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48年

2021-01-09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48年   1月1日 由國民黨各民主派別聯合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並發表宣言,明確提出要「推翻蔣介石賣國獨裁政權」。5日至19日,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沈鈞儒、章伯鈞在香港召開民盟一屆三中全會,調整和充實了民盟領導機構,恢復活動,並發表宣言,主張採取革命方法,反對國民黨反動政府和美國的對華政策。中共中央發言人對民革的成立和民盟恢復活動表示歡迎,並指出:這「表示反對美國帝國主義與蔣介石反動統治集團的民族民主運動的統一戰線,是何等廣闊」。

  1月12日 任弼時在西北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上發表《土地改革中的幾個問題》的講話,分析土地改革中發生「左」傾錯誤的原因,提出糾正的原則和方法。講話中具體地說明劃分農村階級的正確標準和農村中的主要階級成分的最根本的情形;全面闡述鞏固地團結中農的問題,以作為《中國土地法大綱》的補充;指出對知識分子即腦力勞動者要採取爭取團結教育政策,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並指出對工商業不要採取冒險政策,就是地主富農經營的工商業,也不應當沒收;還指出對開明紳士也要採取保護政策,以利於團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講話中宣布:「共產黨是堅決反對亂打亂殺與對犯罪者採用肉刑的。」中央當即把這個講話作為指導文件轉發全黨,並迅即在報紙上公開發表。這篇講話在使土地改革和群眾運動走上正軌中起了關鍵性作用。

  1月18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的指示,論述在各種不同情況下反對右傾錯誤和「左」傾錯誤的問題、土地改革和群眾運動中的一些具體政策問題、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性質問題和革命統一戰線中領導者同被領導者的關係即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問題。在這以後,中央還發出一系列指示,其中有《在不同地區實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糾正土地改革宣傳中的「左」傾錯誤》、《新解放區土地改革要點》、《關於土地改革中各社會階級的劃分及其待遇的規定》(草案)、《老區半老區的土地改革與整黨工作》、《關於工商業政策》、《關於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問題》、《黨的政策必須適時地向群眾公開》、《再克洛陽後給洛陽前線指揮部的電報》、《新解放區農村工作的策略問題》、《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這些文件提出黨的團結鄉村和城市中的絕大多數人口、恢復和發展工農業生產的方針,使農村政策、城市政策、新區政策、工商業政策、統一路線政策逐漸完整和系統化,糾正了在革命高潮中出現的種種「左」的錯誤。

  2月24日-3月3日 西北野戰軍取得宜川戰役大捷,殲敵五個旅,共二萬九千餘人,從根本上改變了西北戰場的形勢。4月21日,收復被敵人侵佔了一年又一個月零三天的延安。

  3月8日-14日 陳謝部隊和陳粟大軍一部攻克秦晉豫要衝洛陽,殲敵一萬九千餘人。為再求殲敵有生力量,18日又主動撤出,4月5日再克洛陽。洛陽戰役的勝利,形成了中原三軍會合,共同殲敵。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南進以來,轉戰江淮河漢之間,形成「品」字形的態勢,進而完成面的佔領,建立了強大的中原解放區,起了決定性的戰略作用。

  3月23日 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黨中央領導機關在陝北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經晉綏解放區前往晉察冀解放區。以後於4、5月相繼到達西柏坡,中央工委隨之與中央合併。

  4月1日 毛澤東在山西興縣蔡家崖村晉綏幹部會議上講話,總結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的經驗,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在當前歷史階段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黨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是「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4月27日 山東兵團攻克「魯中堡壘」濰縣(今濰坊市),山東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4月30日-5月7日 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河北阜平縣城南莊舉行會議,並有陳毅、粟裕、李先念、彭真、聶榮臻、薄一波等參加。會議研究如何發展戰略進攻,採納了粟裕提出的暫不渡江的意見,決定先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仗,儘可能多地把敵軍主力消滅在長江以北。會議還研究和決定如何在已經連成一片的華北、中原解放區建立、加強統一的中央局、政府和軍區及其他多項奪取全國勝利的部署。毛澤東在會上發出了「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的號召。

