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27年

2020-11-2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27年
  1月上旬-2月中旬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聲勢浩大的群眾反帝運動,同武漢政府的外交談判相結合,迫使英國侵略者不得不將漢口、九江英租界交還中國。這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反帝外交鬥爭史上的第一次重要勝利,使中國人民受到極大鼓舞。

  1月4日-2月5日 毛澤東回湖南考察農民運動。2月16日,寫信給中共中央,提出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已經不是宣傳而是立即實行的問題。3月,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駁斥了黨內外懷疑和指責農民運動的論調,總結了湖南農民運動的豐富經驗,提出了解決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問題的理論和政策。

  2月19日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上海工人舉行總同盟罷工。21日,總同盟罷工發展為第二次武裝起義。蔣介石的軍隊在上海附近按兵不動,坐視軍閥部隊殘酷地鎮壓起義工人。起義失敗。

  2月 瞿秋白將他同彭述之的爭論,寫成了《中國革命中之爭論問題》的小冊子,批評了以陳獨秀、彭述之為代表的黨內右傾主義的錯誤。

  3月10日-17日 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在漢口舉行。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聯合起來,挫敗了蔣介石在南昌另立中央的企圖,通過了旨在限制蔣介石個人獨裁的一系列決議。全會選舉當時還遠在國外的汪精衛擔任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主要領導職務,並繼續讓蔣介石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隨即以總司令的名義調集嫡系部隊至滬寧一帶,在帝國主義和買辦性的江浙財閥的直接指使和援助下,加緊準備反革命政變。

  3月21日 上海工人在陳獨秀、羅亦農、趙世炎、汪壽華、尹寬、彭述之、周恩來、蕭子璋參加的中央特別委員會領導下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經過三十個小時激戰,打敗軍閥部隊,佔領上海(外國控制的租界除外)。這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工人運動的一次壯舉。

  3月24日 共產黨員參加領導的北伐軍第六軍、第二軍擊敗敵軍,佔領南京。英美帝國主義的軍艦炮轟南京,發出了加緊幹涉中國革命的信號。蔣介石利用總司令的職權,命令第六軍、第二軍開赴江北,調嫡系部隊進駐南京。

  3月30日 毛澤東、彭湃、方志敏和國民黨左派鄧演達等,經湘、鄂、贛、粵、豫等省農民代表聯席會議的選舉,組成全國農民協會臨時執行委員會。這個委員會隨即對發展各地農會組織、擴大農民武裝、建立農村革命政權和解決土地問題等,作了具體部署。

  4月1日 汪精衛由德國回到上海,當天蔣介石向他提出兩件事:「一是趕走鮑羅廷,一是分黨」。4月初,汪蔣舉行秘密會議。蔣介石等主張立刻用暴力手段「清黨」;汪精衛則主張在南京召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來解決共產黨問題。

  4月5日 汪精衛、陳獨秀發表《汪陳聯合宣言》。這個宣言隻字不提蔣介石的反革命活動言行,反而說什麼「國民黨領袖將驅逐共產黨」等等都是「不知自何而起」的「謠言」,要求共產黨與國民黨「開誠合作,如兄弟般親密」。汪陳宣言的發表,使一部分共產黨員誤以為局勢已經緩和下來,因而放鬆了警惕。

  4月上旬 中共中央從上海遷往武漢。

  4月12日 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收繳工人糾察隊的武器,捕殺工人和共產黨員。隨後,廣東、江蘇、浙江等省相繼發生反革命大屠殺。奉系軍閥也在北京捕殺共產黨員。李大釗、陳延年、趙世炎、汪壽華、蕭楚女、熊雄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英勇犧牲。18日,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反革命的「國民政府」,同武漢國民政府相對立。

  4月14日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發表《關於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告全世界無產者、農民及一切被壓迫民族書》,指出蔣介石已被帝國主義所收買,已成了帝國主義強盜的同夥,工人運動的敵人。

  4月16日 周恩來等致電中共中央,建議武漢迅速出兵討伐蔣介石。中共中央的多數人和共產國際都反對這一建議,而跟著武漢國民黨中央主張繼續北伐,希望在北伐中同馮玉祥所部會師,打通同蘇聯的交通線,然後再回過頭來對付蔣介石。

  4月19日 武漢國民政府舉行第二次北伐誓師大會。從4月下旬至5月下旬,北伐軍同奉軍主力激戰於豫南,擊敗奉軍。

  4月20日 中國共產黨發表《為蔣介石屠殺革命民眾宣言》,號召人民起來打倒蔣介石。

  4月22日 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團於漢口發表宣言,譴責蔣介石是民族的叛徒、帝國主義的工具。

