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詩描繪的春景有多美?

2021-01-09 夢憶紅樓

遊園不值 宋代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現代的釋義:先說說題目,不值可不是不值得的意義,這裡是沒有機會的意義,題目的整體意思概括下來就是,想要遊園卻沒有機會,因為他的朋友出門去了,所以他連門都沒有進去。

應該是擔心木屐子在院子裡的蒼苔上留下痕跡吧,所以敲了很久都沒有人來開門。可是滿園的春色卻是關不住的,這不一枝紅杏從牆裡伸出頭來了。

學習這首詩詞的時候大概是初中,那麼時候因為剛剛處於青春期,對待愛情這件事開始了懵懵懂懂的意識,通過這首詩詞想到了「紅杏出牆」這個詞語,當時不知道是誰說了一句,結果哄堂大笑。不出意外,老師就是訓了我們一頓,可是卻也認真地給我們講解了這首詩。

這首是很有意思的,作者在來找好友玩耍,結果好友卻不在家,本來就要敗興而走,可是卻突然發現了一直杏花從牆裡伸了出來,看著這枝紅杏就知道院子裡已經是春色滿園了。雖然未得見美景,可是這枝紅杏也足夠觀賞了。

這枝紅杏並非代表女子,相反地它代表的是一種信仰,不管是多高的牆壁都沒有辦法阻攔住紅杏的綻放,正如一眾新生的事物,衝破樊籠在蓬生長。

在《紅樓夢》中也就類似的場景出現,滿園紅杏這會是李紈的稻香村,紅梅出高牆這是妙玉的翠庵。這兩個女子都是被規矩和禮教束縛著的。

李紈是賈珠的未亡人,所以在賈府裡雖然她也只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子,可她卻不能夠打扮,每天或者枯井一般的生活,直到她來到大觀園,和一種年輕的弟弟妹妹在一起起詩社,這才讓她煥發的青春和活力,生活也有了紅杏一般如火如荼的希望。

妙玉是賈府青島翠庵的小尼姑,她也同黛玉、寶釵等姑娘一般大小的年紀,可是因為身份的束縛,她只能長久地待在寺廟之中吃齋念佛,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一點都沒有年輕女孩子的樣子。

可是年輕的心在大觀園中有了甦醒的跡象,滿園的紅梅伸出了翠庵這個樊籠,正如妙玉想要追求愛與自由的心。

春天是一個特別美好的節氣,大家在這個季節裡都有想要重新生根發芽,重新活一回的念頭。

外國之前有一個乞討的老人,他在牌子上寫下了一句話「我什麼都看不見」,可是路過的人很好會給他錢,後來一個藝術家看到了,他在乞討老人寫的字前加了一句話「春天到了」,這整句話就變成了「春天到了,我什麼也看不見」,寫完後不久,就很多人都紛紛給老人投放了錢。

這就是加了四個字,春天到了,可是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這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春天的美好,可是眼前的老人卻無法體驗到這樣的美好,所以大家都紛紛給予了同情和關照。

春天是最為美好的季節,詩人去找好朋友,雖然未見到,可是伸出高牆的紅杏,卻讓作者有了新的思緒,不怕外物阻擋,只要有夢,總是會有希望的。

作者:憶夢,歡迎關注:夢憶紅樓,一起找尋紅樓夢中和詩詞的美好!

