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鄧小平在全國政協舉行的新年茶話會上指出:80年代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我們一定要在這10年中取得顯著的成就,以保證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要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而要做到安定團結,就必須保證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四項基本原則中帶根本性的一條。
1月4日至23日,全國物價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1980年物價工作的方針和中心任務是:從安定團結的大局出發,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一般不作變動,少數極不合理的價格作必要的調整。同時抓緊開展對物價改革的調整研究和試點工作。
1月11日至2月2日,國家農委在北京召開全國農村人民公社經營管理會議。安徽省代表以《聯繫產量責任制的強大生命力》為題介紹了安徽農村實行包產到戶的情況和好處,但多數與會代表表示還是要按現行的中央文件規定辦,即「不許分田單幹」,「也不要包產到戶」。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了會議情況匯報。鄧小平說:到本世紀末達到小康目標,每人收入1000美元。我們要按照這個目標,考慮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考慮農村經濟的發展。
1月14日 國務院同意在國家安排的基本建設投資和技術措施費以外,每年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發放20億元輕工、紡織工業中短期專項貸款和3億美元的買方外匯貸款。
1月22日 國務院發布修訂後的《國營工業企業利潤留成試行辦法》在擴權試點企業中試行。
1月24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節約非生產性開支,反對浪費的通知》。
2月1日,國務院下達《實行「劃分收支,分級包幹」財政管理體制的暫行規定》,並發出通知,指出實行「劃分收支,分級包幹」,是國家財政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它不僅涉及財政收支結構、財權劃分和財力分配的調整和改進,而且也涉及計劃、基建、物資、企業、事業等管理體制的調整和改進。
2月4日 財政部發出通知,對軍工各部實行利潤定額上繳,超額留用的財務包幹辦法。
2月9日,國務院發出《關於改革海關管理體制的決定》,提出改革現行海關管理體制,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統一管理全國海關機構和人員編制及其業務。
2月22日,《人民日報》報導:國家經委確定今年要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對企業進行整頓,第一,調整好領導班子;第二,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度;第三,普遍實行廠內經濟核算制;第四,開展全員培訓工作;第五,改進獎勵制度。
3月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決定,成立中央財政經濟領導小組,撤消原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
3月18日 中共中央任命李朋為財政部副部長。
3月30日 國務院召開長期計劃座談會,討論編制長期計劃的方針、政策問題。
3月31日至5月23日 財政部在廣西柳州市進行工商稅制改革調查試點。
4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開始發行外匯兌換券,規定自外匯兌換券發行之日起,國內禁止外幣的使用和流通。外匯兌換券於1994年1月1日起停止發行,1995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 。
4月2日,鄧小平同中央負責人談長期規劃問題;在談到建築業和住宅問題時,鄧小平指出:從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看,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這不是沒有道理的。過去我們很不重視建築業,只把它看成是消費領域的問題。但是這種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也是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的一個重要產業部門。要改變一個觀念,就是認為建築業是賠錢的。應該看到,建築業是可以賺錢的,是可以為國家增加收入、增加積累的一個重要的產業部門。建築業發展起來,可以解決大量人口的就業問題,可以多蓋房,更好地滿足城鄉人民的需要。隨著建築業的發展,也就帶動了建材工業的發展。在長期規劃中必須把這個問題放在重要地位。鄧小平還說:要考慮城市建築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鎮居民個人可以購買房屋,也可以自己蓋。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10年、15年付清。住宅出售之後,房租恐怕要調整。要聯繫房價調整房租,使人們感到買房合算。不同地區的房子,租金應該有所不同。將來房租提高了,對低工資的職工要給予補貼。這些政策要聯繫起來考慮。在談到能源和交通問題時,鄧小平說:長期規劃第一位的問題是能源,把它規劃好了,使它真正走在前面,就解決了長期規劃一半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各項事業寸步難行。各國解決能源問題,都有各自的側重點。我們的側重點,應該是煤的開發和利用。發展商品經濟,交通必須走在前面。在談到農業問題時,鄧小平說:對地廣人稀、經濟落後、生活窮困的地區,政策要放寬,使他們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發展自己的特點。要使每家每戶都自己想辦法,多找門路,增加生產,增加收入。有的可包給組,有的可包給個人。這個不用怕,這不會影響我們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在這個問題上要解放思想,不要怕。在這些地區要靠政策,整個農業近幾年也要靠政策。政策為農民歡迎了,即使沒有多少錢搞農業投資,只要群眾的積極性發揮了,各種形式的經濟、副業發展了,農業增產的潛力大得很,發展餘地大得很。農業問題,計劃不要摳得太細,不一定要那麼多投資,還是多從政策上考慮問題。最後,他說:總之,就是要從提高經濟效果、增加人民收入方面考慮問題,要按這個精神搞長期規劃,這是個最大的問題。