  4月30日 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國際勞動節口號,提出「打到南京去」的號召,並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5月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致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沈鈞儒,提出先行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希望民革、民盟與中共共策進行。中國共產黨的號召,當即得到民革、民盟和其他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海外華僑團體、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熱烈響應。從8月起,各方面代表陸續到達解放區,與中共代表共同進行新政協的籌備工作。

  5月4日 上海各大中學學生一萬五千多人在交通大學集會,反對美國扶植日本。從上海、北平的學生大示威開始,許多大中城市的學生也舉行了罷課和遊行,一些教授、文化人、社會名流、工商業者以至屬於國民黨的有些機構和人物也加入了鬥爭行列。

  5月9日 中共中央及中央軍委決定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個解放區及其領導機構合併,組成華北局、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和華北軍區。劉少奇兼任華北局第一書記。同時,還決定加強中原局,成立中原軍區,劉鄧大軍及陳謝部隊改為中原野戰軍。鄧小平任中原局第一書記。8月,經過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改為華北人民政府,董必武當選為人民政府主席。這個在華北四千四百萬人口的區域建立的黨和黨外民主人士合作的統一的人民政府,就是行將誕生的新中國的中央人民政府的雛形。

  5月17日 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經過72天的爭奪,在這一天攻克晉南重鎮臨汾,晉冀魯豫與晉綏兩個解放區聯成一片。敵人孤立據點臨汾的解放,為進軍晉中消滅山西閻錫山部主力創造了有利條件。6月11日至7月21日,這個兵團及地方武裝進行了晉中戰役,以少勝多,連續殲敵十萬餘人,解放了除太原以外的晉中地區。

  6月17日-7月6日 華東野戰軍在中原野戰軍一部的配合下進行了豫東戰役(包括開封戰役和睢杞戰役)。這是一次包括攻堅戰和運動戰在內的規模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大兵團作戰,一度攻克河南省會開封,殲敵數量由過去一次戰役殲滅一個整編師(軍)增加到兩個整編師以上的集團,計九萬三千餘人。這是全國軍事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的開始。

  7月下旬-8月31日 東北局召開首次城市工作會議。這時,東北全境接近解放,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黨的工作重心開始由鄉村轉向城市。9月15日,東北局常委張聞天寫成《關於東北經濟構成及經濟建設基本方針的提綱》,並於30日上報中央。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吸收了這個提綱的一些思想。

  7、8月 華北局黨校、華北軍政大學和華北大學先後開學,部分解放區幹部和從各地到解放區的學生被抽調入校學習,為提高幹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培養黨的幹部發揮了重要作用。

  8月1日-22日 全國第六次勞動大會在哈爾濱舉行。大會號召全國工人階級,緊密團結各階層人民,積極支援人民解放軍,迅速實現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任務。大會還決定恢復中國工人階級統一的全國組織中華全國總工會。

  8月22日 中共中央就國民黨統治區的鬥爭要有清醒的頭腦和靈活的策略問題發出指示。當時,蔣介石政權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上都臨近崩潰,對人民實行瘋狂的大規模的鎮壓和屠殺。中共中央及時指出,黨在國民黨區的工作「不要犯冒險主義的錯誤」,「在城市方面,應堅決實行疏散隱蔽、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以免「將城市中多年積聚的革命領導力量在解放軍尚未逼近、敵人尚未最後崩潰之前過早地損失掉」。上海、北平以及其他各地黨的地下組織在中共中央正確方針的指導下,堅持隱蔽鬥爭,為配合解放和接管城市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9月8日-13日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即「九月會議」。在會前,先開了11天的預備會議。會議根據戰爭形勢的發展,提出了建軍五百萬,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的偉大戰略任務。為此,要求軍隊向前進,作戰方式由遊擊戰爭過渡到正規戰爭;重申和完善城南莊會議的戰略計劃,要求各戰略區在戰爭第三年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即人民解放軍仍然全部在長江以北和華北、東北作戰,求殲國民黨軍的重兵集團。為此,必須一方面,將戰爭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大量地從國民黨方面和國民黨區域去取給;另一方面,必須用一切努力恢復和發展老解放區的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為此,會議作出關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的決議,指出:用最大的努力克服無紀律狀態和無政府狀態,克服地方主義和遊擊主義,將一切可能和必須集中的權力集中於中央和中央代表機關手裡。10月10日,中央發出關於這次會議的黨內通報。

