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昌灑鎮白土村不遠處就是月亮灣起步區和文昌航天發射基地,亦村亦景好風光。阮琛 攝
今年恰逢「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4月24日也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一直以來,航天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而備受關注。
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作為我國唯一的低緯度濱海發射場,承擔著深空探測、載人登月、天地往返運輸等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是我國最具商業航天發射競爭力的發射場。依託文昌航天發射場,海南已逐漸成為我國航天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紮實推進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搶抓商業航天發展機遇,吸引航天科技高新技術產業集聚,推動航天產業與海南地區經濟融合發展。
創新體制
高位推動文昌國際航天城發展
「建設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是中央的戰略部署。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成立省級文昌國際航天城工作領導小組,高位推動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
2019年1月,省政府辦公廳將文昌國際航天城列入海南省三大科技城,出臺《關於支持三大科技城發展的措施》,從加大財政扶持、建立資金保障機制、設立產業引導基金、支持體制機制創新等七大方面支持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
2020年2月7日,省委常委會審議並原則通過《關於完善十一個重點園區管理體制的實施方案》。4月2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海南自由貿易港洋浦經濟開發區等重點園區管理體制的決定》,確定了文昌國際航天城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園區之一,採取「法定機構+平臺公司」管理體製成立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賦予園區自主發展權,讓園區說了算,有權能定事。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作為法定機構,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負責文昌國際航天城的開發建設、運營管理、招商引資、制度創新、綜合協調等工作,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進入新時期。
謀篇布局
啟動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
2019年,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十二院牽頭國內權威規劃單位,深入研究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方向,明確了產業定位,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編制了《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概念性規劃》和《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概念性規劃》等相關規劃。
文昌國際航天城瞄準國際最高標準,建設開放型、國際化、創新融合的世界級航天城,重點打造國際航天發射中心、國際航天交流合作平臺、航天高端產品研發製造基地、空間大數據開發應用基地和「航天+」產業示範區。
在八門灣西側、文城老城與清瀾新城之間規劃了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先期啟動建設。起步區按照「一核雙軸、四基地一中心」的規劃布局,佔地12平方公裡,重點建設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空間科技創新戰略產業基地、創新融合產業示範基地、航天國際合作產業基地和航天數據中心,重點發展衛星研發製造與應用、火箭研發、航天高端裝備製造、航天技術應用、航天數據開發應用、航天國際貿易等產業;著力打造文昌航空航天國際論壇,創辦國際航空航天大學,構建「國家新型產城融合智慧樣板」。
2019年12月20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海南省政府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建立長期、穩定、務實的戰略合作關係,充分發揮雙方在技術、人才、市場、資源等多方面的互補優勢,發揮航天高科技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在商業航天、國際合作交流、火箭總裝、衛星研製與應用等方面深入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4月13日,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三橫五縱」路網工程(一期)、文昌航天超算大數據產業集群項目、清華附中文昌學校二期(高中部)等項目集中開工,這也標誌著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建設實質性啟動。
省國防科工辦向海南省圖書館捐贈價值5萬元的航天科普類圖書。李辰駿 攝
展望未來
航天產業將釋放更多發展紅利
提起航天產業,不少人會覺得它與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相距十萬八千裡。其實,航天科技並非遙不可及。如今,隨著航天科技領域在我省各個領域的運用逐步增多,航天產業對海南發展的紅利已初步顯現。
2019年,我省成功發射海南首顆商業衛星「文昌超算一號」和海南首顆商業通信衛星「文昌物聯一號」,並引進航天超算大數據集群項目,將航天超算大數據、衛星遙感等技術運用到生態環境監管、社會治理領域,構建起更加高效便捷的監測監管模式,為高效精準打擊「兩違」、水汙染治理、打擊破壞資源行為等工作提供全方位的遙感信息支持和服務。
目前,我省已經建成海南省整治違法建築信息系統,海南北鬥自由流智慧交通系統、海南省自然資源信息管理平臺、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資源調查平臺、文昌市資源環境監測監管大數據服務平臺、三亞雙城雙修管理平臺等項目。
