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70年 臺胞思念故土 民國規劃圖幫他找到親人

2021-01-13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2月28日訊 近日,高郵姓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王慶山接到一個求助電話,原來是一位臺灣同胞希望能尋找到故鄉高郵的親人。

一走70年,臺胞思念故土

「我此次回來,是想幫助我的父親尋找故鄉高郵健在的親人。」臺灣同胞黃先生告訴記者,「父親解放前離開大陸去了臺灣,這一走就是70年,每次思及家鄉的人和事,老父親都唏噓不已。」

「我們晚輩年幼時時常聽到父親提及高郵的故事,這讓我們一直神往。前些年,父親準備帶我們一同回鄉尋親,不料一切準備就緒,臨行前父親卻突發疾病,需要住院治療,所以就沒能成行。」黃先生說,在這次得病之後,父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此次我正好有機會來大陸,出發之前父親拉著我的手要我無論如何一定要回家鄉高郵一趟,試著尋找家鄉的親人。」

黃先生說臨行前父親給了自己一樣東西,也是尋找親人的唯一線索,那就是一張民國時期父親在老家住宅的地契,「我到了高郵之後,四處尋找,終於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找到了這張地契上所寫的地址,可惜那裡已經面目全非,完全找不到當時的痕跡。我尋訪當地的居民,也沒有人能知道以前這裡住戶的信息。」

民國規劃圖幫他找到親人

正當黃先生滿心失望,準備離開高郵之際,一位知情人告訴他,高郵姓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王慶山收藏有一張民國時期的城市規劃圖,好像那張圖上標註著當時各家各戶的居住位置,也許可以通過這張圖找到當時黃家的鄰居,從而獲得線索。

聽到這話後,黃先生連忙找到了王慶山。「當時這張規劃圖我已經贈送給高郵檔案局了,黃先生找到我之後,我帶他一起前往了檔案局,通過比對黃先生帶來的地契和規劃圖,我們發現,原來當時黃先生的父親還有一個兄弟住在他們家隔壁,隨後我們又通過其他渠道,找到了其後人。」王慶山介紹。

找到親人的黃先生現場撥打了父親的電話,得知此信息的老人興奮不已。老人表示,感謝家鄉人對於自己尋親的幫助,希望能等自己身體好一點之後回家鄉一趟,看一看家鄉的變化,與親人團聚。 記者 宮鋆煜