  4月25日 武漢舉行了三十萬人的反蔣大會。與此同時,兩湖地區許多縣鎮的農民紛紛舉行反帝討蔣群眾大會,江西四十萬有組織的農民也聲討蔣介石的反革命罪行。

  4月27日-5月9日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出席代表82人,代表黨員57900多人。大會的中心議題是確定黨在緊急時期的任務。大會接受了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七次擴大會議提出的關於中國革命問題的決議案。大會批評陳獨秀犯了忽略同資產階級爭奪領導權的右傾錯誤,但沒有提出任何切合當時實際的糾正右傾錯誤的辦法。大會通過的《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議決案》雖然指出,五卅運動以來,我們黨「只注意於反帝國主義及反軍閥的鬥爭,而忽略了與資產階級爭取革命領導權的鬥爭」,以致沒有能夠有效地防止蔣介石的叛變,但對於當時的形勢並沒有作出符合實際的具體分析。議決案把蔣介石的叛變當作整個資產階級的叛變,把民族資產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都當作革命的對象;把已經由汪精衛、唐生智控制的武漢國民黨和武漢政府當作工農小資產階級的聯盟,對汪精衛、唐生智繼續抱有很大的幻想。大會通過的《土地問題議決案》反覆強調土地革命的重大意義,肯定「將耕地無條件的轉給耕田的農民」的土地革命原則,卻把實現土地革命的希望寄託於武漢國民政府身上。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雖然強調爭取無產階級領導權、建立革命民主政權和實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但是對於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革命領導權,如何領導農民實行土地革命,如何對待武漢政府和武漢國民黨,特別是如何建立黨領導的革命武裝等問題,都沒有根據當時的危急局勢,提出有效的具體措施。大會選出31名中央委員和14名候補中央委員,組成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維漢、蔡和森、李立三、瞿秋白、譚平山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蘇兆徵、張太雷、周恩來為政治局候補委員;陳獨秀、張國燾、蔡和森為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陳獨秀繼續被選為總書記。

  5月10日-16日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到會代表六十餘人,代表團員五萬多人。會議選出新的團中央局,任弼時當選為團中央書記。

  5月17日 武漢國民革命軍獨立十四師師長夏鬥寅在宜昌叛變,進攻武漢。武漢衛戍司令葉挺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率部平叛,於19日將叛軍擊退。

  5月18日-30日 共產國際執委第八次全會在莫斯科召開,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會議根據共產國際八次全會的精神,於5月30日作出關於中國問題的決定,並就此給在中國的鮑羅廷、羅易和蘇聯駐漢口總領事柳克斯三人發出電報,即5月緊急指示。這個指示的主要內容包括:「堅決主張從下面實際佔領土地」,但「只應沒收大中土地佔有者的土地,不要觸及軍官和士兵的土地」;從下面多吸收一些新的工農領導人加入國民黨中央,以改變國民黨目前的構成;動員兩萬共產黨員,再加上來自湖南、湖北的五萬革命工農,組建幾個新軍;成立以著名國民黨人和非共產黨人為首的革命軍事法庭,懲辦同蔣介石保持聯繫並唆使士兵去迫害人民的反動軍官。這個指示的實際內容,就是幻想依靠武漢的汪精衛等人採取措施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於6月1日收到這個指示時,鮑羅廷和維經斯基表示一時無法執行,共產國際代表羅易也表示難於實現。6月5日,羅易向汪精衛出示這個指示,第二天又給他一個副本,成為汪精衛分共的一個藉口。6月15日,陳獨秀致電共產國際,表示完全同意共產國際的指示,但在短期內不可能實現。

  5月21日 湖南的國民黨反動軍官許克祥在長沙發動反革命政變(即馬日事變),襲擊湖南省總工會、省農民協會及其他革命組織,捕殺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和革命群眾。這個事變是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黨右派和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黨右派公開合流的信號。

  5月 湖南、湖北的農民運動繼續發展,兩省農會會員增加到七百多萬人;有些地方的農民群眾自動起來插標分田。許多地主出身的國民革命軍軍官,更加仇視農民運動。夏鬥寅、許克祥相繼叛亂後,兩湖的土豪劣紳紛紛反攻倒算。

