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者當如八大山人、石濤等藝術家,追求晦養與磅礴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黑陶 文學報

循古見心

立身即使最陋僻,命運即使最不幸,這樣的人,也完全可以:敘事磅礴。

放曠睥睨如石濤、八大山人者,也並非目空一切;真正的藝術家,自有其心折收斂處。

晦養與磅礴

八大山人,他孤寂、清冷,但是內心絕對傲岸。在傳統中國知識者中間,他僻立一旁,屬於我所敬重的少數一脈。

某冊書中,看到八大的一幅書法作品《行書王文成公語軸》,內容系抄錄的王陽明語錄:「人家釀得好酒,須以泥封口,莫令絲毫洩漏,藏之數年,則其味轉佳,才洩漏便不中用,亦此意也」——欲成人傑,晦養重要。元氣須牢牢守住,莫使其洩。所謂:「凡後生美質,須令晦養厚積。」

《朱耷蘆雁圖軸》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南昌。在古木參天、青磚灰瓦的青雲譜,我強烈感受到八大散出的獨特氣息。青雲譜,歷史悠久的贛地道院,漢時就有記載;以「呂純陽駕青雲來降」之傳說,清代改為現名。晚年的八大,與此道院關係密切。現在的「八大山人紀念館」,就在青雲譜中,收藏有八大眾多的書畫真跡。在館內慢行觀看,突然,一幅八大的行楷立軸,滿紙墨字中挺立的四個漢字,像電一樣擊中了我!

這四個漢字是:

敘事磅礴。

《朱耷貓石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確實非常震驚!立身即使最陋僻,命運即使最不幸,這樣的人,也完全可以:敘事磅礴。

——深沉晦養,並始終葆有「敘事磅礴」之內心。八大在默默教導我。

石濤「法」

清初畫家石濤愛笑,而且是大笑,一笑,便震天動地:

「拈禿筆,向君笑,忽起舞,發大叫,大叫一聲天宇寬,團團明月空中小」;「忽然大笑震天地」「擲筆大笑雙目空」。

石濤筆下的竹

這就是典型的石濤。他的大笑,有其超常的內心格局作為底氣:「座中儘是黃山人,各贈一峰當柱撐」;「一夜西風解脫盡,萬峰青插碧雲天」;「一念萬年鳴指間,洗空世界聽霹靂」。

石濤一生,他的藝術內在發展軌跡,可作如是觀——破「他法」,立「我法」,進而以「無法」破「我法」,並最終找到「無法」的精神內核:「一畫」。

首先,破「他法」,立「我法」。

石濤最反對「動之此某家法,此某家筆意」。他極其狂傲:「我自發我之肺腑,揭我之鬚眉。縱有時觸著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為某家也。」「今問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時捧腹曰:我自用我法。」「『我用我法』,心甚喜之。」

進而,以「無法」破「我法」。

「我法」雖好,但「我法」用多、用熟了,也可能趨於定相。而真正之法,應無定相。

《黃山圖冊 》故宮博物院藏

《五燈會元》有云:「世尊因外道問:『昨日說何法?』曰:『說定法。』外道曰:『今日說何法?』曰:『不定法。』外道曰:『昨日說定法,今日何說不定法?』世尊曰:『昨日說定,今日不定。』」

石濤由此悟道:「世尊說:昨說定法,今日說不定法,我以此悟解脫法門矣。」

對於「無法」,石濤有著深刻認識:「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

那麼,這種「無法」或「至法」,其最本質的內核,到底又是什麼?石濤最終找到了,此即他的「一畫」觀。

石濤的「一畫」,既是偏於具象的書畫概念,又是偏於抽象的哲學概念。

石濤《黃山八勝圖》

從書畫概念言,「一畫」可以理解為一筆一畫,「億萬萬筆墨,未有不始於此而終於此」;從哲學概念言,「一畫」,是眾有之本,萬象之根,似脫胎於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畫」既立,於是,「他法」「我法」「有法」「無法」便都紛紛瓦解,不再重要,進入此境之後的第一緊要處便是:「夫畫者,從於心者也。」

石濤參透藝術玄機,他明白:真正的藝術,須從生命內在去尋,紙上萬象,只是心的載體。

石濤的藝術創作由此物我融一,我是萬物,萬物是我,所謂:「吾寫此紙時,心入春江水。江花隨我開,江水隨我起。」「百味具足者,在無可無不可,本不要好而自好者,出乎法度之外」,而大多「世人才一拈筆,即欲求好,早落下乘矣」。

石濤還進行「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式的追溯:「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後,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來,遂使今人不能一出頭地也。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頭地也,冤哉!」

《梅溪草堂》

文學亦完全如此。文字論散文、詩歌、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之類,只是「批評家」們僵化、偷懶所為;寫字創造者,只需「動乎意,生乎情,舉乎力,發乎文章,以成變化規模」,只需「從於心者」,足矣。

石濤和八大山人的友誼,也堪可一說。他們雖然畢生未見一面,但相契很深。南昌的八大曾為揚州的石濤畫過中堂:「公時聞我客邗江,臨溪新構大滌堂。寄來巨幅真堪滌,炎蒸六月飛秋霜。」因尺幅過大,石濤還專門致信八大,請其重畫尺幅較小者:「濟欲求先生三尺高、一尺闊小幅……向承所寄太大,屋小放不下……只不能迅身至西江,一睹先生顏色為恨。」

「擲筆大笑雙目空」的石濤,如此視八大:「淋漓奇古」「書法畫法前人前」「真神仙中人」。

而年長石濤16歲,「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也」的八大,則尊石濤為「尊者」「大手筆」。

