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吟誦 吟誦的意義 聲音的重要性

2021-01-09 蘇家酒窖

什麼是吟誦 吟誦的意義 聲音的重要性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種新型的讀書方法——吟誦。

不知道大家在讀書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面對古詩文,我們中國古人是如何讀的呢?

是像我們現在的人一樣麼?朗誦詩文,聲音短促?還是有別的方法呢?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朗讀,是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才傳入中國的。那麼之前,我國古人是如何讀書的呢?

估計很多聰明的小夥伴已經猜到了,中國古人,用的是吟誦。

我們見過很多圖,詩人們都在行吟。比如《太白行吟圖》、《白居易行吟圖》、《春園吟詩圖》等等。

《史記》裡面說:屈子行吟澤畔。唐代的李商隱說: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宋代的蘇軾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些文字記載,無不告訴我們,古人是在吟詩。

那什麼是吟誦呢?簡單地下一個定義,就是中國古代傳統讀書方法。

吟誦的目的,徐建順先生說,是:「別文體,守規矩,重聲韻,達文意。通古人之情,感自我之心。修身養性,以文化人。」

這聽起來特別唬人,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把古人的聲音一部分還原,與古人相通,與作者相通。

為什麼呢?因為漢語裡的讀音是可以傳遞情感的。哪怕是同一句話,不同的語氣也會傳達不同的思想。比如說簡單的一句「你吃飯了嗎?「。這句話,如果是小姑娘問自己喜歡的小哥哥,一定是情意綿綿的,輕柔柔的問一聲,」你吃飯了嗎?「。同樣,這句話如果是母親問自己遠行的遊子,一定是飽含著四年,隔著電話問一句」你吃飯了麼?「。如果只是泛泛之交,在路上打個招呼問一句」你吃飯了麼?「肯定是聽過就忘。

聲音可以達意。這是否與很多小夥伴的語音學知識發生了衝突?在西方的語言學理論體系中,索緒爾提到任意性原則:語音和語義無關係。也就是說,語音和語義之間,是割裂的。

但有一個現實情況一直存在,那就是不同國家的語言系統是完全不同的。

傳統文字學指出:「形旁表意,聲旁表義」,漢字是音形意三位一體的文字,這是我們受到的教育。

中國的漢字裡,一類是象形,一類是形聲。指事和會意只是象形的一個複雜化,還是象形。假借和轉注只是一個用法,所以漢字實際就這麼兩類:象形和形聲。形聲字是漢字的主體。漢語上古音的字的語音和語義關係是非常密切。許慎《說文解字》對形聲字的定義:「指事為名,取譬相成」。

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這是現在語言學裡已經承認的事實。那麼,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語音這部分學習藉助了拼音。那為什麼用拼音的方法學漢字呢?因為有專家說:形聲的語言是落後的,我們要像西方學習,學拼音。比如向朝鮮學習。

在1444年,朝鮮世宗大王頒布《訓民正音詔》,裡面提到:「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為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

大家可以去看看現在的朝鮮文字,就是典型的拼音文字,只是構形還有點像漢字。而這樣放棄拋棄象形,使用拼音的原因也提到了,要容易學、容易用。

同時學習拼音也拋棄了很多東西。比如現在的韓語,同樣的讀音對應了很多很多的含義,經常會被搞混。韓國的法學生在學習嚴謹的法典的時,經常吐槽,真的是一團糟。

我們不會有這種現象。象形字是音形義一體,是複雜的象形。我們一個字教下去,音形義全有了。所以中國的文化典籍的傳承功能特別強,內涵豐富。但是我們的一個劣勢是不容易學,不容易用。

可是現在回頭看看,我們的古人不是學的很好嗎?