  9月12日 遼瀋戰役開始。東北野戰軍奉中央軍委命令南下抵北寧線作戰,插到敵人從東北通往華北的走廊去切斷敵人的咽喉,在這場決戰中,內蒙古兩個騎兵師也作為生力軍參戰。敵人動用海空軍來配合固守錦州,空軍先後出動飛機1069架次,海軍出動大批艦隻從華北運送增援部隊到葫蘆島。至10月1日,東北野戰軍次第攻佔綏中、興城、義縣,威逼錦州。10月3日,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批評和糾正了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在攻錦打援上的猶豫動搖,並一再闡明攻錦的戰略意義:「即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只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9月14日-10月31日 為配合東北遼瀋決戰,鉗制傅作義集團,華北軍區第二、第三兵團進行察綏戰役,殲敵二萬一千餘人。

  9月16日-24日 華東野戰軍執行中央軍委關於「攻濟打援」的指示,進行濟南戰役,以參戰總兵力的百分之四十四約十四萬人組成攻城集團,以百分五十六約十八萬人組成打援集團,經過八晝夜的激烈攻堅作戰,在徐州之敵尚未來得及北援的情況下,全殲守敵十萬四千餘人(包括起義一個軍兩萬人),津浦線上的最大城市山東省省會濟南宣告解放。攻克濟南的重大勝利,開創了我軍奪取敵堅固設防和十萬重兵據守大城市的先例,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10月5日-12月4日 華北軍區第一兵團並晉綏軍區一部從南面突破太原外圍防禦,接著又對外圍要點發起進攻,佔領城南和東山各要點,緊縮了對太原的包圍,共殲敵五萬餘人。隨後遵照中央軍委指示,為穩住平津之敵暫緩攻城。

  10月5日-18日 為配合中原、太原兩地作戰,西北野戰軍對大荔以北之敵發動攻擊,殲敵二萬五千餘人。

  10月10日-15日 東北野戰軍一部在塔山地區浴血奮戰六晝夜,成功地阻擊住從葫蘆島援錦的敵軍「東進兵團」。14日至15日,東北野戰軍主力經過31個小時的激戰攻克錦州,把蔣介石在東北溝通華北的咽喉一舉切斷。17日,被長久圍困的長春守敵一個軍宣告起義;19日和21日,長春守軍一個軍和鄭洞國率領的第一兵團部向人民解放軍投誠。長春解放。

  10月21日 從瀋陽出動一直遲疑逡巡的敵軍「西進兵團」即廖耀湘兵團由彰武南下,從23日開始與東北野戰軍接觸,無論哪個方向都遭到英勇頑強的阻擊。我軍攻錦主力迅即回師,其他各路也作向心合擊,約五十萬大軍於26日將廖兵團合圍在黑山、大虎山的約一百二十平方公裡的地域內,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經兩日一夜激戰,敵軍嫡系精銳廖兵團十萬餘人全部被殲,其中包括敵人自詡為「五大主力」中的兩支主力新一軍和新六軍,生俘國民黨軍第九兵團司令廖耀湘。

  10月22日 中原野戰軍解放鄭州;24日,再度解放開封。平漢、隴海兩路樞紐為我掌握。

  10月28日 當遼瀋戰役接近結束之際,蔣介石令華北敵軍從保定出發,偷襲石家莊和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這個陰謀及時為我黨獲悉。在周恩來按照毛澤東指示所作的周密部署下,趕調部隊並緊急動員廣大民兵和人民群眾,實施堵擊。新華通訊社及時揭露了國民黨軍偷襲石家莊、西柏坡的企圖。國民黨軍見陰謀敗露,放棄了偷襲計劃。

  11月1日 中共中央軍委根據中央政治局九月擴大會議精神發出通令,對全軍的組織編制、番號作了統一規定:人民解放軍分為野戰部隊、地方部隊和遊擊部隊;野戰軍共四個,即西北、中原、華東、東北野戰軍;一級軍區共五個,即中原、華北、東北、華東軍區及由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改稱的西北軍區;兵團及軍、師、團均按統一的序號排列;遊擊部隊仍保留縱隊、支隊等名稱。人民解放軍的統一整編,使部隊的正規化建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11月2日 東北野戰軍乘勝直下瀋陽、營口,歷時52天的遼瀋戰役勝利結束。9日,錦西、葫蘆島之敵從海上逃跑,東北全境解放。在遼瀋戰役中,我軍以69000餘人的傷亡,殲敵1個總部、1個邊區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33個整師又16個團(內1個軍起義、1個兵團部並1個軍投誠),共47萬餘人。

