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牛郎織女是怎麼來的?淺談中國古代的七夕鵲橋誕生與發展

2020-11-28 銘史小生

文|銘史小生(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抄襲、搬運必究)

牛郎織女的傳說流傳至今,成為了堅貞愛情的象徵,而且這是由我們本土的文化發展而來的,早已深入人心。並且和牛郎織女相關的鵲橋,也在現實生活中引起了很多人的遐想,儘管這只是美好的神話,但卻承載著中國人對愛情的嚮往之情,那麼古人是如何看待牛郎織女的呢?鵲橋的來歷又是什麼?

一、夜空中的「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在天上的相會的,這很有可能是古人看到星宿運行軌跡後產生的想像,並且在中華文化中還有使用牽牛星和織女星比喻男耕女織的農業文化的現象,所以牽牛星和織女星早已是一種象徵符號。在《小雅大東》中記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內容說的就是織女織布的效率非常低,哪怕一天工作了很長時間也難得見到精美的布匹。

而且借著星象想像人物故事的事情,在緬甸也有,故事的輪廓和牛郎織女很相似,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人不僅對星象著迷,還很樂於為星象注入故事,以寄託自己的情感。不僅描寫出了男女形象,還為他們增添了在橋上相會的橋段,著實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二、「在水一方」的織女

在《詩經》中有這樣的描寫: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描述的是「在水一方」的伊人難以企及的意象,這裡提及的遊女就是織女的原型,為織女形象的出現做了文化鋪墊,而「漢」指的漢水,還有可能代表著牛郎織女故事裡的銀河。

儘管古代的很多神話天馬行空,但不論怎樣想像,神話始終是對現實的反映,所以我們才能對應現實推斷出牛郎織女這則故事中呈現的意象和現實中的什麼東西有關。雖然《詩經》中還沒有兩個人相會的場景,但是有了河流的存在,兩個人想要見面,那麼選擇橋作為交通工具最為合適。

三、連接天地的「橋」

在牛郎織女的故事中,橋是由喜鵲搭起的,而我們在現實中也能看見橋,只不過是用石頭搭建而成的,加上橋本身就有連接的作用,天空中也會出現彩虹,所以古人便把這種連接的構想用在了神話中,將橋視為連接天人和生死的象徵。

不過在《詩經》中有這樣的記載:「蝃蝀在東,莫之敢指。」也就是說,古時候的人們把彩虹看作一種婚姻不幸的預兆,這跟中國文化裡的陰陽失調有關,所以才會寫「莫之敢指」。並且我們還可以從甲骨文中看到對「虹」的描繪,虹字是由兩條尾部相連的龍,彎曲成一道拱的形象,在結合張開的龍嘴呈現的。

那麼天上的彩虹為什麼會用龍來記錄呢?古時候天降大雨,人們就想像這是天神口渴了,所以化身為龍到凡間喝水。在出土的雙龍玉璜上我們也能發現代表彩虹的拱形,加上是使用玉製作的,所以還有通天人的意象。並且橋在古人的眼中也具有連接生死的寓意,比如人死後想要去到閻羅殿,就必須要過奈何橋的民俗故事,就對橋寓意生死做了呈現,所以把牛郎織女相會工具用橋承載就很好理解了。

不過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什麼時候成型的呢?雖然整個故事的人物設定以及場景有了初始的萌芽,但最終還是在漢魏時期形成的。《淮南子》中記載:「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這是最早記載鵲橋的文字資料。在《風俗通義》中也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的描述,儘管這兩則故事中描寫的動物一個是烏鵲,另一個是鵲,但都可以肯定的是,鵲這種動物已經與七夕關聯起來了,所以鵲才會成為牛郎織女相會時的一員。

南宋詩人範雲在《望織女》中寫道:「盈盈一水邊,夜夜空自憐。不辭精衛苦,河流未可填。寸情百重結,一心萬處懸。願作雙青鳥,共舒明鏡前。」其中填海的精衛和填河的鳥相互對應,也說明精衛填海這則故事與牛郎織女的故事有著密切的關係。

不過把鵲作為七夕意象的神話或詩歌並不是穩定發展的,畢竟那個時期受到信息閉塞、戰爭暴亂、國家不統一等原因的影響,所以到了唐宋時期,鵲橋與七夕關聯在一起的詩歌才變得多起來,不僅有「鵲夜飛」「鵲填河」等修飾詞句,還有直接使用「鵲橋」一詞的現象。

