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大事記

2021-01-21 搜狐網

  【改革開放啟動】

  1978年12月18~22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作出了國家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開啟了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家庭聯產承包】

  1978年12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秘密籤定契約,將集體耕地承包到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明確了當時農村實行的各種責任制的合法地位。1983年中央下發文件,進一步肯定了聯產承包製的創舉。

  【經濟特區】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報告,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福建兩省會議紀要》,正式將「特區」定名為「經濟特區」。

  【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1984年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三中全會一致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認為: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股市的誕生】

  1984年11月18日,新中國第一隻公開發行的股票——飛樂音響向社會發行1萬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內外引起廣泛反響,被視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信號。1986年9月26日,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檯——靜安證券業務部開張。199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同年12月1日,深交所開業。

  【全民所有制企業改革】

  1986年12月5日,國務院作出《關於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若干規定》,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業可積極試行租賃、承包經營。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要實行多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各地可以選擇少數有條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進行股份制試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10月12~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進黨章,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模式。

  【現代企業制度】

  1993年11月11~14日,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舉行。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外貿體制綜合配套改革】

  1994年1月11日,國務院作出《關於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我國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統一政策、開放經營、平等競爭、自負盈虧、工貿結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適應國際經濟通行規則的運行機制。1996年4月1日,我國對4000多種商品進口關稅進行大幅度削減,關稅總水平降至23%。

  【住房市場化】

  1994年7月18日,國務院作出《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內容,其中包括把住房實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變為以按勞分配為主的貨幣工資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等。1998年7月3日,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廢除了住房實物分配的制度,為商品房的發展掃清了「競爭對手」,從而確立了商品房的市場主體地位。

  【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1996年12月1日,中國開始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八條款,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提前達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八條款的要求,標誌著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1999年3月5~15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明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西部大開發】

  1999年3月22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若干意見》提出了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十條意見。

  【入世】

  2001年11月10日,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法律文件。經過15年的艱苦努力,我國終於成為世貿組織新成員。

  【振興東北】

  2003年9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提出了振興東北的指導思想、原則、任務和政策措施。

  【私有財產受憲法保護】

  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第四次憲法修正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等內容寫入憲法。它適應了保護私有財產的客觀需要,擴大了私有財產的保護範圍,進一步完善了私有財產保護制度。

  【農業稅減免】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關於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新中國實施了近50年的農業稅條例被依法廢止,一個在我國延續兩千多年的稅種宣告終結。自2004年開始,國務院就實行了減徵或免徵農業稅的惠農政策。

  【股權分置改革】

  經過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2005年4月29日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

  【《物權法》出臺】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於2007年3月16日由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土地新政】

  2008年10月9~12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改革的發力點再次聚焦到農村土地制度。10月19日,新華社全文發布《決定》。《決定》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方面有了全新表述:「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決定》指出,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擴大內需】

  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考驗,抵禦全球經濟下滑對我國帶來的不利影響,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根據初步匡算,實施這些措施,到2010年底,國家約需投資4萬億元。