同日,海關總署發言人就大陸與臺灣通商中有關海關手續和徵稅的問題發表談話,指出祖國大陸同臺灣的貿易是地區間的物資交流。海關總署規定:對向臺灣公、私企業直接購買的臺灣商品,不徵收進口稅;對於大陸運往臺灣的出口商品均免徵出口稅。
5月15日 世界銀行集團執行董事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和國際金融公司三個組織中的代表權。
5月27日至6月1日,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中國政府總理第一次訪問日本。
5月下旬,在中共四川省委的支持下,中共廣漢縣委在向陽公社進行人民公社體制改革試點,撤銷向陽人民公社,恢復建立向陽鄉黨委、向陽鄉人民政府。
6月20日 財政部、國家經委發布《關於徵收國營工業、交通企業固定資金佔用費的暫行辦法》。
6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國家建委黨組《全國基本建設工作會議匯報提綱》,指出:基本建設戰線過長,浪費大,效果不好,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全黨必須認識一致,如果猶豫不決,拖延時日,勢必妨礙國民經濟的發展。
7月8日,國務院頒發《關於推動經濟聯合的暫行規定》,指出:走聯合之路,組織各種形式的經濟聯合體,是調整好國民經濟和進一步改革經濟體制的需要,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規定》的主要內容是:組織聯合要堅持自願互利的原則,逐步發展,不受行業、地區和所有制、隸屬關係的限制,但不能隨意改變聯合各方的所有制、隸屬關係和財務關係;要推進原料產地與加工地區的聯合;各種經濟聯合體都必須保證國家稅收和利潤上交任務的完成;聯合企業應由有關各方的代表組成聯合委員會,作為權力機構。
7月15日,中共貴州省委發出《關於放寬農業政策的指示》,允許在全省農村普遍推行以包幹到戶為主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早在60年代初期,包幹到戶就開始在貴州農村一些社隊自發進行,群眾稱之為「包坨坨」。1978年3月起,關嶺縣頂雲公社28個生產隊中有16個隊實行「定產到組;超產獎。勵」的生產責任制。同年11月11日,《貴州日報》以《「定產到組」姓「社」不姓「資」》為題作了報導,由此引起了能否搞包幹到戶的爭論。省委一度採取「糾偏」和禁止的措施,遭到許多地方和農民的抵制。1980年3月省委停止「糾偏」,6月在全省地、州、市委書記會上宣布允許因隊制宜,實行包產到戶、包幹到戶等經營管理形式,7月15日正式下發文件。
7月21日,新華社報導: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進行擴大自主權試點的工業企業已達6600多個,佔全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總數的16%,其產值和利潤分別佔60%和70%左右,上半年一般都實現了增產增收。
7月28日至8月7日,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討論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儘快把內蒙古自治區經濟搞活的問題。根據自治區的實際,會議研究制定了放寬所有制方面的政策,確定:「總的原則是,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和多種生產經營方式並存、保護競爭,互相促進」,「國家、集體、個人適合誰幹,就讓誰幹,誰幹有利,就讓誰幹。這裡唯一的標準,就是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會議明確提出,要允許「包產到戶」、「包產到勞」和「口糧田」等一切可以增產的生產責任制長期並存。凡是群眾要求搞責任制的都應該支持,而不應該「頂牛」,也不搞「一刀切」。
8月2日至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勞動就業工作會議。會議指出,多年來,由於壓制乃至取消個體經濟,加上在勞動制度上對所有城鎮勞動力採取由國家包下來統一分配的辦法,造成年年有大批需要就業的人等著國家分配。會議提出:必須逐步做到允許城鎮勞動力在一定範圍內流動;在解決勞動就業問題上,打破由國家全包的老框框,實行在國家統籌規劃和指導下,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方針。大力扶持興辦各種類型的自籌資金、自負盈虧的合作社;鼓勵和扶持個體經濟適當發展,一切守法的個體勞動者應當受到社會的尊重。
8月6日 中共中央同意吳波的要求,免去他的財政部部長、黨組書記職務,改任財政部顧問、黨組成員。任命王丙乾為財政部部長、黨組書記。
8月30日至9月10日 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通過了1979年國家決算、1980年國家預算以及1981年國家財政預算。