  11月6日 華東與中原兩大野戰軍進行的淮海戰役開始。9日,中央軍委依據遼瀋決戰大獲全勝和中原戰場的變化及徐州之敵撤守未定的情況,決定擴大原定的作戰規模,改求殲劉峙、杜聿明集團一部為求殲其主力或全部於長江以北。這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自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內進行的戰役。

  11月8日 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張克俠率部三萬三千餘人在臺兒莊、棗莊地區起義,使徐州東北門戶洞開,大大有利於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

  11月11日 毛澤東在致各中央局、各野戰軍前委的電報中指出:「(敵軍)瀋陽集團業已被我解決,徐州集團如能被我大部解決,國民黨即已失去主力。」「九月上旬(濟南戰役前)中央政治局會議時所作的五年左右建軍五百萬,殲敵五百個正規師,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估計及任務,因為九、十兩月的偉大勝利,已經顯得是落後了。這一任務的完成,大概只需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即可達到了。」14日,毛澤東為新華社寫的評論《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中宣布:「中國的軍事形勢現已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即戰爭雙方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人民解放軍不但在質量上早已佔有優勢,而且在數量上現在也已經佔有優勢。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誌。」

  11月15日 根據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許多大中小城市相繼解放的形勢,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軍事管制問題》的指示,明確規定對城市實行軍事管制的九項任務,即肅清反革命的一切殘餘勢力;接收一切公共機關、產業和物資;恢復並維護社會秩序;收繳一切隱藏在民間的反動分子的武器及其他違禁品;解散一切反動黨團組織;逮捕戰爭罪犯和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建立革命政權;建立可靠的群眾組織;整理、建立黨的組織。並指出:「必須在上述各項工作以及其他若干工作做好以後,才能依靠城市中的黨和人民政府及群眾團體進行統治,取消軍事管制委員會。」

  11月15日-28日 西北野戰軍發動冬季攻勢,在陝中洛河地區三戰三捷,殲敵二萬四千餘人。這次攻勢將胡宗南集團抑留在西北地區,配合了正在進行的淮海大戰。

  11月16日 中原野戰軍攻佔戰略要點宿縣,切斷了敵軍徐州與蚌埠間的聯繫,完成了對徐州的戰略包圍。同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於發展淮海戰役的指示電,指出:「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望從這個觀點出發,統籌一切。統籌的領導,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5同志組成一個總前委,可能時,開五人會議討論重要問題,經常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三個為常委,臨機處置一切。小平同志為總前委書記。」

  11月17日 中共中央軍委發出提早進行平津戰役的指示電,指出:「從全局看來,抑留蔣系二十四個師及傅系步騎十六個師於華北來消滅,一則便利於東北野戰軍入關作戰,二則將加速蔣匪統治的崩潰,使其江南防線無法組成,華東、中原兩野戰軍既可繼續在徐、淮地區作戰,也便於東北野戰軍將來沿津浦路南下,直搗長江下遊。」18日,中央軍委電示東北野戰軍火速蔭蔽入關。

  11月22日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結束。華東野戰軍在徐州以東碾莊圩地區,全殲敵軍右翼勁旅黃百韜兵團。中原野戰軍把由平漢路東援的黃維兵團阻止於宿縣西南的南坪集地區,孤立了徐州之敵。

  11月29日 平津戰役發起。根據中央軍委「隔而不圍」和「圍而不打」的方針,華北軍區第二、第三兵團和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向平綏路東段發動進攻,包圍張家口、新保安,切斷敵人西逃的通路;東北野戰軍主力插向平、津之間和津、塘之間,包圍北平、天津、塘沽,切斷敵人海運南逃的通路;至12月20日,我軍完成對敵人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

