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娘娘用什麼劃開了銀河?從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聊一聊七夕起源

2020-11-28 電影審判官

咱們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沉澱出了許多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這三大節日,這是專屬於我們中國人的節日。除此之外,還有元宵節、清明節和重陽節等,以及我們今天要講的七夕節!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相傳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稱為七夕節,又叫乞巧節、七巧節、雙七節等。實際上呢,七夕節作為一個節日,最早是在漢代的時候。每年的這天晚上,三五個閨蜜相聚在花前月下,擺上幾盤乾果點心,斟上三杯兩盞淡酒,少女們就開始穿針乞巧。所謂穿針乞巧,《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就是「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可以看出,這個穿針乞巧的比賽是很考驗技巧的,能夠很好的檢驗一個女孩是不是心靈手巧、是不是細心認真,所以不要小看這個穿針乞巧的傳統。因為在古代,一個尋常人家裡,你很難想像一個婦道人家不會穿針引線、洗衣做飯,還能不被公婆趕出家門的。

除了穿針乞巧,少女們也會對著夜空中的銀河,閉上眼睛許下自己的心願,乞求天上的織女賜給自己美滿的姻緣,然後相互玩鬧嬉戲,直到天亮!

到了宋元時期,七夕節已經成為了民間最受歡迎的節日之一。從七月初一開始,人們就開始置辦乞巧用的物品,大街上車如流水馬如龍,比趕會還熱鬧。在那個遙遠的年代,京城裡竟然也有那麼三五天出現堵車現象(馬車),一切都是因為那個浪漫而美好的七夕將至。

到了今天,七夕節已經被萬能的商人們演繹成了情人節,不僅成了情侶們的專屬節日,也成了各大商場、電商平臺、鮮花店、西餐廳和酒店的狂歡節。

其實,在古代,不光女孩和情侶們可以過七夕節,單身漢也可以過七夕節。自從有了科舉制度,讀書人便有了幾乎是唯一的出路,窮人家的孩子更是如此。但是科舉取士畢竟人數太少了,所以就有了成千上萬的窮酸秀才。他們很多都窮得娶不上媳婦,甚至連飯都吃不上了,這一點都不稀罕。再加上每次都名落孫山,真窮得只剩下書了,書太多了吧,放在屋裡還受潮發黴。每年的七夕節,看著那些富家子弟都在曬幸福、曬恩愛,秀才心裡那個酸啊,索性把自己的書拿出來曬曬吧,這就是七月七日「曬書節」的由來。

最後咱們再來聊一聊牛郎織女的故事。山西和順縣有一戶王姓人家,原本一家四口人,哥哥長大後爹娘給取了個媳婦,弟弟王二小幫家裡放牛,日子還算過得去。可惜沒過幾年爹娘就先後撒手人寰,王二小之後跟著哥哥一家過活。大嫂心腸不好,王二小總是受氣,後來王二小就主動提議分家單過。大哥不同意,大嫂很高興,在王二小的一再堅持下,只要了一頭牛、幾畝地王二小就從哥哥家搬出來了。

來到河邊,王二小搭了一個草棚,即是牛棚,也是自己的家,家裡唯一能聽自己說話的就是那頭老黃牛,王二小從此也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牛郎。幾年後,牛郎長大了,老黃牛也快老死了,臨死之前,老黃牛突然開口說話:「主人啊,老牛要回天庭了,不能再陪你了。三天後在咱家門前這條河的上遊,會有七個仙女下凡洗澡,等她們下了水,你就把那身綠顏色的衣服偷偷拿走,趕緊往家跑,衣服的主人為了找衣服,就得追你到家裡,她就是你的媳婦兒。」說完老黃牛就咽了氣。三天後牛郎照做,一來二去,穿綠衣服的仙女果然成了自己的媳婦。這個媳婦,不僅會洗衣做飯,還織得一手好布,原來她本是天上的織女。後來兩人有了一雙兒女,牛郎下田種地,織女在家織布,儘管日子過得清苦,好在夫妻二人感情深厚,相敬如賓。

話說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就這樣一眨眼就過了好幾年。玉皇大帝發現織女下了凡,大發雷霆,命令王母娘娘下凡將織女帶回天庭。王母娘娘只得照做,下凡之後,趁牛郎下田耕地,將織女帶回,牛郎回到家中,家裡只剩下哇哇大哭的一雙兒女,一問說是媽媽被王母帶走了。牛郎找來一副挑水的擔子,前後掛上兩個籮筐,把兩個孩子往筐裡一放,就往天上追去。