相關焦點

  • 杏花本應是白色,為何詩人寫「一枝紅杏出牆來」,還能流傳千年?
    我國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多少個四季變幻,而詩人也永遠不會在春天缺席。對於春天,詩人們或詠春、或傷春,不管哪種情緒其實都是對春天的一種最純粹最原始的感覺。當每一個詩人寫下自己那首描繪春天的詩句時,一定都是他們當時的所感所想,想要用詩詞來將當時的所見所感記錄下來,將滿眼春色留於字裡行間。
  • 一枝紅杏出牆來,生命是壓抑不住的,生命一定會找到它的出路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是南宋末年的詩人。詩寫到南宋末,變化就不多了。很多詩人開始寫一些自娛自樂、輕鬆有趣的小詩。這首詩就是如此,裡面沒有沉重的感情,也沒有高深的知識,就是準確、細膩地把握住了生活的一個瞬間,妙趣橫生,餘味無窮。先看題目,叫《遊園不值》。「不值」,就是沒遇到,沒如願。
  • 「一枝紅杏出牆來」,明明是寫春色,後來如何被人玩「邪」了?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題「遊園不值」,說的是詩人想遊園,卻吃了閉門羹,連門兒都沒能進門。「屐齒」中的「屐」,是古人常穿的一種木鞋,鞋底前後都有高跟兒,叫屐齒。
  • 家長給孩子說「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思,老師:不會解釋就別瞎說
    在古詩詞裡,這種曲解更是屢見不鮮:把蘇軾寫春景的絕美詩句「春宵一刻值千金」當成洞房詩;把元稹的愛情詩「貧賤夫妻百事哀」,當成抱怨生活的俗語;把李商隱訴說相思的「蠟炬成灰淚始幹」,當成誇園丁的妙語。對於這些「曲解」,個人覺得,詩詞從誕生開始就已經有了生命力,意思本身就是在變化著的,所以給古詩中某個名句變換意思,為今人所用並沒什麼不對。
  • 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紅杏本是正經花,為何會有「出牆」意
    無論是杏樹還是杏花,在人們眼裡都只是植物,更不用說有「出牆」的含義了。如較早的有南北朝庾信的《杏花詩》: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城。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杏花開在二月,春天剛到杏花就爭相開放,村裡村外到處都是,詩人竟然折來放在金盤之中款待賓客,可見對花開爛漫的杏花有多麼喜愛。
  • 「一枝紅杏出牆來」本是經典詩句,卻被認為充滿貶義不應教給孩子
    ;李商隱的極度深情「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還有大詞人蘇軾的極度灑脫「一蓑煙雨任平生」。正是因為這些經典文化需要傳承,所以從小的時候,孩子們就會學習詩詞。在我們的課本當中,也會收錄很多的經典詩詞。但是有一首很著名的詩,卻因為現代文化的原因,被很多人認為不應該繼續給孩子學習。這首詩就是《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園內居住的人,該是怎樣的呢?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的這首《遊園不值》,讓攀過矮牆的一枝紅杏驚豔了千年。年歲漸長,我的目光常常越過那枝紅杏,流連於詩人久扣不開的柴扉前,遐想園內居住的該是怎樣的風流人物。作者:趙鳳貞柴扉和園內的蒼苔花徑渾然相映,一如隱居多年的葉紹翁和園內的布衣主人自是高山流水的知音。
  • 「一枝紅杏出牆來」年年入選課本,卻被誤讀千年,真正意義無人知
    「一枝紅杏出牆來」年年入選課本,卻被誤讀千年,真正意義無人知前言:在古代的時期裡,出現了很多的詩人,他們所塑造出來的詩句,總是會被我們現代人進行著學習,但是很多的句子都被現代人進行著惡搞,更是被人們隨意點去改編。
  • 農村俗語「不怕紅杏出牆,就怕野花進房」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夫妻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不怕紅杏出牆,就怕野花進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女人出軌為何叫紅杏出牆 而男人叫桃花運
    比如「恰便似一枝紅杏出牆頭,不能夠折入手,空教人風雨替花羞」。到了近代,「紅杏出牆」的用法就固定了下來。鴛鴦蝴蝶派的劉若雲,還寫了名作《紅杏出牆記》。  由於「紅杏」「牆頭」在古代文學中的特殊地位,所以,」紅杏出牆「通常只是一種含蓄的指代,並且暗指這種出軌是事出有因的,」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嘛。所以是含有淺淺的」風流「褒義。
  • 10首詩紅人不紅的詩,很多人都讀過,但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是誰
    下面10首詩中的名句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但卻對其作者和整首詩不甚知曉。 1.《代悲白頭翁》 【唐】劉希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杏花是白色或粉色,為什麼要說「一枝紅杏出牆來」?5首杏花古詩
    01杏花的顏色我們了解的關於杏花的詩,恐怕最熟悉的就是這首葉紹翁的《遊園不值》:就是去找朋友沒找到,但是卻看到主人家院牆外伸出一枝紅色的杏花,繼而想到朋友家裡已經是春色滿園了。▲杏花他的這首詩就是對於杏花變色的一個解讀:說杏花白吧,好像也不是很白,說它紅呢,又不算是紅。請你別去分辨杏花到底是什麼顏色,不如好好地去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杏花很含蓄,不如桃花那麼豔麗,但似乎多了一份仙氣。《尋仙》唐代:張籍溪頭一逕入青崖,處處仙居隔杏花。更見峰西幽客說,雲中猶有兩三家。在溪流的盡頭有一條小徑向上走就進入了山的深處。
  • 四首描繪雪景的古詩詞,白雪陽春即將到來,背下來不吃虧
    洪升,清代著名的詩人,《雪望》這首詩是冬雪詩,此詩前四句告訴我們時間是冬日的黃昏,地點是一座孤村,隨後又從聽覺方面交待出風聲很急,之後又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描繪出一個「雪」景,詩文後半段具體的描繪出雪景,拿出沙鷗和鷺鷥在雪景中難以辨認,此詩形象生動,乃詠雪詩中純屬描寫雪景之代表作之一,可見洪升的才華並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