  6月5日 武漢國民政府解除蘇聯顧問鮑羅廷和加倫等140餘人的職務。

  6月10日-11日 武漢國民政府汪精衛、譚延闓、唐生智等赴鄭州,與馮玉祥舉行會談,密謀反共。

  6月20日-21日 馮玉祥同蔣介石等南京國民黨首領在徐州舉行會議,決定反共、反蘇,實行寧漢合作。

  6月19日 第四次全國勞動大會在漢口舉行,到會代表四百餘人,代表會員二百九十餘萬人。大會號召工人階級同農民、小資產階級結成堅強的同盟,堅決反對蔣介石的叛變,並繼續深入開展革命鬥爭。

  7月3日 中共中央舉行擴大會議,通過《國共兩黨關係決議案》。決議仍然承認汪精衛等控制的國民黨「當然處於國民革命之領導地位」,決議表示「現在參加政府工作之共產黨分子,為圖減少政局之糾紛,可以請假」,「工農等民眾團體均應受國民黨之領導與監督」,「工農武裝均應服從政府之管理與訓練」,企圖以投降式的讓步來拉住汪精衛。汪精衛更肆無忌憚地煽動「分共」。

  7月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舉行擴大會議。陳獨秀主張:國民革命軍招兵時,農民協會的會員和自衛武裝可應徵加入。毛澤東指出:「不保存武力,則將來一到事變,我們即無辦法。」毛澤東還主張「上山」,並預料「上山可以造成軍事勢力的基礎」。

  7月12日 根據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指示,中共中央改組,由張國燾、李維漢、周恩來、李立三、張太雷組成臨時中央政治局兼常委,陳獨秀停職。13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表對政局宣言,譴責武漢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的反動罪行,宣布撤回參加國民政府的共產黨員。同時發表了《國民革命目前行動的政綱草案》,表示中國共產黨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

  7月14日 武漢國民黨中央秘密召開了分共會議。國民黨左派傑出代表孫中山夫人宋慶齡曾派代表到會發言,竭力反對分共。但是,汪精衛等不顧宋慶齡等左派的堅決反對,悍然決定了「分共」計劃。當天,宋慶齡發表聲明,堅決抗議武漢國民黨中央違反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革命政策,推行反革命所謂「新政策」。

  7月15日 汪精衛召集武漢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正式作出了關於「分共」的決定,公開背叛了孫中山所制定的國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綱領。隨後不久,汪精衛等就和蔣介石一樣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大屠殺,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遭到慘重失敗。在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實行「分共」和「清黨」後,中共中央臨時常委迅即決定實行武裝反抗,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8月1日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在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下,黨所掌握和影響的國民革命軍等武裝兩萬餘人,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佔領了南昌。這次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8月3日開始,前委按照中共中央的原定計劃率領部隊陸續撤離南昌。由於缺乏經驗,沒有與江西、湖南、湖北等省的農民運動結合,起義部隊在南下途中,於9月底10月初在廣東潮汕地區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而失敗,保存下來的武裝,一部分轉移到海陸豐地區,繼續堅持鬥爭;另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移到粵贛湘邊界地區打遊擊。

  8月7日 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出席會議的有部分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中央監委,還有中央軍委、共青團中央、湖南、湖北的代表和負責人。共產國際代表羅米那茲和中央秘書處負責人等也參加了會議。瞿秋白、李維漢主持會議。會上,首先由羅米那茲就召開這次會議的重要性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報告。瞿秋白代表中共中央臨時常委會作將來工作方針的報告。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就國共兩黨關係、土地革命、武裝鬥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會議堅決糾正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確立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方針,並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主要任務。會上,許多同志發言總結大革命的經驗教訓。毛澤東在發言中除了批判陳獨秀的右傾錯誤外,還提出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其一是高度重視軍事運動。他批評黨過去「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眾運動」,「現在雖已注意,但仍無堅決的概念」。因而,他提出「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其二是關於農民土地問題。他提出應當規定大中地主的標準,並建議以五十畝為限,五十畝以上不管肥田瘦田通通沒收。對自耕農的富農、中農的地權應有不同的規定,要確定方向。這個建議符合當時湘、鄂、贛、粵一帶土地情況,為日後制定正確的土地革命路線奠定認識上的基礎。會議選舉了中央臨時政治局,蘇兆徵、向忠發、瞿秋白、羅亦農、顧順章(後於1931年4月在武漢被捕叛變)、王荷波、李維漢、彭湃、任弼時等九人為委員,鄧中夏、周恩來、毛澤東、彭公達、李立三、張太雷、張國燾等七人為候補委員。8月9日,中央臨時政治局的第一次會議,選舉瞿秋白、蘇兆徵、李維漢為常委。隨後,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設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並派王荷波、蔡和森赴北方局,張太雷赴南方局工作。

