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稼軒學校 呂思睿
在白衣天使中,有個不為人知的特殊群體,被稱為「鉛衣人」。我媽媽就是其中的一員。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目睹了媽媽及其團隊的工作情景——
他們穿著奇怪,頭戴鉛帽、面罩,鼻梁上架著一副寬大的鉛眼鏡,脖子上戴著鉛圍脖,上身穿著鉛馬甲,下身圍著鉛裙子,像古代戰士的盔甲。他們在無影燈下聚精會神地做手術,完全忘記了身上鉛衣的重量。雖然開著空調,冷氣十足,但額頭上的汗珠如豆大,卻顧不上擦拭。
術後,媽媽的手術衣已經全部被汗水溼透,如果脫下來擰擰,都能擰出水來。我問媽媽:「為什麼要穿鉛衣?」媽媽告訴我,X線是把雙刃劍,是患者的福音,卻是醫生的「魔鬼」。X線對人體傷害很大,醫生必須要穿鉛衣防護。但為了手術方便,一些部位依然裸露在外,所以鉛衣只能防掉約50%的射線。剩餘部分會緩慢進入體內,造成免疫力下降、脫髮、癌變等傷害。由於長期穿20多斤重的鉛衣做手術,頸椎腰椎間盤突出便成為「鉛衣人」通常的職業病。
媽媽也經常帶我去她們醫院的圖書館學習,使我有幸看到了這一幕——上到八十多歲的老教授,下至實習醫生,都手捧一本又一本厚重的醫學經典,鑽研獲取豐厚的理論知識和龐雜的臨床知識。技術難題阻擋不了他們奮鬥的腳步,他們在醫學的道路上精益求精。
他們還經常開介入交流會,討論新技術。有時媽媽也帶我參加,儘管我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但他們那認真的神情,那種奮鬥的幹勁,無不感染著我。他們經常在會上做著詳盡的筆記,拍下病歷回去學習,休息時對病例進行激烈的討論……
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正因為有這樣一群鉛衣人,奮鬥終生,替患者負重前行,才讓經受病痛的人們看見了暖暖的希望,才使無數個漆黑的夜晚被勇敢的星星照亮,才讓我們城市的呼吸無論晝夜都能順暢運行……
「鉛衣雖重,但肩上有比鉛衣更重的託付,那就是生命的重量和患者家屬的信任。鉛衣重,重不過患者的生命;輻射大,大不過奮鬥的力量。」這是他們的回答。
豐碑無語,行勝於言,雖然鉛衣人們沒有感天動地的豪情壯語,但他們,卻立足平凡的崗位,濃墨重彩譜寫救死扶傷、為醫學奮進的新篇章。
讓我們向這群託起生命重量的「鉛衣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