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2021-01-21 網易財經

1月1日,鄧小平在全國政協舉行的新年茶話會上指出:80年代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我們一定要在這10年中取得顯著的成就,以保證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要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而要做到安定團結,就必須保證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四項基本原則中帶根本性的一條。

1月4日至23日,全國物價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1980年物價工作的方針和中心任務是:從安定團結的大局出發,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一般不作變動,少數極不合理的價格作必要的調整。同時抓緊開展對物價改革的調整研究和試點工作。

1月11日至2月2日,國家農委在北京召開全國農村人民公社經營管理會議。安徽省代表以《聯繫產量責任制的強大生命力》為題介紹了安徽農村實行包產到戶的情況和好處,但多數與會代表表示還是要按現行的中央文件規定辦,即「不許分田單幹」,「也不要包產到戶」。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了會議情況匯報。鄧小平說:到本世紀末達到小康目標,每人收入1000美元。我們要按照這個目標,考慮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考慮農村經濟的發展。

1月14日 國務院同意在國家安排的基本建設投資和技術措施費以外,每年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發放20億元輕工、紡織工業中短期專項貸款和3億美元的買方外匯貸款。

1月22日 國務院發布修訂後的《國營工業企業利潤留成試行辦法》在擴權試點企業中試行。

1月24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節約非生產性開支,反對浪費的通知》。

2月1日,國務院下達《實行「劃分收支,分級包幹」財政管理體制的暫行規定》,並發出通知,指出實行「劃分收支,分級包幹」,是國家財政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它不僅涉及財政收支結構、財權劃分和財力分配的調整和改進,而且也涉及計劃、基建、物資、企業、事業等管理體制的調整和改進。

2月4日 財政部發出通知,對軍工各部實行利潤定額上繳,超額留用的財務包幹辦法。

2月9日,國務院發出《關於改革海關管理體制的決定》,提出改革現行海關管理體制,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統一管理全國海關機構和人員編制及其業務。

2月22日,《人民日報》報導:國家經委確定今年要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對企業進行整頓,第一,調整好領導班子;第二,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度;第三,普遍實行廠內經濟核算制;第四,開展全員培訓工作;第五,改進獎勵制度。

3月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決定,成立中央財政經濟領導小組,撤消原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

3月18日 中共中央任命李朋為財政部副部長。

3月30日 國務院召開長期計劃座談會,討論編制長期計劃的方針、政策問題。

3月31日至5月23日 財政部在廣西柳州市進行工商稅制改革調查試點。

4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開始發行外匯兌換券,規定自外匯兌換券發行之日起,國內禁止外幣的使用和流通。外匯兌換券於1994年1月1日起停止發行,1995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 。

4月2日,鄧小平同中央負責人談長期規劃問題;在談到建築業和住宅問題時,鄧小平指出:從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看,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這不是沒有道理的。過去我們很不重視建築業,只把它看成是消費領域的問題。但是這種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也是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的一個重要產業部門。要改變一個觀念,就是認為建築業是賠錢的。應該看到,建築業是可以賺錢的,是可以為國家增加收入、增加積累的一個重要的產業部門。建築業發展起來,可以解決大量人口的就業問題,可以多蓋房,更好地滿足城鄉人民的需要。隨著建築業的發展,也就帶動了建材工業的發展。在長期規劃中必須把這個問題放在重要地位。鄧小平還說:要考慮城市建築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鎮居民個人可以購買房屋,也可以自己蓋。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10年、15年付清。住宅出售之後,房租恐怕要調整。要聯繫房價調整房租,使人們感到買房合算。不同地區的房子,租金應該有所不同。將來房租提高了,對低工資的職工要給予補貼。這些政策要聯繫起來考慮。在談到能源和交通問題時,鄧小平說:長期規劃第一位的問題是能源,把它規劃好了,使它真正走在前面,就解決了長期規劃一半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各項事業寸步難行。各國解決能源問題,都有各自的側重點。我們的側重點,應該是煤的開發和利用。發展商品經濟,交通必須走在前面。在談到農業問題時,鄧小平說:對地廣人稀、經濟落後、生活窮困的地區,政策要放寬,使他們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發展自己的特點。要使每家每戶都自己想辦法,多找門路,增加生產,增加收入。有的可包給組,有的可包給個人。這個不用怕,這不會影響我們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在這個問題上要解放思想,不要怕。在這些地區要靠政策,整個農業近幾年也要靠政策。政策為農民歡迎了,即使沒有多少錢搞農業投資,只要群眾的積極性發揮了,各種形式的經濟、副業發展了,農業增產的潛力大得很,發展餘地大得很。農業問題,計劃不要摳得太細,不一定要那麼多投資,還是多從政策上考慮問題。最後,他說:總之,就是要從提高經濟效果、增加人民收入方面考慮問題,要按這個精神搞長期規劃,這是個最大的問題。