眼看著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急忙從自己頭上拔下銀簪,在身後劃了一道,就成了銀河。牛郎過不去,急得直哭。看著爹爹也在哭,兩個孩子就哭得更厲害了。織女見此情景,也嚎啕大哭。苦命的一家,感動了銀河邊的喜鵲,於是成群的喜鵲搭成了鵲橋,終於讓牛郎織女一家再度相會。王母娘娘也被感動了,就勸說玉皇大帝應該同情一下這可憐的一家,玉皇大帝最終下令,每年的七月初七,可以讓牛郎織女一家在鵲橋相會,這便是七夕節的由來。

相關焦點

  •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節牛郎織女傳說故事簡短50字100字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 七夕憶奶奶,躲在苦瓜藤架下,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又是七夕節,又想起了我的奶奶,奶奶去世已經有十多年了。奶奶在世的時候,每到七夕,就會跟我講「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奶奶沒念過一天書,目不識丁,卻很會講故事,第一次聽到牛郎織女的故事,就是奶奶在七夕晚上講給我聽的。
  • 七夕牛郎織女如何相會?看看這座懸在半天空的鵲橋
    七夕牛郎織女如何相會?看看這座懸在半天空的鵲橋(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今天是七日七日,中國傳統節日七夕。小時候,每到七夕節,大人就會講牛郎織女故事,牛郎織女如何相會呢?牛郎織女的電影小時候也看過,是黃梅戲劇電影。其實這個電影是個悲情故事,有情人不能在一起,就是神仙也不行,只能七夕這天才能見上一面。那時看到牛能講話,感覺不可思議,然後牛郎挑著兩個孩子上天找織女,織女的媽媽王母卻讓牛郎織女只能相隔天河遠望,這時奇蹟出現了,千萬隻喜鵲趕來搭橋,於是牛郎織女才得以相會。終歸是神話傳說,哪裡有這麼精靈的喜鵲?哪裡有這樣的鵲橋?
  • 七夕的故事或傳說簡短100字 七夕節由來10字20字30字
    七夕的故事或傳說簡短100字  七夕故事版本一(100字版本)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來源於牛郎織女天河配的神話故事。牛郎和織女,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七夕故事版本二(牛郎織女傳說詳細版)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
  • 民間以牛郎織女為載體的傳說(七夕),原來是要表達這個意願
    便懇求王母娘娘讓她們一起去人間的碧蓮池一遊。王母娘娘心情正好,便應允了她們。老牛突然對牛郎說:「你今天去碧蓮池一趟,那邊有幾個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五彩衣藏起來,五彩衣的主人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知道它是個神物,便照著老牛的話做了。那件五彩衣的主人正是織女。
  • 七夕節的來歷 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會
    是因為民間俗信這天牛郎織女會天河,女兒家們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希望能求得。因此,七月初七之所以稱為乞巧。  乞巧,她們除了乞求針織女紅的技巧,同時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在閩省,廣東省及東南亞一帶,最時興於七夕拜七姐。這的確是舊日女兒家的大節日。
  • 牛郎織女,一個美麗的傳說,忠貞的愛情故事
    不料,天帝派王母娘娘護送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受不了妻子和孩子的分離,於是他摸了摸破碎的頭上的一角,變成了一隻小船,讓牛郎帶著他的孩子坐船追他們。就在追到織女星的時候,王母娘娘突然摘下了她頭上的金釵,在空中畫了一條波浪翻滾的銀河。牛郎不能過河,所以他只能和織女在河邊哭泣。
  • 七夕節用英語怎麼說?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存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什麼 在我國流傳了千年
    牛郎和織女之間的愛情故事,大家都是有所耳聞,也正是因為他們兩個的愛情給七夕節增添了無數浪漫的色彩,所以我們要把這個故事記在心裡。   版本一:《荊楚歲時記》云:「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
  • 2018年七夕是幾月幾號?今年七夕是哪一天
    關於七夕節的傳說  牛郎和織女  七夕節還與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有關。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與一頭老牛相依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計謀,教他如何娶織女為妻。有一天,眾仙女們到銀河沐浴,藏在暗中的牛郎突然拿走了織女的五彩衣。驚惶失措的眾仙女穿衣飛,唯獨剩下織女。
