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捐款成為了一件麻煩事,平時還好,可一旦遇上天災人禍,一些社會上知名的企業家就會被推上風口浪尖,他們的所作所為也會受到公眾監督。當然了,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有句話叫「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既然企業家從老百姓身上賺到錢了,就要適當地回饋社會,於情於理都該如此。可是,一個叫張欣的女富豪卻引起了不少人的口誅筆伐,她捐給美國6個億也就罷了,可是對於武漢,她竟然只「捐」了4個字。
張欣,1965年出生於北京,父母是旅居緬甸的中國移民,上世紀50年代回國定居,在外文局找了一份翻譯的工作,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對於女兒,父母從未有過輕視,他們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只要教育跟上了,女孩照樣有出息。1979年,14歲的張欣跟著母親來到香港,因人生地不熟的關係,母女二人只能棲身於一間極為狹小的房子裡,儘管租金不高,但毫無生活品質可言。
為了生存,張欣曾先後在服裝廠、電子廠做流水線工人,她每個月的工錢少得可憐,只能解決一般溫飽。即便如此,張欣仍沒有放棄希望,她之所以捨棄在北京的優渥生活來到香港,就是為了去英國留學,為了這一天,張欣每天晚上下班都會去夜校讀書,她買了一本英漢詞典,拼命記憶上面的英文單詞,若想在國外生活,英語一定要過關,這是毋庸置疑的。
5年後,張欣終於等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她憑藉出色的英語能力向國家請求幫助,希望能去英國留學。能幫助本國人才出國深造乃是義不容辭的,了解到張欣的情況之後,國家馬上發放資助,幫她圓了這個留學夢。後來,張欣被英國的薩塞克斯大學錄取了,她選擇的方向是經濟學,本科畢業後,又去劍橋大學繼續攻讀碩士,直到1992年拿到碩士學位證書。
在90年代,劍橋碩士的含金量極高,張欣一畢業,就被高盛集團聘走了。後來,張欣又來到了美國華爾街投資銀行,專門負責中國業務。不過,相對於賺錢,張欣更看好的則是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倘若能找到一個靠譜的合伙人,自主創業豈不是比給人打工幸福多了?好巧不巧的是,張欣正好結識了正處於創業初期的潘石屹,雖說當年的潘石屹有些鄉土之氣,但張欣卻看到了他身上的潛力與深埋眼底的野心。
於是,張欣果斷辭去了華爾街高管的工作與潘石屹結了婚,在此之前,他們僅僅相識不過4天而已。沒成想,張欣卻賭對了,潘石屹的想法獨特而深奧,就連她也不得不心悅誠服。1995年,張欣與潘石屹回到了北京,他們創建了北京紅石實業有限公司,也就是SOHO中國的前身。截止到今年2月,張欣與潘石屹的財富已經達到了250億人民幣,位於《胡潤全球富豪榜》第729位,據統計,他倆每年都能從中國撈金16億。
然而,雖說張欣有錢,但是在捐款一事上,她卻栽了一個「大跟頭」。2014年,張欣與潘石屹現身美國哈佛大學,他們籤署了一個高達一億美金(相當於6億人民幣)的「SOHO中國助學金」協議:凡是在國外就讀本科的中國貧困學生,都能受到資助。實際上,這一助學金是對中國學生有利的,但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卻說張欣「忘恩負義」,辜負了國家的培養。另外,當全國人民都在支援武漢時,張欣卻只「捐」了4個字:武漢加油。
正因如此,張欣才會被遭到質疑,捐給美國6個億,對祖國同胞視而不見,是否有些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