相關焦點

  • 臺灣《湖南文獻》,幾代湖南人辦了70年
    臺灣《湖南文獻》,幾代湖南人辦了70年紀錄片《望湘》海報湖南衛視都市頻道編導金婷與《湖南文獻》主編劉鵬佛(左)在臺灣大學椰林大道第一次見面。金婷我居住的小區附近,正在新建一所初中,舊房子轟隆垮掉的聲音,總讓我想起去年冬天駐臺時,深夜被地震震醒的恐慌。
  • 死緩犯夢見兒時被拐賣 民警幫他找到失散30年親人
    夢裡面,他在一個人很多的地方被抱走,爸爸當時顧著買東西沒察覺。他依稀記得,自家的牆壁上滿是黃泥土,屋頂上有稻草,家門口有稻田和有小水溝,天冷的時候會下雪。 鄭江是一名死緩犯。他在福建龍巖監獄服刑期間,因夢到自己被拐賣,親生父母在夢中呼喚他,於是向監獄管教民警求助,希望能找到親人。
  • 父子饑荒中失散,60年後兒子通過媒體找到親人,無奈父親已逝世
    70歲老人想回故鄉在九江的一戶人家中有一位名叫曹亮老人,他如今已經70歲了,想要找到親人,回到故鄉去,那麼在這個老人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如今曹亮老人的孫女都已經成家了,但是這60年裡曹亮老人無時無刻不想找到自己的親人,不僅如此,在曹亮老人的記憶中,曹亮老人認為當年是生父故意拋下了他,他想回到故鄉找到親人,了解當年事情的真相。
  • 八旬臺灣老兵 菏澤找到親人!17歲離家一別就是70年
    齊魯網10月22日訊70年,對於一個時代來說不長,但,對於人的一生來說,可能就是一輩子。有這麼一家人,70年,都在做一件事,而且是從一輩人傳給下一輩人直到現在。她叫吳淑秀,今年71歲,提到 「爸爸」 這兩個字,吳阿姨就忍不住流眼淚。71歲的她,直到三天前,才見到爸爸的樣子,就是這張全家福中畫報上的老人,吳範勳。
  • 2007年臺胞臺屬座談會
    12月25日,我辦召開2007年於都重點臺胞、臺屬座談會,四套班子分管領導參加,付縣長高子華主持。首先會上臺辦負責人向與會臺胞、臺屬報告了2007年的工作概況,並把2008年的工作打算提出協商,與會臺胞、臺屬發言湧躍,並提出了許多建議,臺屬蘭小連說:要經常與臺灣親屬聯繫,引導為於都的公益事業服務;臺胞黃麗萍說:要發揮自身優勢,創實業、興辦客家禮儀館。
  • 服務臺胞的日子裡
    李京機(右)正在協助臺胞辦理「e福州」線下實名認證備案。臺籍專員上崗,「一站式」服務提速「由於工作單位變動,我的醫保、社保、公積金都要從市保轉入省保,該如何辦理?」「我的臺胞證即將到期,要攜帶哪些材料換證?」「如果想開通『e福州』,如何進行實名認證?」
  • 清明節緬懷思念親人的寄語 微信懷念已故親人祭祀句子
    2019年的清明節到了,對於已故的親人總有一些話想要表達,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清明節緬懷思念親人的寄語,微信懷念已故親人祭祀句子。  清明節緬懷思念親人的寄語 微信懷念已故親人祭祀句子  1、又是一年清明至,在這特別的節日裡,腦海裡盤旋的字眼,儘是些傷感,別離和後會無期,說也悽涼,讀也孤單,細雨砸傷了眼,思念觸疼了心,任冷風悽雨將自己澆透,從上到下透著寒涼,由內而外訴著感傷。
  • 2019清明節掃墓的心情說說 懷念思念親人句子語錄
    2019清明節掃墓的心情說說 懷念思念親人句子語錄  2019年清明節就要來了,每年清明節都要掃墓,小編為你盤點經典句子語錄。  臨近清明節了,我總是習慣的在每年的這個時候想起你來,一別12年,夢見你,心痛如初,願你在天堂永遠快樂幸福。  清明節到了,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個祭祀的節日裡,我的淚水又一次「泛濫成災」;親人的離去,讓我倍感思念。  清明的天,是陰的;清明的雨,是澀的。在今天這個不平凡的日子裡,讓我們用心請來緬懷先烈與親人。描寫清明節的好句好段。
  • 6年幫120多失散家庭團圓:他幫別人找親人,兒子在找他
    從警10餘載,他協助破獲公安部督辦「特大網絡販槍案」「特大網絡販賣毒品案」,先後參與偵辦各類刑事(行政)案件140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00餘人。多年來,宣恆利用業餘時間,志願提供1000多條有價值的尋人線索,助力120多個失散家庭團圓,並幫助180餘名民政滯留殘障人員找到了回家之路。
  • 「大陸關心服務臺商臺胞是真心實意的」
    2018年12月18日 04:5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40年改革開放,春風化雨,造福兩岸,惠及了一代又一代臺胞。他說,自2000年在重慶投資創業以來,企業營業額已增長數倍,其中的關鍵因素是順應大陸發展及時轉型升級。現在陳振豐又在謀求新的轉型。「『一帶一路』建設為企業再次轉型升級提供了絕佳契機。」他說,「一帶一路」沿線存在很大市場空間,這是企業今年業績逆勢上揚的重要保證。未來將沿著「一帶一路」開拓海外市場,為企業發展找到新的空間。
  • 96歲臺灣老兵離家70年,盼回湘,問侄子: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引言我們都知道,在戰爭年代裡,連活命都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有多少將士們想回到故土,再看一眼自己的親人,但他們卻永遠留在了戰場上,有些幸運的將士活了下來,可他們卻再難回到家鄉了。唐代的詩人王翰曾寫下《涼州詞二首·其一》,詩中「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 描寫離別家鄉、離別親人的心情句子