  • 七夕葡萄架的傳說介紹 在這裡能聽到牛郎織女對話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節了,這個節日在我國歷史悠久,流傳下來的一些習俗和傳說也深受人們喜愛,就比如七夕和葡萄架總有著一些關聯。   關於七夕有這樣一個傳說,說是牛郎放牛時遇見下凡的織女,相識相愛.牛郎和織女,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但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 「七夕節」的主人公牛郎織女到底是個怎樣的傳說?
    「七夕節」在中國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節日,喜歡這個節日的大多是情侶,夫妻。有關「七夕節」的傳說,最能讓人信服的主人公就是「牛郎織女」了。最早把牛郎織女說成是夫婦的是在《洛神賦》中,書中還說了牛郎織女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會一次。不過,人們還是有疑問的,為什麼牛郎織女是夫婦,卻只能每年相見一次呢?傳說之一早先,織女和牽牛隻是宇宙中距離較近的兩顆星宿。
  •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20字50字100字 七夕節傳說故事簡短點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50字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故事七夕節傳說故事簡短點  七夕節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又是一年七夕到,牛郎織女鵲橋相匯天悅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以致七夕節現已成為我國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傳統節日。  值得一提的是,七夕節,這個俗稱中國情人節的節日(又名「紫色情人節」),已於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由來  關於七夕,坊間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段美麗傳說——忠厚男人放牛郎,吸引織女下天堂。痴男怨女做夫妻,生有一雙好兒女。
  • 民間流傳的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什麼樣的?遠比古籍中收錄的內容精彩
    但是根據詩文的意思,我代山東高密撲灰年畫們可以看出,當時的織女已經開始和牛郎女在鵲橋相會了。在我國歷史上,最早提到牛郎這個名字的是南朝梁代文人吳均。他在(齊諧記一書裡,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桂陽人成武丁由於常年修煉,得道成仙。他於七月七日奉天帝之命召回天宮,說是因為這天織女將會牛郎這個故事描寫得活靈活現。由此可見,在南朝梁代時,牛郎織女的傳說已經深入人心。
  • 七夕將至 看詩詞佳話裡的鵲橋故事
    這周五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七夕一直被稱作中國「情人節」。七夕的美麗傳說和人們對愛情的嚮往,促使一代一代的文人都為之潑墨作詩。  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 天象:牛郎星織女星本周日銀河「鵲橋相會」
    七夕星空圖  本周日(8月19日)是農曆七月初七,這天是中國傳統節日裡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節",是傳說中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在銀河鵲橋相會的日子,該日也逐步演變為中國的情人節。因此,每到七夕有情人總會仰望星空祈禱愛情忠貞不渝。  據江蘇省天文學會專家介紹,牛郎與織女是民間一種叫法,其實在天文學上牛郎的中文名為河鼓二,而織女星稱為織女一,它們分別是天鷹座和天琴座的一顆亮星,由於這兩顆恆星肉眼清晰可見,又容易辨別所以在明代鄭和下西洋時,就曾以織女星為航海的導航標誌之一。
  • 「牛郎織女」和「董永七仙女」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傳說故事
    小時候就一直聽老人講農曆七夕節「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但是很多人容易把「牛郎織女」的故事和「董永七仙女」的故事相混淆。很多人會說七夕到了,董永和七仙女又要相會了,但是其實這並不正確。「董永七仙女」和「牛郎織女」完全是兩個故事,他們的故事起源和情節都不同,只是都是仙女愛上凡人男子的美好傳說,所以人們容易搞混。牛郎織女的傳說是這樣的:從前有個叫牛郎的男子,家裡條件不好,隨哥哥嫂子一起生活,但是哥嫂對他並不好。牛郎就和家裡的一頭老黃牛感情深厚,沒人的時候就和老黃牛說心裡話,而老牛似乎也能聽懂牛郎所說的話。
  • 天上的牛郎織女是怎麼來的?淺談中國古代的七夕鵲橋誕生與發展
    並且和牛郎織女相關的鵲橋,也在現實生活中引起了很多人的遐想,儘管這只是美好的神話,但卻承載著中國人對愛情的嚮往之情,那麼古人是如何看待牛郎織女的呢?鵲橋的來歷又是什麼?描述的是「在水一方」的伊人難以企及的意象,這裡提及的遊女就是織女的原型,為織女形象的出現做了文化鋪墊,而「漢」指的漢水,還有可能代表著牛郎織女故事裡的銀河。儘管古代的很多神話天馬行空,但不論怎樣想像,神話始終是對現實的反映,所以我們才能對應現實推斷出牛郎織女這則故事中呈現的意象和現實中的什麼東西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