9月2日,國務院批轉國家經委《關於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工作情況和今後意見的報告》,批准從下年起把擴大企業自主權的工作,在國營工業企業中全面推開。《報告》說:一年來,全國已有6600多個企業實行了擴大自主權的試點,約佔全國預算內工業企業的16%左右,其產值和利潤分別佔60%和70%,對搞活經濟,促進生產發展起了明顯作用,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有」些產品的分配調撥計劃完成得不好;有的企業為擴大自銷壓低生產指標;盲目建設、以小擠大、以落後擠先進的現象有所發展等等。《報告》提出,要改進現行的利潤留成辦法;積極進行企業獨立核算、國家徵稅、自負盈虧的試點;使企業在人財物、產供銷方面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9月14日至22日,中共中央召開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座談會,著重討論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問題。9月27日,中央印發這次會議的紀要《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紀要肯定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地建立的各種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同時指出:集體經濟是我國農業向現代化前進的不可動搖的基礎;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社隊,要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各種不同形式,不可拘泥於一種模式,搞一刀切;在邊遠山區和貧困落後地區,長期「吃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的生產隊,可以包產到戶,也可以包幹到戶,並在一個較長時間內穩定。這是聯繫群眾,發展生產,解決溫飽問題的一種必要的措施。在這次座談會上還印發了國務院體制改革辦公室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初步意見》,其中提出:「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經濟,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佔優勢、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商品經濟。」薛暮橋代表國務院體改辦作了說明,指出這種認識是對30年來佔統治地位的觀點的挑戰,「究竟對不對,應當廣泛討論,如果對,這是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學說的一個新發展」。會上沒有展開討論作出決定,《意見》只是作為草案供大家進一步研究。這是我國市場取向改革的第一個綱領性草案。
11月12日 國家經委、財政部、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聯合發出通知,決定自1981年起,國家經委、財政部安排的部分挖潛、革新、改造資金由國家撥款改為銀行貸款。
11月15日至30日 國務院召開全國省長、市長、自治區主席會議及全國計劃會議,調整了1981年計劃,大大壓縮了基本建設投資額。
11月18日 國務院批轉國家計委、國家建委、財政部、中國人民建設銀行《關於基本建設撥款改貸款的報告》,決定從1981年起,凡是實行獨立核算、有還款能力的企業,都實行基本建設投資撥款改貸款的制度。
12月7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嚴格控制物價、整頓議價的通知》,制止迄至當時的一段時期市場上比較嚴重的隨意提價、變相漲價、哄抬議價的現象,以穩定經濟,安定人民生活,保證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12月16日 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著重討論了經濟形勢和經濟調整問題。會議決定在經濟上實行進一步調整,在政治上實現進一步安定的重大方針。陳雲、李先念、鄧小平等先後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
本年度,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4517.8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下降1.5%,第二產業增長13.6%,第三產業增長5.9%。全國國有單位完成基本建設投資總額558.89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全國財政收入為1159.93億元,比上年增長1.2%;財政支出為1228.83億元,比上年下降4.1%。全年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上升6.0%。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81.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出口181.2億美元,進口200.2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2.7%和27.8%。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4%。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140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全國職工年平均工資762元,指數為113.2。國民經濟穩步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國家計劃,但是,由於基本建設規模過大,物價有所上漲,一部分人民的生活受到影響。
(資料來源:新華網、中國財政部網站)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