四、七夕選定之鳥——鵲

對於我們來說,牛郎織女故事中「鵲橋」的「鵲」指的就是喜鵲,畢竟最終形成的是一則愛情故事,而喜鵲則有著報喜的寓意,所以並沒有烏鵲和鵲的爭議,理解起來也簡單得多。其實鵲橋這種意象的形成,還受到了《詩經》中《鵲巢》和《防有鵲巢》等作品的影響,因為鵲有著成雙成對出入的生活習性,像極了伴侶之間的相處模式,所以喜鵲除了有美好愛情的象徵之外,還有團圓的寓意。

並且古人對天象觀察的熱情只增不減,他們還從大自然中發現了一些動物的行為和天氣有聯繫的現象,例如我們熟知的詩句「春江水暖鴨先知」。而《禽經》中就記載了喜鵲和天氣有關的內容:「仰鳴則陰,俯鳴則雨」,所以神話中喜鵲出現做橋的意象,在現實生活裡是秋季快要到來的一種預兆。

這一點又貼合了喜鵲預報降雨的功能。且七夕之後,因季節變化,喜鵲頭頂的羽毛都掉落更生,民間將之附會成搭橋所導致的現象。由此種種,千年的神話演繹,才鑄就了銀河之上仙氣飄飄的鵲橋。

牛郎織女在七夕相會,是久別重逢的時刻,愛人之間的思念之情必定會令他們喜極而泣,因為在相會之後又會分別一年,所以他們留下的眼淚就與雨對應起來了,這和人們相傳的七夕多降雨的天氣相吻合,而喜鵲也有預報降雨的天性。七夕過了之後,喜鵲還會因季節交替開始脫落羽毛,人們在天上看見落下的這些羽毛,就想像出了喜鵲為牛郎織女搭橋的意象,充滿了詩意,也抒發著人們的情感。

喜愛觀察天象的古人,將他們觀察到的星象和天象變化,演變成為令人動容的神話故事,寄託人們對美好的愛情的嚮往,同時又以富有戲劇性的情節,讓人們將這個故事深刻地印在腦海裡。儘管一年才能見一次面的設定帶有悲情色彩,但也凸顯了牛郎織女彼此深愛的真心。