我們古代幾千年能那麼順暢的把漢字學下來?因為我們有一套讓它變得容易學容易用的方法。這套方法首當其衝的便是吟誦。

當然不止是吟誦,還有別的一些方法。比如,近體詩、蒙學等。但自從百年以前引進西方理論解釋中國的歷史文化,漢詩文就只剩下字義了。失去了音義的漢詩文,不僅不再美麗,而且意義不完整。

沒有音義的漢詩文,首先不再美麗,而且意義不完整。少了音義,你能保證剩下的這一部分(字義)是正確的嗎? 一個人本來是健全的有兩條腿,現在就剩一條腿了,你能保證他走得好嗎?你能保證他的這條腿跟別人一樣嗎?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為學者,必有初「。《三字經》裡的內容,告訴我們要會讀書。

那如何讀書呢?就是要讀出詩文本來的聲音。失去了聲音的漢詩文失去了靈魂。

吟誦讓我們回到漢語本身,回到漢字,漢語,漢詩,漢文。回到他本來的樣子,揭開語音的意義,重現漢詩文的瑰麗世界。

確實,有同學會說,漢字的讀音一直在演變。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包括現在,語音還在變化。雖然現代漢語幾經改變,但還是保留了相當多的音義。

你看,語言文字沒有改變。如果當聲音被放大了。而聲音本來就是有意義的,這部分內容被放大了,音義自然變大了。

漢詩文的意義是由音義和字義兩部分構成的,音義非常重要,他在整個漢詩文的含義當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是不能丟失的。

所以,我們要學吟誦。通過吟誦,找回詩文的真實面貌。

看到這裡,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小編黎琳。如果喜歡的話,別忘了給我們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朋友看到哦~關注我們的百家號蘇家酒窖,每天get一點新鮮的文化知識,如果您有想進一步了解的內容,也歡迎留言給我們哦!歡迎留下您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唐代一位詩人因太輕狂傲慢,當皇帝面吟誦一首詩,徹底斷送了仕途
    皇帝也調侃他說,為什麼不不吟誦你那句天下聞名的「氣蒸雲夢澤,波動嶽陽城」呢?可見唐玄宗還是聽過孟浩然的大名的,否則也不會知道他的得意之作。唐玄宗本來對孟浩然還是頗有好感的,可是誰也不會任用一個滿腹怨氣,不諳世事的讀書人。
  • 心繫社稷蒼生的吟誦
    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詩歌美學是「詩言志、詩言情」,李學洲先生的新作《玉壺冰心》也是這種美學的外化體現,這在我們這個以娛樂、戲說為時尚的年代,恐怕是一種最為樸素可貴的情感吧。
  • 「朗讀」一詞中「朗」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偏旁裡面有「月」?
    那麼「朗」表示什麼呢?怎麼有個「月」字。「朗」形聲字,左聲右形,從月,良聲。也就說這個表意的是「月」這個字,「良」代表的是它的聲音。小篆的「朗」字,左邊是「月」,從「月」表示與月亮有關係,在字中表意,用作形符;右邊是「良」,讀「liáng」,在字中表音,用作聲符,構成左形右聲的形聲字。隸書、楷書筆畫化,「月」與「良」位置交換,形體也有些變化。
  • 中國北京星座合唱團《呼吸》發行 譜寫對生命意義的思索
    歌詞「星河壯麗,你吟誦大江東去」大江東去,是宋代詩人蘇東坡吟詠長江的名句。「櫻花盛開,我嘆息黃鶴飛起」唐代詩人崔顥的《黃鶴樓》中有「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的名句。「春風再起,你歡呼江南又綠」宋代王安石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此處借指湖北。「梅花飄落,我吹響夢幻之笛」唐代李白詩句:「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姓名的重要性及其意義是什麼
    姓名伴隨著人從出生到死亡,有機率我們與別人出現重名的現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姓名對於人們的意義依然是很不一樣的。姓名是表示一個人的標記,和人有著特別大的淵源。因此,夢揚易理就帶領大家看看姓名的重要性和它的意義是怎樣的。人的姓名是貫穿人的一生,一直與人榮辱與共,當然人可以改變或者拋棄他,但是名字卻永遠不會主動離開自己的主人。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那麼,「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就要了解「吟詩」二字的含義。第一,吟誦詩歌。吟誦詩歌就是既有節奏有韻調地誦讀詩歌,它是吟詩最常見的意思。如茅盾 《子夜》九:「吟詩的 杜也看見了,放下筷子,站起來招呼。」 巴金 《雪》第一章:「原來他們斜對面座位上的一個有八字鬍的中年人正在搖頭擺腦地吟詩。」
  • 姓名分析:名字的重要性及其意義是什麼
    3 ,必須要選擇好的名字名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給孩子起名時父母們必須要多加小心,根據孩子的性格、命格等特點去挑選合適的字詞,作為他們的名字。尤其是那些先天運勢不佳的孩子們,更是需要擁有一個好聽好記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