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苦爭春獲得巨大反響
1月5日,本報第二次擴版,從對開8版擴為對開16版。新開闢的《資訊時代》專版提供以電腦為中心的信息技術領域深入而廣泛的資訊,同時亮相的新欄目還有《眾生相》、《世界經濟》、《時事縱橫》、《社會觀察》、《時尚》及《五羊角》漫畫專版等。
2月2日,本報在北京凱萊大酒店舉行"資訊時代"研討會,傾聽信息技術界和其他專業人士對本報《資訊時代》兩期試刊的意見。電子工業部有關領導、駐京近30家電腦公司的代表和媒介專業人士共計60人參加了研討會。本報負責人向與會人士介紹了《南方周末》過去12年的創業歷史和辦報理念,闡發了如何利用這樣一份擁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大型周報向大眾傳播信息技術革命的設想,得到與會者的認同。
2月3日19時14分,雲南麗江發生七級大地震。本報記者張小文、方迎忠在除夕趕赴災區,他們採寫的報導和拍攝的照片刊登在3月1日本報上:《廢墟上的新年》(第一版)和《一個納西族漢子的男兒淚》(第十二版《寫真》),真實感人。
2月29日,由中國貿易促進會、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中國民航總局主辦,本報協辦的"第二屆國際航空旅遊業務知識大賽"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程思遠出席。是次大賽的全部試題和標準答案,都在本報獨家刊出。
5月17日,在廣東省直屬機關1995年度文明單位命名大會上,本報被授予"文明單位"光榮稱號。
7月6日,福建省周寧縣一熱心農民致電本報,反映在當地發現被拐賣的女學生,本報於7月12日派出記者飛赴福州,與《福建日報》、《閩東日報》記者一起乘車到達閩東山區周寧縣,在當地公安幹警的協助下,艱難地救出1994年11月被拐賣的貴州省冊亨縣兩個十三四歲的女中學生。7月15日,本報特派記者護送兩名被解救的少女乘飛機抵達貴陽,與親人團聚。事件的經過刊登於本報7月19日頭版,題為《本報牽頭解救被拐女》。
8月9日,本報與零點調查公司合作進行第二次大型讀者調查活動,當日第11版整版刊登了《南方周末讀者調查問卷》。
9月3日,"南方周末希望小學"建校一周年,本報派出代表帶著一批圖書、學習用品和"教師節"慰問金,專程驅車赴江西省于都縣,慰問並跟蹤採訪南方周末希望小學一年來辛勤工作和努力學習的老師同學們。
9月4日,由中國貿易促進會、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中國民航總局主辦,由《南方周末》等單位協辦的"第二屆國際航空旅遊業務知識大賽"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北京、天津、河北的20多名《南方周末》讀者代表也應邀出席。
9月20日,本報第九版刊登《人民日報》記者傅昌波、張善菊撰寫的有關劉秋海事件的文章《誰是真正的受害者?》。本報去年披露了"劉秋海事件",並就此配發了兩篇評論,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也招致了事件主角一伙人的忌恨,他們公然在法庭上喊打喊殺,圍攻本報記者。"劉秋海事件"也引起了《人民日報》的重視,專門派出記者赴廣西作了近20天的深入、紮實調查,並於9月16日在《讀者來信》專版,以《誰是真正的受害者?》為題,發表了有關此事件的調查報告。
10月18日,本報公布了"1996年《南方周末》讀者調查綜合報告"。讀者調查問卷自8月9日刊出以來,共收到3萬多份回卷,還有大量的來信。主要調查結果刊於第11版《社會觀察》整版。還獎勵了三百位幸運讀者,每人贈閱一份1997年的《南方周末》。
12月27日,本報第九版刊登了朱德付等撰寫的長篇報導《寒梅苦爭春》一文主人公胡雪梅的來信,感謝本報和所有幫助過她的好心人。《寒梅苦爭春——一個弱女子的漫漫上訪路》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多家報紙轉載,一時成為街讀巷議的話題。胡雪梅雖然勝訴了,但要真正拿到賠償款尚需時日,生活仍然面臨困境,為了緩解她的困難,本報以集體名義向她捐款2000元,並替她支付了1500元的醫藥費,編輯部同仁又從獎金中捐出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