  12月1日 中國人民銀行在華北銀行、西北農民銀行的基礎上合併組成。該行計劃逐步把各解放區銀行改組為區行、分行,總行先設石家莊,後移北京。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統一的金融體系已基本形成。

  12月14日 中共中央批轉東北局副書記陳雲關於接管瀋陽的經驗。瀋陽是我黨最早接管的最大的工業城市,接管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主要的經驗是採取了按系統的自上而下的接管方法,並首先抓緊解決在政治上、經濟上有助於恢復秩序、穩定人心的一些關鍵性問題,特別是要求參加接管的部隊和幹部,執行政策,遵守紀律。中央還要求各待解放城市的地下黨組織,全力組織工人、學生、市民,保護工廠、學校和一切市政設施,協助入城部隊做好接管工作。

  12月15日 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結束。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一部的配合下,在宿縣西南雙堆集地區全殲敵軍嫡系精銳黃維兵團。同時,華東野戰軍殲滅徐州逃敵孫元良兵團。在戰役第一、第二階段中,敵軍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幾次由蚌埠北援,均為我軍擊退。從16日開始,遵照中央軍委指示,為穩住平津之敵,中原野戰軍進行戰備休整;華東野戰軍停止對杜聿明集團的大規模圍攻,轉入戰場休整。

  12月21日 平津戰役進入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攻堅階段。22日,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在新保安殲敵傅作義部王牌第三十五軍軍部並兩個師。24日,華北軍區第三兵團並東北野戰軍一部全殲張家口逃敵一個軍部、五個師和二個騎兵旅,並解放張家口。