相關焦點

  • 七夕節的來歷 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會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傳統民間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七夕節這一天,中國少女主要活動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
  • 又是一年七夕到,牛郎織女鵲橋相匯天悅
    在過去,女孩們會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以致七夕節現已成為我國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傳統節日。
  • 獨屬於女生的七夕節,如今變成了情人節!牛郎織女原先只是星座!
    在七夕這天,天上牛郎織女會來到鵲橋上相見,因而近代又將七夕作為中國版的情人節。實際上古代的七夕節和婦女節差不多,是女性專屬的節日。 牛郎和織女分別是天上的星辰,牛郎是位於西邊的牽牛星(河鼓三星),織女是位於東邊織女星(鼎足三星)。
  • 七夕牛郎織女如何相會?看看這座懸在半天空的鵲橋
    七夕牛郎織女如何相會?看看這座懸在半天空的鵲橋(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今天是七日七日,中國傳統節日七夕。小時候,每到七夕節,大人就會講牛郎織女故事,牛郎織女如何相會呢?牛郎織女的電影小時候也看過,是黃梅戲劇電影。其實這個電影是個悲情故事,有情人不能在一起,就是神仙也不行,只能七夕這天才能見上一面。那時看到牛能講話,感覺不可思議,然後牛郎挑著兩個孩子上天找織女,織女的媽媽王母卻讓牛郎織女只能相隔天河遠望,這時奇蹟出現了,千萬隻喜鵲趕來搭橋,於是牛郎織女才得以相會。終歸是神話傳說,哪裡有這麼精靈的喜鵲?哪裡有這樣的鵲橋?
  • 《天上的街市》課後詩歌《秋夕》《七夕》《鵲橋仙》1課時教案
    亦指古代神話中的人物牽牛和織女。「輕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層意思:第一,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冢間那些荒涼的地方。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裡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悽涼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從宮女撲螢的動作可以想見她的寂寞與無聊。她無事可做,只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
  •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怎麼來的?
    文獻記載了牛郎織女星區對應嶺南地域分野牽牛星、織女星變成夫妻和「七夕」的出現牽牛星、織女星的擬人化的命名,一開始就寄託了中國古人「男耕女織」的樸素理想。後來這兩顆星在古人想像中逐步演變成了一對夫妻,也是情理中之事。
  • 今天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怎麼形成的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的演變流逝,七夕節現已成為中國的情人節。
  • 從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聊一聊七夕起源
    除此之外,還有元宵節、清明節和重陽節等,以及我們今天要講的七夕節!「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相傳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稱為七夕節,又叫乞巧節、七巧節、雙七節等。實際上呢,七夕節作為一個節日,最早是在漢代的時候。
  • 七夕憶奶奶,躲在苦瓜藤架下,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又是七夕節,又想起了我的奶奶,奶奶去世已經有十多年了。奶奶在世的時候,每到七夕,就會跟我講「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奶奶沒念過一天書,目不識丁,卻很會講故事,第一次聽到牛郎織女的故事,就是奶奶在七夕晚上講給我聽的。
  • 七夕將至 看詩詞佳話裡的鵲橋故事
    這周五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七夕一直被稱作中國「情人節」。七夕的美麗傳說和人們對愛情的嚮往,促使一代一代的文人都為之潑墨作詩。  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節牛郎織女傳說故事簡短50字100字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 七夕葡萄架的傳說介紹 在這裡能聽到牛郎織女對話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節了,這個節日在我國歷史悠久,流傳下來的一些習俗和傳說也深受人們喜愛,就比如七夕和葡萄架總有著一些關聯。   關於七夕有這樣一個傳說,說是牛郎放牛時遇見下凡的織女,相識相愛.牛郎和織女,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但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 「七夕節」的主人公牛郎織女到底是個怎樣的傳說?
    「七夕節」在中國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節日,喜歡這個節日的大多是情侶,夫妻。有關「七夕節」的傳說,最能讓人信服的主人公就是「牛郎織女」了。最早把牛郎織女說成是夫婦的是在《洛神賦》中,書中還說了牛郎織女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會一次。不過,人們還是有疑問的,為什麼牛郎織女是夫婦,卻只能每年相見一次呢?傳說之一早先,織女和牽牛隻是宇宙中距離較近的兩顆星宿。
  • 鬥轉星移,七七雙吉;天上鵲橋,人間夫妻
    1傳統七夕,溝通天人今日農曆七月七日,正是傳統節日七夕。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而節日最能體現人類存在的儀式感,所以說,傳統節日反映了一個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基因。「七月裡來七月七,天上牛郎會織女,喜鵲搭橋長又長,銀河滾滾難隔離,聽完奶奶講故事,月下乞巧學技藝。」
  • 不必慶祝七夕,牛郎織女不會團聚的
    牛郎和織女被分隔兩地, 在七夕這天才能鵲橋相會這時牛郎織女才開始有了人格。 牛郎織女的傳說在流傳過程中遇到了另外一個民間故事——董永傳說,於是牛郎這個人物漸漸跟董永合為了一體。 從事中日比較文學研究的於長敏教授分析道:「文學家從牛女兩星座聯想到一對戀人,又從天上聯想到人間。
  • 《最強蝸牛》七夕搭鵲橋活動參與方法
    還有幾天就要到七夕節了,最強蝸牛中推出了七夕搭鵲橋活動,達成搭鵲橋進度就能獲得牛郎織女的贈禮。那麼最強蝸牛七夕搭鵲橋活動怎麼參與呢?還不知道的小夥伴快來一起看看《最強蝸牛》七夕搭鵲橋活動參與方法的相關內容吧。
  • 七夕節的傳說 牛郎織女的傳說永流傳
    七夕節乞巧,這個節日源於漢代,沿襲至今就成了我國傳統的情人節,關於七夕還有很多浪漫的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你一定聽說過吧。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 七夕來了,你能指出牛郎織女星在哪裡嗎?
    七夕來了,你能指出牛郎織女星在哪裡嗎?七夕晚上,仰望星空,可以觀看到牛郎織女星「鵲橋相會」。在大城市,也可用肉眼看到牛郎織女星。還不知道牛郎織女星在哪裡的趕緊學起來!
  • 鵲橋需要多少喜鵲?
    今天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的七夕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提及七夕,大家容易聯想到牛郎織女,會想到古詩十九首裡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想到杜牧的「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也會想到秦觀的名句「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然而,關於傳統七夕的冷知識,大家又知道多少呢?
  • 七夕後的牛郎織女,又「異地」了?
    七夕結束,牛郎織女又要恢復「異地分居」了嗎?   還有網友戲稱,不知今年牛郎織女相見,有沒有測體溫、驗健康碼?   其實,牛郎和織女,人家今年嚴格地保持了「社交距離」——就跟千百年來一樣。而且,七夕過後的兩顆星星,壓根兒沒有漸行漸遠。不信?請您朝天上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