通過這一系列的「天地互通」的平臺,對於環境、交通、資源、違法建築的監管不再是難事。哪裡河流有排汙?近年來我省自然資源分布狀況如何、哪裡有違法建築的苗頭?近年生態環境的變化趨勢如何?打開電腦網頁,或者點擊手機上下載安裝的軟體,便可從衛星圖上清楚地看到每一塊森林、每一條河流、每一條道路,及時的監管讓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的行為無處遁形。
隨著文昌國際航天城的建設開始緊鑼密鼓地推進,一項項航天科技成果開始運用至各個領域,航天產業對我省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開始凸顯。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商業航天是全球航天產業的大趨勢,航天產業作為海南省重點發展的「陸海空」三大未來產業之一,是海南省未來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文昌航天發射場低緯度、航道落區安全等地理位置優勢在商業航天發射方面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海南自貿港政策在商業航天產業導入方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下一步,海南將抓緊我國商業航天發展契機,將商業航天作為助推海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力爭把海南打造成中國商業航天的主戰場。
(本版文字/李辰駿)
我省多地開展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
舉辦航天知識有獎問答 上線網絡航天科普大講堂
今年4月24日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今年「中國航天日」活動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連日來,省國防科工辦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市縣,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第二天又恰逢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為實現航天科普經常化、社會化,23日上午,省國防科工辦向海南省圖書館捐贈了價值五萬元的航天科普類圖書共計97種776本,種類包括其航天事業人物傳記、航天知識科普、航天發展史等。
4月24日中國航天日當天,海南電視臺「海南自貿大講堂」欄目播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專家、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兼)高鳳林題為《傳承航天精神 建設航天強國》專題講座。
4月24日,結合「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的中國航天日活動主題,《文昌國際航天城宣傳片》全球首發。
在4月23日、24日,海口萬綠園附近高樓播放「中國航天日」活動燈光秀。
文昌市
為積極推進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前,文昌市也啟動了2020年「中國航天日」系列主題活動。在主題活動中,文昌將開展網絡航天科普大講堂、青少年「航天杯」繪畫大賽、航天科普知識問答等系列活動。
4月16日至30日,文昌市舉辦航天科普網絡大講堂,將邀請國家航天專家走進媒體直播間,在線向文昌中小學生普及航天科普知識。4月24日至30日,該市還將開展航天知識網上問答、「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H5製作宣傳轉發活動。
此外,由文昌市組織的2020年慶祝「中國航天日」青少年「航天杯」繪畫大賽,正面向全省各市縣中小學生徵稿。大賽將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並頒發獎品及證書。
三亞市
在鹿城三亞,圍繞「中國航天日」主題,該市從4月17日開始,正陸續開展有獎競答、科普講座、「我的航天夢」徵文比賽、「我心中的太空」繪畫比賽等活動。
該市在4月17日至30日開展的航天知識有獎答題活動,通過微信小程序進行線上航天知識、遙感知識有獎答題活動,擬評出一、二、三等獎,獎勵畫冊、圖書、航天紀念品等。
三亞市還在4月17日至30日開展網絡航天科普活動,邀請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專家錄製遙感衛星科普視頻、製作遙感科普視頻短片等,通過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公眾號、官方抖音號等渠道發布,向公眾科普航天知識。同時開展的第二屆中小學生「我的航天夢」主題徵文比賽和中小學生「我心中的太空」主題繪畫徵集活動,也正在面向三亞市中小學生徵稿,網絡發布優秀作品並接受網絡投票,獲獎作品將獲得證書和科普書籍、模型等獎品。
省國防科工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旨在向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普及航天知識,以營造全社會愛國報國、獻心科學的濃厚氛圍,弘揚航天精神,激發創新熱情。通過讓廣大青少年分享海南近年來的航天科技發展成就,引導他們崇尚科學、熱愛科學、尊重科學,弘揚科學求實的社會風氣和創新創造的熱情。
中國航天日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由此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從發射人造衛星,到航天員順利上天,再到「嫦娥探月」,50年時間裡,中國成了少數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為了紀念這一天,2016年,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將每年的4 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中國航天日」至今已舉辦四屆,搭建了普及航天知識、激勵科學探索、培植創新文化的平臺,成為傳承航天精神、凝聚強大力量的重要紐帶。通過航天日系列活動,拉近了公眾與航天的距離。
今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今年的中國航天日以「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通過開展活動,銘記歷史、傳承精神,讓更多公眾了解航天、應用航天;激發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勉勵航天人矢志目標、不畏風險、不懼挑戰,在接續奮鬥中加快建設航天強國;號召全社會凝心聚力,愛國奉獻追夢,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
原標題:海南搶抓航天發展機遇,紮實推進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 推動航天產業與地區經濟融合發展
責任編輯: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