  8月12日 毛澤東以中共中央特派員身份從武漢回到長沙。8月16日,湖南省委改組,彭公達任書記,毛澤東為委員。8月18日,中共湖南省委在長沙召開會議,討論如何貫徹八七會議確定的策略。

  8月22日 宋慶齡在赴莫斯科前發表聲明,重申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譴責「國民黨冒牌領袖們所領導的反動勢力危害了三大政策」的罪行。同年12月14日,國民黨南京政府下絕俄令稱:「各省之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領事,一律撤銷承認。所有各省之蘇俄營商業機關一併勒令停止營業。」18日,宋慶齡在莫斯科電斥蔣介石,指出蔣等此舉如果實行,將成為歷史上「誤黨誤國之罪人」!

  9月 毛澤東和湖南省委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參加起義的主力有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湖南平江、瀏陽的農軍,湖北崇陽、通城的部分農民軍和安源的工人武裝等。起義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共五千餘人。毛澤東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易禮容任行動委員會書記,盧德銘任起義軍總指揮。9月9日,參加起義的部分工農群眾開始破壞粵漢鐵路線上的嶽陽至黃沙街、長沙至株洲的鐵路。11日,湘贛邊界地區開始舉行武裝起義。起義部隊分別從江西省的修水、安源、銅鼓等地出發,會同湖南省平江、瀏陽地區的農軍,準備會攻長沙。起義軍先後取得老關、醴陵、瀏陽、白沙東門市等戰鬥的勝利,佔領了醴陵、瀏陽縣城和一些集鎮。但由於強敵反撲,起義軍在戰鬥中相繼失利。毛澤東迅速命令起義部隊第一、三團與第二團餘部,到瀏陽的文家市集中。前委在文家市召開會議,決定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並於20日帶領部隊撤離湘東地區,沿羅霄山脈向南轉移。9月29日,起義部隊一千人左右到達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進行改編。經過改編,起義軍從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黨在部隊中建立了各級組織,特別是把支部建在連上,加強了黨對軍隊的領導。10月,起義軍到達井岡山,開始了創建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9月 中共鄂中特委在湖北省沔陽等地領導農民舉行秋收起義。9月底,中共瓊崖(今海南省)特委書記楊善集和王文明、馮平、馮白駒等先後領導樂會(今屬瓊海縣)、萬寧、瓊山、定安、陵水、臨高、澄邁等地農民舉行武裝起義,並進行了創建革命軍隊和瓊崖根據地的鬥爭。1928年春,工農革命軍改編為紅軍,馮平任總司令。同年夏,成立瓊崖蘇維埃(即工農兵代表會議)政府,王文明任主席。當紅軍在敵軍進攻下遭受嚴重挫折後,在王文明、馮白駒領導下繼續堅持鬥爭。

  9月19日 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關於「左派國民黨」及蘇維埃口號問題決議案》,決定用蘇維埃取代國民黨的旗幟。

  9月底-10月初 中共中央領導機關陸續遷往上海,10月1日,決定在武漢設立長江局,2日正式成立,由羅亦農負責。

  10月15日 唐澍、謝子長等領導陝北清澗起義。在敵人重兵圍攻下,1928年初,起義失敗。

  10月18日 中共北方局和順直省委領導的直隸玉田起義爆發,曾一度佔領縣城。後撤至黃花山、杏樹峪開展遊擊活動。敵人兩個團前來圍攻,農民革命軍突圍後,轉入秘密鬥爭。

  11月1日 中共豫南特委駐馬店辦事處負責人李鳴歧、馬尚德(即楊靖宇)在河南省確山縣劉店領導農民起義。起義勝利後,縣委決定正式建立確山農民革命軍,並以劉店為中心堅持遊擊戰爭。

  10月底-11月初 繼9月廣東省海陸豐起義失敗後,海陸豐地方黨組織,在董朗等率領的南昌起義軍餘部編成的工農革命軍第二師配合下,又領導海陸豐及附近地區農民舉行武裝起義。不久,彭湃回到海陸豐,主持中共東江特委工作。陸豐、海豐先後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8年1月,由廣州起義軍餘部編成的工農革命軍第四師進入海陸豐地區,增強了海陸豐的革命力量。2月底3月初,陸豐、海豐縣城相繼被敵人佔領。隨後,在優勢敵人進攻下,包括海豐、陸豐、紫金等縣的革命根據地遭受嚴重失敗,少數人員轉入附近的八鄉山等山區,繼續進行鬥爭。

