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中國移民日」法令籤署儀式。
新華社巴西利亞6月26日電(記者張啟暢 張武嶽)巴西總統特梅爾26日籤署法令,正式將每年的8月15日設立為「中國移民日」。
特梅爾在當天的籤署儀式上表示,中國移民早在約200年前就來到了巴西。1900年8月15日,巴西官方記錄的第一批華人抵達巴西。如今,中國是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多領域合作廣泛。他說:「兩國間合作建立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從經濟到航天,涵蓋領域廣,並在金磚合作框架下鞏固了對話機制。」
特梅爾說,「中國移民日」的正式確立將夯實兩國關係的根基,增進雙邊人文交流,同時進一步彰顯華人對巴西社會建設作出的貢獻。
巴西眾議員、中國議員陣線主席福斯託·皮納託去年8月15日向眾議院全會遞交提案,要求將每年8月15日設立為「中國移民日」。他在26日表示,「中國移民日」的確立將有助於在巴西傳播中國文化,讓更多巴西人了解中國。
中國駐巴西大使館臨時代辦宋揚說:「『中國移民日』法令的籤署將在中巴人文交流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既是對華僑華人為巴西、為家人努力拼搏奉獻的高度認可,也是巴西兼收並蓄、開放包容的生動體現。」
他強調,8月15日也是中巴建交紀念日,這一日子對於雙邊關係具有重要意義。上百年來,中國移民在巴西的發展見證了兩國交流合作不斷增進的歷史。
1974年8月15日,中國和巴西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相關閱讀:
巴西設中國移民日 僑胞兩百年辛苦打拼終獲認可
近日,巴西眾議院和聖保羅市議會分別通過相關提案將8月15日設為「中國移民日」。消息傳來,巴西僑界無不歡欣鼓舞。「這是天大的喜事!」「我們為在巴西終於有屬於華人的節日感到十分自豪!」連日來,數位巴西僑領接受記者採訪時,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中國駐巴西大使李金章在出席巴西眾議院設立「中國移民日」活動時指出,200多年前,一批中國茶農遠渡重洋來到裡約熱內盧和聖保羅,為當地民眾帶來了茶葉種植技術,也翻開了中國移民巴西歷史的第一頁。此後,大批華人先後踏上巴西土地,憑藉吃苦耐勞的民族精神,在陌生的環境中謀求生存,站穩腳跟。時至今日,巴西華人華僑數量從最初的200多人增至30多萬人。他們不僅將中國文化帶到巴西,而且積極融入巴西社會,為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推動中巴經貿和人文交流發揮了難以替代作用。
「中國移民日的設立,將增進中巴兩國合作關係,提升華人在巴西社會的地位,也會優化僑胞的生活和生意經營環境,這對我們僑胞來說是天大的喜事。」巴西巴中工商文化總會會長、巴西廣東同鄉總會名譽會長李濃忠說。
據介紹,李濃忠的父親上世紀50年代移民巴西,一直在華埠從事飲食業,同時,他也是功夫人,一直協助朋友授武。中國功夫現在巴西遍地開花,弟子遍及軍政社會各階層。20年後,李濃忠本人也來到巴西,至今已40餘年。他告訴記者,隨著中國的強大,華人經濟條件的改善,以及中巴經貿合作和友好往來不斷深入,如今,巴西社會各階層普遍對華人比較友好和尊重。
「華人早期來巴西都很苦,很多是向親戚朋友借錢買船票出洋謀生。他們多數以做小生意起家。那時巴西人特別喜歡吃廣東人做的角仔,很多廣東人都是做這個起家。」李濃忠回憶道,「那時雖然苦,但華人很勤勞,當地人每天工作8小時,我們華人要12個小時以上。」
憑藉勤奮和聰明,他們的生意由小到大。如今,巴西華人普遍經濟條件都不錯,老一輩華僑的子弟大部分都已受過高等教育,積極融入當地社會,不少人從事議員、律師、醫生等受人尊敬的職業。
與老一輩僑胞不同,最近25年來巴西的新華人華僑多數都從事進出口生意。祖籍廣東臺山的巴西江門五邑青年聯合總會、巴西中國功夫龍獅文化總會會長陳文添就是其中一位。他從1996年移民巴西聖保羅經商,至今已21年。
陳文添此次有幸受邀參加在巴西眾議院和聖保羅市議會分別舉行的設立中國移民日慶祝活動,「深切感受到巴西30多萬華僑華人經過200多年辛勤打拼、勤勞敬業、積極融入當地社會等努力受到巴西政府的認可」。他表示,祖(籍)國的強大和繁榮,加上海外僑胞自身的努力,提升了海外僑胞在當地的社會地位。
他認為,中國移民日的設立,對於保障華僑華人各方面合法權益,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並進一步推動中巴文化和經貿交流有重大意義。
僑胞在巴西本地受人尊重,與當地華社積極做慈善,參與社區建設回報社會密不可分。李濃忠說,「我們社團每年冬天都會捐款買食品,通過市政當局分發給當地的窮人。巴西社會治安不大好,特別針對華人的打劫時有發生,為此,我們還與聖保羅警察局聯繫建立安全委員會,定期開會,檢討安全防範措施。」此外,華社還會經常做些活動,向當地社會展示針灸、旗袍、舞龍舞獅、書畫等中國傳統文化,受到當地人的歡迎。
據了解,如今巴西30萬僑胞中,粵籍僑胞佔多數,而這其中臺山籍僑胞又佔了大頭。據廣東臺山外事僑務局統計,目前,祖籍臺山的巴西僑胞超過31000人。
拉美是早年廣東華僑出洋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地。古巴、巴西、秘魯、智利當年都留下了華工的足跡。華人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所作出的歷史貢獻,也被當地社會銘記。
在古巴,170年來,華人足跡遍及甘蔗種植園、工廠、農村、獨立戰爭戰場以及古巴革命前沿等各個角落。鼎盛時期,古巴華人人口一度高達十幾萬。哈瓦那的華人區曾是美洲地區最大的中國城之一。
1931年在哈瓦那紀念華人參與古巴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十年戰爭"的紀念碑上,刻著古巴政治家的一句話:「沒有一位古巴華人是逃兵,沒有一位古巴華人是叛徒。」
在於廣州舉行的古巴革命58周年國慶招待會上,古巴駐廣州總領事伊莎貝爾蘇亞雷斯曾說:「古巴人血液中流淌著非洲人、西班牙人和中國人的血。」(據新華社、環球時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