同日,海關總署發言人就大陸與臺灣通商中有關海關手續和徵稅的問題發表談話,指出祖國大陸同臺灣的貿易是地區間的物資交流。海關總署規定:對向臺灣公、私企業直接購買的臺灣商品,不徵收進口稅;對於大陸運往臺灣的出口商品均免徵出口稅。

5月15日 世界銀行集團執行董事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和國際金融公司三個組織中的代表權。

5月27日至6月1日,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中國政府總理第一次訪問日本。 

5月下旬,在中共四川省委的支持下,中共廣漢縣委在向陽公社進行人民公社體制改革試點,撤銷向陽人民公社,恢復建立向陽鄉黨委、向陽鄉人民政府。

6月20日 財政部、國家經委發布《關於徵收國營工業、交通企業固定資金佔用費的暫行辦法》。

6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國家建委黨組《全國基本建設工作會議匯報提綱》,指出:基本建設戰線過長,浪費大,效果不好,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全黨必須認識一致,如果猶豫不決,拖延時日,勢必妨礙國民經濟的發展。

7月8日,國務院頒發《關於推動經濟聯合的暫行規定》,指出:走聯合之路,組織各種形式的經濟聯合體,是調整好國民經濟和進一步改革經濟體制的需要,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規定》的主要內容是:組織聯合要堅持自願互利的原則,逐步發展,不受行業、地區和所有制、隸屬關係的限制,但不能隨意改變聯合各方的所有制、隸屬關係和財務關係;要推進原料產地與加工地區的聯合;各種經濟聯合體都必須保證國家稅收和利潤上交任務的完成;聯合企業應由有關各方的代表組成聯合委員會,作為權力機構。

7月15日,中共貴州省委發出《關於放寬農業政策的指示》,允許在全省農村普遍推行以包幹到戶為主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早在60年代初期,包幹到戶就開始在貴州農村一些社隊自發進行,群眾稱之為「包坨坨」。1978年3月起,關嶺縣頂雲公社28個生產隊中有16個隊實行「定產到組;超產獎。勵」的生產責任制。同年11月11日,《貴州日報》以《「定產到組」姓「社」不姓「資」》為題作了報導,由此引起了能否搞包幹到戶的爭論。省委一度採取「糾偏」和禁止的措施,遭到許多地方和農民的抵制。1980年3月省委停止「糾偏」,6月在全省地、州、市委書記會上宣布允許因隊制宜,實行包產到戶、包幹到戶等經營管理形式,7月15日正式下發文件。

7月21日,新華社報導: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進行擴大自主權試點的工業企業已達6600多個,佔全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總數的16%,其產值和利潤分別佔60%和70%左右,上半年一般都實現了增產增收。

7月28日至8月7日,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討論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儘快把內蒙古自治區經濟搞活的問題。根據自治區的實際,會議研究制定了放寬所有制方面的政策,確定:「總的原則是,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和多種生產經營方式並存、保護競爭,互相促進」,「國家、集體、個人適合誰幹,就讓誰幹,誰幹有利,就讓誰幹。這裡唯一的標準,就是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會議明確提出,要允許「包產到戶」、「包產到勞」和「口糧田」等一切可以增產的生產責任制長期並存。凡是群眾要求搞責任制的都應該支持,而不應該「頂牛」,也不搞「一刀切」。

8月2日至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勞動就業工作會議。會議指出,多年來,由於壓制乃至取消個體經濟,加上在勞動制度上對所有城鎮勞動力採取由國家包下來統一分配的辦法,造成年年有大批需要就業的人等著國家分配。會議提出:必須逐步做到允許城鎮勞動力在一定範圍內流動;在解決勞動就業問題上,打破由國家全包的老框框,實行在國家統籌規劃和指導下,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方針。大力扶持興辦各種類型的自籌資金、自負盈虧的合作社;鼓勵和扶持個體經濟適當發展,一切守法的個體勞動者應當受到社會的尊重。

8月6日 中共中央同意吳波的要求,免去他的財政部部長、黨組書記職務,改任財政部顧問、黨組成員。任命王丙乾為財政部部長、黨組書記。

8月30日至9月10日 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討論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通過了1979年國家決算、1980年國家預算以及1981年國家財政預算。

