道沙丘宮這個地方了,但是在古代,這卻是一個非常邪門的地方,因為這是一塊禁忌之地,甚至還有風水學者說這塊地方是「困龍之地」,讓歷代帝王忌憚不已。其實沙丘宮就位於如今的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地理位置稱得上是相當不錯,畢竟距離山東、河南和山西都不遠。
  • 千古帝王:秦始皇焚書坑儒,為何沒燒《易經》?
    酒會之後,始皇和丞相李斯討論,李斯說:「淳于越這個混蛋,以古非今,妖言惑眾,都是私藏史書、私學泛濫導致的,建議把秦國之外的史書都燒掉,而《詩》、《書》、諸子百家的著作也要集中燒掉,想學習的必須通過官辦機構學習,禁止民辦學校招人授課,有敢妄議《詩》、《書》的棄市,以古非今的滅族,知而不報的,同罪,秦始皇同意了。
  • 秦始皇之前竟然有七十二位封禪的帝王?
    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似乎起源於秦始皇的封禪,千古一帝登臨泰山,那麼後面的帝王自然不甘落後。可是殊不知,在秦始皇以前竟然有七十二位帝王封禪過。秦始皇封禪其實秦始皇的封禪並不成功。秦始皇即帝位三年,東巡郡縣,帶著從齊魯徵集來的儒生博士七十人,一同到泰山下。
  • 中國龍脈上埋著的三個人:一個不敢挖,一個挖不開,一個神獸護體
    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前,中國人都講究一個風水,風水這種東西我們普通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在那種能人異士風水大師的眼中,風水可就比什麼都重要了,而在中國古代最講究風水的應該就是帝王將相了。皇帝在古代都是自稱天子,身上穿的是龍袍,與皇帝息息相關的就是我們在影視作品還小說中經常提到的龍脈了,而古代皇都的設立也都是跟龍脈風水脫不了關係,每一代帝王都希望自己開創的江山能夠有神龍保佑能夠長興不衰,所以帝王對這種東西更是比誰都看得重。
  • 中國歷史上「氣運」最旺的四位帝王,秦始皇也只能排在第二位
    中國歷史上「氣運」最旺的四位帝王,秦始皇也只能排在第二位不得不承認,這世上確實有「幸 運兒」的存在,就比如兩個人同時買彩 票,一個能夠中大獎,一個卻打了水漂,什麼也沒撈到,這就是氣運加身,再比如數千年以來,出現過無數的英雄人傑,卻只有區區四百多位的皇帝。
  • 秦始皇陵是我國第一座帝陵,價值極高,專家為何至今不挖?
    大家都知道,考古對於我們研究過去的歷史有非常大的幫助。而近些年來,我國在考古方面也取得了越來越多的進展。但很多人感到奇怪的是,秦始皇陵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寢陵,價值極大,位置也已找到,為何遲遲不見專家們開挖呢?爆史君今天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 歷朝皇帝龍袍都是黃色的嗎,龍袍的顏色竟然與國運息息相關
    受此思想的影響,中國古代的帝王們也都對五行學說十分的關心,紛紛研究自己王朝的德行,而王朝德行的直接體現則是皇帝的龍袍的顏色,所以在真實的歷史中,皇帝的龍袍並不全是黃色的,各個朝代都有專屬於自己的顏色。五行分別是木火土金水,而與之對應的顏色則是青、紅、黃、白、黑。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剋,正如各個朝代的更替一般,相生相剋。
  • 「龍」這一傳說中的圖騰形象是什麼時候和帝王的權威聯繫起來的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古代中國的皇帝們總是和「龍」這種形象聯繫起來的,什麼真龍天子、龍子龍孫之類說法大家都耳熟能詳,而且身穿龍袍、頭戴冕旒也是各種戲文、現代影視劇中標準的皇帝打扮,對此所有人似乎都覺得理所當然。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墨家為何神秘消失?連《史記》都沒有記載?
    小編對戰國時期,各家學派都非常感興趣,那時在東周各國裡,最大的顯學是儒學、墨學、及道學,前幾年看了《墨攻》後,小編便對墨學越來越好奇,但讓人奇怪的是墨家學派居然沒有傳人,而且在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沒學就像是徹底消失了一樣,在將近兩百年的時間裡,曾經轟轟烈烈的學派,為何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 歷史老師穿「龍袍」上課火了,舉手投足皇帝範兒,學生笑岔氣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身邊開始出現了許多狂熱的漢服迷,他們不論是逛街還是居家,都會將心愛的漢服穿在身上。 萱爸身邊的一位漢服迷朋友曾說,根據老祖宗定下來的規矩,身穿漢服的人如果在大街上遇到了穿龍袍的人,是要跪拜行禮的,所謂「跪衣不跪人」。
  • 影帝富大龍演秦始皇,被贊演技吊打張魯一,仍住60平米房顯拮据
    12月13日,富大龍在熱播的綜藝節目《國家寶藏》中飾演"秦始皇"一角讓他人氣大漲,身穿黑色龍袍的富大龍氣勢十足,很有皇帝的架勢,再加上他精湛的演技,讓觀眾們一時間以為秦始皇真的再現。許多網友也將富大龍飾演的秦始皇與張魯一飾演的秦始皇做對比,直呼"為央視的選角吹爆,大龍的秦王才是秦王",還有網友則表示"吊打張魯一的水平""這才叫演員,這臺詞功底"。
  • 從秦始皇到現代,人們都做出哪些瘋狂之舉?
    這個國家叫做「無啟國」,「無啟」也就是沒有後人的意思,為何這個國家叫了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難道不希望人人有後代嗎?其實,這個國家的人是不需要有後代的。因為他們本身的基因可以支持「返老還童」自我重生。也就是,每當這個國家的人活到120歲的時候,他們的體態就會再次變成嬰兒,儼然重生一般,然後再重新成長一遍,如此往復,生生不老。
  • 古代皇陵的兩個特例:秦始皇陵為何坐西向東?宋陵為何南高北低?
    我國古代帝王陵墓往往選在風水寶地,坐向上也很有講究,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以示生前「南面稱尊」,君臨天下;而從南邊進入陵區後,通常都是越往北走地勢越高,陵臺位於高處,讓人有瞻仰之感。但有兩處皇陵卻偏偏與眾不同:「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園是坐西向東的;而安葬了北宋七位帝王的宋陵,則是南高北低,居於最崇高地位的陵臺卻處在陵區的最低處,絲毫沒有皇帝高高在上之感。為什麼會這樣呢?事實上,秦始皇是很注意方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