    當歲月慢慢過去,單純浪漫褪去,世俗現實壓力縈繞心頭,白髮蒼蒼皺紋掛臉龐,到最後,都會無條件地思念自己的家鄉。7、春節過去了,七天假期太短!短的讓我抓狂,家人的團聚總是那麼的短暫。這些年,為了打拼,為了更好的生活,我們失去了在親人身邊的快樂與幸福感。在飯桌面前我還能吃到大大的雞腿,在父母的面前你永遠就是個小孩!春節一家團聚或者就是最幸福最開心的事了。
  • 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溫馨句子精選,2019年重陽節祝福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溫馨句子精選,2019年重陽節祝福語 1九九兩相逢,採菊東籬下,節酒千杯少,情誼無限意,登高望遠處,重陽共聚首,祝君福與壽,健康長久存! 2衣不在光鮮,自然就好。禮不在貴重,真誠就好。朋友不在多,有你就好。祝福不在勤,用心最重要。
  • 民國「最後的閨秀」,和丈夫相愛70年,打破算命先生「短命」預言
    民國「最後的閨秀」,和丈夫相愛70年,打破算命先生「短命」預言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封建迷信這樣的事情是非常流行的,不管是生活中發生的什麼事情,幾乎在大戶人家或者是皇宮中都會請來一些算命之人來預言即將要發生的事情。
  • 70年多前的教材是啥樣 民國老課本重現揚州
    淺顯易懂繪生活點滴網友「獅子山下是我家」近日在新浪微博發文稱:「#清新民國老課本# :一、我吃東西細細地嚼碎了再咽下去;二、我不多吃糖食;三、我在應當吃東西的時間吃東西;四、我不用衣袖揩嘴臉;五、我的頭髮要梳得整齊;六、我對人家要常常面帶笑容;七、我不說謊話不騙人。」該網友還評價稱:「寓教學說理於簡單之中,清新大氣。」
  • ...過年的臺胞送春聯送祝福——「歡聚思明·情暖兩岸」2021年思明...
    1月8日下午,廈門思明龍山時尚中心年味濃濃、鄉情切切,在此舉辦的「2021年思明區臺胞迎新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讓在廈生活發展的臺胞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春的喜悅。儀式上,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表示:「由於疫情的原因,有很多臺胞今年都會選擇留在廈門過年。」
  • ...歡聚思明·情暖兩岸」2021年思明區臺胞迎新年系列活動啟動...
    1月8日下午,廈門思明龍山時尚中心年味濃濃、鄉情切切,在此舉辦的「2021年思明區臺胞迎新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讓在廈生活發展的臺胞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春的喜悅。儀式上,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表示:「由於疫情的原因,有很多臺胞今年都會選擇留在廈門過年。」
  • 臺灣85歲老兵70年後終圓尋親夢 高郵鄉音仍難改
    臺灣85歲老兵70年後終圓尋親夢 高郵鄉音仍難改 2018年04月23日 10:2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23日揚州訊 在新聞媒體、臺辦系統、當地政府部門以及高郵姓氏文化研究會持續關心和幫助下,4月20日晚,臺灣85歲老兵金貴發在夫人以及大兒子、大兒媳一行的陪同下,終於踏上了70年的尋家路,來到高郵市菱塘回族鄉省親。市、縣兩級臺辦分別派人赴南京祿口機場接機和到團聚現場看望慰問。
  • 84歲老奶奶找到全家民國時期戶籍卡 共12口人(圖)
    84歲的盧璋老人找到全家當年的戶籍卡。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邵丹攝你知道70年前的民國戶籍卡長什麼樣嗎?你一定見過家裡面現在的戶口本,但你看過爺爺奶奶的戶籍卡嗎?昨天下午,70名南京市民受邀參加了南京市檔案局(館)舉辦的「看民國戶籍卡片,尋祖輩南京印跡」活動,84歲的盧璋老人更是在現場找到了60多年前,包括自己在內的全家12口人的戶籍卡。全家12口人民國時期的戶籍卡保存完好「當時我才15歲。」盧奶奶激動地拿著自己當年的戶籍卡對記者說。
  • 70年的民國老宅成了「違建」?
    投訴人:70歲的李鍵強老人  投訴時間:昨日上午  投訴內容:南京下關區熱河路127號的三幢民國老樓,是我父輩建於上世紀30年代初,至今保存完好。既然沒有記載,也無產權證,這民國閣樓不就成為違章建築了嗎?  記者核實:這三幢民國老宅無論從哪個角度審視,儼然成為一個整體;走進內間,三幢小樓結構、用料、高度都是一模一樣,根本不可能分開而建。附近80歲高齡的王大爺稱,日本鬼子尚未打進南京城時,這三幢小樓就存在了,一直是李家的住宅樓。  那麼三幢古老的民國民宅,為何中間一幢成了「不合法」的身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