  11月 中共黃麻特委和潘忠汝、戴克敏、吳光浩等在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領導武裝起義,建立了黃安農民政府和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黃安縣城失守後,一部分隊伍先後轉移到黃陂木蘭山地區和河南光山縣的柴山保一帶,堅持革命鬥爭。同月,中共鄂北特委在湖北省棗陽縣領導農民起義。

  11月-翌年春 江西萬安、泰和、吉安、贛縣、興國等地的農民,在中共贛西特委、贛南特委分別領導下,先後舉行武裝起義。吉安東固起義後,逐步形成東固根據地。

  11月9日-10日 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在瞿秋白主持下,於上海召開擴大會議。會議原則上通過了共產國際代表羅米那茲起草的《中國現狀與共產黨的任務決議案》(14日中央常委會議修改審定)等文件,並增選周恩來、羅亦農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這時,在革命處於低潮形勢下,黨的組織和工農革命群眾運動遭到敵人的極大摧殘。共產黨員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近六萬人減至一萬多人。然而這次會議在共產國際代表羅米那茲的「左」傾思想指導下,卻錯誤地認為這時中國革命的性質是所謂「不斷革命」,革命形勢仍在繼續高漲,反對退卻,要求繼續進攻,命令少數共產黨員和群眾去執行毫無勝利希望的武裝暴動的總策略。這種「左」傾盲動錯誤,在實際工作中給黨造成許多損失,引起黨內許多同志的批評和抵制,到1928年初即在許多地方停止執行。同年2月下旬,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九次擴大會議通過的關於中國問題的決議,也批評了這次「左」傾錯誤。4月下旬,中央政治局討論並接受了這一決議案。至此,這次「左」傾盲動錯誤即在全國實際工作中基本結束。

