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爺爺,你在家要好好的呀!」「謝謝你們,真的謝謝了!」「我不是大明星,我是小公主。」「誰把我拍的好我就給誰。」
在2013年,爸爸去哪兒第一期節目播出的時候,王詩齡以超出年齡外的高情商語言風格收穫了一大群「粉絲」,大家都在稱讚主持人李湘對孩子的培養十分到位。
但是,也有很多人說,幾個孩子裡面最討厭的就是王詩齡,因為她沒有「孩子的樣子」,過於成熟的語言和禮貌,讓人覺得她不像一個孩子。
當時還惹起了討論:孩子說出過度成熟的話,到底是高情商,還是懂得了成人世界的虛偽?
前一段時間,我分享了朋友和她女兒的對話:
媽媽:今天不允許再吃糖了!女兒:媽媽,媽媽最好了~我就再吃一顆,就一顆。媽媽:不行就是不行,一天最多只能吃兩顆,你答應媽媽的。過了一會兒,女兒跑到媽媽身邊:媽媽,你今天真漂亮,是有什麼開心的事情嗎?媽媽:對呀,因為我的女兒要去上學學知識了。女兒:我都可以上學了,為什麼不能再多吃一顆糖呢?媽媽:……
結果好多人評論說:這個女孩小小年紀,就會說一些花言巧語哄騙人,太虛偽了。如果父母不管教,以後孩子可能會長歪。
我感到很詫異,女孩高情商的這些話,為什麼別人會覺得是虛偽呢?
在我們印象中,當孩子想到得到某種要求,而父母不允許的時候,他們通常會有以下幾種反應:
1、忍住自己的渴望,等待下一次父母自動給;
2、撒潑打滾,讓父母妥協,把東西給自己;
3、自己偷偷去拿。
如果是孩子這樣做,成人們是否會覺得,這些反應就是孩子應該有的反應,而覺得這孩子可愛、活潑呢?
大概很多家長心裡都會大大的打個叉吧。
因為孩子在面對問題和事情的時候,並沒有用比較好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或者說他們的情商比較低,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而朋友家的女兒,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選擇用撒嬌、誇讚的方式跟父母溝通,這不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嗎?
可能父母心裡會想,孩子就是孩子,不需要懂那麼多「高情商」的事情。「高情商」說白了就是虛偽,等他長大了,自然會穿上成人的那一套「衣服」。小時候,孩子就保留著屬於孩子的那一份天真吧。
但是高情商和天真真的衝突嗎?
前一段時間,「童言無忌」系列上了熱搜,小孩子們的話,讓大人覺得可笑,又覺得單純。
比如說這個小姑娘:
去逛寺廟,有24尊福相一字排開,看見一個小朋友抓著一捧零錢,挨個捐錢,邊給邊說:「拿去買糖糖哦!」
好多人都被萌化了,這個小姑娘實在是太萌、太天真可愛。
這是因為這個孩子不懂社會規則,但是依舊有一個十分善良的心,讓人感覺到溫暖。這個女孩不僅很天真,而且情商也高。
高情商和天真並不衝突:
高情商是說一個人能夠尊重所有人的人權和人格尊嚴,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他們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和別人友好相處,也能在尷尬的境況中力挽狂瀾。
天真是說人心地單純,性情直率,不偽裝,不虛飾。
高情商和天真的定義,前者沒有說要違背自己本心去說話,不是虛偽;後者也沒有說天真就要做一些傷害別人的事情。
孩子的高情商就是向周圍的人釋放善意,雖然他們還有那麼多的事情不懂,但是他們懂得用溫暖和善良來對待周圍的人,就算其中有達到目的的原因,誰也不能說孩子的高情商是虛偽。
但是很多家長也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待人接物的時候,表現的十分「沒禮貌」,父母不一字一句的教,孩子就不懂怎樣通過友好的方式、坦蕩的去面對。
這可以說是孩子的情商沒有那麼高,也可以說是家長在生活中做得仍舊不到位。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確實不需要父母一遍一遍的強調「高情商」的「套路」,也不是在待人接物時,所表現出來的那一套禮貌和文明。
技巧對孩子來說過於「成人」,如果孩子空有技巧,沒有從內心深處散發出的善意,可能真的會變成虛偽。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往往是從內心深處散發出來的善意和溫暖。
在主持人裡面,常常被說有高情商的有兩個人:何炅和蔡康永。
別人提到他們的時候會說,在他們身邊會感覺到溫暖,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他們也不會讓別人難堪,很懂得體諒別人。
這裡面固然有高智商的存在,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表達出的善意,讓人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
在孩子身上也是這樣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尊重孩子、誇獎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尊重,那麼孩子在對外接觸的時候,也時常會以善意相對。
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動不動就打罵、嘲諷、語言指戳孩子傷疤,一點餘地都不給孩子留,那麼孩子在對外接觸的時候,從哪裡來的善意呢?他們只會用自己模仿來的「低情商」很戳別人的心。
孩子的高情商不是虛偽,孩子的低情商也不是天真。或許孩子在天真的時候,會有稀奇古怪的童言童語,但是並不代表孩子就會語出傷人。
對於孩子來說,對外接觸時,輸出的是什麼內容,常常能看出父母向這個孩子輸入的是什麼內容。
所以,當你想說別人家孩子虛偽的時候,應該思考一下自己向孩子輸入的是怎樣的思想了。