9月2日,國務院批轉國家經委《關於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工作情況和今後意見的報告》,批准從下年起把擴大企業自主權的工作,在國營工業企業中全面推開。《報告》說:一年來,全國已有6600多個企業實行了擴大自主權的試點,約佔全國預算內工業企業的16%左右,其產值和利潤分別佔60%和70%,對搞活經濟,促進生產發展起了明顯作用,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有」些產品的分配調撥計劃完成得不好;有的企業為擴大自銷壓低生產指標;盲目建設、以小擠大、以落後擠先進的現象有所發展等等。《報告》提出,要改進現行的利潤留成辦法;積極進行企業獨立核算、國家徵稅、自負盈虧的試點;使企業在人財物、產供銷方面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9月14日至22日,中共中央召開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座談會,著重討論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問題。9月27日,中央印發這次會議的紀要《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紀要肯定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地建立的各種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同時指出:集體經濟是我國農業向現代化前進的不可動搖的基礎;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社隊,要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各種不同形式,不可拘泥於一種模式,搞一刀切;在邊遠山區和貧困落後地區,長期「吃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的生產隊,可以包產到戶,也可以包幹到戶,並在一個較長時間內穩定。這是聯繫群眾,發展生產,解決溫飽問題的一種必要的措施。在這次座談會上還印發了國務院體制改革辦公室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初步意見》,其中提出:「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經濟,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佔優勢、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商品經濟。」薛暮橋代表國務院體改辦作了說明,指出這種認識是對30年來佔統治地位的觀點的挑戰,「究竟對不對,應當廣泛討論,如果對,這是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學說的一個新發展」。會上沒有展開討論作出決定,《意見》只是作為草案供大家進一步研究。這是我國市場取向改革的第一個綱領性草案。

11月12日 國家經委、財政部、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聯合發出通知,決定自1981年起,國家經委、財政部安排的部分挖潛、革新、改造資金由國家撥款改為銀行貸款。

11月15日至30日 國務院召開全國省長、市長、自治區主席會議及全國計劃會議,調整了1981年計劃,大大壓縮了基本建設投資額。

11月18日 國務院批轉國家計委、國家建委、財政部、中國人民建設銀行《關於基本建設撥款改貸款的報告》,決定從1981年起,凡是實行獨立核算、有還款能力的企業,都實行基本建設投資撥款改貸款的制度。

12月7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嚴格控制物價、整頓議價的通知》,制止迄至當時的一段時期市場上比較嚴重的隨意提價、變相漲價、哄抬議價的現象,以穩定經濟,安定人民生活,保證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12月16日 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著重討論了經濟形勢和經濟調整問題。會議決定在經濟上實行進一步調整,在政治上實現進一步安定的重大方針。陳雲、李先念、鄧小平等先後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

本年度,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4517.8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下降1.5%,第二產業增長13.6%,第三產業增長5.9%。全國國有單位完成基本建設投資總額558.89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全國財政收入為1159.93億元,比上年增長1.2%;財政支出為1228.83億元,比上年下降4.1%。全年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上升6.0%。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81.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出口181.2億美元,進口200.2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2.7%和27.8%。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4%。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140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全國職工年平均工資762元,指數為113.2。國民經濟穩步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國家計劃,但是,由於基本建設規模過大,物價有所上漲,一部分人民的生活受到影響。

