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新發肺癌患者約有70多萬人,5年生存率卻只有17%左右,也就是說,有80% 以上的患者,都活不過5年。
早期肺癌幾乎沒有任何明顯症狀,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咳嗽太嚴重了才去醫院檢查,一確診,就是肺癌晚期。
而數據顯示,如果在肺癌早期發現並進行手術的患者,5年生存率能夠達到90%以上。
所以,要及時去醫院做篩查。
哪些人應該做篩查?檢查哪些項目?
肺癌高危人群
年齡在 55-74 歲,吸菸≥30 包/年,仍在吸菸或者戒菸
年齡≥50 歲, 吸菸≥20 包/年,另需附加一項危險因素(IIA 類證據),
危險因素包括:氡氣暴露史,職業暴露史,惡性腫瘤病史,一級親屬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或肺纖維化病史。
篩查項目:低劑量螺旋CT
已有研究表明,與普通胸片篩查相比,低劑量螺旋CT篩查肺癌高危人群可降低25%的肺癌死亡率。
經低劑量螺旋CT篩查出肺癌並進行手術的早期患者,其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這與目前肺癌17%的5年生存率簡直天壤之別。
查出「結節」就一定是肺癌嗎?
如果片子上看到了「結節「,要先做一下分類。
結節分類
可以按大小分,也可以按結節的密度來分。
如果按密度來分,可以分為實性結節和亞實性結節。
實性結節指的是肺實質內類圓形影、直徑≤3釐米,不伴有肺不張、無淋巴結腫大或肺內其他異常的病變。
這種結節大部分會在體檢篩查時偶然發現,而且很有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表現。
實性結節癌變的可能性
那麼,如何評估實性結節是肺癌的可能性呢?
片子上發現了肺結節,無外乎兩種,良性病變和惡性病變。
良性病變包括肉芽腫性疾病比如結核,良性肺腫瘤比如肺錯構瘤,還有一些先天性的疾病等。
惡性病變包括肺癌、肺轉移癌和淋巴瘤。
直徑大小不超過1釐米的肺癌結節,叫小結節。是肺癌的可能性不到2%,可以說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當結節的直徑長到1-2釐米,肺癌的可能性可以達到11.9%;2-3釐米的結節可能性是29.7%;3釐米以上的結節,癌變可能性高達40%左右。
由此可見,結節越大,肺癌的可能性越高。
亞實性結節是肺癌的可能性
亞實性肺結節也叫磨玻璃樣肺結節,從影像學片子上看邊界清楚,呈類圓形,表現為結節狀。
亞實性結節有一部分結節,裡面沒有什麼實性的成分,密度比較小,從片子上看比較淡,稱為純磨玻璃結節,又稱非實性結節。
直徑小於1.5釐米的非實性結節有34%的概率是肺癌,隨著結節直徑的增加,肺癌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
從上述數據上看,與實性結節相比,同樣大小的非實性結節是肺癌的可能性更大。
最危險的亞實性肺結節:混合性磨玻璃樣肺結節,又稱之為部分實性結節。
這部分結節小於1.5釐米的,有一半左右的比例是肺癌,更重要的是,結節裡面的實性成分越多,是肺癌的可能性越大。
這些實性成分從病理上來講,常常包含一些腺癌成分。
亞實性結節也可以是一些良性病變,如侵襲性肺黴菌病,肺隱球菌感染等。當然也可以是惡性病變。
從非典型腺瘤樣增生到原位腺癌,再到微浸潤腺癌最後到浸潤性腺癌,惡性程度從低到高。
原位腺癌很多情況下表現為磨玻璃影,一般小於3釐米,當裡面出現實性成分時,逐漸向微浸潤腺癌和浸潤性腺癌轉化。
持續存在的磨玻璃結節絕大多數是惡性的。
但其它3種結節如果能早期診斷並及時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100%。(如下圖)
肺癌作為發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癌種,應當引起大眾的重視。尤其是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如果查出結節,務必在醫生的指導下,明確結節的性質,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