  12月30日 新華社1949年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中指出:在全國範圍內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人民共和國,這是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中國一切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1949年的主要任務。針對美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正在籌劃「和談」以及在革命陣營內部製造「反對派」的反革命伎倆,新年獻詞指出:「已經有了充分經驗的中國人民及其總參謀部中國共產黨,一定會像粉碎敵人的軍事進攻一樣,粉碎敵人的政治陰謀,把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新年獻詞向中外莊嚴宣告:「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將要獲得比1948年更加偉大的勝利。」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授權人民網發布,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21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他與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派來接替維經斯基工作的尼克爾斯基會合,並很快同當時主持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工作的李達、李漢俊建立了聯繫,在了解到中國共產黨籌建工作的基本情況後,建議及早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7月23日-8月初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一大開幕日期是建國以後根據檔案材料查證清楚的。閉幕日期是8月1日或2日。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54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  2月6日-10日 中國共產黨七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劉少奇受中央政治局的委託向全會作報告。朱德、周恩來、陳雲、鄧小平等44人在會上發了言。會議揭露批判了高崗、饒漱石在財經會議和組織工作會議及其前後的反黨分裂活動,一致通過毛澤東建議起草的《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會後,幹部、黨員學習貫徹這次會議的決議,大大加強了黨的團結,從而保證了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實施。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27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  4月27日-5月9日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出席代表82人,代表黨員57900多人。大會的中心議題是確定黨在緊急時期的任務。大會接受了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七次擴大會議提出的關於中國革命問題的決議案。大會批評陳獨秀犯了忽略同資產階級爭奪領導權的右傾錯誤,但沒有提出任何切合當時實際的糾正右傾錯誤的辦法。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72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工程從1975年6月正式施工,到1978年12月基本建成。  9月25日-29日 日本國總理大臣田中角榮應邀訪問中國。周恩來和田中角榮就中日邦交正常化問題舉行會談。27日,毛澤東會見了田中角榮。29日,中日兩國政府聯合聲明在北京籤字,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0月1日 《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聯合發表周恩來主持起草的題為《奪取新的勝利》的社論。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56年
    9月12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生產領導和組織建設的指示》,提出解決農業合作化以後出現的新問題和新矛盾的方針、政策和辦法,以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進一步鞏固合作社,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9月15日-27日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是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黨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的情況下召開的。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78年
    6月13日又報導了四川省落實農村經濟政策的經驗。安徽省委和四川省委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別在1977年11月和1978年2月制定了《關於當前農村經濟政策幾個問題的規定》和《關於目前農村經濟政策幾個主要問題的規定》。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70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其中,工業總產值2080億元,比上年增長30.7%﹔農業總產值1058億元,比上年增長11.5%(以上按1957年不變價格計算)。
  • 上譯配音 王子復仇記 Hamlet (1948) 完整版賞析 2
    上譯配音 王子復仇記 Hamlet (1948) Part 2分享譯製電影 聆聽經典配音共享精神財富 探尋心靈寧靜之道王子復仇記 Hamlet (1948)導演: 勞倫斯·奧利弗編劇: 莎士比亞 / 勞倫斯·奧利弗
  • 2016年黨的大事及評論:2016中國共產黨大事記一覽
    ­  2016年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這一年懲治腐敗持續向前推進;這一年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面鋪開;這一年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全面從嚴治黨 制度建設令人稱道。­  回顧2016,全面從嚴治黨發生了哪些大事?
  • 中國共產黨大事年記(1961-1970)
    1.14-1.18 中國共產黨八屆九中全會在北京舉行。    3.15 中共中央轉發中央宣傳部《關於毛澤東思想和領袖革命事跡宣傳中一些問題的檢查報告》。    3.16-3.23 中共中央在廣州舉行工作會議。    3.23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認真進行調查工作問題給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的一封信》。
  • 1948年上海灘的芸芸眾生
    ,成本大,利息重,本年營業未看樂觀,只有苦守堅撐……」然而1948年對74歲的榮德生而言,是一生中的最低谷。也是在這一年,國民政府山窮水盡,破產、戒嚴、擠兌、逃亡……七十年前的上海風雨飄搖,處在翻天覆地的前夜……1948年的上海風雨飄搖
  • 呂臻:毛澤東和1948年中國共產黨的紀律建設
    從 1948年 1月 7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並發出《關於建立報告制度》的黨內指示,到城南莊會議前後提出一系列新概念,充分顯現政治紀律涵義,再到 9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紀律建設全面總結提升,中國共產黨開展了一場持續深入的紀律建設。通過不間斷地探索創新,中國共產黨對紀律工作的認識及實踐在1948年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取得極為豐碩的成果,為確保解放戰爭最後階段的勝利發揮了關鍵作用。
  • 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1921年7月-1949年12月)
    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1921年7月-2011年6月)之一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1840年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 1948年的北京
    1948年,北平,天安門廣場原貌。1948年,北平。鐵路與城樓1948年,北平,新華門。1948年,北平老首圖大門。1948年,北平,白塔冬景。
  • 1948年中國共產黨對知識分子問題的思考
    [關鍵詞]1948年;中國共產黨;知識分子;統一戰線 1947年歲末,郭沫若將自己在抗戰勝利後所寫的雜文結集出版,取名《天地玄黃》。對於未來,他在序言中這樣寫道:「這動蕩也不會太久了。我在期待著研究園地的大開放,讓一切有能力的人能夠有發揮的機會。」(《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20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3—4頁。)
  • 《中國人民銀行七十年(1948-2018)》《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大事記...
    9月24日下午,中國金融出版社在金交會成功舉辦了《中國人民銀行七十年(1948-2018)》《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大事記(1978-2018)》新書發布會。金交會有關負責人、金融界專家學者及新聞媒體參加了此次發布會。
  • 1975年經濟大事記|經濟大事記_網易財經
    在此之前,1月8日至10日中國共產黨十屆二中全會上選舉鄧小平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1月19日,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財政工作和嚴格審查1974年財政收支的通知》。2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批轉1975年國民經濟計劃的通知》。要求全黨「堅持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的方針,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 抗戰大事記·1935年
    原標題:抗戰大事記·1935年 1月15日~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1月18日 日本關東軍發表文告稱「斷然掃蕩」察省中國駐軍宋哲元部。
  • 珍貴歷史老照片:1947~1948年山西太原
    1947年,山西太原。閻錫山1947年,山西太原。閻錫山一家人1948年11月,山西太原。解放軍迫近市區,太原近郊的國軍外圍防禦陣地,當地老百姓在幫助國軍架設管線。1948年11月,山西太原。太原、大同已成孤城,晉軍死守待援,這是國軍空軍空投物資。
  •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
    原標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 99年風雨,99年輝煌。從百年前積貧積弱長夜難明到今天雄峰巍峨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國道路,創造了讓世界驚嘆的中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