 (資料來源:新華網、中國財政部網站)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1980年(大事記)
    4月12日  中國東方歌舞團和中國京劇三團受黨中央、國務院委託來渡口慰問,歷時42天。  4月26日  市革委決定加快工礦區商業服務網點建設,要求1985年達到每100個城市居民有商業服務人員5人,每1000個城市居民有3個商業服務網點和800平方米商業服務用房。  4月  市革委發布《關於郊區農村人民公社建設管理暫行辦法》。
  • 中國經濟大事記
    【改革開放啟動】  1978年12月18~22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作出了國家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開啟了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經濟特區】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報告,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福建兩省會議紀要》,正式將「特區」定名為「經濟特區」。
  • 1981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國務院規定:除企業的流動資金外,一切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單位1980年底在銀行的存款(包括預算外資金),一律按銀行帳面數字予以控制,非經批准,不得動用。1月14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抓緊核實1980年財政收支數字的緊急通知》,要求嚴肅財政紀律,正確反映1980年財政收支情況,努力縮小財政赤字。1月16日 國務院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庫券條例》。
  • 1976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3月3日 財政部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從1976年起試行「定收定支掛鈎,總額分成,一年一變」的財政體制。7月6日 中共中央召開全國計劃座談會。主要內容為批判所謂「條條專政」和調整下半年計劃。
  • 1978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2月18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二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對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各項文件進行討論,通過了準備提交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1976年至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10年規劃綱要(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和《關於修改憲法的報告》。 2月26日至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 1960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鞍鋼憲法在遠東,在中國出現了」。指示要求大中企業,一切大城市都要把它當作一個學習文件,有領導地「實行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城鄉經濟技術革命運動」。 5月2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調運糧食的緊急指示》,指出:「近兩個月來,北京、天津、上海和遼寧省調入的糧食都不夠銷售,庫存已幾乎挖空了,如果不馬上突擊趕運一批糧食去接濟,就有脫銷的危險」。
  • 1975年經濟大事記|經濟大事記_網易財經
    根據會議要求,財政部組成編制長遠規劃的專門班子,決定在基本建設管理上推行大包幹的辦法,1975年先選擇一批項目試行,爭取1980年全面鋪開。4月23日,中共中央發出壓縮和調整中國對外援助支出的文件。會議認為當前經濟生活中的主要問題是亂和散,必須狠抓整改,強調集中。其中,在財政體制上,推行收支掛鈎、總額分成的辦法。大中型企業的折舊基金,中央集中20%—30%。
  • 1996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江澤民發表講話指出:1996年,我們將制定和開始實施「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今後的十五年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徵程上,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任重道遠,前途光明。 1月5日至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是研究實現「九五」期間農業和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重點部署1996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
  • 1957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1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成立中央經濟工作5人小組的通知》。中央政治局決定,由陳雲、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黃克誠5同志組成5人小組,在中央政治局領導下,統一領導國家的經濟工作,陳雲任組長。 1月18日至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會議主要討論了思想動向問題,農村問題和經濟問題。
  • 1995年經濟大事記
    各地、各部門要牢固樹立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觀念,努力實現《綱要》提出的各項要求。 2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北京召開農村工作會議。會議的議題為: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中央加強農業的各項決策,部署1995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決定》。
  • 1980年中國大事記
    1980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公布 《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1980年3月19日鄧小平對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起草問題提出了3條指導思想。隨後,他又陸續談了對起草歷史決議的意見。
  • 再論當前中國類似1980年代美國
    來源:格上理財核心結論:①A股09年以來指數十年不漲,類似美股1970年代,源於經濟增速換擋股市估值中樞下移。②現在中國步入新時代,類似1980年代美國,進入經濟平盈利上階段,微觀優於宏觀。③股權投融資時代拉開大幕,A股從交易型走向配置型,盈利和估值雙升推動牛市向縱深演繹。
  • 2001年臺灣經濟大事記
    14日  臺「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指出,根據香港政治經濟風險評估顧問公司甫出爐的「2001年商業環境報告」顯示,臺灣的「經濟活力」指標,由去年的榜首滑落到第4名,名列祖國大陸、香港與新加坡之後。  25日  臺「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經濟預測,將全年經濟成長率由原先預估的5.25%,大幅向下修正為4.02%,是1983年以來的最低紀錄。而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僅1.06%,是1976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 1970—1980年中國生育政策:推行「晚稀少」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實習生金慧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人口和社會發展報告2014——人口變動與公共服務》,梳理了1970—1980年中國生育政策。1969年,我國總人口突破8億人大關,人口與經濟的矛盾更加突出,中央政府開始重申控制人口的重要性。
  • 最後帶你捋一捋政治: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
    幫幫整理了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幫助大家記憶與查缺補漏,臨時抱抱佛腳,會有好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54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8月22日,為反對美國與臺灣國民黨當局策劃籤訂所謂「共同防禦條約」,中國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發表聯合宣言,宣告臺灣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1955年一江山島等東南沿海島嶼全部解放後,大陸與金門及馬祖之間的炮戰時緊時松。1979年,國防部長徐向前發布命令,完全停止炮擊。  9月15日-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72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  3月13日 中國和英國在北京籤署聯合公報,決定從即日起將雙方派駐對方的外交代表由代辦升格為大使。英國決定自本日起撤銷其在臺灣的官方代表機構。  4月9日 周恩來在廣州接見廣東省黨、政、軍負責人和參加廣州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有關部門、單位的代表,就出口產品質量等問題講話。
  • 年終盤點:2017年中國十件經濟大事 哪些改變了你我生活?
    新年伊始,一句「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拉開了2017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序幕。歲末將至,再度翻開2017年的日曆,哪些中國經濟的大事件值得深深回味,哪些事件又將在被歷史銘記?值此年末,FX168特別盤點2017年中國十大經濟事件,回望今朝,期許未來。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21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在此以前,1938年5月,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曾提到7月1日是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日;1941年6月,中共中央在《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戰四周年紀念指示》中,規定7月1日是黨的誕生紀念日。這是因為在抗日戰爭時期,對一大的開幕日期難以查證,所以把7月的月首定為黨的誕生紀念日。)。出席大會的有國內各地和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旅法共產黨早期組織接到開會通知後,因為路途遙遠沒有派代表回國參加。)
  •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88年
    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1988年  1月15日 國務院召開第一次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國務院秘書長陳俊生在會上宣布:從1988年開始,住房制度改革要在全國分期分批展開。  1月27日-31日 全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