  12月11日 趁國民黨粵桂軍閥混戰,粵軍主力離開廣州之機,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葉挺、黃平(1932年12月在天津被捕叛變)、周文雍、惲代英、楊殷、葉劍英、聶榮臻等,領導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教導團、警衛團和廣州工人赤衛隊、市郊農民舉行武裝起義,建立了廣州蘇維埃政府,主席為蘇兆徵(未到職,張太雷代理)。在廣州的蘇聯、朝鮮、越南的部分革命者參加了起義。由於優勢敵人的猖狂進攻和起義部隊沒有及時轉入農村,這次起義遭到了失敗。張太雷英勇犧牲,從廣州撤出的部分武裝和人員轉移到海陸豐地區,繼續進行革命鬥爭;少數起義者到達香港後到參加廣西左、右江起義;還有少數起義者到粵北加入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授權人民網發布,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21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在此以前,1938年5月,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曾提到7月1日是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日;1941年6月,中共中央在《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戰四周年紀念指示》中,規定7月1日是黨的誕生紀念日。這是因為在抗日戰爭時期,對一大的開幕日期難以查證,所以把7月的月首定為黨的誕生紀念日。)。出席大會的有國內各地和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旅法共產黨早期組織接到開會通知後,因為路途遙遠沒有派代表回國參加。)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54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  2月6日-10日 中國共產黨七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劉少奇受中央政治局的委託向全會作報告。朱德、周恩來、陳雲、鄧小平等44人在會上發了言。會議揭露批判了高崗、饒漱石在財經會議和組織工作會議及其前後的反黨分裂活動,一致通過毛澤東建議起草的《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會後,幹部、黨員學習貫徹這次會議的決議,大大加強了黨的團結,從而保證了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實施。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72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工程從1975年6月正式施工,到1978年12月基本建成。  9月25日-29日 日本國總理大臣田中角榮應邀訪問中國。周恩來和田中角榮就中日邦交正常化問題舉行會談。27日,毛澤東會見了田中角榮。29日,中日兩國政府聯合聲明在北京籤字,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0月1日 《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聯合發表周恩來主持起草的題為《奪取新的勝利》的社論。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56年
    9月12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生產領導和組織建設的指示》,提出解決農業合作化以後出現的新問題和新矛盾的方針、政策和辦法,以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進一步鞏固合作社,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9月15日-27日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是在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黨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的情況下召開的。
  • 歷史上的今天1927年7月13日中國共產黨宣布退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歷史上的今天1927年7月13日中國共產黨宣布退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2013-09-04 09:0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48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48年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78年
    6月13日又報導了四川省落實農村經濟政策的經驗。安徽省委和四川省委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別在1977年11月和1978年2月制定了《關於當前農村經濟政策幾個問題的規定》和《關於目前農村經濟政策幾個主要問題的規定》。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70年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其中,工業總產值2080億元,比上年增長30.7%﹔農業總產值1058億元,比上年增長11.5%(以上按1957年不變價格計算)。
  • 2016年黨的大事及評論:2016中國共產黨大事記一覽
    ­  2016年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這一年懲治腐敗持續向前推進;這一年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面鋪開;這一年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全面從嚴治黨 制度建設令人稱道。­  回顧2016,全面從嚴治黨發生了哪些大事?
  • 中國共產黨大事年記(1961-1970)
    1.14-1.18 中國共產黨八屆九中全會在北京舉行。    3.15 中共中央轉發中央宣傳部《關於毛澤東思想和領袖革命事跡宣傳中一些問題的檢查報告》。    3.16-3.23 中共中央在廣州舉行工作會議。    3.23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認真進行調查工作問題給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的一封信》。
  • 《中國1927》5日晚播出 「六城記」再現1927年歷史風雲
    1927年,是中國近代史中的關鍵一年。由北京市委宣傳部策劃,北京電視臺《檔案》欄目承制的大型紀錄片《中國1927》創新紀錄片表現手法,生動再現和回顧了這一個特別的年份。如果把1927年前後發生的歷史事件細細梳理、追根溯源,會發現很多看似沒有關聯的故事,其實都是環環相扣的。
  • 1927年的蔣經國:加入共產黨高呼打倒蔣介石
    1910年4月27日,原國民黨主席蔣經國出生於寧波溪口。在他11歲那年的7月31日,距他150公裡的嘉興南湖一艘遊船上,10餘名代表秘密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也給了蔣經國一些肯定的評價。1988年1月13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播音員張宏民身著黑色中山裝,表情凝重地播報了第一條新聞:蔣經國在臺北逝世。第二天,國家領導人發表談話,肯定了蔣經國先生堅持一個中國、反對「臺灣獨立」、主張國家統一、表示要向歷史作出交待、並為兩岸關係的緩和作出一定的努力這一系列行動。
  • 最後帶你捋一捋政治: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
    幫幫整理了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幫助大家記憶與查缺補漏,臨時抱抱佛腳,會有好運氣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年:中俄《北京條約》籤定   1860年: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   1862年:創辦京師同文館   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籤定   1865年:阿古柏侵佔新疆江南製造總局創辦   1872年:上海《申報》創辦   1876年:左宗棠出兵收復新疆中國第一條鐵路的修建
  • 1927年大革命
    1927年大革命失敗共產黨人慘遭殺戮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收繳工人糾察隊的武器,捕殺工人和共產黨員。隨後不久,汪精衛等就和蔣介石一樣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大屠殺,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遭到慘重失敗。中共中央臨時常委迅即決定實行武裝反抗,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8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在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下,黨所掌握和影響的國民革命軍等武裝2萬餘人,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佔領了南昌。
  •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統一戰線(1927.8至1937.7)
    大革命失敗後的統一戰線工作 中國共產黨召開「八七」會議,糾正右傾錯誤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軍閥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建立起大地主、大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反革命政權
  • 1975年經濟大事記|經濟大事記_網易財經
    在此之前,1月8日至10日中國共產黨十屆二中全會上選舉鄧小平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1月19日,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財政工作和嚴格審查1974年財政收支的通知》。2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批轉1975年國民經濟計劃的通知》。要求全黨「堅持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的方針,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 何亮亮:中國真正革命不是辛亥革命 是1927年大革命
    為什麼1927年這個年份非常重要,時事評論員何亮亮認為,中國真正的革命其實既不是辛亥革命,也不是五四運動,而是1927年那一場席捲全中國的,由南向北的那場大革命。何亮亮:今天的傳播焦點,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本新書《中國1927:誰主沉浮》。
  • 抗戰大事記·1935年
    原標題:抗戰大事記·1935年 1月15日~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1月18日 日本關東軍發表文告稱「斷然掃蕩」察省中國駐軍宋哲元部。
  •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
    原標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 99年風雨,99年輝煌。從百年前積貧積弱長夜難明到今天雄峰巍峨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國道路,創造了讓世界驚嘆的中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