由此可見,放曠睥睨如石濤、八大者,也並非目空一切;真正的藝術家,自有其心折收斂處。

石濤深具歷史眼光。與友人論畫時,他曾如此認定:

「此道有彼時不合眾意,而後世賞鑑不已者;有彼時轟雷震耳,而後世絕不聞問者。」

此說極其深刻,值得後輩從藝者深思、自警。

新媒體編輯:袁歡

文學照亮生活

網站:wxb.whb.cn

郵發代號:3-22

長按左邊二維碼進微店

原標題:《寫作者當如八大山人、石濤等藝術家,追求晦養與磅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能得筆墨之會者,唯有智者:畫僧石濤
    能得筆墨之會者,唯有智者:畫僧石濤鄭板橋說:「石濤畫法,千變萬化。」何紹基說:「畫至苦瓜和尚,奇變狡檜,無所不有矣。」現代黃賓虹也說石濤「生平所畫山水,屢變屢奇。」後人評論石濤的山水,多認為他用墨最佳,用筆次之。石濤自己也常常以用墨自許,自稱:「今日rf}池來撥墨,縱橫都是雲與煙.」其實,石濤又何嘗不以擅長用筆自傲,對於筆墨之間的辯證關係,他還有過透徹的論述:「筆與墨會,是為細組,細組不分,是為混沌。闢混飩者,舍一畫而誰耶?畫於山則靈之,畫於水則動之,畫於林則生之,畫於人則逸之。」
  • 首次「八大山人與齊白石研討會」:重看藝術傳承的似與不似
    有首這一時期的《題棕樹》「形狀孤高出樹群,身如亂錦裡層層。任君無厭千回剝,轉覺臨風遍體輕。」詩句也同樣表達了對周遭勢利庸俗之輩不解其藝的淡然超脫。通過這種藝術創作上的自信,可以看出齊白石的「變法」動機,主要還是書畫創作的求新之意,以及表達本真的藝術追求。
  • 一個追求創新的藝術家星座
    馬上就進入水瓶月,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群超凡脫俗的藝術家是如何在藝術史上「造作」的!瓦西裡·蘇裡科夫水瓶座的人具有博愛精神,他們關注社會,多是人道主義者。俄羅斯著名現實主義歷史畫家瓦西裡·蘇裡科夫就是這樣一位關注社會現實,並對底層人民充滿同情的藝術家。
  • 「人生如畫,畫如人生」如不能參透這個道理,畫家難成家
    劉炳新作品在梁啓超先生的名言中,趣味與價值的對比,很好地闡述了活著與怎麼活著。付向宏作品趣味,一幅畫作也要有趣味,沒有趣味畫作就沒有生氣了。所以「人生如畫,畫如人生」如不能參透這個道理,畫家難成家,收藏者難收藏到好的畫作!
  • 八大山人朱耷向你翻出一對白眼,價值1.187億,畢竟是皇帝的世孫
    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還是舊山河八大山人——朱耷朱耷(1626—約1705年)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人屋、道朗明朝宗室,朱元璋十七子寧王朱權第九世孫與崇禎皇帝同輩祖父、父能詩善畫他八歲即能詩,善書法漢族,江西南昌人看過八大山人的畫嗎?
  • 一個敏感浪漫的藝術家星座
    他們擁有著敏銳的感受力和豐富的想像力,這些特質也讓雙魚寶寶們獲得了「天生藝術家」的美譽。除此以外,雙魚座通常浪漫多情、心思細膩、多愁善感。相比豐富的物質生活,他們更注重精神層面帶來的享受。作為最有藝術天賦的星座,雙魚座藝術家在藝術史上一直都如「神」一般的存在,幾乎個個都是大咖級人物。事不宜遲,隨小編趕緊去看看他們那浪漫又充滿詩意的藝術世界吧!
  • 十二星座專屬古裝手繪美女,金牛座氣質磅礴,白羊座溫潤如水!
    處女座:處女座專屬的古裝手繪美女溫潤如水的鄭爽,古裝造型真的是特別的好看。處女座的人雖然緊繃著自己的精神,但是他們在自己的娛樂生活上面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是一個比較會生活的人。天秤座:天秤座專屬的古裝手繪美女古靈精怪的小鳳九,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就會默默的付出,一直陪在那個人的身邊。
  • 豪氣幹雲,大氣磅礴的男孩名
    很多父母希望為自己的兒子取一個豪氣幹雲,大氣磅礴的名字,當然也希望能有好的寓意,寄託自己的期望,今天精選一些這類名字,可作借鑑和參考。
  • 山水之樂,得之於心,彭醇士繪《山如黛水如碧》
    彭醇士 山如黛水如碧從這幅畫的名字就能感受到作品的基調是柔美恬淡,略帶清新之感。彭醇士 山如黛水如碧 局部彭醇士在創作中很注意調整線的節奏。彭醇士 山如黛水如碧 局部黛是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常常用它畫眉。如黛,就是像黛石染過的眉毛。看遠處山巒起伏的輪廓,是不是像描過的眉毛那樣柔美。至於水如碧,也是在強調其純粹的美感。
  • 如淨琉璃含寶月——專訪琉璃藝術家梁明毓
    若說琉璃佳作如珠似寶,梁明毓老師便是堪與之相對的玉人。梁老師6歲習畫,大學專攻工筆畫,畢業後轉行設計,心含大願,與佛結緣。他造琉璃佛像,皆價格合理,且將所得全部利潤,用於再造佛像之上,自身分文不取,只與他人共享功德。可以說,梁明毓老師是真正踐行琉璃美德之人,觀其作品即見其人,是一是二,不可分辨。讓我們從這樣一位「身如琉璃,內外明徹」老師的採訪裡,於琉璃杯盞之中,探得人皆應有的明淨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