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南文昌12月28日電題:堅守初心逐夢星空——記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01」指揮員王光義
王玉磊、劉遠航、李飛
「……5,4,3,2,1,點火!」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拔地而起,直刺蒼穹。
發出口令的,就是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01」指揮員王光義,我國目前唯一一個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兩型運載火箭的雙料指揮員。
「01」指揮員,是航天發射任務大管家,既要有豐富的任務經驗,還要有紮實的技術功底。
大學畢業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後,王光義努力學習規程、研究原理、練習操作,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四處請教,每天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力爭將每一件事做好。
因工作出色,2002年他被調入站機關,負責組織計劃協調工作。多年磨礪和經驗積累,讓他對組織指揮、計劃協調和測試發射流程了如指掌。
2013年,文昌航天發射場建設進入關鍵期,急需測發系統骨幹。王光義收拾好行囊奔赴文昌,他說:「那裡挑戰更大,責任更重。」
兩年前,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因芯一級發動機故障,發射失利。「幹航天的不怕出問題,出了問題必須解決問題!那次失利後,我們發射場全線沒有沮喪和氣餒,大家都憋著一口氣,各個系統、各個崗位也立即投入火箭復飛的準備中。」王光義說。
為了把長徵五號火箭的脾氣摸準摸透,王光義多次跑到火箭研製生產廠家,從基礎知識到設備原理,從設計方案到零件部件,從基本操作再到應急處置,把自己完全歸零,像個小學生一樣,從最基礎的開始學,從最簡單的開始做。
「這次發射是萬人一枚箭,凝結了成千上萬航天人的心血。」王光義說。
「開二聯迴轉平臺!」27日16時40分,距發射還有近4個小時,王光義發出指令。他的口令中透著自信、堅定和從容。
30度、90度、180度……長徵五號火箭與實踐二十號衛星組合體漸漸展現在大家面前。參觀區域的人群中響起一陣讚嘆聲,11歲的文昌市小學生林曦拍著小手說:「媽媽,大火箭真漂亮!」
「40分鐘準備!」隨著口令結束,射前液氫液氧補加開始,火箭頓時霧氣繚繞。這時,最後一批技術人員開始撤離。
測發指揮大廳內一片寂靜,大家都屏住呼吸,翹首等待。
15分鐘、10分鐘、5分鐘……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著,與火箭相連的各系統設備相繼脫落,扶持火箭的擺杆迅速擺開, 距離點火升空進入讀秒階段。發射大廳的空氣仿佛凝固了,崗位人員聚精會神地緊盯著屏幕、設備、逐項查驗著各項數據。
「5、4、3、2、1,點火!」隨著王光義雄渾有力的口令聲落,發控臺主操作手於鵬果斷地按下發射按鈕,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拔地而起。
「航天人的質量工作,99分都是不及格!」王光義說,「長徵五號的復飛起航,承載了航天人的光榮與夢想,我由衷地感到自豪。」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