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較多的時間為一次工作事前計劃,做這項工作所用的總時間就會減少。——這就是布利斯定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這是《禮記·中庸》的一句話,意思是: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更容易成功,沒有準備就要失敗;說話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站不住腳;做事先有準備,就不會遇到困難挫折;行事前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後悔的事。可見事前準備的重要性。
我們經常會認為在做一件事前,將這件事做出詳細的計劃非常的麻煩,並且浪費時間,立馬投入工作會更有效果,其實不然。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做計劃可以就是一個自我剖析和形勢分析的過程,如果進行剖析後。那麼在行動過程中會更有目標性,節約更多時間,減少錯誤。巴菲特曾說過:如果我們知道自己目前置身何處,並且事先知道自己將往何處去,我們可以更明確地判斷做哪些工作,以及如何著手。
美國的幾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組織3組學生分別進行不同方式的投籃技巧訓練。第一組在20天內每天練習實際投籃,並把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成績記錄下來。第二組學生也記錄下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成績,但在此期間不做任何練習。第三組將第一天的成績記錄下來,然後毎天花20分鐘做想像中的投籃,如果投籃不中時,他們便在教練的指導下在想實驗結果表明:第二組的投籃技巧在20天裡沒有絲毫長進,第一組進球率上漲了24%,第三組進球率上漲了26%。心理學家們由此得出結論:行動前進行頭腦熱身,構思要做之事的每個細節,梳理心路,然後把它深深銘刻在腦海中,當你做這件事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
很多公司在行事前都會做預案,做計劃書。其根源就在這裡。成功必定屬於有計劃的人。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一件事,只有美好的設想是遠遠不夠的。計劃可以對你的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讓你知道你的設想是否可以實現。計劃可以作為你實現設想過程的指導,大大節省你的時間,減輕壓力。有了好的計劃,你就有了好的開始。
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不能輕易走出去。
做一件事,只有美好的設想是遠遠不夠的。計劃可以對你的設想進行科學的設計,讓你知道你的設想是否可以實現。計劃可以作為你實現設想過程的指導,大大節省你的時間,減輕壓力。有了好的計劃,就有了好的開始。
在生活中,我們所需要的不只是要擁有可預見性,更重要的是如何使我們的預見成為現實。這就要求一個管理者必須使那些聚在周圍的人和你有同樣的追求,和你一起努力了解未來。同時,謀劃發展的戰略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預示未來的方向,保持整體性,不可讓偏見支配了發展戰略。
當然,不對內外環境進行仔細分析,不對可能變化的主要因素做出預測並制定出預備方案,而是不切實際地制定計劃,簡單地為計劃而計劃,則會帶來更大的危害。因此,管理者必須認清形勢,集思廣益,對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的主要因素做出應有的預測,相應地制訂多個方案,選擇我們最為滿意的方案及備選方案。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高爾基曾經說過:「不知道明天做什麼的惡人是可悲的」,對於自己的人生、工作、學習都應該有切實可行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