相關焦點

  • 1960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鞍鋼憲法在遠東,在中國出現了」。指示要求大中企業,一切大城市都要把它當作一個學習文件,有領導地「實行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城鄉經濟技術革命運動」。 5月2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調運糧食的緊急指示》,指出:「近兩個月來,北京、天津、上海和遼寧省調入的糧食都不夠銷售,庫存已幾乎挖空了,如果不馬上突擊趕運一批糧食去接濟,就有脫銷的危險」。
  • 1996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會議確定,今後五年宣傳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根本指針,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遵循宣傳思想工作的基本思路,堅持把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教育幹部和人民作為最重要的任務;始終把握新聞宣傳的正確導向,為改革和建設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對精神產品生產的引導,提高質量
  • 1980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這是中國政府總理第一次訪問日本。 5月下旬,在中共四川省委的支持下,中共廣漢縣委在向陽公社進行人民公社體制改革試點,撤銷向陽人民公社,恢復建立向陽鄉黨委、向陽鄉人民政府。 6月20日 財政部、國家經委發布《關於徵收國營工業、交通企業固定資金佔用費的暫行辦法》。
  • 1981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7月7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城鎮非農業個體經濟若干政策性規定》,明確制定了城鎮非農業個體經濟的經營項目、範圍、國家鼓勵支持的各種政策,經營者依法經營須遵守的各項政策及享有的權利等共12條內容。《規定》指出,個體經濟是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的必要補充,對個體經濟進行任何歧視、亂加幹涉或者採取消極態度,都是不利於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都是錯誤的。
  • 1957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1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成立中央經濟工作5人小組的通知》。中央政治局決定,由陳雲、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黃克誠5同志組成5人小組,在中央政治局領導下,統一領導國家的經濟工作,陳雲任組長。 1月18日至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會議主要討論了思想動向問題,農村問題和經濟問題。
  • 1978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2月18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二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對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各項文件進行討論,通過了準備提交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1976年至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10年規劃綱要(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和《關於修改憲法的報告》。 2月26日至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 1975年經濟大事記|經濟大事記_網易財經
    4月23日,中共中央發出壓縮和調整中國對外援助支出的文件。6月16日至8月11日,國務院召開計劃工作務虛會,研究經濟工作的路線會議認為當前經濟生活中的主要問題是亂和散,必須狠抓整改,強調集中。其中,在財政體制上,推行收支掛鈎、總額分成的辦法。大中型企業的折舊基金,中央集中20%—30%。
  • 1995年經濟大事記
    各地、各部門要牢固樹立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觀念,努力實現《綱要》提出的各項要求。 2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北京召開農村工作會議。會議的議題為: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中央加強農業的各項決策,部署1995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決定》。
  • 1976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華國鋒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將來提請中央全會追認。 10月28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凍結各單位存款的緊急通知》。為了防止財政赤字擴大,控制市場貨幣流通量增加,緩和市場供應,中央決定,從1976年10月31日開始凍結各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的存款。
  • 2001年臺灣經濟大事記
    31日  臺經濟研究院將今年的經濟景  氣預測值向下修正為5.69%。  20日  臺「中華經濟研究院」公布最新經濟形勢預測,將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由四月份預測的4.57%,大幅下修為2.22%,是1974年以來的最低。
  • 年終盤點:2017年中國十件經濟大事 哪些改變了你我生活?
    新年伊始,一句「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拉開了2017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序幕。歲末將至,再度翻開2017年的日曆,哪些中國經濟的大事件值得深深回味,哪些事件又將在被歷史銘記?值此年末,FX168特別盤點2017年中國十大經濟事件,回望今朝,期許未來。
  • 年終盤點:2017年中國十件經濟大事,哪些改變了你我生活?
    人民網北京12月20日電 (孫陽)2017年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用一句「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開啟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一年的篇章。 歲末將至,再度翻開2017年的日曆,哪些中國經濟的大事件值得深深回味,哪些事件又將在時間的長河裡成為變革的起始點?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54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這個批示是在進入大規模經濟建設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候,中央制定的第一個系統闡明發展我國科學研究工作政策的文件。  3月2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毛澤東主席代表中國共產黨向會議提出了中共中央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初稿)》。經過反覆修改,6月11日,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
  • 抗戰大事記·1935年
    原標題:抗戰大事記·1935年 1月15日~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1月18日 日本關東軍發表文告稱「斷然掃蕩」察省中國駐軍宋哲元部。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72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以後,國家計委進一步提出從國外進口成套設備和單機的「四三」引進方案(即43億美元引進方案),擴大了對外經濟交流,開始打破長期以來閉關鎖國的狀態。  2月21日-28日 美國總統尼克森來我國訪問。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森。周恩來同尼克森就兩國關係正常化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問題進行了討論。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標誌著中美兩國在對抗了二十多年之後,開始走向關係正常化。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21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他與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派來接替維經斯基工作的尼克爾斯基會合,並很快同當時主持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工作的李達、李漢俊建立了聯繫,在了解到中國共產黨籌建工作的基本情況後,建議及早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7月23日-8月初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一大開幕日期是建國以後根據檔案材料查證清楚的。閉幕日期是8月1日或2日。
  • 1980年(大事記)
    2月5—7日  市科技工作會議召開,傳達貫徹全國、全省科技工作會議精神,討論改革科技管理工作,提出擴大科研單位自主權,採用經濟辦法管理科研。  2月27日  市委部署學習貫徹鄧小平《關於目前的形勢和任務的報告》。  同日  米易縣坊田公社二大隊五隊、普威林業局412伐木場施工區發生特大山林火  災,燒死幼松樹300萬株、雜木樹6萬株。
  •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88年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88年  1月15日 國務院召開第一次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國務院秘書長陳俊生在會上宣布:從1988年開始,住房制度改革要在全國分期分批展開。  1月27日-31日 全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48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48年
  •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94年
    經濟建設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改革開放是推動發展的動力,發展與改革是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而保持社會穩定則是發展經濟和順利進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3月23日中共中央召開農村工作會議。江澤民在講話中強調當前需要著重抓好幾項工作:一是保證糧、棉、油和「菜籃子」的生產和供應。二是全面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